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

第一节 命题作文

【训练目标】

(1)学会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记叙文要符合题意和文体要求。

(2)根据命题意图确定积极健康的思想,要有明确、具体的中心。

【范文引路】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答道:“我愿意。”

根据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宿 命

我靠在昏暗、潮湿的小矮墙上,我正在思考我的人生——我是一头猪。我们祖辈都一样,有着极其悲惨的宿命。

宿命,宿命。

我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我只需要吃好睡好,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日复一日……看着同伴们渐渐膘肥的身材,我却始终壮不起来,我有着自己的思想。我不愿臣服于我的宿命,因为我深知,我的自由之日便是我的受死之时。

夜幕降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我被屠夫送进了屠宰场。那儿陈列着一行一行的猪头,一列一列的猪肉,我明白,我们身上的猪头、猪肉、猪肠通通不是我们的,除了我们自己的灵魂。我一个激灵醒了过来。

夜色朦胧,我站在猪圈门口,挥洒冷汗。同伴一个一个都睡着了,我沐浴着从断崖处吹来的山风,我的灵魂在内心躁动不安。我似乎听见了狼在断崖上嗥叫。我也情不自禁,摆正了姿态,嗥叫了一声,同伴们瑟瑟发抖,用痴迷的眼神望着我,显得很害怕。他们一定以为我患上了猪瘟,或者以为我是一只披着猪皮的狼。我没有解释什么,因为我只是顺从我内心的灵魂罢了。

我决定要逃跑。

“什么?”同伴们瞪着眼睛惊恐地看着我,此刻的我站在猪圈门口,继续沐浴我的清风。我知道他们不会理解我,就像人们不理解韩寒一样,我和他一样,都是叛逆的少年。就像汪国真说的: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我的内心似乎更坚定了。

明天,明天。

红艳的晚霞如期而至,浓重的雾气没忘记给大地披上一层灰色的银幕。我趁着夜色,拱开了猪圈门,玩命似的往断崖飞奔,迎面来的是凉爽的清风。逃跑时我回头望了一眼,看到了我的母亲,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肯定的目光,似乎是我做了她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

断崖的清风不像猪圈,猪圈里的风夹杂着湿气和污臭。我摆正了狼的英姿,不断嗥叫,因为我战胜了我的宿命,我顺从了我内心的灵魂。

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嘀咕:“你战胜了你自己的宿命,多么值得啊!”

夜幕下的断崖,依稀可见几颗星星,这勇敢的灵魂花,此时此刻,开得到处都是。

点评: 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第一人称来构思全篇,写一头猪无法接受祖辈的宿命,决心从猪圈中逃出去,并最终出逃成功的事情。文章心理描写细腻逼真,拟人化地将一头猪的思想和情感一一展现出来,让读者在阅读中,由同情转为敬佩,从而油然地生出赞赏之情。另外,作者善用隐喻,如“狼”这一意象的反复使用,暗指猪心的叛逆。作为一篇记叙文,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够很好地紧扣主题来叙述,使文章的内容与作文材料之间形成关联。作为一篇考场作文,具备如此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属不易。

【方法指津】

一、看准命题要求

符合题意,包含符合“标题”要求和提示的“注意”里的要求,保证文、题相符。

二、命题方式分析

依据命题的类型,先找到“范围、对象、题眼、数量”等关键词,再以此明确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思考立意。下面分析几种常见的命题类型。

(一)单独词语式命题

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本质特点上,需要抓住它的本质特征进行思考,或写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它的引申意义。如:《路》《习惯》《桥》《松》《蜡烛》等。如果是动词,则侧重思考该行为的价值意义。如:《尝试》。

(二)偏正短语式命题

偏正短语的中心词应是在后面的名词,但从作文审题的角度分析,中心词规定作文取材的对象或者范围,中心词前面的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通常是“题眼”所在。审题时要抓住“中心词”,明确写作的对象或者范围;紧扣该“题眼”,做到准确立意。

如:《清晰的面孔》。从题目来看,中心词“面孔”,规定了选材的对象、范围:它可以是人的、动物的或是自然景物的、人文景观的。立意应确定在修饰语“清晰”上面,一般来说,应当带有回忆性的、想象中的或者是梦幻里的。这样,学生就能从自己的生活阅历中确定独特的主旨。

