秦川的设想中,是打算把学院做成后世的那种学院体系的。
从县学以下的私塾、学馆中接受受到了启蒙的幼童学子,县学可以当做后世的小学。
在县学之上有书院,这是郡级的学院,接收的是从县学中考入的学子,书院就相当于中学。
而在一州之地,设立学宫,这就好比高中。
在国都设立太学,这就好比大学。
各级学院都教授各方面的学科,一路往上,到了太学就能学习更加高深的学问了,而且只有在太学毕业了,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而科举考试的定义,则是被秦川定义成了后世的国考了。
对于秦川的设定,几人都明白了。
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次是徐庶抛出的问题,他问道:“科举的目的是对抗豪门世族,如果小川按照你这样的设定的话,科举一年岂不是只能考出少数的人?少数的人如何能对抗世家豪族?而又如何确定考上来的是寒门?在学识这方面,世家子弟,比寒门子弟更加有优势。日后参加科举的里面,世家子弟将会占据大多数?而那些学院的寒门学子们,若是参加科举失败了又如何?”
“科举考试本来就是万里挑一,通过科举考试选拨出来官员,是为了国家的栋梁,以后天下官员皆是从此出来,不精挑细选出来不行。”
“那些参加科举失败的寒门学子,元直你认为他们没有得到东西吗?他们可以从学院中学到的知识,进入各行各业,就算是从军也要比普通士兵晋升的更加快。如果是为商,他们从学院中已经学会了为人处世,知道了算学,知道了各种知识,元直觉得他们做生意会容易失败吗?”
这个时代没有人比秦川更加知道知识在民间的推广,能让一个国家爆发出什么样的潜力。
“元直担忧的科举考试为世家左右,这个时候学院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学院有教书授人的作用,但是它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帮助寒门子弟。我们既然针对世家子弟,那么对于世家子弟进入书院,就设置严格的条件,而对于寒门子弟进入书院,孝悌是必要的条件,聪慧也是条件,而至于钱财这些东西,只要寒门弟子进入书院,吃穿都免费,若是成绩优异,还可获得奖励。”
“天下人口的凋敝,进行这样的补助奖励,还是可行的。若是十年、百年后人口增长,那时候学院学子人口庞大,哪有如此多的财政补贴?”徐庶问道。
秦川大笑道:“只要学院培养出一个学生,那么这个学生就能创造出无限的社会财富出来,一千个学生就能引起剧变,他们能改变一个时代了,财富反而是一种附带的东西了。若是不能理解,那么这样说就可以了,人口增长,赋税也就多起来了。”
接下来又给几人解答了许多细节问题。只是秦川口里说出来的许多后世的词汇,让几人听得频频皱眉,不过几人稍稍想一下,就能大概明白秦川说的新鲜词汇的意思了。
最后诸葛亮赞道:“科举大妙之计,尤其是学院的计划,不单单是让学子拘泥于一家之说,而是让学子集百家之长,因材施教,大善大善啊!”
庞统说道:“此乃寒门子弟的福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会让这些寒门子弟,趋之若鹜。”
秦川道:“科举还需要准备数年。我们要做的准备就是成立各级的学院。荆州士子众多,正好利用这些资源,开始建立学院了。”
诸葛亮说道:“小川还是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咱们尽快建立起学院,然后再筹备科举之事。”
“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吧。”秦川对诸葛亮说道。
庞统大笑道:“又偷懒了,此事何需要三个月时间。”
秦川义正言辞道:“慢工出细活,得慢慢的打磨,才能让这项政策没有纰漏。”
“行。那就三个月。”诸葛亮说道。
离开诸葛亮的家中,天色已经大亮了,街道上的百姓已经在打扫昨夜下的大雪了。
秦川踩在雪地上,发出滋滋滋的声音,街道上有小孩在打着雪仗,玩的很是开心,荆州承平许久,百姓相对来说生活还是很安逸。
朝雨和灵雨在打扫家中的卫生,年底了,家家户户都需要将家里清理干净。
秦川会来就躺在床上睡着,一直到了下午才醒转过来。
