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野外生存基本知识与技能

本书所讲的野外生存不是一般的野外生活,而是在比较生疏的远离居民区的旷野或原野,吃、住、行都很困难,甚至面临敌人或毒蛇、野兽随时可能侵害的情况下求生。可见,它较平常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 图1-1 )。

野外生存可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两种。主动性的野外生存活动是指一些爱好者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这项活动。被动性的野外生存往往是一些意外所致,如迷路、自然灾害、战争、交通工具的失事等,被迫在野外求生。这种情况虽然不常见,但不能完全避免。

无论是主动性的还是被动性的野外生存,自古以来就已有之。不过,主动性野外生存活动在以前并不多,真正作为一种运动形式,还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据有关资料表明,20世纪末,我国只在北京和几个沿海城市出现了点儿“星星之火”。2001年,深圳几乎是一夜之间冒出了20多家与野外生存有关的俱乐部。紧接着,天津、武汉、广东、云南、四川、新疆、湖南、辽宁……几乎每个省都有了自己的俱乐部。在全国,参与野外生存活动的人数更是以几何速度倍增,从1999年的几千人,到2000年的几万人,2002年已约40万人。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野外生存和探险爱好者将达到5000万人以上( 图1-2 )。

野外生存与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它除了要具备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体魄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野外生存知识和技能。本章将对野外生存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作扼要的介绍。

一、地理环境与野外生存

野外生存活动发生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因而它与地理环境密切有关。地理环境的不同,野外生存的条件及生存几率也不同。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人文地理环境。地球经千百万年的发展、进化与人为改造,其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千差万别,适于野外生存的条件也差异甚大。就中国而言,地势是西高东低,气候北冷南暖,具体说,西部多高山高原,每年大部分地区有近半年大雪封山,人烟稀少,物产植被不多,山地贫脊( 图1-3 ),野外生存条件恶劣。东部接海,地势较低,以山地、丘陵地为主,气候温和,人口稠密,物产丰富,道路多,适于野外生存。

我国的“三北”(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多为高原高山高寒地带,一年四季中寒冷时间长,降水少,一日温差大,物种不多,人口较少,特别是北方的荒漠草原,人烟极少,野外生存条件很差。

我国的南方一部分以水网稻田地居多,一部分接海,气候温润,5月开始多雨,7~9月雨水最多,物产丰富,少数即便是山区,也物种繁多,同时人口稠密,道路四通八达,因而野外生存条件较好。但东南部沟壑纵横,江河湖海多,各沿海地段的潮汐规律不同,一年四季中雨水天气较长,道路湿滑,泥石流多,对野外生存者要求有较强的涉水能力和避雨、避泥石流等技能。

我国各地、各民族的民俗风情等也不一样,各地都有含毒的植物,这些都应成为野外生存者须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 图1-4 )。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省或每个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不一样,如果进行主动性野外生存活动,应祥细了解你要去的那一地区具体的地理环境状况。

1.平原对野外生存的影响

平原是指地面平坦广阔,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的地区( 图1-5 )。我国南北方的平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南方平原多为水网稻田地,河渠遍地,水源丰富,交通受限制;北方平原多旱地,道路四通八达,但沟河较少,物产较单一。因地势开阔,有利于人、马、车辆通行。因村镇密集,吃住较方便,特别是耕地内可食性植物多,一般不会断炊缺水。平原气候较温和,一般不至给人畜造成大的威胁。这些,都有利于野外生存。

2.丘陵对野外生存的影响

丘陵是丘陵错综连绵的地区。其高差较小,一般是山顶浑圆,谷宽岭低,坡壁平缓,谷底河流道路多,农产品较丰富,居民依山傍水。丘陵地是野外生存的理想地形,因地形起伏小,既便于通行,又利于隐蔽。因有山有水、有林有田,因而便于就地补给。倚山傍水处多有居民地,可供补给、休息和医疗救护。该地形利于较多人员和较长时间的野外生存,但北方的丘陵地冬季条件差,会给通行和饮食带来一定困难。有些丘陵草木稀疏,缺少水源,村落小,应采取相应保障措施,才能坚持野外生存( 图1-6 )。

3.山地对野外生存的影响

山地地势起伏显著,高地的高差多在200米以上,而且群山连绵交错。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山地地形特点是山高、坡陡、谷深,岭脊纵横,蜿蜒起伏,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因山地高度不同,又可分为低山(海拔500~1000米)、中山(1000~3000米)、高山(3000~5000米)和极高山(5000米以上)地区。加上各地山地的气候、植被和地表形态不同,其对野外生存有不同的利弊影响。沿海山地海拔不高,但高差较大,坡度较陡,人烟较密,道路较多,气候温湿,物产尚多,除不利通行外,不会对野外生存造成大的障碍。东北地区山地高差不大,坡度较缓,森林繁茂,人烟稀少,冬季严寒封冻,给冬季野外生存带来困难。西部地区山地海拔高,地形割切严重,植被稀少,空气稀薄,不适于野外生存,特别是高山和极高山地区,几乎是“生命的禁区”。东南地区的山地顶尖坡陡,谷窄岭狭,丛林密狭,丛林密布,多河流峡谷,居民地少而小,野外机动困难,就地补给不易,但水源充足,气候条件好。广西地区山地多为石灰岩地貌,多石山、孤峰,岩石裸露,但山脚多田地,有居民,该地区方位难辨,通行困难,就地补给困难。滇、粤、桂南部的山地呈热带山林地特点,山高坡陡,谷深岭窄,林密草深,荆蔓丛生,藤萝遍布,蟒蛇出没,人烟稀疏,通行、联络非常困难,易迷失方向,虫害、疾病、潮湿,对野外生存威胁大;饮食、医疗保障任务疾病、潮湿,对野外生存威胁大;饮食、医疗保障任务重,野外生存难度较大( 图1-7 )。

