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位置】 足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侧后方0.1寸(指寸)。
【功能疗效】 调理肝肾,息风开窍,安神定痫。
【主治病症】 遗尿、小便不通、闭经、崩漏、子宫脱垂、痫病、阴茎痛、糖尿病。
【取穴位置】 在足背侧,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能疗效】 舒利胸胁,清肝泄热。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胸胁胀痛、心烦、失眠、遗精、阳痿、外阴瘙痒、痛经、崩漏。
【取穴位置】 在足背部,当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功能疗效】 平肝息风,镇静安神,和胃健脾。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痛经、小便不通、遗尿、小儿惊风、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口干、目赤肿痛、膝盖大腿内侧疼痛、下肢痿痹、足部肿痛。
【取穴位置】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功能疗效】 疏肝理气,调经止带。
【主治病症】 遗尿、小便不通、阴痛阴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子宫脱垂、崩漏。
【取穴位置】 在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际。
【功能疗效】 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
【主治病症】 脘腹胀满、胸胁支满、泄泻、消化不良、小儿疳积。
【取穴位置】 在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能疗效】 健脾疏肝,理气活血。
【主治病症】 胸胁支满、呕吐呃逆、乳腺增生。
【取穴位置】 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心最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能疗效】 平肝息风,开窍苏厥,清心泻火。
【主治病症】 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头顶痛、头晕、视物昏花、小儿惊风、癫狂、霍乱转筋、足心热。
【取穴位置】 在足内侧,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功能疗效】 升清降浊,益气固肾,清热利湿。
【主治病症】 月经不调、胸胁胀满、下肢痿痹、咽喉肿痛、小便不利、遗精、阳痿。
【取穴位置】 在踝部,当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
【功能疗效】 宁心安神,清利咽喉,通调二便。
【主治病症】 癫痫夜发、嗜睡、惊恐不宁、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子宫脱垂、外阴瘙痒、疝气、小便频数、咽喉干燥、目赤肿痛、脚气、梅核气。
【取穴位置】 在踝部,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疗效】 补益肝肾,培土生金,温阳散寒。
【主治病症】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痹咯血、糖尿病、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疼痛、下肢厥冷、内踝浮肿、腹胀。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功能疗效】 补益肾气,调理下焦。
【主治病症】 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通、遗精、阳痿。
【取穴位置】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能疗效】 宣肃肺气,和胃降逆。
【主治病症】 咳嗽、哮喘、呕吐、胸痛、乳痈、肋间神经痛、胸膜炎。
【取穴位置】 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功能疗效】 健脾宁神,调经统血。
【主治病症】 腹胀、善呕、心痛、胸满、咳嗽逆气、喘息、梦魇、癫狂、慢惊风、崩漏、尿血、便血。
【取穴位置】 在足内侧缘,第1跖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功能疗效】 散发脾热,清热止痛。
【主治病症】 腹胀、腹痛、胃痛。
【取穴位置】 在足跖部,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处。
【功能疗效】 健脾和胃,清热化湿。
【主治病症】 胃痛、腹胀、腹痛、肠鸣、呕吐、泄泻、便秘、脚气。
【取穴位置】 在足跖区,当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功能疗效】 健脾化湿,和胃止痛。
【主治病症】 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痢疾、泄泻、多饮、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嗜卧、肠风下血、脚气。
【取穴位置】 在踝部,足内踝前下方,舟骨粗隆与内踝尖连线中点凹陷中。
【功能疗效】 健脾化湿,通调肠胃。
【主治病症】 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慢性胃炎、肠炎、消化不良、足踝痛、神经性呕吐。
【取穴位置】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功能疗效】 美容养颜,调经止痛。
【主治病症】 脾胃虚弱、胃痛、呕吐、呃逆、肠鸣腹胀、腹痛、泄泻、遗尿、遗精、盆腔炎、月经不调。
【取穴位置】 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功能疗效】 健脾渗湿,调经止带。
【主治病症】 腹胀、腹痛、月经不调。
【取穴位置】 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功能疗效】 健脾利水,通利三焦。