(三)动词性短语式命题

作文题目中有动词或者是动词性的词语,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充当谓语的词语,那么,这个词往往就是“题眼”,审题和立意,都要围绕这个“题眼”来确定。

如:《和你同行》。明确作文标题中的“你”的所指,一般来说,既可以把“你”理解为具体的人、事、物、景等,也可以理解为抽象的理论、情感等。这样,才可以选择了解最为清楚、理解最为深刻、感受最为强烈的“你”,来作为写作的对象。

“题眼”是“同行”,所有的材料,都应围绕“同行”来组织,要写清“同行”的表现和结果,特别要写清“同行”时的感受,从而抒发真情实感。

(四)完整句子式命题

作文题目是一个句子,一般来说,这种形式的作文题目较长,宜采用“切分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范围、题眼、数量、人称”等来分析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和要求。

如:《我想握住你的手》。“我”“你的手”要求写的是“我”和“你”的关系;“想”:说明还只是一种渴望,还没有实现。这是很关键的一个词语,必须牢牢抓住;“握手”:表示两人的最后结局,“我”渴望中的最后结局,象征着和解、求助、鼓励、崇拜等。

三、立意方法

立意就是给文章定“灵魂”,立意需要注意以下四点:其一,正确、鲜明;其二,集中、单纯;其三,深刻、新颖;其四,积极、向上。有了这个“意”,就可以考虑全篇如何开头、叙写、过渡、结尾;分清主体中的主、次、详、略、疏、密、前呼、后应等。

(一)宽题窄作法

如《理想》《追求》《信念》等文题,从字面看,题目很虚、很大,这类题目最好从小处着手,可以写一个人,如一位老师、一位医生、一位工人、一个中学生,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这样作文会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贴近生活,反映现实,抒发真情。

(二)探究寓意法

如《镜子》《阳光》《冬雨》等命题,除了本义,还有一种比喻义或者象征义,“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立意时注意两点:其一,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来说,重点要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其二,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理解又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力争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

以《镜子》为例。可以把镜子当成重要道具或线索;可以写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古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可以根据镜子“做出你同样的表情”的特点写“如果你乐观积极,生活会给你惊喜”;根据“凹凸镜子也失真”的特点写“要独立自主,相信自己的判断,审慎对待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不要盲从”等。

(三)增补信息法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如:《台阶》。补外形——沧桑的台阶、朴实的台阶、整齐的台阶;赋象征——给别人一个台阶(宽容)、给自己一个台阶(善待自己)、给孩子一个台阶(家庭教育);析功用——上台阶与下台阶(人生态度)、永无尽头的台阶(修养、科学)、走自己铺设的台阶(创新进取);探成因——台阶的材料(人生态度);增关系——相互支撑的台阶等。

(四)即时顿悟法

如《得与失》《机会》《考场》《位置》等,均可以叙写发生在某一空间、某一时间瞬时的事情经过,收尾时点明悟出的哲理。

【升格练习】

一、训练题

请以《书包》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二、导练

题目的命题方式是名词,“书包”的表意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装文具、书本的工具,它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抽象含义,如象征知识、文明、文化等。所以写作立意的范围比较广。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与书包发生某种联系,也必然有一段特殊的关于书包的故事,可能是一段艰辛的求学路、温馨的读书史、坚持不懈的追求、十年如一日的陪伴等,在不同的故事载体下,蕴含着人间的真情、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体验确定作文的中心。

运用具体的立意方法,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重点内容、行文思路、描写方法和艺术手法。

三、佳作示例

书 包

乔 叶

每当看到现在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起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

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

7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可是我没有书包。

那时,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哪块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有一个花格子书包!