4.高原对野外生存的影响

高原地势高亢,地面较平缓宽广。我国主要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高原表面各具形态,有高山、平原、盆地和沙漠戈壁,对野外生存的影响各不相同。总体上说,高原视界广阔,有些物产,但不利野外生存的条件多。不论是黄土高原还是内蒙古高原,因地形破碎或多戈壁、沙漠,行进困难;车辆磨损消耗大,人畜体力难于长期坚持;物产缺乏,不能就地补给;水源奇缺。在高原地区,人易出现高山反应,发生冻伤、雪盲等疾病,卫生保障的任务极重。沙漠和戈壁地区隐蔽困难,难于判定方位,易迷失方向,而且风沙多,气温变化剧烈,防暑防寒的难度大。高原人员稀少,村落不多,住宿困难( 图1-8 )。

5.沙漠对野外生存的影响

沙漠是地表覆盖沙层并形成广阔沙砾的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沙漠面积大、分布广,其自然条件差。沙漠表面因风力作用形成起伏,呈沙丘、沙垄、沙窝等形态。沙丘和沙垄等又可分为固定、半固定和流动型三种,其稳定性各不相同。沙漠地区地形开阔,视界良好,地表不稳定,道路很少,植被覆盖面小,少居民,缺物产,气候干燥,水源难寻,天气变化急剧,是野外生存的恶劣环境。针对沙漠的特点,野外生存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走。即正确判定方位,保持正确的行进方向。确定方位时尽量选择远处固定性的目标,并可借助于风向、沙丘方向等辅助条件。指北针要保持清洁,避开铁器,以免失灵。二是水。即人畜饮用和车辆用水。除尽量携带外,可到有居民、有树木或有草地的地带寻找水源予以补充,断水时可以植物根、牲畜血、人尿等解渴。三是驻。驻停时应选择安全可靠地段,防止被风沙吹走或掩埋住,一般应选迎风坡面。夜间要防止气温聚降,冬季要防止暴风雪和寒潮侵袭( 图1-9 )。

6.岛屿对野外生存的影响

岛屿是散列于海洋、江湖中的陆地,通常面积大的称岛,小的称屿。我国沿海多岛屿,仅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就有6500个。岛屿四面环水,面积狭小,岸线弯曲,岛上多山,岸陡滩狭。岛上居民少,道路少,物产有限。多数岛上植被稀少,土壤贫瘠,缺淡水。岛屿的气象不稳定,风向、风力、温度、阴晴等多变,岸线位置受潮水影响大。岛屿对野外生存的影响与岛屿的位置、大小、地形、给水条件等息息相关。一般说来,面积大、距岸近、热带地区的岛屿易于野外生存,反之则相反。岛屿植被稀疏者则不利隐蔽目标,难于就地取给;小岛的淡水供应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无补充来源,将直接危及人畜生命;岛上气候多变,多台风,给野外生存带来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安全、防病、防暑、防寒、防潮、防海水侵蚀等须采取不同于陆地的措施( 图1-10 )。

7.沼泽地对野外生存的影响

地势低洼,土壤长期被水浸透,苔草丛生的泥泞地区叫沼泽地。分长年性沼泽地和季节性沼泽地。水源多来自地下,也有周期性泛滥水浸湿而成的沼泽。沼泽地地势低平或低凹,地表泥泞,有的地段有积水;表面泥炭层较厚,且底质不稳,墩上生苔草,水中长芦苇;沼泽地内多河溪和水泡,水深没人;较高地区的沼泽间有较硬的土地,或有平缓的小高地;居民地稀少,道路奇缺;空气潮湿,多雨雾,能见度低。沼泽地自然环境差,不利于野外生存。主要影响是地面多水、不稳定,人马车辆通行困难,甚至造成下陷。车辆效能低,影响运动速度,人员体力消耗大。宿营条件差,人员体力难以恢复。地表荒芜,就地补给困难,几乎没有代用食品,有些水含有毒素。人马易受潮患病,卫生和技术保障的任务重,难度大。单人单车行动要格外小心,以防迷失方向、陷入泥潭和污水中( 图1-11 )。

8.严寒对野外生存的影响

严寒地区是指气温很低、多风雪,江河和土地冻结的地区。我国东北、西北和西藏部分地区冬季均属严寒地区。寒区的特点是气候寒冷,冬季较长,积雪深厚,漫天皆白,树木枯凋,天气多变,野生动植物稀少,居民地极难寻。该环境下一般视野良好,江河湖泊构不成障碍,水源充足,但严寒和旷野会给野外生存造成很多困难。主要是:寒冷影响人畜正常活动,运动速度大大降低,汽车水箱易冻裂,车辆难于发动;人员易发生冻伤,特别是夜间和活动不大时会冻伤;大雪封山时,野外无农产品可食用,就地取给和找替代用品困难;光线强烈时,人员易患雪盲症。野外生存时应针对上述情况认真做好思想、意志、物质准备,因地因时采取战胜严寒的措施。如加强人员活动,不断启动车辆;穿着轻便防寒保暖服装;随时带好火种;力避人员单独活动;食品缺少时可渔猎鱼虾、野禽、野兽来充饥。为了便于机动,可携带雪撬、滑雪板等雪地交通工具。当地群众都有战胜严寒的实际经验,应向他们学习( 图1-12 )。

二、天候与野外生存

野外生存的好坏与天时、地利相关。所谓天时,主要说的就是天候。天候指的是天气物理状态,如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这些对野外生存有很大影响。如:气温决定了野外生存活动的着装、行装与生存活动状况,气温在0℃~20℃之间,对野外生存的影响一般;在零下10℃以下和零上30℃以上,对野外生存就有一定影响;超过这个温度,对野外生存就会有较大影响。地形越高,气压越低,对人野外生存影响则越大。湿度、风、降水对野外生存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图1-13 )。

