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古庵药鉴 附各症药

治风门

风属阳,善行数变,自外而入,以郁正气,故治风多用行气开表药。又风入久变热,热复生风痰,宜用驱风化痰药。又热极生风,风能燥液,宜用清热润燥药。

经曰: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收之。此则指厥阴风木一脏之风气而言也。

行气开表药 此与伤寒感寒发表症同治,以下诸品药治疗之宜,俱见于各品条中

羌活 独活 防风 细辛 升麻 麻黄 藁本 白芷 天麻 荆芥 紫苏 葛根 柴胡 前胡 川芎 当归 薄荷 桂枝 葱白 豆豉 秦艽 威灵仙 恶实 生姜 葈耳 牡荆实 蔓荆子 麻花

驱风化痰药

南星 乌头 天雄 侧子 半夏 皂荚 白附子 藜芦 瓜蒂 蝉蜕 全蝎 牛黄 虎骨 何首乌 豨莶 明矾 竹沥 荆沥 白花蛇 白僵蚕

清热润燥药

菊花 木贼 菖蒲 苦参 密蒙花 蒺藜子 葳蕤 竹沥 水萍 白薇 巴戟天 青葙子 天竺黄 五加皮 槐皮胶

愚谓:以上药未必专治风、热、燥也。如热极生风,主治在热,又宜清热,如芩、连、栀子、硝、黄亦可用。若木淫而风气自胜,又宜兼用肺经药助燥化以平木而制风,如南星、桔梗、天、麦门冬是也。肝木实而风胜,则当泻其子,又宜黄连入心泻火,抑母气之胜,而风木亦平,须兼引经药、散风之药佐之。若肝本实而生风,宜芍药之酸泻其本气,不必拘拘以上清热润燥之药也。然此之所品药性耳,愚所论用药之法而推广之耳,不可执一论,后多仿此。

主治各经风药引用

川芎 细辛 升麻 防风 独活 升麻 小肠 藁本 三焦 大肠 白芷 膀胱 羌活

已上诸药发散风寒,升散郁火,兼治表湿,大略如此。

附肌肤风燥热痛痒证 燥症亦同

沙参 治气热,浮风身痒 生地 除皮肤热 薯蓣 润皮毛燥 蒺藜子 治身体风痒 威灵 治大风,皮肤风痒 羌活 肌表贼风痒,血癞 麻黄 皮肤寒湿 细辛 皮肤风热 独活 疗风湿冷,皮肤苦痒 苍耳 治皮肤燥痒,肌顽麻 苦参 风热、细疹 水萍 主暴热身痒 地肤子 去皮肤风热气 槐胶 周身风如虫行 槐花 兼去皮肤虱 青葙子 去皮肤风热痒 薄荷 皮肤高顶风热 白芷 除皮肤燥、痒、痹 恶实 皮肤如虫行风 羊踯躅 贼风在皮肤淫淫痛 桑枝 兼疗遍身风痒 沉香 治风湿皮肤痒 桃仁 治皮肤燥痒 蛇床 大风身痒,作浴汤 白麻油 润肌肤燥 芜荑 皮肤骨节湿毒 紫葳 热、身痒,游风疹 枳壳 风疹如麻豆苦痒 白僵蚕 皮肤风如虫行 全蝎 消诸风瘾疹 蝉蜕 风客皮肤瘙痒 白花蛇 暴风瘙痒,大风疥癞 乌蛇 风疹,皮肤不仁 鳗鲡鱼 食之消风痒如虫行

附治头面风疾药

细辛 治头风痛 甘菊 治头风眩 芎䓖 清头面风 防风 散头目风邪滞气 桔梗 清利头目 藁本 头面肤风湿 荆芥 清头目、头风眩 白芷 头面皮燥痒,作面脂 菖蒲 主头风 天麻 主头风 天雄 主头面风去来 巴戟 疗头面游风,主血癞 南星 兼治头风 皂荚 主头风泪出 薄荷 清利头目 黄芩 少阳太阳偏正头风 清头目 柏实 去头风 蝉蜕 治头风目眩 大黄 头风痒屑,酒沫茶调 女萎 久服去面黑䵟 茺蔚子 入面药,光泽 旋花 去面䵟黑色 白附子 面上百病,行药面脂 白及 面上䵟结热 栀子 面赤,酒疱齄鼻 白梅 和药,点痣、恶肉 木兰 面热赤疱,酒齄风癞 真珠 敷面,悦好颜色 白僵蚕 主面部蚕黑䵟 续随 白汁剥面去䵟 密陀 治面瘢䵟,面药用之

