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盘点书中所有腧穴,
为每一个穴位精准配图

大敦穴(十二井穴之一)

【取穴位置】 足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侧后方0.1寸(指寸)。

【功能疗效】 调理肝肾,息风开窍,安神定痫。

【主治病症】 遗尿、小便不通、闭经、崩漏、子宫脱垂、痫病、阴茎痛、糖尿病。

行间穴

【取穴位置】 在足背侧,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能疗效】 舒利胸胁,清肝泄热。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胸胁胀痛、心烦、失眠、遗精、阳痿、外阴瘙痒、痛经、崩漏。

太冲穴

【取穴位置】 在足背部,当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功能疗效】 平肝息风,镇静安神,和胃健脾。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痛经、小便不通、遗尿、小儿惊风、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口干、目赤肿痛、膝盖大腿内侧疼痛、下肢痿痹、足部肿痛。

蠡沟穴

【取穴位置】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功能疗效】 疏肝理气,调经止带。

【主治病症】 遗尿、小便不通、阴痛阴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子宫脱垂、崩漏。

章门穴

【取穴位置】 在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际。

【功能疗效】 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

【主治病症】 脘腹胀满、胸胁支满、泄泻、消化不良、小儿疳积。

期门穴

【取穴位置】 在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能疗效】 健脾疏肝,理气活血。

【主治病症】 胸胁支满、呕吐呃逆、乳腺增生。

涌泉穴(十二井穴之一)

【取穴位置】 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心最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能疗效】 平肝息风,开窍苏厥,清心泻火。

【主治病症】 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头顶痛、头晕、视物昏花、小儿惊风、癫狂、霍乱转筋、足心热。

然谷穴

【取穴位置】 在足内侧,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功能疗效】 升清降浊,益气固肾,清热利湿。

【主治病症】 月经不调、胸胁胀满、下肢痿痹、咽喉肿痛、小便不利、遗精、阳痿。

照海穴

【取穴位置】 在踝部,当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

【功能疗效】 宁心安神,清利咽喉,通调二便。

【主治病症】 癫痫夜发、嗜睡、惊恐不宁、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子宫脱垂、外阴瘙痒、疝气、小便频数、咽喉干燥、目赤肿痛、脚气、梅核气。

太溪穴

【取穴位置】 在踝部,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疗效】 补益肝肾,培土生金,温阳散寒。

【主治病症】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痹咯血、糖尿病、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疼痛、下肢厥冷、内踝浮肿、腹胀。

气穴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功能疗效】 补益肾气,调理下焦。

【主治病症】 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通、遗精、阳痿。

神封穴

【取穴位置】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能疗效】 宣肃肺气,和胃降逆。

【主治病症】 咳嗽、哮喘、呕吐、胸痛、乳痈、肋间神经痛、胸膜炎。

隐白穴(十二井穴之一)

【取穴位置】 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功能疗效】 健脾宁神,调经统血。

【主治病症】 腹胀、善呕、心痛、胸满、咳嗽逆气、喘息、梦魇、癫狂、慢惊风、崩漏、尿血、便血。

大都穴

【取穴位置】 在足内侧缘,第1跖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功能疗效】 散发脾热,清热止痛。

【主治病症】 腹胀、腹痛、胃痛。

太白穴

【取穴位置】 在足跖部,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处。

【功能疗效】 健脾和胃,清热化湿。

【主治病症】 胃痛、腹胀、腹痛、肠鸣、呕吐、泄泻、便秘、脚气。

公孙穴

【取穴位置】 在足跖区,当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功能疗效】 健脾化湿,和胃止痛。

【主治病症】 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痢疾、泄泻、多饮、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嗜卧、肠风下血、脚气。

商丘穴

【取穴位置】 在踝部,足内踝前下方,舟骨粗隆与内踝尖连线中点凹陷中。

【功能疗效】 健脾化湿,通调肠胃。

【主治病症】 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慢性胃炎、肠炎、消化不良、足踝痛、神经性呕吐。

三阴交穴

【取穴位置】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功能疗效】 美容养颜,调经止痛。

【主治病症】 脾胃虚弱、胃痛、呕吐、呃逆、肠鸣腹胀、腹痛、泄泻、遗尿、遗精、盆腔炎、月经不调。

地机穴

【取穴位置】 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功能疗效】 健脾渗湿,调经止带。

【主治病症】 腹胀、腹痛、月经不调。

阴陵泉穴

【取穴位置】 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功能疗效】 健脾利水,通利三焦。

【主治病症】 腹痛、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遗尿、前列腺增生。

血海穴

【取穴位置】 在股前部,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功能疗效】 化血为气,运化脾血。

【主治病症】 腹胀、月经不调、荨麻疹、皮肤瘙痒、高脂血症、贫血、阴道炎。

腹结穴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脐中下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能疗效】 理气散结,健脾温中,宣通降逆。