三、着装的一般要求

野外穿衣戴帽最根本的目的是防护。在选择适于野外活动的服装时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①服装的适穿性。服装的尺寸必须适应人员从事野外活动时的各种体位、动作。通常要求尺寸既有足够的宽松度,又不能过于松垮。

②服装的实用性。即所选的服装应既满足人员野外活动的要求,又要满足在各种环境下穿用和保管的要求。例如,使用金属扣,在高温、高湿、高盐条件下,将很快生锈腐蚀以至损坏、脱落;使用拉链,易损坏且不易修理;使用尼龙搭扣在粘附沙土、杂物后易失效。而使用看似极为平常的胶木平扣,却可以随时钉缀,确保服装的蔽体。再如,人员要背挂装具,上衣胸兜不宜是凸出式;大腿两侧的裤兜容量大,几乎在各种体位和姿势下都便于取放物品,没有它就显得非常不便,等等( 图1-14 )。

③服装的舒适性。通常,选择密度适宜、色型稳定、质地柔软、透气性好、易洗易干、不易霉变的面料。所选服装要方便穿脱、折叠、洗涤、晾晒。此外,还要求不磨擦皮肤,不引起皮肤过敏,不产生异味,等等。

④服装的耐用性。服装必须耐磨损,耐撕扯。所选服装兜口部尽量避免外露。裆缝、袖口、腋缝等部位要加强,肩背部、膝肘部和臀部要有加强层。

⑤服装的美观性。它要求服装有与其使命及功用相适应的外观。应显得粗犷、结实、威猛,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安定感和保护感。这种充满“野感”的美观性,有助于增强人员战胜死亡和困境的信心。

此外,正确地穿着和使用服装在野外生存的过程中也十分重要,它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舒适蔽体、有效防护的综合性能,进而提高野外生存的能力。

首先,内衣的穿着要得法。内衣通常应选用纯棉或纯棉化纤混纺针织面料制作的成品。为了干爽,内衣裤均应选择薄款。在野外行进中,可选择类似游泳裤的较紧的小内裤,主要是避免裤边直接磨伤股内肌肤。衬衣要掖进内裤腰,以免出汗,造成内裤(松紧)带磨伤腰部皮肤或造成捆皱、痛痒。宿营后,可换宽松的内裤,并尽可能及时清洗换下的内衣裤。备用的内衣裤必须单独装入完好的塑料袋中,防水密封保存,不使污染或被水打湿。

其次,外衣尽量不要脱。穿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赤膊”上阵。无论多么炎热,都要尽可能不大面积地暴露皮肤,因为皮肤受伤害的后果要比多出些汗的后果更严重;另外,穿着外衣裤行动,可避免肌肤被叮咬、划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防止皮肤被污染。二是应穿数件单薄宽松的衣服,以便根据气温变化做必要的调节。三是要尽可能避免穿用透气性不良的衣服,使运动时的“热”和静止下来的“冷”得到尽可能的调节。例如在冬季,毛衣毛裤就比绒衣裤的调节功能强。

第三,野外尽可能戴帽子。没有帽子时,可用布、毛巾等包住头部,避免蜘蛛网、尘土、鸟兽粪便之类的东西掉在头上( 图1-15 )。

第四,鞋袜大小要适当。在野外活动,鞋子和袜子有可能影响人员的生命,因此对脚的保护极为重要。鞋袜的穿着,应注意以下要点:一是鞋号的选择要比脚略大一点(通常有一指的余量),脚的各部位都感到舒适不受挤压,不能“正好”。一般的经验是“正好”要挤脚,过大要磨脚。二是不要只穿一双袜子,更不要只穿一双薄尼龙袜,而要穿两双厚一些的袜子。通常薄一些的袜子在里,厚一些的在外,好一些的在里,差一些的在外。三是袜子要干燥平整,洗干净的袜子如果没有干透,可以放在大腿两侧利用体温烘干。袜子坏了要及时加衬布补好。四是靴子的带子要通过每个扣眼系紧,决不能松松地系着或少系几个扣眼,以尽可能确保脏东西和异物不进入靴内,同时,也避免靴与脚接合不紧密而扭伤“脚脖子”。通常,在只着外裤不着衬裤时,应将裤脚掖进靴中再系紧鞋带,或者将袜子翻过靴口边,以免靴口磨伤脚脖子。脚“有问题”,是野外生存之大忌( 图1-16 )。

图1-16

要选择合适的鞋袜

另外,服装的保管也很重要,为此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保持干燥,要利用雨具防止正在穿用的衣物浸湿;要尽可能在日落前将所穿衣服烘干。二是在烘烤衣物时,应先抖落泥沙尘十和霜雪。所有干净的衣物都应分类用防水塑料袋包好,以免被雨雪或汗水浸湿。三是要保持洁净,利用一切条件及时清洁污染的衣物。四是要保持完好化纤和皮革制品,要注意风干或阴干。有损坏的衣物,哪怕只是一颗纽扣,也要及时修补和钉缀好,不要任其进一步损坏( 图1-17 )。

总之,在恶劣环境下求生存,必须通过“穿衣戴帽”来蔽体和防护,从而把可能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积极地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创造和增强综合生存能力,把生命活力提升到最大限度,完成各项使命和任务。

四、方向的辨别与迷向后的措施

在野外,一旦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与失去粮食和水一样危险。如果随身没有携带地图和指北针,如何能够冲破迷雾,重新找到方向呢?