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

“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

“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

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有再说话。

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

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地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

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然后抬头看看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适。

“好好学习。”她依然平静地说。

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书包意味着什么: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这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第二天上学时,我郑重地背上了这个书包。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后来,它一直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和中学,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着它。因为我知道:这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点评: “母爱”是古老的但更是永恒的主题,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阅历和感受,总会从一个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角度立意谋篇。文章以“书包”为故事的承载体,从自己的记忆中遴选一个普普通通的微小的片段提炼出感人肺腑的深沉的爱的主题,读后让人不忍掩卷。一个书包,一个手工制作的书包,何其之小,但是,对于一个贫穷的母亲,对于一个不愿求人、一向自尊的母亲来说,困难实在不小。爱心可以托起一座山,母亲以自尊为代价,终于拿出了“独一无二的新设计”的书包,这鲜艳的碎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是她那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而这一道道匀净的线路则是她那一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这中间不同寻常的意义岂止文中的“我”感受最深。在我们身边这一类的事犹如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但在同时你是否也和作者同样感受到了母爱的珍贵呢?“伟大”这两个字是母亲平时一点点的呵护形成的。

第二节 半命题作文

【训练目标】

(1)根据已知信息,运用拓展思维将题目补充完整,确定符合题意的中心和提炼主题。

(2)根据主题,选择典型、新颖的材料。

(3)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范文引路】

先将题目《改变了》补充完整,然后完成800字的记叙文。

网络改变了我的生活

当今社会最伟大的两项技术发明是电视和网络。它们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许还将改变我们自己。

——题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知不觉间,网络时代悄然而至,我也从网上的“小菜鸟”蜕变成网络“大虾”了。

准虫级

刚刚学会上网的那段时间里,我喜欢在网上跟一大堆同学聊天,谈作业和考试,把大量的数据和图像传来传去、改来改去,不用聚在一起就集体合作完成了作业和考试复习,也说不清谁抄谁的,反正,网络版权问题本来就是一团糨糊。

爬虫级

后来,我也光顾聊天室,在虚拟空间交了许多网友,海阔天空,从体育流行歌曲,从美国流行“酷”到日本流行“蔻”,真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反正大家都不用真名,你也不必操心谁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偶尔也会遇到有人说脏话或下流话,在虚拟空间里,大家都不当真,“嘿嘿”一笑就过去了。网上聊天最酷的是自己一边聊一边可以下载和传送你喜欢的东西,比如讲到哪个歌星的某一首酷歌,你就可以赶快下载,戴上耳机一边欣赏,一边继续跟你的网哥、网姐神侃。有时,我也一本正经地在网上谈谈诗歌、服装和电影,真有点像唱卡拉OK,自己飘然成了明星,自我陶醉。

大虫级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终于发现上网绝对不只是聊天。点击不同的网站你都会有不同的新发现,你在方方面面的任何问题都会得到解答……时事信息让我浏览遍了全球的各个角落,国事、天下事转瞬间映入眼帘,最新消息就在家里炸响,以至于某次我到汽车站乘车,我发布的新闻比卖的快报还快,一车人听我“吹牛”。我做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如果我的信件要都用邮寄的方式,我的银子早就花光了,幸亏有了电子邮箱和网页,现在的我都靠电子邮件来往,十分方便又快捷。其速度之快,往往以秒为单位来计算!如今的网络真是无孔不入,不管是谁有了网上的家,大家有事没事都会到你家溜达一下,再一传十、十传百,宣传效果越来越广泛!不知什么具体时候注册了博客,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可是很关心大家对我的文章评价的喔。一个留言的地方,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观众有话就讲,有牢骚就发,我呢!照单全收,去粗取精,受益匪浅啊!

飞虫级

展望未来,路还很长,将来网络的应用必然更加广泛,“e”时代已经来临,网络给我的生活带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因特网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小村子,网上阅读、查询资料,另外,还有天气预报、英语学习、健康菜谱等日常生活类信息、网上会议,等等,将使人们美梦成真;网络已真正成为引领我们走进崭新领域和未知领域的向导。网络改变了我的生活。网络对我的影响是全面的,从思想到感情,从生活到学习无处不在。让我们更加珍惜网络时代带来的机会,努力使自己的生活因网络而变得更加精彩。

【方法指津】

一、题目特点

半命题作文是命题人只给出题目的一部分,先由学生按照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它兼具限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半命题作文比较突出地考查了构题、审题、构思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二、半命题作文容易犯的毛病