【主治病症】 绕脐腹痛、泄泻、疝气。

大横穴

【取穴位置】 仰卧位,在腹中部,脐中旁开4寸。

【功能疗效】 温中散寒,调理肠胃。

【主治病症】 腹胀、腹痛、痢疾、泄泻、便秘。

尺泽穴

【取穴位置】 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处。

【功能疗效】 清热和胃,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 咽喉肿痛、咳嗽、气管炎、过敏、湿疹、肘臂痉挛疼痛、膝关节疼痛。

列缺穴

【取穴位置】 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或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

【功能疗效】 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

【主治病症】 咽喉肿痛、咳嗽、气喘、偏头痛、头痛、口眼 斜、遗尿、颈项僵硬、手腕无力或疼痛。

太渊穴

【取穴位置】 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功能疗效】 宣肺止咳,通肺理血。

【主治病症】 咳嗽、肺炎、心动过速、脉管炎、膈肌痉挛、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鱼际穴

【取穴位置】 在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功能疗效】 清宣肺气,清热利咽。

【主治病症】 咳嗽、气喘、胸痛、发热、咽喉肿痛、失音、肘臂手指挛痛、指麻瘫痪、小儿疳积。

少商穴(十二井穴之一)

【取穴位置】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功能疗效】 宣肺利咽,泄热醒神。

【主治病症】 咽喉肿痛、热病、中暑呕吐、小儿惊风。

头维穴

【取穴位置】 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功能疗效】 疏风祛火,明目止痛。

【主治病症】 偏头痛、头痛、目眩、贫血、脑血管病后遗症。

承泣穴

【取穴位置】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功能疗效】 清热消肿,散风明目。

【主治病症】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症、眼睑瞬动、口眼 斜。

四白穴

【取穴位置】 在面部,当眶下孔凹陷处。

【功能疗效】 散风明目,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 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目翳、眼睑瞬动、迎风流泪、口眼涡斜。

巨髎穴

【取穴位置】 在面部,瞳孔直下,横平鼻翼下缘。

【功能疗效】 冷降胃浊,清热息风,明目退翳。

【主治病症】 口眼涡斜、眼睑瞬动、鼻出血、牙痛、唇颊肿、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鼻炎。

地仓穴

【取穴位置】 在面部,当口角旁开0.4寸(指寸)。

【功能疗效】 疏风活络,散风止痛。

【主治病症】 唇缓不收、眼睑瞬动、口眼涡斜、牙痛、面颊肿痛、流涎。

下关穴

【取穴位置】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

【功能疗效】 聪耳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病症】 牙痛、面痛、耳聋、耳鸣、聤耳、牙关开合不利、口眼涡斜、颧肿。

颊车穴

【取穴位置】 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处,咀嚼时隆起的咬肌高点处,按着凹陷处。

【功能疗效】 散风清热,开关通络。

【主治病症】 面颊肿痛、腮腺炎、牙关紧闭、颈项僵痛、牙痛、口眼涡斜。

乳根穴

【取穴位置】 在胸部,当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能疗效】 宣肺止咳,宽胸增乳,通乳化瘀。

【主治病症】 胸痛、胸闷、噎膈、咳喘、乳汁不足、乳痈。

梁门穴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能疗效】 宽胸解郁,消食导滞。

【主治病症】 食欲不振、胃痛、呕吐、腹胀、肠鸣、便溏、呕血。

滑肉门穴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能疗效】 镇惊安神,清心开窍。

【主治病症】 食欲不振、胃痛、呕吐、腹胀、肠鸣。

天枢穴

【取穴位置】 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能疗效】 调中和胃,理气健脾,疏调肠腑。

【主治病症】 呕吐纳呆、口腔溃疡、腹胀、肠鸣、赤白痢疾、便秘、高脂血症、月经不调。

外陵穴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

【功能疗效】 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 胃脘痛、腹痛、腹胀、疝气、痛经。

水道穴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能疗效】 利水消肿,调经止痛。

【主治病症】 小腹胀痛、小便不利、便秘、痛经、慢性前列腺炎。

梁丘穴

【取穴位置】 屈膝,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功能疗效】 理气和胃,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胃脘疼痛、肠鸣、泄泻、膝胫痹痛。

足三里穴

【取穴位置】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能疗效】 健脾益胃,燥化脾湿。

【主治病症】 消化不良、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疳积、失眠、遗尿、下肢不遂、高血压、低血压、头晕、痛风、产后腰痛。

上巨虚穴

【取穴位置】 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功能疗效】 理气止痛,调和肠胃,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泄泻、便秘、腹胀、肠鸣、肠痈。

丰隆穴

【取穴位置】 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距胫骨前缘2横指(中指)。

【功能疗效】 调和胃气,祛湿化痰,通经活络,醒脑安神。

【主治病症】 胃痛、哮喘、咳逆、痰涎、嗜睡、脏躁症、梅核气、高脂血症、癫狂、痫病、便秘。

下巨虚穴

【取穴位置】 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功能疗效】 调理肠胃,疏通经络,宁心安神。