1.钟影法

就是利用不同时刻太阳照射同一物体的影子的变化来判断方向。我们知道,太阳是由东向西移,而影子则是由西向东移。例如,早晨6时,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切物体的阴影都倒向西方。到中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到下午6时,太阳到正西,影子则指向东方。因此,可用太阳和物体的阴影概略地测定方向。

钟影法的基本方法是:用一根标杆(直杆),使其与地面垂直,把一块石子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A处。约10分钟,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B处时再放一块石子,将A、B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指向是东西方向,与AB线垂直的方向则是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相反方向是北方( 图1-18

依此法测定方向,插杆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的方向就越准。特别是中午12时前后。如11时半和12时半这两个时间的影子长度几乎相等,顶点的连线刚好指向东西方向,连线的垂直线也能较准确地指出南北方向。

注意:回归线以南地区不适于这种辨向方法。如夏天在我国合湾的嘉义、广东汕头东北的南澳岛、广西的梧州市、云南的个旧市的北回归线(北纬23度27分)以南地区不能使用。

2.时钟法

地球24小时自转360度,1小时转15度,而手表的时针总比太阳转得快1倍,依此原理,可用手表和太阳概略测定方位。其方法是:以时针对着太阳方向,然后将时针与表面上12点之间形成的夹角,画一条分角线,平分为二,这条夹角线向前的方向就是南方( 图1-19 ),相反的方向就是北方,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3.植物法

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许多植物都有向阳生长的特点,这便形成了许多间接判定方向的特征。掌握这些特征,即使在没有太阳的阴天仍可以依此判定方向。

①靠近树墩、树干及大石块南面的草生长得高而茂盛,秋天南面的草也枯萎干黄得较慢。

②树皮一般南面比较光洁,北面则较为粗糙(树皮上有许多裂纹和高低不平的疙瘩)。这种现象以白杨树最为明显。白杨树南面的树皮较之北面的颜色淡,而且富有弹性。

③夏天松柏及杉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脂,南面的比北面多,而且结块大。

④松树干上覆盖着的次生树皮,北面的较南面形成的早,向上发展较高。雨后树皮膨胀发黑时,这种现象较为突出。

⑤秋季果树朝南的一面枝叶茂密结果多,以苹果、红枣、柿子、山楂、荔枝、柑橘等最为明显。果实在成熟时,朝南的一面先变色。

⑥长在石头上的青苔性喜潮湿,不耐阳光,因而青苔通常生长在石头的北面。

⑦有些草原植物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叶子与地面垂直,按东西方向排列,只接受早晚阳光的斜照。像蒙古菊、野蒿首、草地麻头花等,被喻为“指向植物”。

⑧我国北方的山岳、丘陵地带,茂密的乔木林多生长在阴坡,而灌木林多生长在阳坡。这是由于阴坡土壤的水分蒸发慢,水土保持好,所以植被恢复比阳坡快,易形成森林( 图1-20 )。

⑨冷杉、云杉等在北坡生长得好,而马尾松、华山松、柞树、杨树等就多生长于南坡。

4.月亮法

月亮的起落是有规律的。月亮升起的时间,每天都比前一天晚48~50分钟。例如,农历十五的18时,月亮从东方升起。到了农历的二十,相距5天,就迟升4小时左右,约于22时在东方天空山现。月亮“圆缺”的月相变化,也是有规律的。农历十五以前,月亮的亮部在右边,十五以后,月亮的亮部在左边。上半个月称为“上弦月”,月中称为“圆月”,下半月称为“下弦月”。每个月,月亮都是按上述两个规律升落的。利用月亮测定方位,可参考下表( 图1-21 )。

此外,还可以根据月亮从东转到西,约需12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转15度这一规律,结合当时的月相、位置和观测时间,大致判定方向。例如,晚上10时,看见夜空的月盘是右半边亮,便可判明是上弦月,太阳落山是6时,月亮位于正南;此时,10时-6时=4时,即已经过去了4小时,月亮在此期间转动了15°×4=60°。因此,将此时月亮的位置向左(东)偏转60度即为正南方。

5.恒星法

恒星之间相对位置固定,从地球上看去,它们总是在夜空中处于一定的位置。北半球有许多整夜都可观察到的星座,它们围绕着一一颗不动的星星旋转——那就是北极星,它几乎正指着北极。在南半球,可以利用南十字星座来确定方向。

(1)北极星法

寻找北极星,首先要找到大熊星座(俗称北斗星),因为它与北极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位置关系而不停地旋转。当找到北斗星后,沿着勺边A、B两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伸,约为A、B两星间隔的5倍处,有一颗较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

有些地区在冬季常常看不到北斗星。此时,应根据与北斗星相对的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仙后星座由5颗与北斗星亮度差不多的星组成,形成“w”形。在“w”字缺口中间的前方,约为整个缺口宽度的两倍处,即可找到北极星( 图1-22 )。

(2)南十字星法

在北纬23度以南地区,上半年可利用南十字星座判定方向。南十字星座主要由四颗明亮的星组成,四颗星对角相连成为十字。沿A、B两星的连线向下延伸,约在两星距离的四倍半处即为正南方( 图1-23 )。

6.简易指南针

运用科学原理,广泛利用就便器材,也可以制造出精度相对较高的简易指南针。

(1)摩擦铁丝

取一截细铁丝(或缝衣针)在一块丝绸上沿同一方向反复摩擦,悬挂起来即可指示北极。这是运用摩擦起电原理进行工作的。由于磁性不会很强,隔段时间需要重新摩擦,以增加磁性。如果有一块磁石,会比用丝绸更有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沿同一方向将铁针不断与磁石摩擦,悬挂磁针的细绳不要打扭结或绞缠( 图1-24

(2)电磁针

如果拥有2伏以上的干电池或其他电源,就可利用电流磁化金属的原理,用一小截金属线(最好外包绝缘皮)来制作电磁针。

其方法是:将外包绝缘皮的电线绕成线圈,让铁针穿过线圈。如果电线外没有绝缘胶皮,可以首先把铁针外缠几层纸或一块卡纸。将线圈两端连上电流,至少五分钟,铁针便会指出南北方向( 图1-25 )。

(3)刀片指南针

薄而平的刮胡刀片是由两类金属粘合而成的。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也可指示方向。方法是:

将刮胡刀片小心地在手掌上摩擦,它便会带上磁性,然后将其悬吊起来,它便会指示南北方向( 图1-26 )。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简易指南针需要不断地充实磁力。同时经常把检测出的方向与观测日影得出的方向作对照以便提高方向指示精度。另外在测试地点应该远离金属矿等强磁场。

7.风向指示法

世界各地季风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掌握这一规律之后我们只要留意观察周围的环境就能确认方向。例如:强风总是沿同一方向刮来,植物和树木会沿同一方向弯曲;鸟类和昆虫通常把巢穴修建在风刮不到的隐蔽处;雪或沙丘也会被沿高压带外围形成的季风吹成一定的形状,等等,注意观察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辨别方向。这一点在沙漠地区尤为重要。

风是塑造沙漠地表面形态的重要因素,在单风向地区一般以新月形沙丘及沙五链为主。沙五和沙垄的迎风面坡度较缓,而背风面坡度较陡。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盛行西北风,沙丘一般形成西北向东南走向。

沙丘西北面坡度小,沙质较硬,东南面坡度大,沙质松软。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沙漠地区的植物,如酥油草、红柳、梭梭柴、骆驼刺等都向东南方向倾斜。另外蒙古包的门通常也朝向背风的东南方向。冬季在枯草附近往往形成许多小雪垄、沙垄,其头部大尾部小,尾部所指的方向就是西北方向( 图1-27 )。

以上仅仅是沙漠地区的一般特点,风向还因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异。在具有多种风向而风力又大致相似的地区,则会出现金字塔形沙丘,在此地区判定方向较为复杂,应参考日月和星辰综合判别。

8.其他方法

俗话说:“处处观察皆学问”。同样,那些勤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人,总能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发现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1)积雪指向

积雪也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南面山坡上的积雪一般呈颗粒状,排列较紧;而北面山坡上的积雪却松软、干燥。积雪融化时,南面山坡的积雪要比北面山坡上的积雪融化得快些。屋顶上的积雪,南面的要比北面的融化得快些。

(2)石头指向

山上的石头由于日照长短不同,南边最光、最亮,东西两侧次之,北边的一面几乎没有光泽。

(3)蚂蚁指向

蚂蚁( 图1-28 )的窝巢——蚁山,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它大多构筑在树根以南,为了多得到一点阳光,它南边修得平缓,北边比较陡峭。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各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在实际运用的时候都要特别注意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千万不要生搬硬套。在辨别方向时,务必注意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互相补充、验证。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在掌握共同规律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各地区的特殊规律,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例如通过观察树木年轮辨别方向的方法在许多地区就不适用。

9.迷向后的措施

所谓迷失方向就是指在行进中,预定的道路消失,或者从开始就没有确定路线,只是依赖地形及方位行进,结果找不到位置的情况。

发现自己迷失方向后,切勿惊慌失措,应立即停下来冷静地回忆一下所走过的道路,想办法按一切可能利用的标志重新定向,然后再寻找道路。最可靠的方法是“迷途知返”,循着自己的足迹退回至原出发点,切勿盲目乱撞。返回原来的路线,有时需要下很大的决心。尤其是已经登上了山岭,临时决定改道,走艰辛的回头路,要比前进更需要勇气和毅力。

在山地发现迷失方向时,应先登高远望,判断应该往哪儿走。先爬上附近大的山脊上观察,然后决定是继续往上爬,还是向下走( 图1-29 )。通常应朝地势低的方向走,这样易于碰到水源。顺河而下最为保险,这一点在森林(丛林)中尤为重要。俗话说:“水能送人到家”,因为道路、居民点通常是濒水临河而筑的。

在山地,若山脉走向分明、山脊坡度较缓,可沿山脊走。因为山脊视界开阔,易于观察道路情况,也容易确定所在位置。山脊还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只要沿山脊前进,通常可到达某个目的地。

在广阔平坦的沙漠、戈壁滩或茫茫的林海雪原上行进,因景致单一,缺乏定向的方位物,人们在上述地区一般不会走直线,通常向右偏。一般人的左步较之右步稍大0.1~0.4毫米,因而行进中不知不觉便转向右方。步行者通常约以3~5公里的直径走圆圈,即俗话说的“鬼打墙”。为了避免走弯路,浪费时间,在沙漠戈壁或密林中行进,依照一个确定的方向做直线运动非常重要。在上述地区行走,可利用长时间吹向一个方向的风或迅速朝一个方向飘动的云来确定方向。迎着风、云行走或与其保持一定的角度行进,可在一定时间内保证循着直线前进。也可使用“叠标线法”,即每走一段距离,在背后做一个标记(如放石头、插树枝,或在树干上用刀斧刻制标记),不断回看所走的路线上的标记是否在一条线上,便可以得知是否偏离了方向( 图1-30 )。

在森林中行进,高密的树冠,遮天蔽日,根本看不到日月星辰。进入森林时,为避免迷失方向,应把当地的地形图研究清楚。特别要注意行进方向两侧可作为指向的线形地物,如河流、公路、山脉、长条形的湖泊等。注意其位置在行进路线的左方还是右方,是否与路线平行。如发现迷失方向,应立即朝指向物的方向行进,一直走到为止,再判定方位。

图1-31

在森林中行走很容易迷路

在森林中迷失方向,因先估计,从能确定方位的地方走出了多远,然后寻找身边便于观看的树干,用刀斧刮皮作环行标记(即把树干周围的皮都刮掉,以便从任何方向上都能看到),再根据自己的记忆往回走。如果找不到原来的地点,折回标记处再换一个方向重新试行。最后,总能找到目标( 图1-31 )。

多也令人无所适从。此时,首先要明确要去的方向,然后选择正确的道路。若几条道路的方向大致相同,无法判定,则应选中间那条路,这样可以左右逢源,即使走错了,也不会偏差得太远。

迷路后,当天色已晚,应立即选址宿营,不要等到天黑,否则将非常被动。若感到十分疲乏时,也应立即休息,不要走到筋疲力尽才停止。这一点在冬季尤应注意,过度疲劳和淌汗过多,容易冻伤或冻死。

迷失方向,对一个沉着坚定的人来说并不畏惧。古诗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迷途时,只要冷静分析,并根据日月星辰等自然界的一些特征判定方位,坚定信心,一定会突破“山重水复”的包围,进入“柳暗花明”的境地!