治热门

治热以寒,故治热多阴药。如郁火当散,宜用风药。火郁则发,宜升阳散火也。夫燥热皆属阳,宜与燥门通看。 经曰: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此指君相二脏火也。若别脏之火热大略相同,但各有引经药为异耳。

治上焦热药 其中亦有兼治下者

黄芩 栀子 沙参 玄参 前胡 青黛 山豆根 薄荷 丹参 白前 桔梗 郁金 百部根 桑白皮 金铃子

治中焦热药 其中亦有兼行上下者,须从引用

黄连 连翘 葛根 香薷 石斛 滑石 胡黄连 石膏 大黄 芒硝 犀角 紫参 茅根 玄明粉 茵陈蒿 羚羊 角瓜蒌根

治下焦热药

黄柏 柴胡 防己 石韦 木通 地榆 草龙胆 苦参 秦皮 文蛤 龟甲 鳖甲 知母 车前子 地肤子

主治各经热药

气,柴胡:血,黄芩 气,麦门:血,黄连 气,白芍:血,大黄 气,石膏:血,栀子 气,玄参:血,黄柏 气,连翘:血,柴胡 小肠 气,赤苓:血,木通 气,葛根:血,大黄 大肠 气,连翘:血,大黄 膀胱 气,滑石:血,黄柏 三焦 气,连翘:血,地黄 包络 气,门冬:血,丹皮

主治各经骨肉分劳瘵发热药

气,当归:血,柴胡 气,生地:血,黄连 气,芍药:血,木瓜 气,石膏:血,桑皮 气,知母:血,生地 气,柴胡:血,瓜蒌 小肠 气,白茯:血,木通 气,石膏:血,芒硝 大肠 气,芒硝:血,大黄 膀胱 气,滑石:血,泽泻 三焦 气,石膏:血,竹叶

已上诸药,治上、中、下三焦内热,兼治湿热之剂。

附治肌热骨蒸及劳热症药

升麻 主脾胃,解肌热 葛根 消渴身热,解肌 瓜蒌根 消烦,大热 柴胡 虚劳烦热、潮热,解肌 白术 兼治肌热 黄芪 骨蒸肌热,虚热 知母 骨蒸、虚劳、传尸 生地 五心烦热,血虚骨蒸 秦艽 兼治传尸骨蒸 百部 传尸骨蒸、劳热 黄芩 肌肤、上焦诸热 地骨 有汗骨蒸,邪热自汗 栀子 烦热,懊恼不眠 茯苓 除虚热,渗邪热 丹皮 结热,无汗骨蒸 玄参 骨蒸传尸,身热昏冒 款花 兼除烦,补劳热 石斛 皮肤邪热,痱痛 胡黄连 温疟骨蒸,疳热 青蒿 劳瘦骨热,童便浸良 女萎 主虚劳客热 竹叶 除热缓脾,益元 竹沥 除阴虚之大热 石膏 阳明大热,燥热,潮热 鳖甲 治劳瘦骨蒸 牡蛎 荣卫往来,虚热 檗木 骨蒸劳热,阴痿 凝水石 身热,胃热,五脏伏热 梅实 治虚劳骨蒸 木兰 身大热在皮肤 苦苣 骨蒸,煮服之 玄明粉 治骨蒸,五劳,惊悸热 童便 劳热方多用之 乌鸦 瘦,咳嗽,骨蒸劳 浮麦 骨蒸劳热有汗