【主治病症】 肠鸣、腹痛。

解溪穴

【取穴位置】 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足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功能疗效】 和胃降逆,宁神止痉。

【主治病症】 腹胀、便秘、胃热谵语、癫狂、头面浮肿、面赤、目赤、头痛眩晕、眉棱骨痛。

冲阳穴

【取穴位置】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功能疗效】 和胃化痰,通络宁神。

【主治病症】 善惊、狂疾。

内庭穴

【取穴位置】 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能疗效】 清热泻火,宁心安神。

【主治病症】 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热病、鼻出血、牙痛、口眼涡斜、喉痹、隐疹、皮肤病。

厉兑穴(十二井穴之一)

【取穴位置】 在足部,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约0.1寸(指寸)。

【功能疗效】 清泻胃火,镇静安神。

【主治病症】 胸腹胀满、梦魇、癫狂、面肿、口眼涡斜、牙痛、鼻出血、鼻流黄涕、口唇疮疡、热病、足胫寒冷。

听会穴

【取穴位置】 在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疗效】 清热散风,通关开窍。

【主治病症】 头痛目眩、口眼涡斜、耳鸣、耳聋。

瞳子髎穴

【取穴位置】 在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

【功能疗效】 清热消肿,明目退翳。

【主治病症】 头痛、目赤肿痛、眼睛畏光、迎风流泪、远视不明、目翳。

阳白穴

【取穴位置】 在头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

【功能疗效】 生气壮阳,清头明目,祛风散热。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颈项强直。

率谷穴

【取穴位置】 在头颞侧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功能疗效】 平肝息风,宁神止吐。

【主治病症】 头痛目眩、呕吐、小儿惊风。

颔厌穴

【取穴位置】 侧坐或侧卧位,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功能疗效】 清热散风,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耳鸣、耳聋。

风池穴

【取穴位置】 坐位,在颈后部,当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疗效】 壮阳益气,调神疏肝。

【主治病症】 迎风流泪、外感发热、颈项强痛、头痛、头晕、失眠、耳鸣、耳聋、高脂血症、中风昏迷。

肩井穴

【取穴位置】 大椎与锁骨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功能疗效】 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主治病症】 落枕、肩臂疼痛、高脂血症、脑血管病后遗症、乳腺炎。

带脉穴

【取穴位置】 在侧腹部,当第11肋骨游离端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功能疗效】 通调气血,温补肝肾。

【主治病症】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闭经、痛经。

环跳穴

【取穴位置】 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的交点处。或以拇指关节横纹按在股骨大转子上,拇指指脊柱,当拇指尖处。

【功能疗效】 健脾益气,祛风化湿,强健腰膝。

【主治病症】 腰胯疼痛、腰痛、下肢痿痹、膝踝肿痛、半身不遂、风疹。

风市穴

【取穴位置】 直立,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或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

【功能疗效】 祛风化湿,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下肢痿痹、中风半身不遂、遍身瘙痒。

阳陵泉穴

【取穴位置】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功能疗效】 消炎利胆,祛风止痛。

【主治病症】 耳鸣、耳聋、头痛、呕吐、黄疸、膝肿痛、下肢痿痹、身体麻木、痛风。

光明穴

【取穴位置】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功能疗效】 疏肝明目,活络消肿。

【主治病症】 目赤肿痛、视物不明。

悬钟穴

【取穴位置】 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功能疗效】 舒筋活络,清热益气,疏肝益肾。

【主治病症】 失眠、头晕、记忆力减退、耳鸣、耳聋、高血压、颈项僵硬、四肢关节酸痛、半身不遂、偏头痛、落枕、脚气。

侠溪穴

【取穴位置】 在足背,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能疗效】 平肝息风,消肿止痛。

【主治病症】 头痛、耳鸣、耳聋、目痛、颊肿、惊悸、眩晕、胸胁痛。

足临泣穴

【取穴位置】 在足背,第4、5跖骨底结合部的前方,第5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处。

【功能疗效】 疏通经络,平肝息风,化痰消肿。

【主治病症】 中风偏瘫、疟疾、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胸胁痛、下肢痿痹、足部肿痛。

攒竹穴

【取穴位置】 在面部,当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功能疗效】 清热明目,镇静止痛。