拘于提示,拟题过大;选材俗套,情感平淡;贪大求全,缺少细节;脱离自我,文题不符。

三、方法指导

(一)契合题旨,明确范围

半命题作文的题目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补题的内容,一般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以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居多,应当根据题意明确补题的范围;二是文体的要求,学生要在文体定向的前提下选择补题内容,保证记叙文体。

(二)思维拓展,筛选对象

建议思维路径,按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筛选好补题对象。比如《生活因更精彩》这个题目,从家庭考虑,可选择亲情、电视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数学、《红楼梦》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宽容、公平等;从自然考虑,可选择游泳、探险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思考、信心、忍耐等。

(三)发挥创意,追求新颖

半命题作文补题富有新意,一要善于拓展思维,让思考的触角伸向不同的层面;二是要把握好题目的引申含义,学会从深处补题。比如:《的滋味》这一文题,填上“牛排”“辣椒”,就滋味写滋味,则缺乏新意。如能引申,扣紧“滋味”进行深处开掘,那么《诚信的滋味》《下雪的滋味》,则有了一定的新意。再进一步运用逆向拓展思维,选择《说谎的滋味》《出走的滋味》,则题目就更为新颖了。

需要注意的是,求新是好的,切忌弄巧成拙。

(四)力争熟悉,格调高雅

“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能够使写作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助,因此,在补题时,要尽量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发挥和展示的内容。一是自己熟悉的内容,易于把握;二是与自己的知识储存紧密相连的题材,“拙女易为有米之炊”。

【升格练习】

一、训练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过去的日子去得那么匆匆,现在的日子如指间滑落的轻纱,在这如烟似雾的日子里,你体验着成长的快乐与烦忧,释放着青春的朝气与才情,思索着人生的梦想与遭际……

请你选择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以“在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二、导练

好文章,不仅要有慧心,而且还要有一双明眸。“在的日子里”是一道开放性很强的半命题作文。作者可以匠心独运,采撷诗意的文眼,具体从以下几点入手。

移花接木,巧借诗词歌赋、影视剧、书等。借鉴古诗词既能使文题文采斐然,又能显示你良好的语文素养。如“在浅草弄春的日子里”(《钱塘湖春行》)、“在暗香盈袖的日子里”(《醉花阴》)、“在记忆风干的日子里”(《明天会更好》)、“在笑容泛黄的日子里”(《菊花台》)。

摇曳多姿,万象丛生。感官互通(通感),如“在听不见泪的日子里”“在墨香四溢的日子”等;动静互变,如“在秋风冻结的日子里”“在阳光迸溅的日子里”等;虚实相生,如“在梦想拔节的日子里”“在心灵久旱的日子里”等;变无情物为有情人(拟人),如“在阳光偷懒的日子里”“在风歌云舞的日子里”,等等。

曲笔绘彩,捕捉生活细节。提炼一个象征体为题,如“在飘雪的日子里”“在地动山摇的日子里”等;可浓缩一个典型环境为题,如“在梧桐细语的日子里”“在灯火阑珊的日子里”等;可选取一个典型细节为题,如“在书包滑落的日子里”“在无语凝噎的日子里”等。

三、佳作示例

在青春相遇的日子里

微风吹过河岸,随着细腻的波浪慢慢地远去,犹如那天黄昏和你作别。秋去冬来,绵绵细雨不曾远去,对你的思念,如同细雨迷恋江南,不曾遗失,在那青春有梦的岁月里。

依然记得,车站旁的街道上你的脚步声,轻盈舒缓。在那空闲的岁月里,我倚在门口,望着门前的河流,深秋的日子,微风送来一丝寒意,夹杂在柔柔的风中。缓缓的河流中你的微笑,时隐时现,和水一样温柔的你,在那相遇的日子里点缀了许多美好的画面,让平淡而又无趣的假期再起波澜,那遥远的距离,那漫长的日子,都不再遥不可及。

那时曾想,山那边,吹着的,不是风,是你的忧伤、昨夜的梦,我看见河畔的石阶上,有你轻盈的脚步缓缓经过,有你美妙的身影和那飘舞着的长发,随着丝丝秋风,你漫步远去,消散在遥远的一方。等待,宛如你远去的倩影,若隐若现,不会融化。念你时,独自望着水的那边,但愿流水可以寄去那份思念。

