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怒气冲冲的说道:“连一个童子都是如此无礼。他的主人自然也不会是个好东西。”
刘备对张飞道:“休要再给我胡言乱语。”
秦川说道:“孔明不在,主公咱们就先回去了。下次再来便是。”
“还下次再来?来个屁啊,直接让人将这孔明请来便是,他若是不来新野,就将他给绑过来。”
刘备听了,怒道:“下次定然不带你来了。”
看到刘备脸色带着怒容,张飞终于不叨叨了,跟在关羽后面,不再说话。
关羽劝慰道:“三弟,你少说两句吧。”
张飞道:“如今重要的事情不去做,要来找这孔明,还没有见到,这不是瞎扯淡吗。”
一行人离开竹海,刘备回头看了一眼,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刘备大喜道:“此定是卧龙先生。”
说罢翻身下马,上前相迎。
秦川看到来人笑了下,来人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崔州平。
崔州平看到刘备一行人,再看到秦川,朝着秦川点了点头,刘备行礼,崔州平也同样回礼。
“先生是卧龙先生吗?”刘备问道。
崔州平笑道:“让使君失望了,我并不是卧龙先生。我是孔明的好友崔州平。”
秦川跳下马,对崔州平道:“崔兄是来寻孔明的吗?”
崔州平笑道:“正是,想不到在这里遇到了小友。”
刘备好奇问道:“你们认识?”
崔州平答道:“在江陵庞府中,与秦川小友有过一面之缘。”
刘备笑道:“既然与小川相熟,我也久闻先生大名,先生可否坐下来一谈?”
崔州平欣然答应,旁边竹林中有几块石头,刘备和崔州平坐下后,崔州平问道:“使君访孔明,是何故?”
刘备答道:“如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我欲求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
“使君以定乱为主,是一代仁主,有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刘备听了哑然,一时之间居然找不到应对之语。
秦川突然笑道:“崔兄此言差矣!”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统六国,而猝于二世。高祖皇帝斩白蛇起义,历二百年王莽篡汉,天下大乱。幸得我光武,起于微末,匡扶汉室天下,续我大汉又二百年。黄巾爆发之后,如今天下四分五裂,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犹如王莽之时。
我主玄德,身为汉室宗亲,有心匡扶汉室,而今天下大乱已久,百姓思居安定,我主行光武之事,一旦时机成熟,定能扫荡天下,汉室当兴!”
刘备点头,很是赞同他秦川的话。
崔州平笑道:“我之所言,乃是山野之人的妄言。”
秦川继续道:“崔兄。你曾经做过汉官吧。你博陵崔氏,是有名的望族,崔氏世代都有人担任大汉官员,世受皇恩,令尊崔烈,更是官至太尉,崔兄曾任虎贲中郎将,后又担任西河太守,同样受我大汉皇恩。如今我大汉正是危难时刻,崔兄隐居在这山林之中,可曾想过大汉对崔兄之恩惠?可曾想过崔兄历代先祖曾受过的大汉的恩惠?
若不是我大汉,博陵崔氏,可会发达?崔兄,喝水不忘挖井人,乘凉不忘植树人啊。大汉大厦将倾,正需要千千万万,为我大汉挽狂澜之人。崔兄是有大能力之人,是有挽狂澜能救万民于水火,让天下安定的人,为何躲在这山林之中,耗费生命,无所事事,自以为顺应天道,言天道不可逆,实乃缩头乌龟!什么狗屁天道,什么命数,都是软懦之辈为自己的软弱寻求的借口!”
“崔兄饱读诗书,为儒家大师,儒家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终极理念。先生只顾着修身,却不思治国平天下,连一介腐儒都不如,读了如此多的圣贤书,却如此不明事理,敢问崔兄,这书读到了何处?莫非都读到了家中的禽畜身上?”