【主治病症】 头痛、眉棱骨痛、头晕目眩、视物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睑瞬动。

睛明穴

【取穴位置】 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处。

【功能疗效】 清热消肿,明目退翳。

【主治病症】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内眦痒、视物不明、近视、夜盲症。

大杼穴

【取穴位置】 在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祛风解表,疏调筋骨。

【主治病症】 颈项僵硬、肩背痛、喘息、胸胁支满。

风门穴

【取穴位置】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宣肺益气,祛风解表。

【主治病症】 伤风咳嗽、发热头痛。

肺俞穴

【取穴位置】 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调肺和营,清热理气。

【主治病症】 咳嗽上气、胸满喘逆、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脊背疼痛。

心俞穴

【取穴位置】 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宽胸理气,通络调血,宁心安神。

【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癫狂、痫病、失眠、健忘、呕吐、噎膈、胸引背痛、肩背痛、盗汗、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梦遗。

膈俞穴

【取穴位置】 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活血化瘀,宽胸利膈,通脉理气。

【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胸痛、胸闷、呕吐、呃逆、咯血、衄血、便血、盗汗、荨麻疹。

肝俞穴

【取穴位置】 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疏肝利胆,理气明目,补血消瘀。

【主治病症】 目视不明、脘腹胀满、胸胁支满、吞酸吐食、头痛、眩晕、黄疸、颈项强痛、腰背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乳腺增生。

胆俞穴

【取穴位置】 在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功能疗效】 疏肝利胆,清热化湿。

【主治病症】 黄疸、肺痨、乳腺增生。

脾俞穴

【取穴位置】 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健脾利湿,益气统血。

【主治病症】 胃痛、腹胀、呕吐、泄泻、痢疾、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糖尿病。

胃俞穴

【取穴位置】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和胃健脾,祛湿消积,理中降逆。

【主治病症】 胃脘痛、反胃、呕吐、慢性胃炎、肠鸣、泄泻、痢疾、贫血、湿疹、小儿疳积。

三焦俞穴

【取穴位置】 在腰部,第1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调理三焦,利水强腰。

【主治病症】 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肠鸣、泄泻。

肾俞穴

【取穴位置】 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聪耳明目。

【主治病症】 耳鸣、耳聋、腰膝酸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慢性前列腺炎、月经不调、白带、不孕、更年期综合征。

大肠俞穴

【取穴位置】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疏调肠腑,理气化滞。

【主治病症】 腹痛、腹胀、泄泻、肠鸣、便秘、痢疾、腰脊强痛、湿疹。

关元俞穴

【取穴位置】 在腰部,第5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疗效】 培补元气,调理下焦,强健腰膝。

【主治病症】 腹胀、泄泻、便秘、小便不利、遗尿、腰痛、糖尿病。

膀胱俞穴

【取穴位置】 在骶部,横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

【功能疗效】 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小便赤涩、小便不通、遗尿、遗精、慢性前列腺炎、泄泻、痢疾、疝气偏坠、腰腿疼痛。

白环俞穴

【取穴位置】 在骶部,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

【功能疗效】 补肾调经,清热活血。

【主治病症】 腰腿痛、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白带、不孕、遗尿、小便不通、小便黄赤。

次髎穴

【取穴位置】 在骶部,正对第2骶后孔中。

【功能疗效】 补益下焦,强腰利湿。

【主治病症】 腰骶痛、腰膝酸软、二便不利、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

下髎穴

【取穴位置】 在骶部,正对第4骶后孔。

【功能疗效】 调理下焦,强壮腰膝。

【主治病症】 腰骶痛、腰膝酸软、二便不利、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

膏肓穴

【取穴位置】 在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功能疗效】 补肺健脾,宁心培肾。

【主治病症】 气喘、咳嗽、肺痨、健忘、盗汗、遗精。

志室穴

【取穴位置】 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功能疗效】 补肾益精,清热利湿,强壮腰膝。

【主治病症】 腰脊强痛、水肿、小便不利、遗精、阳痿、前列腺炎、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消化不良。

秩边穴

【取穴位置】 在骶部,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功能疗效】 舒筋活络,强壮腰膝,调理下焦。

【主治病症】 腰骶痛、下肢痿痹、二便不通、痔疮。

委中穴

【取穴位置】 腘横纹中点。

【功能疗效】 舒筋活络,凉血解毒,祛风除湿。

【主治病症】 腰脊痛、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双足无力、皮肤瘙痒、腹痛、呕吐、泄泻。

承山穴

【取穴位置】 在小腿后侧,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功能疗效】 舒筋活络,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 腰背痛、腿痛、便秘、痔疮、腹胀、腹痛、泄泻、腰肌劳损、小儿惊风、痛经。

昆仑穴

【取穴位置】 在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疗效】 疏风通络,活血止痛,宁心安神。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腰骶疼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鼻出血、脚气、癫痫、痔疮。

至阴穴(十二井穴之一)

【取穴位置】 足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功能疗效】 通经活络,舒筋转胎。

【主治病症】 头痛、鼻塞、鼻出血、目赤肿痛、足下热、胎位不正、小便不利、转筋。

商阳穴(十二井穴之一)

【取穴位置】 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功能疗效】 开窍醒神,清热消肿。

【主治病症】 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牙痛、昏厥、中风昏迷、热病汗不出、中暑、肩膀痛、耳鸣、耳聋。