及时请求救援可以尽快脱离险境。夜间可在高处燃点火堆(最好是3堆);白天可燃烟,在火上放上青草,正确的方法是每分钟6次。这是世界通用的救难信号( 图1-32 )。若在森林中,可用斧头、棍棒击打桦树,因为桦树声音宏大而且传播很远。

图1-32

上:烟火信号下:烟雾信号

中间有孔,两面反光的金属信号镜是救援的有效工具,特别是陆空联络。可以用两面反光的罐头皮做一个代用品(用镜子也可以,曾有人用眼镜对飞机发信号)。使用时,将它拿到距离脸部7.6厘米处,通过中间的孔观测你要对其发信号的物体,如镜孔透过的光点,可能会照在脸上、手上或衣物上,可以调整镜子角度,直到镜子的反光点消失在镜孔中。在天气晴朗时,地面的信号可以传递16公里远,而对飞机发的信号则会传得更远。

在开阔的地段,如草地、海滩、雪地上可以因地制宜制作地面标志。如将青草割成SOS的字母,尽可能大一些,字的直径至少要有5~10米。在雪地上踩出或用树木、石块摆放出相应标志与空中联络( 图1-33 )。

图1-33

图际通用的求救信号

五、绳索的使用

在野外,绳子的用途很广,从搭建各种建筑物到攀登悬崖陡壁;从动物的猎取和捆绑到设置罗网捕鱼捉蟹……在外行动时绳子是必备的用具,掌握绳子的使用方法也是野外生存者必备的技能。

1.绳索选择

绳索的种类很多,但在不同的气候、地域以及不同的用途下使用,则要选择不同种类和规格的绳索。

在气候湿润的地域要考虑绳子重量,尼龙绳比较有利。但尼龙绳存在着诸如光滑、易软化、易突然断裂等缺陷。通常情况下,粗约7毫米以及低于7毫米的绳子不宜使用。

粗约9~10毫米的绳子常作为绑绳,用于投掷与登山。如果应用缘绳下降法和固定保护绳等技巧,这种绳子则可用作安全带。如果无其他物品拖累,应携带长约30~40米的绳索。

在野外渡河时,投掷绳的长度为25~30米,直径7~10毫米;捆绑绳的长度为6~10米,直径10~15毫米;拉合绳的长度为10~15米,直径15~20毫米。

2.绳索投掷

在野外,投掷绳索的机会很多,如攀崖、渡河、越过沟壑等。

向远处投掷时,可以在绳端系上一个合适的投掷物,将绳子圈好放在地上,或者将绳子松松地环在另一只手上,以便投掷时不会产生阻力。不要让身边的这端绳索松开,可系在一个锚上,如一个大石头上,打一个锚结( 图1-34 )。如果绳索粗重,当绳索掷过一树枝时会荡回原处,要及时躲开!如果用绳索扔救生带,不要打着求助者。

3.绳子加固

用途:适用于绳索整理时的末段固定。也可用此法在斧柄短刀柄上缠绕,以便握着更舒服( 图1-35 )。

方法:

①将被缠绕物沿绳索放好,绳子的一端留出一段a,此外再留有一手宽的长度。

②缠绕绳子b,缠绕移动的方向指向末端,渐渐覆盖放在被缠物上的绳子。

③将放在被缠物末端的松弛的绳头a弯成一个环,绳端a放在已缠好的部分。

④继续缠绕盖住环,直到缠到末端。

⑤将绳端b穿过绳环,拉紧绳端a,最后将末端修理光滑。

4.绳索连接

绳子不够长,需要将两根或多根绳索进行连接。如何使得连接后的绳索牢固,打结便很重要。

(1)对钩结和对钩回头结( 图1-36

用途:用于直径相同两绳索的连接以及捆绑时绳索的终结。粗细不同的绳索用此结系在一起并不可靠,使用尼龙绳时也不应打平结——尼龙绳太滑。

方法:将右边一根绳放在左边的绳子上面a,向下环绕b,然后将左边绳端放在右边绳端上c,再向下环绕d。小心检查两个环彼此滑动时是否穿错位置,如果穿错则会导致系不到一起(散开),或者在受到拉力时难以解开。拉动两根绳索,将平结系紧,或者仅从活端用力,也能确保系紧e。系完平结后如觉得不可靠,可将平结每一端的活端在绳索上再打半个索结f。

(2)织工结( 图1-37

用途:用来连接粗细相同或不同的两根绳索,它比对钩结更为有效。对于材料不同的绳索,特别是潮湿或结冰的绳索,此结较理想。

方法:首先是穿插。将一绳弯曲成环状,另一绳的活端a向右,从后面绕过环,再将活端从这根绳与另一绳之间的环间穿过,最后拉紧。拉力增加时,此结自动系紧。

(3)双层织工结( 图1-38

用途:此织工结更结实耐用。当绳索变潮,粗细相差悬殊或绳索受力不稳定容易滑落时双层织工结效果更好。但此结不适用光滑的尼龙绳。

方法:首先是穿插。将粗一点的绳索弯曲成环状,将细绳的活端a穿过此环,先移到粗绳活端的下面,再从前面开始环绕此环一周,然后从后面将细绳活端穿过细绳与粗绳活端之间。然后再缠绕,将细绳活端再次环绕一周,再穿过相同地方(细绳与粗绳活端之间)。最后拉紧,此结完成。切记:如果未拉紧,此结受力时容易松动。