【主治病症】 腹痛、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遗尿、前列腺增生。
【取穴位置】 在股前部,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功能疗效】 化血为气,运化脾血。
【主治病症】 腹胀、月经不调、荨麻疹、皮肤瘙痒、高脂血症、贫血、阴道炎。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脐中下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能疗效】 理气散结,健脾温中,宣通降逆。
【主治病症】 绕脐腹痛、泄泻、疝气。
【取穴位置】 仰卧位,在腹中部,脐中旁开4寸。
【功能疗效】 温中散寒,调理肠胃。
【主治病症】 腹胀、腹痛、痢疾、泄泻、便秘。
【取穴位置】 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处。
【功能疗效】 清热和胃,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 咽喉肿痛、咳嗽、气管炎、过敏、湿疹、肘臂痉挛疼痛、膝关节疼痛。
【取穴位置】 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或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
【功能疗效】 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
【主治病症】 咽喉肿痛、咳嗽、气喘、偏头痛、头痛、口眼 斜、遗尿、颈项僵硬、手腕无力或疼痛。
【取穴位置】 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功能疗效】 宣肺止咳,通肺理血。
【主治病症】 咳嗽、肺炎、心动过速、脉管炎、膈肌痉挛、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取穴位置】 在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功能疗效】 清宣肺气,清热利咽。
【主治病症】 咳嗽、气喘、胸痛、发热、咽喉肿痛、失音、肘臂手指挛痛、指麻瘫痪、小儿疳积。
【取穴位置】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功能疗效】 宣肺利咽,泄热醒神。
【主治病症】 咽喉肿痛、热病、中暑呕吐、小儿惊风。
【取穴位置】 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功能疗效】 疏风祛火,明目止痛。
【主治病症】 偏头痛、头痛、目眩、贫血、脑血管病后遗症。
【取穴位置】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功能疗效】 清热消肿,散风明目。
【主治病症】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症、眼睑瞬动、口眼 斜。
【取穴位置】 在面部,当眶下孔凹陷处。
【功能疗效】 散风明目,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 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目翳、眼睑瞬动、迎风流泪、口眼涡斜。
【取穴位置】 在面部,瞳孔直下,横平鼻翼下缘。
【功能疗效】 冷降胃浊,清热息风,明目退翳。
【主治病症】 口眼涡斜、眼睑瞬动、鼻出血、牙痛、唇颊肿、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鼻炎。
【取穴位置】 在面部,当口角旁开0.4寸(指寸)。
【功能疗效】 疏风活络,散风止痛。
【主治病症】 唇缓不收、眼睑瞬动、口眼涡斜、牙痛、面颊肿痛、流涎。
【取穴位置】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
【功能疗效】 聪耳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病症】 牙痛、面痛、耳聋、耳鸣、聤耳、牙关开合不利、口眼涡斜、颧肿。
【取穴位置】 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处,咀嚼时隆起的咬肌高点处,按着凹陷处。
【功能疗效】 散风清热,开关通络。
【主治病症】 面颊肿痛、腮腺炎、牙关紧闭、颈项僵痛、牙痛、口眼涡斜。
【取穴位置】 在胸部,当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能疗效】 宣肺止咳,宽胸增乳,通乳化瘀。
【主治病症】 胸痛、胸闷、噎膈、咳喘、乳汁不足、乳痈。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能疗效】 宽胸解郁,消食导滞。
【主治病症】 食欲不振、胃痛、呕吐、腹胀、肠鸣、便溏、呕血。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能疗效】 镇惊安神,清心开窍。
【主治病症】 食欲不振、胃痛、呕吐、腹胀、肠鸣。
【取穴位置】 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能疗效】 调中和胃,理气健脾,疏调肠腑。
【主治病症】 呕吐纳呆、口腔溃疡、腹胀、肠鸣、赤白痢疾、便秘、高脂血症、月经不调。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
【功能疗效】 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 胃脘痛、腹痛、腹胀、疝气、痛经。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能疗效】 利水消肿,调经止痛。
【主治病症】 小腹胀痛、小便不利、便秘、痛经、慢性前列腺炎。
【取穴位置】 屈膝,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功能疗效】 理气和胃,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胃脘疼痛、肠鸣、泄泻、膝胫痹痛。
【取穴位置】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能疗效】 健脾益胃,燥化脾湿。