想那烟雨的车站,想那车站中的雨巷,想那门口远去的流水,想那流水中的波浪,还有那悠长的思念和细雨中你朦胧的声影……于是有了阳光般的温暖,有了青春年少的梦,随着那些记忆中的忧愁慢慢消散。漫步于营盘山脚下,漫步于青色的石板上,走着、走着……

记得你曾经说过,喜欢落雨的日子,喜欢初秋的微风,也喜欢踏着轻盈的步伐在雨中漫步,你的言说,让我迷恋雨巷;让我深知,你是一个忧伤的女子,借着丝丝细雨,编织着自己忧伤的梦。

每当看到雨中漫步的姑娘,就想起你的身影。

五月是一个多情的季节,花儿争着吐露芬芳。而你却选择了静静地等待,在那一个又一个雨季之后,你慢慢地露出了笑容,你不被尘世感染,你不被世俗所动,静静地,欣赏着那山独有的风景。你身上有幽兰的高雅、秋菊的芳香、冬雪的清纯。在茫茫的人海中与你相隔,在蒙蒙细雨中守望你的方向。恋着你的眉,它曾给我喜悦;念着你的唇齿,它有你的誓言,当列车挣脱红灯的束缚向前驰去,我仿佛看到你焦急等待的眼神。

爱一个人是幸福的,也许,时常牵挂也是一种幸福吧。只不过这种幸福是一杯淡淡的清茶,需要怀着一颗静静的心去体会、去感悟,才能饮出其中的滋味,那种独有的幸福味道。

倘若,我和你只是茫茫人群中匆匆的过客,拥有的只是那细雨蒙蒙中隐约的美好。那么,我将一直怀念那个黄昏,那条铺有青色石板的盘山路和那雨中你轻盈的脚步声、你含笑微露的脸颊和那柔和的背影,直到永远。

守望着那些美丽,在青春相遇的岁月里。

第三节 给材料作文

【训练目标】

(1)发掘材料的深层意义,分析材料之间的关系,归纳出明确、具体的话题中心。

(2)确定符合题意的中心和主题,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典型、新颖的材料。

(3)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范文引路】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偏僻的地方。阴暗的角落,孤独的群体,人们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是这些人们不去注意的角落,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出灿烂的光芒,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角落的看法。

也许类似的事情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套作。

城市的角落

白露刚过,中秋已近在眼前。浓郁的秋意、喜庆的气息瞬间填满了整个空气。我摇下车窗,秋风拂来,凉飕飕的,拂起了我心中的急切。此刻,我恨不得插上风的翅膀飞翔,飞向城市的一个角落,飞向她身边,飞向那颗寂寞的心。

她是爸爸的奶奶,是个地地道道的裹小脚、旧式的童养媳。太太一手把儿孙们带大,老来晚景却颇为凄凉。好在还有老爸惦记着她,不时去看望,这似乎成为她的精神支柱。

初见她那会儿我还小,是在爸爸为她开办的寿宴上。亲戚们从四方赶来贺寿,席间自是交流热烈,不外是股市涨跌、谁家孩子用功、房产变动,等等,听得我云里雾里。妈妈拉了拉我,顺着妈妈的视线我看向了那个“主角”,她身着红棉袄,静静地坐在上位,两眼茫然地看着前方,对周围的一切似乎浑然不觉,就好像是个被供奉着的佛龛。看到这个情景,我的心中不免有些薄薄的凄凉。“馨怡,我们去陪陪她。”随妈妈走到她面前,简单做了介绍,一提及爸爸的名字,她那双暗如死灰的眸倏地亮起。整个宴会,我们都陪着她聊天,她一直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好疼好疼,却又感到好温暖好温暖。

记忆中她只会不断地和我说,要听话,要一家和睦,仿佛她对自己被亲人抛弃一点也不在意,一味地求佛保佑我们。后来因学业日紧,渐渐地我几乎忘记了她。时隔多年,我已是高中生。这次中秋,妈妈提议去看她,藏在记忆深处的回忆重新涌现,我一口答应,心中欢喜却也内疚。