醒来之后,给朝雨和灵雨做了一顿好吃的,然后开始着手准备过年的菜肴,虽然秦川不及弱冠,但现在也是一个将军了,手下的将领也有几个,这些人在春节过后都会来给自己拜年,家中不准备吃食可不是待客之道。
年夜饭被刘备给叫去了,秦川把朝雨和灵雨也给捎带上来了,进了州牧府,两女就蹦蹦跳跳的去找甘夫人和糜夫人了。
刘封、关平也在,两人都带着自己的妻子,还有诸葛亮、徐庶、赵云、孙乾、简雍、糜竺、糜芳等人也都在,能和刘备一起吃年夜饭的都是刘备的一干重臣、老部下。
有一干老匹夫在,秦川根本没法子避酒,在开始之前,刘备就喊着今夜大家一起不醉不归。
建安七年在刘备府邸的酒宴哄闹声中过去。
正旦过后是一连数天的休假,秦川去给刘备和甘夫人拜年之后,魏延、霍峻等人都到了秦川家中拜年,然后关平和刘封也到了,小邓艾也过了。
秦川又是大醉。
一直到了初八,休沐结束,所有人都要开始新的一年的工作了。
州牧府的重新热闹了起来,这八天秦川初步拟定了学院的建设,打算先在襄阳城先建设一座太学,招手荆州内有才学的士子。
至于先生人选,按照诸葛亮的建议,让秦川去找找司马徽,毕竟司马徽在荆州的名声很是旺盛,能说服司马徽担任太学祭酒,那么其他的先生就不用着急了。
“小川打算按照什么标准招收太学学子?”诸葛亮对秦川问道。
“年龄、出身都有限制,越是聪慧的寒门弟子就越好。”并没有和诸葛亮多讲,秦川将拟定的学院建设的计划丢给了诸葛亮后,秦川就匆匆的跑了出去。
诸葛亮看着秦川远去的背影,心道这是发生了什么,这么急急匆匆。
不过当张飞嘴里骂骂咧咧的走进来,诸葛亮算是明白发生了什么,对张飞行了一礼后:“将军可是找小川?”
看到诸葛亮,张飞大笑道:“想必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卧龙了。今日得见真人,真是三生有幸啊,以前走了两遭都没有见到先生。”
诸葛亮微笑不语。张飞这话里满是讽刺。
“军师可有看到小川?”张飞问道。
诸葛亮指着门外道:“他刚刚跑出去,不知道将军找他何事?”
张飞笑道:“小事小事罢了。我在江夏之时,多仰赖军师调拨钱粮,翼德再此多谢先生。”
诸葛亮没有受张飞这一礼,身体闪开,对张飞道:“分内之事,何须将军感谢。”
“哈哈哈哈,我就不打扰军师了。”张飞转身离去。
然后一个翩翩少年走了进来,诸葛亮见这个少年面生,而在州牧府外的士兵没有阻拦,那就说明这个少年是跟着张飞一起来的。
“你是何人?”诸葛亮问道。
那少年见到诸葛亮,躬身行礼道:“夏侯霸拜见先生。”
“原来是翼德的小舅子,你是来拜访赵云将军的吗?”诸葛亮问道。
夏侯霸愣了一下,这是在膈应人啊。
“不是,我是来逛逛的。”
“那边,这边不能进入,后院不能进入,其他地方你随意逛吧。”诸葛亮转身离开,一个俘虏就算是张飞的小舅子,诸葛亮也不想和他做过多的交流。
这里不能进那么不能看,夏侯霸转身离开,他打算去见见那个让曹休一直挂在嘴边的秦川,看看此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秦川还是被张飞给堵住了,勾着秦川的肩膀,张飞笑道:“小子,你跑什么?我还能吃了你不成?”
“三爷,张苞才一岁,你不让他跟在夏侯涓身边,你让他跟在我身边干什么?我又不是奶妈,我不会带小孩子。让我当他的先生可以,但是好歹也要年岁大一点吧?”
张飞怒道:“老子就这么一个儿子,我不好好培养,我以后拿什么去拼儿子?你看看关平,如今都快要赶上我们了,我儿子以后不能这样差吧?”
“张苞和关平比什么啊。和他年岁相近的关兴比不好吗?”秦川无奈道。
“我听说你捣鼓了一个什么书院,用于选拨和培养人才,张苞可以去吧?”张飞问道。
不知道在张飞从哪里听来的消息,秦川真的很无奈了,对张飞说道:“一岁的娃娃知道什么啊?还拉屎撒尿不能自控,学个屁东西啊,等他到了七岁再说吧。”
张飞听完叹了一口气:“夏侯涓不愿意带孩子。”
秦川点了点头:“也对。她自己都是个孩子。你可以交给侍女带啊。”
“夏侯涓说侍女太愚笨了,孩子这么小会沾染愚笨的气息。”
秦川对夏侯涓有点理解了,张飞这样粗暴可怕,夏侯涓真正担心的怕是张苞变成张飞这样的性格……
“她说孩子送到你这里,能沾染你的聪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