合谷穴

【取穴位置】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即为此穴。

【功能疗效】 清热解表,通经活络,镇静止痛。

【主治病症】 头痛目眩、鼻塞、鼻渊、耳鸣、耳聋、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牙痛、龋肿、口疮、口眼涡斜、腹痛、便秘、热病无汗、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痴呆。

手三里穴

【取穴位置】 在前臂,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功能疗效】 通经活络,清热明目。

【主治病症】 手臂肿痛、上肢不遂、腹痛、腹胀、泄泻、牙痛、颊肿、消化性溃疡、胃炎。

曲池穴

【取穴位置】 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功能疗效】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风利湿。

【主治病症】 咽喉肿痛、咳嗽、气喘、头痛、热病、腹痛、泄泻、痢疾、便秘、手臂肿痛、上肢不遂、湿疹、糖尿病、脑血管病后遗症。

肩髃穴

【取穴位置】 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凹陷处。或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2个凹窝,前面1个凹窝即为此穴。

【功能疗效】 通经活络,疏风散热。

【主治病症】 肩臂痛、手臂挛急、肩膀痛、上肢不遂、颈椎病、隐疹、牙痛、风热。

迎香穴

【取穴位置】 在鼻翼外缘中点,鼻唇沟中。

【功能疗效】 散风清热,通利鼻窍。

【主治病症】 鼻塞、鼻出血、鼻渊、鼻息肉、口眼涡斜、面颊瘙痒、面颊浮肿。

中渚穴

【取穴位置】 在手背部,第4、5掌骨间,掌指关节近端凹陷处。

【功能疗效】 清热通络,开窍益聪。

【主治病症】 耳鸣、耳聋、头痛、目眩、肩臂酸痛、视物不清。

外关穴

【取穴位置】 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功能疗效】 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外感热病、感冒、头痛、耳鸣、胸胁痛、肘臂屈伸不利、失眠、咳嗽、腹痛、便秘、落枕、高血压。

支沟穴

【取穴位置】 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功能疗效】 清利三焦,通腑降逆。

【主治病症】 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呕吐、咳嗽、胸胁痛、肩周炎、热病、便秘、泄泻、闭经。

天井穴

【取穴位置】 在肘后部,肘尖上1寸凹陷中。

【功能疗效】 行气散结,安神通络,宽胸理气。

【主治病症】 暴暗、眼病、偏头痛、咽喉肿痛、颊肿、胸痹心痛、颈项及肩臂疼痛、耳鸣、耳聋、荨麻疹、中风、抑郁症。

翳风穴

【取穴位置】 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功能疗效】 聪耳明目,疏风通络。

【主治病症】 口眼涡斜、颊肿、牙痛、慢性咽炎、耳鸣、耳聋、中耳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头痛、面神经麻痹。

角孙穴

【取穴位置】 在侧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功能疗效】 清热消肿,散风止痛。

【主治病症】 头痛、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牙痛、颈项僵硬、腮腺炎、唇燥。

耳门穴

【取穴位置】 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与下颌髁状突之间的凹陷中,张口有凹陷处。

【功能疗效】 开窍聪耳,消肿止痛。

【主治病症】 耳聋、耳鸣、聤耳、牙痛、龋齿、头颔疼痛。

丝竹空穴

【取穴位置】 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功能疗效】 清热明目,宁静安神。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睑瞬动、牙痛、癫痫。

少泽穴(十二井穴之一)

【取穴位置】 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功能疗效】 清热利咽,通乳开窍。

【主治病症】 目生翳膜、中风昏迷、产后缺乳、乳痈、头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烦心、气短、胸膈闷痛、黄疸。

后溪穴

【取穴位置】 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功能疗效】 清心安神,通经活络,清热利湿。

【主治病症】 头项急痛、颈项不得回顾、肩颈部疼痛、黄疸、感冒、疟疾、落枕、神经衰弱、咽喉肿痛、麦粒肿、荨麻疹。

颧髎穴

【取穴位置】 在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处。

【功能疗效】 清热消肿,牵正止痉,祛风止痛。

【主治病症】 牙痛、黑眼圈、眼睛疲劳。

听宫穴

【取穴位置】 在面部,当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疗效】 开窍聪耳,消肿止痛。

【主治病症】 耳聋、耳鸣、聤耳、牙痛、癫狂、痫病。

天池穴

【取穴位置】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

【功能疗效】 活血化瘀,宽胸理气,清热散结。

【主治病症】 胸痛、胸闷、心烦、咳嗽、哮喘、呕吐、乳痈、淋巴结核、四肢不举。

曲泽穴

【取穴位置】 在肘横纹上,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

【功能疗效】 清暑泄热,和胃降逆,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 肘臂掣痛不伸、风疹、心痛、心悸、胸满、胃痛、呕吐、泄泻、中暑。