【主治病症】 消化不良、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疳积、失眠、遗尿、下肢不遂、高血压、低血压、头晕、痛风、产后腰痛。
【取穴位置】 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功能疗效】 理气止痛,调和肠胃,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泄泻、便秘、腹胀、肠鸣、肠痈。
【取穴位置】 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距胫骨前缘2横指(中指)。
【功能疗效】 调和胃气,祛湿化痰,通经活络,醒脑安神。
【主治病症】 胃痛、哮喘、咳逆、痰涎、嗜睡、脏躁症、梅核气、高脂血症、癫狂、痫病、便秘。
【取穴位置】 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功能疗效】 调理肠胃,疏通经络,宁心安神。
【主治病症】 肠鸣、腹痛。
【取穴位置】 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足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功能疗效】 和胃降逆,宁神止痉。
【主治病症】 腹胀、便秘、胃热谵语、癫狂、头面浮肿、面赤、目赤、头痛眩晕、眉棱骨痛。
【取穴位置】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功能疗效】 和胃化痰,通络宁神。
【主治病症】 善惊、狂疾。
【取穴位置】 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能疗效】 清热泻火,宁心安神。
【主治病症】 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热病、鼻出血、牙痛、口眼涡斜、喉痹、隐疹、皮肤病。
【取穴位置】 在足部,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约0.1寸(指寸)。
【功能疗效】 清泻胃火,镇静安神。
【主治病症】 胸腹胀满、梦魇、癫狂、面肿、口眼涡斜、牙痛、鼻出血、鼻流黄涕、口唇疮疡、热病、足胫寒冷。
【取穴位置】 在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疗效】 清热散风,通关开窍。
【主治病症】 头痛目眩、口眼涡斜、耳鸣、耳聋。
【取穴位置】 在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
【功能疗效】 清热消肿,明目退翳。
【主治病症】 头痛、目赤肿痛、眼睛畏光、迎风流泪、远视不明、目翳。
【取穴位置】 在头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
【功能疗效】 生气壮阳,清头明目,祛风散热。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颈项强直。
【取穴位置】 在头颞侧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功能疗效】 平肝息风,宁神止吐。
【主治病症】 头痛目眩、呕吐、小儿惊风。
【取穴位置】 侧坐或侧卧位,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功能疗效】 清热散风,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耳鸣、耳聋。
【取穴位置】 坐位,在颈后部,当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疗效】 壮阳益气,调神疏肝。
【主治病症】 迎风流泪、外感发热、颈项强痛、头痛、头晕、失眠、耳鸣、耳聋、高脂血症、中风昏迷。
【取穴位置】 大椎与锁骨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功能疗效】 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主治病症】 落枕、肩臂疼痛、高脂血症、脑血管病后遗症、乳腺炎。
【取穴位置】 在侧腹部,当第11肋骨游离端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功能疗效】 通调气血,温补肝肾。
【主治病症】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闭经、痛经。
【取穴位置】 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的交点处。或以拇指关节横纹按在股骨大转子上,拇指指脊柱,当拇指尖处。
【功能疗效】 健脾益气,祛风化湿,强健腰膝。
【主治病症】 腰胯疼痛、腰痛、下肢痿痹、膝踝肿痛、半身不遂、风疹。
【取穴位置】 直立,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或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
【功能疗效】 祛风化湿,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下肢痿痹、中风半身不遂、遍身瘙痒。
【取穴位置】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功能疗效】 消炎利胆,祛风止痛。
【主治病症】 耳鸣、耳聋、头痛、呕吐、黄疸、膝肿痛、下肢痿痹、身体麻木、痛风。
【取穴位置】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功能疗效】 疏肝明目,活络消肿。
【主治病症】 目赤肿痛、视物不明。
【取穴位置】 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功能疗效】 舒筋活络,清热益气,疏肝益肾。
【主治病症】 失眠、头晕、记忆力减退、耳鸣、耳聋、高血压、颈项僵硬、四肢关节酸痛、半身不遂、偏头痛、落枕、脚气。
【取穴位置】 在足背,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能疗效】 平肝息风,消肿止痛。
【主治病症】 头痛、耳鸣、耳聋、目痛、颊肿、惊悸、眩晕、胸胁痛。
【取穴位置】 在足背,第4、5跖骨底结合部的前方,第5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处。
【功能疗效】 疏通经络,平肝息风,化痰消肿。