(4)水手结( 图1-39

用途:连接两根质地柔软的绳索,例如藤本或金属线。对于潮湿的或打滑的绳线也很有效,特别适于连接捕鱼用的钓线。

特点:连接细线时紧密牢固,但不易解开,在不能肯定平结或单编结是否有效时,可试用此结。但粗笨的绳索或尼龙线不可使用此结。

方法:将两根线放在一起,末端方向相反,将其中一线的活端绕过另一根线,简单制作一个反手结。然后用同样方式,重复另一根线的活端。最后轻微拉紧两个反手结,然后彼此相向滑动,让两结紧挨,再系紧两结。

(5)两层水手结( 图1-40

特点:比水手结更加牢固。但尼龙线、尼龙绳及粗笨绳索不适用此结。

方法:将其中一根线的活端环绕另一根线一次,然后再绕一次。然后将活端穿过已形成的两环。用同样方式,重复另一根线的活端。

最后将两个结彼此相向滑至一处,小心移动系紧两结。

(6)带结( 图1-41

用途:用于表面平滑的材料如皮带、布带等的连接。当情况紧急、缺少绳索时,甚至可用被单或其他织物试一试。

方法:用一根带子活端制作一个反手结,不要拉紧。然后将另一根带子的活端沿反手结的运动轨迹的相反方向穿越此结。活端应该恰好在结内,这样,拉紧时活端就不会滑落。

(7)反手结( 图1-42

特点:除了用来在绳端处打一结点(使绳头不易散开)外,很少有其他用场,但它是许多其他结的组成部分。

方法:首先将绳索曲成一环状,将活端从后面穿过此环拉紧即成。

5.绳环套

在捕猎、救生、攀登等时候,常用到绳环。

(1)单环套( 图1-43

特点:此环制作快速,承受拉力时,既不变紧也不滑动。

用途:用于救生环的末端或其他需要绳环固定的场合。

方法:先在离绳端一定距离处弯曲一个小环。然后将活端向上穿过此环,从绳索固定部分后部绕过,然后向下再穿过此环。最后拉动活端,使其变紧,小心使结固定。

(2)活动单环套( 图1-44

特点:此环可以滑动,可以任意松紧。

方法:先制作一个小的单套环,然后将绳子长端从此环穿过。

注意:不能将活动单套环系于腰间,特别在登山时更应注意。此环的功能类似悬挂人的绞索,可以致命。

(3)三重单环套( 图1-45

特点:这是单环套的另一种类型,由两股绳制作。

用途:可用来拖运设备或作为悬挂带。一股绳环环绕大腿,其他绳环环绕胸部。

方法:先将绳弯曲成环,将双股绳的活端穿过此环,然后从固定部分后面绕过,向下再穿过此环,这样就可产生三重绳环。

(4)环中环( 图1-46

用途:用来支撑或拉出在冰隙裂缝中或其他难以爬出地方的人员。装潢房屋或船舶时,为支撑悬挂的平台,可在每一端使用此环。如果平台每个角有木杆,可在木杆上刻出凹槽,防止绳索滑落。

方法:将双股绳索弯曲成一环,将活端穿过此环。然后将活端向下a,然后套过双层环b,轻轻移至固定部分后面c,拉动大的双层环,使其变紧d。

注意:制作时,绳子需双股,制作好的两环既不过紧也不挤压。用一个环绕过臀部,另一环绕过上体,就似一个工作吊板。

(5)攀踏结( 图1-47

特点与用途:通常也被称为蝴蝶结或炮结。此结有一个不可滑动的环,能够在绳索中间制作,但是在绳索末端不能用此结。在一根绳索上能够打出数个攀踏结,将人体套上,可以拉动,也可以抬起。登山时,携带打有攀踏结的绳索相当便利,手脚都可放在环上支撑身体,在感到疲劳时,还可以在上面休息一会儿。

方法:将绳子折成一环,再扭曲出一个小环。将小环穿过原环,轻轻拉动使结固定,小心拉紧。

(6)绳梯( 图1-48

在一根绳索上打一些攀踏结,具体数目依需要而定,然后就可制成简易绳梯。也可使用横档,结实的棍棒或飞机、车辆失事后的残骸都可作为横档。

方法:用两根绳索,或将一根较长绳索弯成双股使用,攀踏结之间的间隔在两边绳索中要对应相等。制作绳梯时,将棍棒穿过相应的环。制作攀踏结时应注意使环勒紧棍棒,绳梯上棍棒的间距应合理。为安全起见,使用前要试试每个结是否牢固。

(7)绳梯结( 图1-49

方法:绳索的末端留出一截合理的长绳,在一根短树枝或圆木末端用绳索打一个半结。

沿着圆木连续制作一些松弛的半结。将留出的绳端a向后依次穿过所有的环,然后将所有的环滑下圆木末端。将每个绳结依次穿过半结,另一端固定,系紧每个结。

(8)套索索眼结( 图1-50

特点:这是另一种能够自由滑动的套索结,但此种结有一个明显的圆形环,适于投掷套取某物,所以是一种套索。套索的功能多种多样,但在野外求生时,如果仅有一根绳索,那么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试图用这种方式捕获动物并不明智,因为这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在你真正需要绳索时,或许它已经因为捕猎而损坏。