内关穴

【取穴位置】 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能疗效】 宁心安神,理气镇痛,和胃降逆。

【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失眠、胃脘疼痛、呕吐、呃逆、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

大陵穴

【取穴位置】 微屈腕握拳,腕掌侧远端横纹中,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能疗效】 清心宁神,和胃宽胸。

【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心烦、失眠、癫狂、胃炎、骨痛、呕吐、咽炎、神经衰弱、狂言不乐、脏躁症。

劳宫穴

【取穴位置】 在手掌部,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所指掌心处。

【功能疗效】 清心安神,除湿和胃,开窍息风。

【主治病症】 心烦善怒、癫狂、小儿惊厥、中暑、心痛、心悸、胸胁支满、食欲不振。

极泉穴

【取穴位置】 在腋窝中央,腋动脉搏动处。

【功能疗效】 理气活血,宽胸宁神。

【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胸闷、肩周炎、四肢不举、胃痛、腋臭。

神门穴

【取穴位置】 在腕部,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功能疗效】 益心安神,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头痛、头晕、目眩、手臂疼痛、麻木、皮肤瘙痒、更年期综合征。

百会穴

【取穴位置】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功能疗效】 息风镇静,醒脑开窍,升阳固脱。

【主治病症】 目赤肿痛、耳鸣、发际疮、脱发、斑秃、中风语言功能障碍、半身不遂、健忘、精神恍惚、小儿惊风、小儿脱肛。

长强穴

【取穴位置】 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功能疗效】 解痉止痛,调肠通淋。

【主治病症】 泄泻、便秘、便血、痔疮、脱肛、阴囊湿疹、前列腺炎、遗精、阳痿、外阴瘙痒、腰痛。

防老穴

【取穴位置】 位于百会穴后1寸处。

【功能疗效】 养发护发,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 脱发、疖。

腰阳关穴

【取穴位置】 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能疗效】 祛寒除湿,强壮腰膝,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 腰骶痛、下肢痿痹、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盆腔炎。

命门穴

【取穴位置】 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能疗效】 补肾壮阳,强壮腰脊。

【主治病症】 腰脊强痛、下肢痿痹、泄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小儿惊厥、胃下垂、失眠、癫痫。

筋缩穴

【取穴位置】 在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能疗效】 平肝息风,宁神镇痉。

【主治病症】 癫痫、惊痫、抽搐、脊强、四肢不收、筋挛拘急、心痛、胃痉挛、肝炎。

大椎穴

【取穴位置】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能疗效】 清热解表,截疟止痫,补虚宁神。

【主治病症】 头项强痛、肩背痛、发热恶寒、咳嗽喘急、哮喘、神经衰弱、落枕、中暑、风疹、小儿惊风。

风府穴

【取穴位置】 在颈后部,枕外隆突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功能疗效】 清热散风,通关开窍。

【主治病症】 头痛、颈项强痛、落枕、目眩、鼻塞、鼻出血、咽喉肿痛、中风。

上星穴

【取穴位置】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功能疗效】 消肿益颜,安神通窍。

【主治病症】 斑秃、头皮瘙痒、面红肿、发际疮、癫狂疟疾、头痛目胀、鼻渊、鼻衄、眼睛痛。

神庭穴

【取穴位置】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功能疗效】 宁神醒脑,降逆平喘,清心明目。

【主治病症】 头晕、目眩、失眠、鼻塞、鼻渊、鼻出血、目赤肿痛、流泪、目翳。

素髎穴

【取穴位置】 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功能疗效】 清热消肿,通利鼻窍。

【主治病症】 鼻塞、鼻衄、鼻息肉、惊厥、昏迷、休克、低血压、小儿惊厥。

水沟穴

【取穴位置】 在人中沟的上1/3与2/3交点处。

【功能疗效】 醒神开窍,清热息风。

【主治病症】 中暑、低血压、动脉硬化症、癫痫、昏迷、晕厥、慢惊风、牙关紧闭。

神阙穴

【取穴位置】 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能疗效】 温阳救逆,利水固脱。

【主治病症】 脱证、月经不调、崩漏、不孕、遗精、小便不禁。

气海穴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功能疗效】 温中补肾,调经止带,益气助阳。

【主治病症】 肺气肿、虚证、小腹疾病、胃肠疾病、妇科疾病。

石门穴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功能疗效】 理气止痛,补肾调经,清利湿热。

【主治病症】 呕吐、泄泻、便秘、小腹绞痛、小便不利、闭经、痛经、带下、消化不良。

关元穴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功能疗效】 培补元气,导赤通淋,清热利湿。

【主治病症】 虚证、低血压、肠胃病、小腹疾病、妇科疾病、慢性前列腺炎。

中极穴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功能疗效】 益肾兴阳,通经止带。

【主治病症】 盆腔炎、阴痛、阴痒、疝气偏坠、遗精、慢性前列腺炎。

上脘穴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5寸。

【功能疗效】 和胃降逆,化痰宁神。

【主治病症】 胃脘疼痛、呕吐、呃逆、纳呆、痢疾。

中脘穴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能疗效】 和胃健脾,化湿降逆。

【主治病症】 脾胃疾病、神志疾病、肺气肿。

下脘穴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功能疗效】 健脾和胃,消积化滞。

【主治病症】 腹痛、腹胀、胃痛、胃痉挛、胃下垂、消化不良、呕吐、呃逆、泄泻。

膻中穴

【取穴位置】 在胸部,前正中线上,横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功能疗效】 理气宽胸,清肺化痰。