【主治病症】 中风偏瘫、疟疾、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胸胁痛、下肢痿痹、足部肿痛。
【取穴位置】 在面部,当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功能疗效】 清热明目,镇静止痛。
【主治病症】 头痛、眉棱骨痛、头晕目眩、视物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睑瞬动。
【取穴位置】 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处。
【功能疗效】 清热消肿,明目退翳。
【主治病症】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内眦痒、视物不明、近视、夜盲症。
【取穴位置】 在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祛风解表,疏调筋骨。
【主治病症】 颈项僵硬、肩背痛、喘息、胸胁支满。
【取穴位置】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宣肺益气,祛风解表。
【主治病症】 伤风咳嗽、发热头痛。
【取穴位置】 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调肺和营,清热理气。
【主治病症】 咳嗽上气、胸满喘逆、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脊背疼痛。
【取穴位置】 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宽胸理气,通络调血,宁心安神。
【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癫狂、痫病、失眠、健忘、呕吐、噎膈、胸引背痛、肩背痛、盗汗、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梦遗。
【取穴位置】 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活血化瘀,宽胸利膈,通脉理气。
【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胸痛、胸闷、呕吐、呃逆、咯血、衄血、便血、盗汗、荨麻疹。
【取穴位置】 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疏肝利胆,理气明目,补血消瘀。
【主治病症】 目视不明、脘腹胀满、胸胁支满、吞酸吐食、头痛、眩晕、黄疸、颈项强痛、腰背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乳腺增生。
【取穴位置】 在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功能疗效】 疏肝利胆,清热化湿。
【主治病症】 黄疸、肺痨、乳腺增生。
【取穴位置】 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健脾利湿,益气统血。
【主治病症】 胃痛、腹胀、呕吐、泄泻、痢疾、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糖尿病。
【取穴位置】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和胃健脾,祛湿消积,理中降逆。
【主治病症】 胃脘痛、反胃、呕吐、慢性胃炎、肠鸣、泄泻、痢疾、贫血、湿疹、小儿疳积。
【取穴位置】 在腰部,第1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调理三焦,利水强腰。
【主治病症】 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肠鸣、泄泻。
【取穴位置】 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聪耳明目。
【主治病症】 耳鸣、耳聋、腰膝酸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慢性前列腺炎、月经不调、白带、不孕、更年期综合征。
【取穴位置】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疏调肠腑,理气化滞。
【主治病症】 腹痛、腹胀、泄泻、肠鸣、便秘、痢疾、腰脊强痛、湿疹。
【取穴位置】 在腰部,第5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培补元气,调理下焦,强健腰膝。
【主治病症】 腹胀、泄泻、便秘、小便不利、遗尿、腰痛、糖尿病。
【取穴位置】 在骶部,横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
【功能疗效】 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小便赤涩、小便不通、遗尿、遗精、慢性前列腺炎、泄泻、痢疾、疝气偏坠、腰腿疼痛。
【取穴位置】 在骶部,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
【功能疗效】 补肾调经,清热活血。
【主治病症】 腰腿痛、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白带、不孕、遗尿、小便不通、小便黄赤。
【取穴位置】 在骶部,正对第2骶后孔中。
【功能疗效】 补益下焦,强腰利湿。
【主治病症】 腰骶痛、腰膝酸软、二便不利、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
【取穴位置】 在骶部,正对第4骶后孔。
【功能疗效】 调理下焦,强壮腰膝。
【主治病症】 腰骶痛、腰膝酸软、二便不利、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
【取穴位置】 在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功能疗效】 补肺健脾,宁心培肾。
【主治病症】 气喘、咳嗽、肺痨、健忘、盗汗、遗精。
【取穴位置】 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功能疗效】 补肾益精,清热利湿,强壮腰膝。
【主治病症】 腰脊强痛、水肿、小便不利、遗精、阳痿、前列腺炎、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消化不良。