附治烦躁满闷烦热症药

知母 治肺肾烦躁 茵陈 伤寒头热烦热 贝母 主伤寒烦热 玄参 兼治懊憹烦心颠倒 葛粉 去烦热,利大渴 菊花 胸中烦热壅闷 菖蒲 下气除烦闷 黄连 烦躁恶心,郁热欲吐 丹参 止烦满 芦根 伤寒时疾烦闷 栀子 胸中烦躁懊憹 竹叶 烦热热狂,烦闷壮热 茯苓 寒热烦满 猪苓 去胸中懊憹 梅实 下气,除热烦满 豆豉 烦躁满闷,虚喘懊憹 干苔 心腹烦满,水研 黑大豆 烦热,明目,镇心 玄明粉 治心热烦躁 硝石 伤寒腹热,烦满消渴 浆水 作薄粥解烦,去睡,调脏腑

附治诸热病狂症药 此常用药之外者,附此以备类选用

苎根 天行热疾狂渴 蓝实 天行热狂烦闷 楝实 伤寒大热烦狂 苦参 瘟狂躁结胸,汗、吐差 人溺 血闷狂热,焦渴 粪清 天行狂热,中毒 甘蕉 根,天行狂热,烦闷 荠苨 热狂温疾,根末或汁 犀角 伤寒瘟疫头疼,闷烦狂热 白颈蚯蚓 温病大热,狂言 金底煤、灶突墨、梁上尘、小麦奴 皆治火,盛热癫狂

湿门

湿主脾虚不能运化水谷而生,宜健补脾除湿,又宜调中消导、行湿、利大小便药。外湿宜汗散,在下利水,宜风药,能胜湿也。夫湿寒皆属阴,宜治寒门通看:挟热宜参火门看。

补气除湿药

黄芪 人参 甘草 白术 茯苓 薯蓣 肉桂 薏苡仁 白扁豆

调中消导药

苍术 半夏 陈皮 青皮 枳壳 枳实 厚朴 神曲 山楂 三棱 莪术 射干 阿魏 大麦芽 旋覆花 罂粟壳 使君子 大腹皮

行湿利大小便药 兼除下焦湿

猪苓 泽泻 瞿麦 木通 车前 茵陈 海金沙 甘遂 芫花 大戟 葶苈 牵牛 百合 紫草 木瓜 萆薢 防己 苦参 海藻 昆布 赤小豆

主治各经湿药

白术,一云川芎 黄连,一云赤苓 白术 桑白皮 白术 泽泻 小肠 车前 大肠 秦艽 心包络

以上诸药治上、中、下三焦内湿,兼补气调气之剂。

附风胜湿之药

羌活 独活 防风 防己 升麻 草龙胆 秦艽 去风湿 天麻 驱风逐湿

附治湿热药

生地 白术 黄柏 黄芩 草龙胆 山栀 连翘 苦参 茵陈 苍术 汉防己 枳实 牵牛

附治水气肿胀药

苍术 治足胫湿肿 白术 水肿胀满 泽泻 消水湿肿 泽漆 大腹水气,肢面浮肿 瓜蒌根 导水肿气 石香薷 治水肿 海藻 消水气、水肿 泽兰 大腹,身面肿,骨节水 百合 浮肿,胪 痞满 商陆 水胀气满,用白 昆布 主十二种水肿 大戟 泄水湿,水肿满,急痛 葶苈 逐水气,腹胀 荛花 下十二种水 牵牛 逐水肿,疗脚气 甘遂 水结胸,水气肿满 汉防己 水肿、风水 紫草 主腹肿胀满 茺蔚苗 汁主浮肿,下水 芫花 五水在肤、脏及腰痛 木通 利阴窍,水肿闭 龙胆草 除下焦湿肿 桑皮 除肺水气、水肿 水萍 水肿便涩,汁饮末服 厚朴 消腹胀,除湿满 黄柏 除下焦湿肿 茯苓 水肿淋结 猪苓 湿肿从脚上小腹肿 沉香 去风水毒肿 巴豆 大肠水肿 大腹皮 治水肿泛溢 蜀椒 下水肿。目:行水,治蛊 栀子 治热水肿 枳壳 逐水,消胀满 蓼实 水气面目浮肿 败荷 阳水浮肿,烧灰米饮 苦瓠 面目、肢水肿 瓜蒂 身面肿,治水胀 散水气 黑大豆 炒屑,水胀,胃热,去肿 麻子 逐水,利小便 牛肉 消水肿 獭肉 治水气胀满 赤小豆 下水满鲤鱼煮,脚气,腹胀 鸭头血 治水肿之盛 白鸭肉 利水肿,补虚热 蠡鱼 下水,面目浮肿 青雄鹊 煮汁服,取汗治水肿 文蛤 走肾,能利水 羯鸡屎 炒黑,出火毒,研服治膨胀、水胀 蝼蛄 治十种水气喘满。用干末之,米饮调 鲤鱼肉 治水肿脚满,煮食之。又和葱白、冬瓜羹食