【主治病症】 胸闷、气短、咳喘、噎膈、动脉硬化症、产妇乳少、小儿吐奶。

天突穴

【取穴位置】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功能疗效】 宣通肺气,止咳化痰。

【主治病症】 咽喉肿痛、咳嗽、哮喘、咯吐脓血、暴暗、瘿气、梅核气、隐疹。

承浆穴

【取穴位置】 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功能疗效】 舒筋活络,生津敛液。

【主治病症】 中风昏迷、口眼涡斜、流涎、半身不遂、小便不禁。

八风穴

【取穴位置】 在足背,第1至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个穴位。

【功能疗效】 祛风通络,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 头痛、牙痛、胃痛、月经不调。

八邪穴

【取穴位置】 在手背,微握拳,第1至第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个穴位。

【功能疗效】 祛风通络,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 头痛、咽痛、手指麻木、手指关节疾病。

定喘穴

【取穴位置】 在背部,横平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

【功能疗效】 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主治病症】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麻疹、落枕、肩背软组织疾患。

二白穴

【取穴位置】 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2个穴位。

【功能疗效】 调气和血,提肛消痔。

【主治病症】 脱肛、痔疮、胸胁痛。

落枕穴

【取穴位置】 在手背,当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

【功能疗效】 通经活络,祛风止痛。

【主治病症】 落枕、手臂痛、手指麻木、颈椎病、胃痛、消化不良、泄泻、便溏、小儿慢惊风。

拳尖穴

【取穴位置】 在手背,第3掌指关节骨尖上。

【功能疗效】 明目利窍,清热泻火。

【主治病症】 目痛、目翳。

十二井穴

【取穴位置】 十二经脉各有1个井穴,均位于手指或足趾末端处。已经介绍的井穴均有标注,此处着重介绍未提及的井穴——少冲穴、中冲穴、关冲穴、足窍阴穴。

【功能疗效】 清心安神,开窍泄热;清心泄热,开窍苏厥;清热解郁,回阳开窍;疏风气,清胆火,息风热。

【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胸胁痛、心肌炎、热病烦心、目赤、咽痛、中风昏迷;心痛、心烦、中暑、热病不出、小儿夜啼、掌中热;头痛发热、热病汗不出、头晕目眩、中暑、耳鸣、耳聋;头痛、眩晕、目痛、耳鸣、耳聋、烦心、手足转筋、胸膜炎、乳腺炎、高血压。

十宣穴

【取穴位置】 在手指,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10个穴位。

【功能疗效】 清热开窍。

【主治病症】 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昏迷、休克。

夹脊穴

【取穴位置】 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

【功能疗效】 调畅脏腑。

【主治病症】 上胸部穴位主治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穴位主治胃肠疾病;腰部穴位主治腰、腹、下肢疾病。

内分泌耳穴

【取穴位置】 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约距屏间切迹边缘0.2厘米处,即耳甲18区。

【功能疗效】 疏肝理气,清热消痰。

【主治病症】 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痤疮。

四神聪穴

【取穴位置】 在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共有4个穴位。

【功能疗效】 镇静安神,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 失眠、健忘、头痛、眩晕、癫痫、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更年期综合征。

印堂穴

【取穴位置】 在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功能疗效】 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鼻衄、鼻渊、失眠、小儿惊风。

鱼腰穴

【取穴位置】 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功能疗效】 镇惊安神,疏风通络。

【主治病症】 口眼涡斜、眼睑瞬动、眼睑下垂、目赤肿痛、白内障、鼻出血、三叉神经痛。

太阳穴

【取穴位置】 在耳廓前,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功能疗效】 清热消肿,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牙痛、目赤肿痛、目涩、口眼涡斜、眼睑下垂。

翳明穴

【取穴位置】 翳风穴后1寸处。

【功能疗效】 明目聪耳,宁心安神。

【主治病症】 远视、近视、夜盲症、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耳鸣、头痛、眩晕、失眠。

子宫穴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功能疗效】 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主治病症】 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盆腔炎、肾盂肾炎、膀胱炎。