【取穴位置】 在骶部,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功能疗效】 舒筋活络,强壮腰膝,调理下焦。
【主治病症】 腰骶痛、下肢痿痹、二便不通、痔疮。
【取穴位置】 腘横纹中点。
【功能疗效】 舒筋活络,凉血解毒,祛风除湿。
【主治病症】 腰脊痛、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双足无力、皮肤瘙痒、腹痛、呕吐、泄泻。
【取穴位置】 在小腿后侧,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功能疗效】 舒筋活络,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 腰背痛、腿痛、便秘、痔疮、腹胀、腹痛、泄泻、腰肌劳损、小儿惊风、痛经。
【取穴位置】 在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疗效】 疏风通络,活血止痛,宁心安神。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腰骶疼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鼻出血、脚气、癫痫、痔疮。
【取穴位置】 足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功能疗效】 通经活络,舒筋转胎。
【主治病症】 头痛、鼻塞、鼻出血、目赤肿痛、足下热、胎位不正、小便不利、转筋。
【取穴位置】 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功能疗效】 开窍醒神,清热消肿。
【主治病症】 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牙痛、昏厥、中风昏迷、热病汗不出、中暑、肩膀痛、耳鸣、耳聋。
【取穴位置】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即为此穴。
【功能疗效】 清热解表,通经活络,镇静止痛。
【主治病症】 头痛目眩、鼻塞、鼻渊、耳鸣、耳聋、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牙痛、龋肿、口疮、口眼涡斜、腹痛、便秘、热病无汗、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痴呆。
【取穴位置】 在前臂,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功能疗效】 通经活络,清热明目。
【主治病症】 手臂肿痛、上肢不遂、腹痛、腹胀、泄泻、牙痛、颊肿、消化性溃疡、胃炎。
【取穴位置】 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功能疗效】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风利湿。
【主治病症】 咽喉肿痛、咳嗽、气喘、头痛、热病、腹痛、泄泻、痢疾、便秘、手臂肿痛、上肢不遂、湿疹、糖尿病、脑血管病后遗症。
【取穴位置】 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凹陷处。或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2个凹窝,前面1个凹窝即为此穴。
【功能疗效】 通经活络,疏风散热。
【主治病症】 肩臂痛、手臂挛急、肩膀痛、上肢不遂、颈椎病、隐疹、牙痛、风热。
【取穴位置】 在鼻翼外缘中点,鼻唇沟中。
【功能疗效】 散风清热,通利鼻窍。
【主治病症】 鼻塞、鼻出血、鼻渊、鼻息肉、口眼涡斜、面颊瘙痒、面颊浮肿。
【取穴位置】 在手背部,第4、5掌骨间,掌指关节近端凹陷处。
【功能疗效】 清热通络,开窍益聪。
【主治病症】 耳鸣、耳聋、头痛、目眩、肩臂酸痛、视物不清。
【取穴位置】 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功能疗效】 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外感热病、感冒、头痛、耳鸣、胸胁痛、肘臂屈伸不利、失眠、咳嗽、腹痛、便秘、落枕、高血压。
【取穴位置】 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功能疗效】 清利三焦,通腑降逆。
【主治病症】 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呕吐、咳嗽、胸胁痛、肩周炎、热病、便秘、泄泻、闭经。
【取穴位置】 在肘后部,肘尖上1寸凹陷中。
【功能疗效】 行气散结,安神通络,宽胸理气。
【主治病症】 暴暗、眼病、偏头痛、咽喉肿痛、颊肿、胸痹心痛、颈项及肩臂疼痛、耳鸣、耳聋、荨麻疹、中风、抑郁症。
【取穴位置】 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功能疗效】 聪耳明目,疏风通络。
【主治病症】 口眼涡斜、颊肿、牙痛、慢性咽炎、耳鸣、耳聋、中耳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头痛、面神经麻痹。
【取穴位置】 在侧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功能疗效】 清热消肿,散风止痛。
【主治病症】 头痛、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牙痛、颈项僵硬、腮腺炎、唇燥。
【取穴位置】 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与下颌髁状突之间的凹陷中,张口有凹陷处。
【功能疗效】 开窍聪耳,消肿止痛。
【主治病症】 耳聋、耳鸣、聤耳、牙痛、龋齿、头颔疼痛。
【取穴位置】 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功能疗效】 清热明目,宁静安神。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睑瞬动、牙痛、癫痫。
【取穴位置】 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功能疗效】 清热利咽,通乳开窍。
【主治病症】 目生翳膜、中风昏迷、产后缺乳、乳痈、头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烦心、气短、胸膈闷痛、黄疸。
【取穴位置】 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功能疗效】 清心安神,通经活络,清热利湿。