车缓缓驶入了小区深处,周围分外安静,散发着清冷的气息。我随着爸妈走向一栋矮楼。院子里,老人们零散地坐着,都抬了头看,似乎吃惊这里来了客人。来到三楼,爸爸推开了一间屋子。里面静静的,五张床铺空荡荡的,角落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缩在椅子里。“奶奶,我们来看你了。”她睁大混浊的眼,攥着爸爸的手,又打又哭。我的心顿时翻江倒海,眼睛顿时红了。“太太……”我控制着情绪,颤抖着问候,等待着她下一刻像以往一样抓着我的手。然而她却不觉,只是专注地望着爸爸。接着拉着爸妈往床铺内挪了挪,放轻了声说话,仿佛我是一个陌生人。

外面的秋风不免使我打了个哆嗦,心情也渐渐平静下来。她不记得我了!她忘记我了!抬起头,望着落叶飞旋而下,孤零零地落地。心中瞬间涌起了一种被遗弃的失落感,“馨怡!馨怡!”多么熟悉的声音!转身,我的手臂已被紧紧攥住,依旧是那个熟悉的力道,熟悉的温暖。太太的眼眶此刻通红,摇着我的手臂。“乖乖,你长大了,出落成大姑娘了!我认不出你了,认不出你了……”我回握住她的手,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不知是委屈还是自责,泪水夺眶而出。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一种感觉,那种当爱被抛弃在角落的感觉,那种失落与无助!

夕阳西下,车子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爸爸,不如我们留下来陪太太过完中秋,迟点再走吧。”走到车前的那一刻,我突然止住,爸妈相视而笑。

那一晚,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一轮满月。

点评: 作者选取的是个沉重的社会话题,读来沉重却并不沉痛,体现出作者视角的独特和较强的情绪把控力。“我”的建议和父母的微笑,给全文点染出一团亮色,设计精巧。取题“角落”体现出作者良苦的用心,结尾画龙点睛,意味隽永。

【方法指津】

给材料作文有限定文体和不限定文体两类。如果限定的是记叙文体,可以和不限定文体而选择记叙文的写作并到一起思考。一般来说,给材料作文都可以写成记叙文,这是毋庸置疑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把自己的目标确定在写记叙文上,然后沿着这个思路去组织作文。

一、具备文体意识,辨识度要高

写记叙文就要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和抒情。写记叙文,一般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交代清楚。

二、全面理解材料,抓关键词思考

全面理解材料,抓住关键词语,力图参透材料主旨,总结归纳为话题。思考材料每个部分、不同角色(对象)、不同行为或言论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取向。据此确定“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

三、拟写相应情景,必须动用真情

尽管是材料作文,也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如果故事是虚构的,则应建立在生活原型之上,附之对话、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描写,故事叙述得具体而有生活气息,所以亲切可信。

【升格练习】

一、训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小孩子,不知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你是蠢材”的回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可按自己的生活和经历写一篇800字的记叙文。

二、导练

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显然是“回声”。“回声”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与其有相似之处、相通之理。古诗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就含有“回声”之理。现实生活中,我们只要稍微留心一下便会发现许多“回声”现象。例如:付出与回报、理解他人与被人理解、欺骗生活与受生活捉弄、破坏环境与遭受自然的惩罚等。“回声”蕴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人生、社会哲理。

“回声”又是极富现实意义的话题:创造良好的人际、社会、自然环境是时代的呼唤。同学们尽可驰骋于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去捕捉与“回声”相关的素材,挥动生花妙笔去描画生活中的“回声”现象,阐明“回声”本质,写出隽永华美的篇章。

材料中最后有一句母亲的话:“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这是立意的重点。“回声”,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先要发出声音,这在我们的隐喻里面,就是付出和奉献,而回声则可以理解为回报、回应、结果等意思。这个话题实际上包含了一种关系,或者说一种关联,浓缩一下,就是奉献和回报。但是,我们写作的着眼点应该是后者,回报和感应才是我们写作的重点所在,切忌全文只写“奉献”之类。