治燥门

燥因血虚而致。盖血虚生热,热生燥,宜解热生津及滋血润燥药。夫燥热皆属阳,宜与治热门及风燥症参看方尽。 经曰: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此指阳明一脏而言。经曰:燥者润之,不惟苦泄,又当生津滋血。

解热生津药

天门冬 麦门冬 知母 瓜蒌仁 五味子 贝母 地骨皮牡丹皮 紫菀 款冬花 酸枣仁 阿胶 马兜铃 诃黎勒 菖蒲 淡竹叶 枇杷叶 远志 兰草 梅实

滋血润燥药

生地黄 当归 芎䓖 芍药 杏仁 桃仁 麻仁 熟地黄红花 苏木 柏仁 槐实 锁阳 鹿茸 枸杞子 蒲黄 牛膝郁李仁 肉苁蓉 蜀葵花

主治各经燥药

当归 麦门冬 麻仁 杏仁 柏子仁 小肠 茴香 大肠 硝石 膀胱 茴香 心包络 桃仁

以上诸药治上、中、下三焦内燥,兼补血和血之剂也。

附治燥热闭结药

大黄 大便燥结为最 当归 温中润燥,止痛 麻仁 润肺,六腑燥坚 草乌 为末,葱头带延 蘸纳肛门 皂荚 巴豆 涤脏腑,通闭塞 桃仁 大便血结,秘燥 郁李仁 破血润燥,又治气燥 槟榔 滑石 利六腑之涩结 杏仁 秘结气分,便难 麻子 润太阴燥,大肠风热 生姜 治冷秘 硫磺 暖而通,治冷秘 蜜导煎 通大便燥结 阿胶 胶蜜汤治老弱便秘 乌桕根皮 朴硝 通肠,破血痰癖 猪胆 益阴,润燥通便 独蒜 煨热去皮,绵包纳后

治寒门

治寒以热,热药属阳,故多阳药。外寒汗散,宜用风门药,寒从汗解也。夫寒湿皆属阴,宜与治湿门通看。 经云: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此指寒水一脏之义。经曰:寒者热之。宜从内外温散之,不必拘脏气。

治上焦寒药

天雄 附子 通下 乌头 通下 生姜 桂枝

治中焦寒药 其内亦有通行上、下焦者,须所引药

干姜 肉桂 良姜 丁香 木香 藿香 檀香 沉香 草果 缩砂 胡椒 蜀椒 细辛 白豆蔻 巴豆 常山 槟榔姜黄 郁金 艾叶 草豆蔻 韭子 荜茇 益智 肉豆蔻 玄胡索 白芥子 五灵脂 香附 莱菔子 白术 苍术 甘草 此三味入脾经,助土以制寒水之甚。

治下焦寒药

吴茱萸 山茱萸 怀香子 菟丝子 补骨脂 杜仲 萆薢乌药

主治各经寒药

气,吴茱萸:血,当归 气,桂心:血,当归 气,吴茱萸:血,当归 气,麻黄:血,干姜 气,细辛:血,附子 气,生姜:血,川芎 大肠 气,白芷:血,秦艽 小肠 气,茴香:血,前胡 三焦 气,附子:血,川芎 膀胱 气,麻黄:血,桂枝 心包络 气,附子:血,川芎

附发散表寒药

麻黄 桂枝 紫苏 葛根 升麻 柴胡 葱白 薄荷 白芷 淡豆豉 干生姜 藁本 石膏 解肌发汗 FhITa5a2eEIQHh+bAZxnjFi0jmwQN790Xy024VCbAB50VVEd17gK8ifi43c2faX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