【主治病症】 头项急痛、颈项不得回顾、肩颈部疼痛、黄疸、感冒、疟疾、落枕、神经衰弱、咽喉肿痛、麦粒肿、荨麻疹。
【取穴位置】 在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处。
【功能疗效】 清热消肿,牵正止痉,祛风止痛。
【主治病症】 牙痛、黑眼圈、眼睛疲劳。
【取穴位置】 在面部,当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疗效】 开窍聪耳,消肿止痛。
【主治病症】 耳聋、耳鸣、聤耳、牙痛、癫狂、痫病。
【取穴位置】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
【功能疗效】 活血化瘀,宽胸理气,清热散结。
【主治病症】 胸痛、胸闷、心烦、咳嗽、哮喘、呕吐、乳痈、淋巴结核、四肢不举。
【取穴位置】 在肘横纹上,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
【功能疗效】 清暑泄热,和胃降逆,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 肘臂掣痛不伸、风疹、心痛、心悸、胸满、胃痛、呕吐、泄泻、中暑。
【取穴位置】 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能疗效】 宁心安神,理气镇痛,和胃降逆。
【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失眠、胃脘疼痛、呕吐、呃逆、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
【取穴位置】 微屈腕握拳,腕掌侧远端横纹中,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能疗效】 清心宁神,和胃宽胸。
【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心烦、失眠、癫狂、胃炎、骨痛、呕吐、咽炎、神经衰弱、狂言不乐、脏躁症。
【取穴位置】 在手掌部,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所指掌心处。
【功能疗效】 清心安神,除湿和胃,开窍息风。
【主治病症】 心烦善怒、癫狂、小儿惊厥、中暑、心痛、心悸、胸胁支满、食欲不振。
【取穴位置】 在腋窝中央,腋动脉搏动处。
【功能疗效】 理气活血,宽胸宁神。
【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胸闷、肩周炎、四肢不举、胃痛、腋臭。
【取穴位置】 在腕部,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功能疗效】 益心安神,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头痛、头晕、目眩、手臂疼痛、麻木、皮肤瘙痒、更年期综合征。
【取穴位置】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功能疗效】 息风镇静,醒脑开窍,升阳固脱。
【主治病症】 目赤肿痛、耳鸣、发际疮、脱发、斑秃、中风语言功能障碍、半身不遂、健忘、精神恍惚、小儿惊风、小儿脱肛。
【取穴位置】 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功能疗效】 解痉止痛,调肠通淋。
【主治病症】 泄泻、便秘、便血、痔疮、脱肛、阴囊湿疹、前列腺炎、遗精、阳痿、外阴瘙痒、腰痛。
【取穴位置】 位于百会穴后1寸处。
【功能疗效】 养发护发,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 脱发、疖。
【取穴位置】 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能疗效】 祛寒除湿,强壮腰膝,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 腰骶痛、下肢痿痹、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盆腔炎。
【取穴位置】 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能疗效】 补肾壮阳,强壮腰脊。
【主治病症】 腰脊强痛、下肢痿痹、泄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小儿惊厥、胃下垂、失眠、癫痫。
【取穴位置】 在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能疗效】 平肝息风,宁神镇痉。
【主治病症】 癫痫、惊痫、抽搐、脊强、四肢不收、筋挛拘急、心痛、胃痉挛、肝炎。
【取穴位置】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能疗效】 清热解表,截疟止痫,补虚宁神。
【主治病症】 头项强痛、肩背痛、发热恶寒、咳嗽喘急、哮喘、神经衰弱、落枕、中暑、风疹、小儿惊风。
【取穴位置】 在颈后部,枕外隆突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功能疗效】 清热散风,通关开窍。
【主治病症】 头痛、颈项强痛、落枕、目眩、鼻塞、鼻出血、咽喉肿痛、中风。
【取穴位置】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功能疗效】 消肿益颜,安神通窍。
【主治病症】 斑秃、头皮瘙痒、面红肿、发际疮、癫狂疟疾、头痛目胀、鼻渊、鼻衄、眼睛痛。
【取穴位置】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功能疗效】 宁神醒脑,降逆平喘,清心明目。
【主治病症】 头晕、目眩、失眠、鼻塞、鼻渊、鼻出血、目赤肿痛、流泪、目翳。
【取穴位置】 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功能疗效】 清热消肿,通利鼻窍。
【主治病症】 鼻塞、鼻衄、鼻息肉、惊厥、昏迷、休克、低血压、小儿惊厥。
【取穴位置】 在人中沟的上1/3与2/3交点处。
【功能疗效】 醒神开窍,清热息风。
【主治病症】 中暑、低血压、动脉硬化症、癫痫、昏迷、晕厥、慢惊风、牙关紧闭。
【取穴位置】 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能疗效】 温阳救逆,利水固脱。