四缝穴

【取穴位置】 位于第2至第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

【功能疗效】 消食导滞,祛痰化积。

【主治病症】 哮喘、百日咳、小儿消化不良、肠蛔虫病。

阑尾穴

【取穴位置】 足三里穴直下2寸。

【功能疗效】 理气止痛,通腑降气。

【主治病症】 慢性阑尾炎、胃炎、消化不良、下肢瘫痪。

大肠耳穴

【取穴位置】 分布于耳甲艇,在耳轮脚上缘内侧1/3,与口穴相对处。

【功能疗效】 清热洁腑,通便止泻。

【主治病症】 痢疾、肠炎、腹泻、便秘、阑尾炎、大便失禁、消化不良、腹胀。

对屏尖耳穴

【取穴位置】 在对耳屏的尖端,即对耳屏1区、耳屏2区、耳屏3区之交点,左右共2个穴位。

【功能疗效】 利肺止喘,祛风止痒,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 哮喘、腮腺炎、皮肤瘙痒、偏头痛、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惊风。

耳背肺耳穴

【取穴位置】 耳背中内部,即耳背2区,耳背脾的耳根侧,与耳前肺穴相对应,左右共2个穴位。

【功能疗效】 宣肺利气,止咳平喘。

【主治病症】 支气管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咳嗽、发烧、皮肤瘙痒、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

耳背脾耳穴

【取穴位置】 在耳背正中部,即耳背3区,耳轮脚消失处的耳背部,与耳前正面胃穴相对应,左右共2个穴位。

【功能疗效】 健脾和胃,生血养肌。

【主治病症】 胃痛、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胸胁痛、水肿、四肢无力、失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脾耳穴

【取穴位置】 在耳甲腔的后上方,肝穴的下方,在肝硬化肿大区与血液点穴之间,耳轮脚消失的部分上后方的下缘处,即耳甲13区。

【功能疗效】 调节气血,宣肺健脾,益气助正。

【主治病症】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口腔炎、口疮、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腹胀、腹泻、便秘、头晕、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脱肛、子宫脱垂。

肺耳穴

【取穴位置】 在耳甲腔中心凹陷处周围,即心穴上下周围,即耳甲14区,耳甲腔最凹陷处反光区的周围大部均为肺穴区,心区的上、下方,上方为对侧肺,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用下侧肺。

【功能疗效】 调畅气血,补虚清热。

【主治病症】 咳喘、痰鸣、感冒、鼻炎、咽炎、百日咳、肺炎、胸闷、胸痛、心律不齐、低血压、盗汗、便秘、泄泻、荨麻疹、痤疮、单纯性肥胖症、脱发。

肝耳穴

【取穴位置】 在耳甲艇的后下部,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的后方,胰腺点穴至外腹穴连线的中间处,即耳甲12区。

【功能疗效】 清热解毒,利胆明目,养血平肝,疏郁缓急,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 肝郁胁痛、抑郁症、神经衰弱、胆囊炎、头痛、眩晕、月经不调、崩漏、更年期综合征、近视、视力模糊、夜盲症、斜视、耳鸣、中耳炎、疝气、外阴瘙痒、湿疹、高血压、胃痛、腹痛、四肢麻木、便秘。

胃耳穴

【取穴位置】 在耳轮脚消失处,贲门穴之外方,即耳甲4区。

【功能疗效】 行气消食,清热解毒,养血安神。

【主治病症】 胃胀、胃痉挛、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恶心呕吐、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牙痛。

心耳穴

【取穴位置】 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

【功能疗效】 养血生脉,益心安神,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 心悸、盗汗、无脉症、休克、贫血、胸闷、胸痛、心肌炎、气短、心慌、面色晦暗、神经衰弱、中暑、遗精、阳痿。

三焦耳穴

【取穴位置】 位于耳甲腔底部,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内分泌穴上方,在心穴至止血4穴连线的中间处,即耳甲17区。

【功能疗效】 下气消食,利水化浊,通便止痛,养血通经。

【主治病症】 便秘、腹胀、肠鸣、腹痛、消化不良、泄泻、慢性阑尾炎、高脂血症、偏头痛、手腕外侧痛。

交感耳穴

【取穴位置】 在对耳轮下角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即对耳轮6区前端。

【功能疗效】 滋阴清热,益心安神,调整胃肠,行气降逆,调经止痛,利水解毒。

【主治病症】 胃肠痉挛、慢性胃炎、胃痛、胃溃疡、腹胀气、肠鸣、腹泻、消化不良、高血压、低血压、失眠、心悸、多汗症、胃酸过多、肥胖症、哮喘、百日咳、不明原因之浮肿。

饥点穴

【取穴位置】 位于耳朵靠脸的一侧,突起处下方的凹陷部位。

【功能疗效】 益精解肌。

【主治病症】 糖尿病、多食症、神经性多食、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j8nia/nw5WdBxMzKUbFsJMVPl3DWn7JjZuaEMZI7bJqLpLU/62863EywE45Dt8R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