另外,选择好表达的角度,角度宜小,驾驭起来容易,也往往能以小见大写出深刻的主题,而记叙文更要注意细节的描写。

三、佳作示例

邻 居

一处小院,隔墙住着两家。老刘是从事“爬格子”的,妻子、女儿一家三口。墙那边,听说是什么局长。老刘家种着些豆角,而墙那边也长着些丝瓜。豆角藤顺墙蔓过去,瓜秧沿墙爬过来。绿油油的豆角,长长的丝瓜,长得讨人喜欢。局长家三天两日来客络绎不绝。到晚上,局长家灯火辉煌,宾朋满座;而老刘家,冷冷清清,“一盏灯漂白了四壁”。初做邻居时,见面也打打招呼,道个好。后来,局长便把招呼给免了。对老刘的招呼,只是很高傲地点下头,再后来,连这点动作也没有了,如同一个面无表情的蜡像。老刘心里感叹着:“我曾尝试着接近别人,无奈别人看不起我们这些小知识分子啊!”于是两家都不去管那些爬过墙头的豆、瓜,一任它们长着。

日子照过。

一天,局长家搬走了,听说是贪污还是什么,反正是犯了法。接着新局长家搬进来了。老刘心里说:“我不会再去和局长家尝试交往了,还不是一样,把我们的热脸贴在人家当官的凉屁股上!”于是老刘的招呼也成了往事。

又过了几天,老刘在家写作,女儿跑进门来,手里拿着一个大红苹果,“谁给的?”老刘问。“邻居的老伯伯给的。”“怎么能随便要人家东西,说‘谢谢’了吗?”“说了,老伯伯可喜欢我咧!”老刘心想:“还不是刚来热乎乎,到后来冷冰冰!”

新的邻居家里也很安静,老刘看到,新局长早上骑自行车上班,下班自行车相伴,偶尔来几个客人,却从没有灯火辉煌、杯盘相碰的繁华。老刘的心理防范有所松动。

又过了两天,老刘发现女儿的旧书包不见了,换了一个崭新的。“嗬,这么漂亮,谁买的,是妈妈吗?”“不是,老伯伯送我的,他说改天要来我们家做客呢!”晚上,老刘未眠,他在想:我是否也该尝试着接近别人?

第二天,老刘起了个大早,开始摘豆角和丝瓜。他想:“将人家的瓜送回去,摘些豆角给人家尝尝鲜。”走到门口,只见邻居——那位局长也走过来,手里提着一兜瓜和豆。“多好的豆!”局长说,“我早想尝尝鲜了。来了好几天,我想邻居嘛,应该有所来往,我、你,还有其他人,谁不想和睦相处?这不,我就到你们家,咱们订个协定:‘种瓜得豆,种豆得瓜’。欢迎吗?”“欢迎,欢迎,那当然行,那当然行!”老刘连声说道。傍晚,各家的院子里就都飘出了瓜的清香,豆的翠绿。

小院依旧是小院,豆蔓和瓜秧长得更绿更繁,而且缠绕在了一起。

点评: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文章没有一个字写“回声”,但扣住了“回声”而写。首先,小说的构思比较巧妙,他通过老刘和前后两位局长邻里关系的变化,来反映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回声”。自然界的回声是单纯直接的,而人类之间的“回声”则由于社会地位、个人素养等一系列原因而使“回声”有所微妙。小说基于“回声”而跳出回声,立意很深,构思很巧。其次,文章中并不是一味地讽刺与揭露某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而是更多地通过对比来歌颂新局长的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生活、主动搞好邻里关系的优良作风。我们不去探讨这样的局长有多少,也不去观察这样的事例有几何,单从考生歌颂的对象,我们就能看出他阳光般的心灵。再次,文章对细节的处理很到位。前一位局长的以权谋私,通过“客人”多,以及“灯火辉煌”而揭示;对人颐指气使则通过“很高傲地点下头”和“面无表情的蜡像”来刻画,人物形象很鲜明。最后,文章很好地利用了豆角和丝瓜的道具。开篇用其营造氛围,结尾用其深化主题,行文很有条理。 qeHFot7g8F4O60ejZ9iLvQ2Wl0nuQMxUZAgys5b0ZlmnyNNa4qicUqQpn8xmI1q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