【主治病症】 脱证、月经不调、崩漏、不孕、遗精、小便不禁。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功能疗效】 温中补肾,调经止带,益气助阳。
【主治病症】 肺气肿、虚证、小腹疾病、胃肠疾病、妇科疾病。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功能疗效】 理气止痛,补肾调经,清利湿热。
【主治病症】 呕吐、泄泻、便秘、小腹绞痛、小便不利、闭经、痛经、带下、消化不良。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功能疗效】 培补元气,导赤通淋,清热利湿。
【主治病症】 虚证、低血压、肠胃病、小腹疾病、妇科疾病、慢性前列腺炎。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功能疗效】 益肾兴阳,通经止带。
【主治病症】 盆腔炎、阴痛、阴痒、疝气偏坠、遗精、慢性前列腺炎。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5寸。
【功能疗效】 和胃降逆,化痰宁神。
【主治病症】 胃脘疼痛、呕吐、呃逆、纳呆、痢疾。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能疗效】 和胃健脾,化湿降逆。
【主治病症】 脾胃疾病、神志疾病、肺气肿。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功能疗效】 健脾和胃,消积化滞。
【主治病症】 腹痛、腹胀、胃痛、胃痉挛、胃下垂、消化不良、呕吐、呃逆、泄泻。
【取穴位置】 在胸部,前正中线上,横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功能疗效】 理气宽胸,清肺化痰。
【主治病症】 胸闷、气短、咳喘、噎膈、动脉硬化症、产妇乳少、小儿吐奶。
【取穴位置】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功能疗效】 宣通肺气,止咳化痰。
【主治病症】 咽喉肿痛、咳嗽、哮喘、咯吐脓血、暴暗、瘿气、梅核气、隐疹。
【取穴位置】 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功能疗效】 舒筋活络,生津敛液。
【主治病症】 中风昏迷、口眼涡斜、流涎、半身不遂、小便不禁。
【取穴位置】 在足背,第1至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个穴位。
【功能疗效】 祛风通络,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 头痛、牙痛、胃痛、月经不调。
【取穴位置】 在手背,微握拳,第1至第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个穴位。
【功能疗效】 祛风通络,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 头痛、咽痛、手指麻木、手指关节疾病。
【取穴位置】 在背部,横平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
【功能疗效】 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主治病症】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麻疹、落枕、肩背软组织疾患。
【取穴位置】 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2个穴位。
【功能疗效】 调气和血,提肛消痔。
【主治病症】 脱肛、痔疮、胸胁痛。
【取穴位置】 在手背,当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
【功能疗效】 通经活络,祛风止痛。
【主治病症】 落枕、手臂痛、手指麻木、颈椎病、胃痛、消化不良、泄泻、便溏、小儿慢惊风。
【取穴位置】 在手背,第3掌指关节骨尖上。
【功能疗效】 明目利窍,清热泻火。
【主治病症】 目痛、目翳。
【取穴位置】 十二经脉各有1个井穴,均位于手指或足趾末端处。已经介绍的井穴均有标注,此处着重介绍未提及的井穴——少冲穴、中冲穴、关冲穴、足窍阴穴。
【功能疗效】 清心安神,开窍泄热;清心泄热,开窍苏厥;清热解郁,回阳开窍;疏风气,清胆火,息风热。
【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胸胁痛、心肌炎、热病烦心、目赤、咽痛、中风昏迷;心痛、心烦、中暑、热病不出、小儿夜啼、掌中热;头痛发热、热病汗不出、头晕目眩、中暑、耳鸣、耳聋;头痛、眩晕、目痛、耳鸣、耳聋、烦心、手足转筋、胸膜炎、乳腺炎、高血压。
【取穴位置】 在手指,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10个穴位。
【功能疗效】 清热开窍。
【主治病症】 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昏迷、休克。
【取穴位置】 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
【功能疗效】 调畅脏腑。
【主治病症】 上胸部穴位主治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穴位主治胃肠疾病;腰部穴位主治腰、腹、下肢疾病。
【取穴位置】 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约距屏间切迹边缘0.2厘米处,即耳甲18区。
【功能疗效】 疏肝理气,清热消痰。
【主治病症】 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痤疮。
【取穴位置】 在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共有4个穴位。
【功能疗效】 镇静安神,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 失眠、健忘、头痛、眩晕、癫痫、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更年期综合征。
【取穴位置】 在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功能疗效】 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鼻衄、鼻渊、失眠、小儿惊风。