秦川言辞之激烈,连刘备在旁边都动容,几次拉住秦川,想要制止住秦川不要再说了。
崔州平不是那种唯唯诺诺的性格,听得秦川所言,愤怒的站起来一言不发拂袖而走。
刘备对秦川埋怨道:“小川,你说的话有点严重了。”
秦川说了这么多的话,已经口干舌燥,摘下马背上的水壶,喝了一口水,对刘备道:“这样曾经为官的人,如今觉得世道乱了,就隐居起来,不管外界死活,以隐居大贤自居的人,极为可恶。 ”
“若是他还有一点良知,以后定会因为这些话而觉得隐居生活是有罪恶感的。”秦川笑着说道。
刘备看着崔州平远去的背影,对秦川说道:“有些人是骂不醒的。”
“那可未必。”
离开隆中,回到新野,刘备一边命人打探诸葛亮有没有回家,一面让人打探黄射黄祖那边的情况。
时间转眼过去半月,秋收如火如荼。
章陵郡,章陵。
黄射和黄祖齐聚一堂,黄祖几日前秘密到达章陵。
而他手下的江夏郡的大军也秘密前行而来,如今正在章陵城外五十里的绿林山中潜伏。
这段时间,章陵城方圆百里,都成了一块禁地一般,无数的斥候探子来往搜查。
在绿林山中,数万大军潜伏在这里,这里的斥候更加多。
而这个时候,刘表还不知道黄祖已经来到了仅仅是与襄阳相隔两百里的章陵城。
他从蛛网得到的消息是黄祖还在江夏郡西陵城中,蛛网已经被黄射渗透了。
“刘表已经被我们骗过去了,刘表的荆南大军被武陵蛮拖住,而江陵的大军被刘璋军拖住,而刘玄德又以五千兵相助。这个时候是天助我也!此时正是起兵时刻。”黄祖高兴的说道。
黄射也是一脸高兴,这个时候万事俱备了。
“三日后大军兵发襄阳。不过我们唯一要担心的是从南郡而来的文聘军,此人对刘表忠心耿耿。”黄射有点担忧的说道。
“襄阳只有兵两万,我们有五万大军,而且在白县还有十架投石车,攻破襄阳城十日足够了,这十日文聘大军可到不了。只是有可能文聘会投曹操,他手下的两万精锐,可惜了。”黄祖说道。
黄射道:“少了这两万大军也翻不起风浪,只要我们掌控了南郡,荆南四郡会望风而降。到时候我们同样拥兵十万。”
黄祖点头,然后问道:“那刘玄德差赵云送来的五千大军如何安排?”
黄祖能起兵,完全是黄射在后面煽风点火的,一切造反的准备也是黄射在准备,黄祖对于这个儿子是自叹不如,他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有争夺天下的能力,所以才狠下心与黄射一起发动叛乱。
加上刘表年迈,不理政事,以及秦川在暗中的帮衬,还真的让这两父子已经接近成功了。
“那赵云,昔年跟随公孙瓒,就已经是勇冠三军的大将了,可惜被刘备所得,若是被我们所得,那该多好。”黄射叹道。
“至于安排吗,可让他做前锋。反正刘备那五千人不是我们的五千人。随便用。”黄射说道。
“只怕这赵云不会同意。”黄祖道。
黄射与赵云一番商谈,想不到赵云欣然答应做前锋。
这让黄射高兴之下,又有点觉得不对劲。
三日后,从绿林山中五万大军悄然走出。
秦川正在割稻子,刘备也在不远处弯着腰割着稻子。
文钦急匆匆的走过来,对秦川悄声说道:“五万大军从绿林山走出来,直奔襄阳了。两个时辰前的事情了。”
秦川点了点头:“密切关注,随时注意动向。”
“喏。”
秦川来到刘备身边,对刘备说道:“主公,黄家父子动手了。五万大军从绿林山中朝着襄阳而去了。”
刘备站直,问道:“我们该做什么?”
“什么都不做,主公继续去找诸葛亮吧。”秦川说道。
“若是刘表来求援……”刘备道。
“我帮主公挡住。”秦川说道。
“那文聘大军南下,又该如何?”
“文聘那两万人,迟早是咱们的。”秦川说道。
“那行,我就继续往隆中去了。”
秦川弯腰,继续挥动着镰刀:“主公访了隆中后,直接往襄阳去吧。这场动乱不会太久的。”
“要不要我将云长和翼德留在这里?”刘备问道。
“目前还不要用到二位将军。”秦川道。
刘备闻言,点了点头,走上田埂,对关羽和张飞喊道:“二弟,三弟,卧龙先生回家了,随我一起去隆中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