【取穴位置】 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功能疗效】 镇惊安神,疏风通络。
【主治病症】 口眼涡斜、眼睑瞬动、眼睑下垂、目赤肿痛、白内障、鼻出血、三叉神经痛。
【取穴位置】 在耳廓前,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功能疗效】 清热消肿,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牙痛、目赤肿痛、目涩、口眼涡斜、眼睑下垂。
【取穴位置】 翳风穴后1寸处。
【功能疗效】 明目聪耳,宁心安神。
【主治病症】 远视、近视、夜盲症、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耳鸣、头痛、眩晕、失眠。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功能疗效】 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主治病症】 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盆腔炎、肾盂肾炎、膀胱炎。
【取穴位置】 位于第2至第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
【功能疗效】 消食导滞,祛痰化积。
【主治病症】 哮喘、百日咳、小儿消化不良、肠蛔虫病。
【取穴位置】 足三里穴直下2寸。
【功能疗效】 理气止痛,通腑降气。
【主治病症】 慢性阑尾炎、胃炎、消化不良、下肢瘫痪。
【取穴位置】 分布于耳甲艇,在耳轮脚上缘内侧1/3,与口穴相对处。
【功能疗效】 清热洁腑,通便止泻。
【主治病症】 痢疾、肠炎、腹泻、便秘、阑尾炎、大便失禁、消化不良、腹胀。
【取穴位置】 在对耳屏的尖端,即对耳屏1区、耳屏2区、耳屏3区之交点,左右共2个穴位。
【功能疗效】 利肺止喘,祛风止痒,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 哮喘、腮腺炎、皮肤瘙痒、偏头痛、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惊风。
【取穴位置】 耳背中内部,即耳背2区,耳背脾的耳根侧,与耳前肺穴相对应,左右共2个穴位。
【功能疗效】 宣肺利气,止咳平喘。
【主治病症】 支气管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咳嗽、发烧、皮肤瘙痒、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
【取穴位置】 在耳背正中部,即耳背3区,耳轮脚消失处的耳背部,与耳前正面胃穴相对应,左右共2个穴位。
【功能疗效】 健脾和胃,生血养肌。
【主治病症】 胃痛、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胸胁痛、水肿、四肢无力、失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取穴位置】 在耳甲腔的后上方,肝穴的下方,在肝硬化肿大区与血液点穴之间,耳轮脚消失的部分上后方的下缘处,即耳甲13区。
【功能疗效】 调节气血,宣肺健脾,益气助正。
【主治病症】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口腔炎、口疮、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腹胀、腹泻、便秘、头晕、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脱肛、子宫脱垂。
【取穴位置】 在耳甲腔中心凹陷处周围,即心穴上下周围,即耳甲14区,耳甲腔最凹陷处反光区的周围大部均为肺穴区,心区的上、下方,上方为对侧肺,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用下侧肺。
【功能疗效】 调畅气血,补虚清热。
【主治病症】 咳喘、痰鸣、感冒、鼻炎、咽炎、百日咳、肺炎、胸闷、胸痛、心律不齐、低血压、盗汗、便秘、泄泻、荨麻疹、痤疮、单纯性肥胖症、脱发。
【取穴位置】 在耳甲艇的后下部,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的后方,胰腺点穴至外腹穴连线的中间处,即耳甲12区。
【功能疗效】 清热解毒,利胆明目,养血平肝,疏郁缓急,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 肝郁胁痛、抑郁症、神经衰弱、胆囊炎、头痛、眩晕、月经不调、崩漏、更年期综合征、近视、视力模糊、夜盲症、斜视、耳鸣、中耳炎、疝气、外阴瘙痒、湿疹、高血压、胃痛、腹痛、四肢麻木、便秘。
【取穴位置】 在耳轮脚消失处,贲门穴之外方,即耳甲4区。
【功能疗效】 行气消食,清热解毒,养血安神。
【主治病症】 胃胀、胃痉挛、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恶心呕吐、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牙痛。
【取穴位置】 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
【功能疗效】 养血生脉,益心安神,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 心悸、盗汗、无脉症、休克、贫血、胸闷、胸痛、心肌炎、气短、心慌、面色晦暗、神经衰弱、中暑、遗精、阳痿。
【取穴位置】 位于耳甲腔底部,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内分泌穴上方,在心穴至止血4穴连线的中间处,即耳甲17区。
【功能疗效】 下气消食,利水化浊,通便止痛,养血通经。
【主治病症】 便秘、腹胀、肠鸣、腹痛、消化不良、泄泻、慢性阑尾炎、高脂血症、偏头痛、手腕外侧痛。
【取穴位置】 在对耳轮下角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即对耳轮6区前端。
【功能疗效】 滋阴清热,益心安神,调整胃肠,行气降逆,调经止痛,利水解毒。
【主治病症】 胃肠痉挛、慢性胃炎、胃痛、胃溃疡、腹胀气、肠鸣、腹泻、消化不良、高血压、低血压、失眠、心悸、多汗症、胃酸过多、肥胖症、哮喘、百日咳、不明原因之浮肿。
【取穴位置】 位于耳朵靠脸的一侧,突起处下方的凹陷部位。
【功能疗效】 益精解肌。
【主治病症】 糖尿病、多食症、神经性多食、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