方法:首先打一反手结。在离绳端一段距离弯曲一个环。在反手结与环之间再将绳索折成半环。将半环穿过先曲成的绳环,绕着半环将绳环系紧。最后将绳索的长端穿过新的绳环。

6.绳索固定

有些场合,需要将绳索固定在树木、木桩或其他固定物体上,以便更好地利用绳索的自由端从事其他活动,这时就存在绳索固定的问题。

(1)反手环(结)( 图1-51

方法:首先将绳索弯成一环,将此环套在一固定物体上,紧拉,再用活端与环打一反手结。

(2)“8”字形结( 图1-52

用途:此结同反手结一样可在绳端系一个结点,但却比反手结更为有效。

方法:先将绳弯曲成一环,将活端放至绳索固定部分的后面,然后绕过固定部分,再将活端穿过前面的环。

(3)“8”字形环( 图1-53

特点:此环比反手环更结实牢固。

方法一:制作方法与“8”字形结相同,但使用双股线,将环端作为活端,可放在用来系绳索的钉锚上。

方法二:首先在绳索上制作一个松弛的“8”字形结,将活端绕过物体再拉回,沿着原“8”字形结的线路重新作“8”字形,然后系紧即成。

(4)系留结( 图1-54

用途:在柱子上固定绳索,可以承受来自任何方向的拉力。

方法:将绳索从柱子后面绕两圈,然后把绳索活端从固定部分上面绕到下画,再穿过刚形成的环,系紧,再重复一个半结。使其更为牢固。

(5)丁香结( 图1-55

特点:当受到的拉力与地面垂直时,此结相当有效。而当拉力方向与地面不垂直或拉力的方向经常发生变化时,容易使丁香结发生松动。

方法:先将绳索活端绕过木棒,将活端压在绳索上,再环绕木棒一周,将活端向下从绳下穿过,活端方向与绳索固定部分方向相反。将两环靠近再拉紧。

(6)起头结( 图1-56

用途:主要用于绳索捆绑物体时的起头。

方法:将绳索末端环绕木棒,再绕过固定部分。将活端塞进绳索的环形内,再环绕绳索数次,直到安全为止。轻轻拉动固定部分,系紧圆材结,木棒要能够固定、牢固。

(7)锚结( 图1-57

用途:用来将绳索固定在做锚的重物上,在水中也可固定一个真正的锚,或者用来固定一根欲投掷的绳索的一端。

方法:绕着岩石或其他重物的一端制作一圆木结,沿着重物将绳索拉到重物另一部分,打一半结。

(8)索针结( 图1-58

用途:主要用于将船舶固定在一根柱子或任何一根直立的木桩上。

方法:先将绳索弯曲成环,再将环的一边拉到绳索固定部分上面。最后将此环置于木桩上——使固定部分凸出绳环,将木桩穿过凸出部分与绳环之间,拉动活端,将绳索系紧。

(9)速解结( 图1-59

特点:安全牢固,只需简单拉动活端即可快速解开。

用途:在暂时固定绳索或需要快速解结的环境中,可使用速解结。

方法:将一根绳索双股绕过一根柱子或栏杆,将固定段再曲成一环穿过第一个绳环。再将活端曲成一环,然后使此环穿过固定段形成的绳环,拉动固定段系紧此结。最后将活端快速一拉,此结即解。

(10)缩结( 图1-60

绳子过长时,不要动辄就想割断,你并不能断定何时需要一根长的绳索。一根打结的绳索的长度可以减半。用缩结可以将绳缩短,也可将受损的部分或薄弱部分排除在外。

方法:将绳索曲成三股,在外面一股绳索上打一半结,将半结滑动至另两股绳索的弯曲连接处外围;或者不用半结,在固定段扭出一环,将其滑到绳子弯曲端处,渐渐加力勒紧。

在绳索弯曲处和固定段后部a放一小木棒,再打上缩结就更牢固。将绳端穿过绳环b,加上一个木棒,也将更牢固。

7.救生结

用于野外自救或野外救援。

(1)消防椅结

用途与特点:主要用来把伤病员从高处吊落到地面。此结是在绳身部分捆扎的,绳的两头分别由高处和地面的人员控制。

方法:先结一个手扣结( 图1-61 ),再由手扣结的两端绳头在结耳部分环绕打结即成( 图1-62 )。

(2)单股救生结( 图1-63

用途:用于水上或高空作业时,系在作业手身上,防止发生危险。

特点:永不滑脱和走样,且负荷力大,素有“绳结之王”之称。

方法:将绳子绕在身上,一手握自由端,另一手握绳子;将绳子环一个环,并用手掐住;自由端从环穿过,绕过绳子,再穿回绳环;最后将绳子拉紧。

(3)三股救生结( 图1-64

特点:用三个可根据人体身材而调节的绳套组成。从悬崖上吊下时,此绳结具有安全稳固的优点。

方法:先结一个单股救生结。然后由单套中间环绕打结而分为三个绳套,分别套在肩背及两腿。

六、野外防病与卫生

对于一名野外自助旅游者来说,懂得如何防止疾病的发生,发病和受伤后如何处理,及时地进行自救和互救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野外环境下,疾病和创伤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你又远离居民区,很难得到外界的帮助和支援,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医治各种疾病,处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1.野外疾病的防治

(1)晕车船及晕飞机的防治

在乘车、船、飞机的时候,有些人常常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在车、船、飞机停下后,症状又慢慢消失,人们把这种症状称为晕动症。晕动症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有些人乘这三种交通工具均晕,有些只晕其中一种,并且发生的频率和程度也不同。对于有过晕动症的人来说,每次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服用药品。乘坐前半小时服晕海宁(或治晕动症的同类药品)2粒。如果乘坐车、船、飞机超过4~6小时,可再服药一次。

②选择适当的位置。乘汽车时避免受汽油昧的刺激,同时又要选颠簸震动较小的位置,如车的中前部。上汽车后靠窗坐,窗外微风可以减轻症状。有晕飞机症者乘飞机,可选前排位置。

③采取适宜的乘坐姿势。当车辆开动后应轻闭双目,不看窗外的物体。要放松,随车颠簸“同步而动”。乘船时,在船尚未进入浪涛之前(如从内河到大海)应平卧,如能入睡可明显减轻症状。

④进行心理暗示。如暗示“我已服药了”,“这部车较好”,“我今天精神好”,“有可能不晕或比较轻”。还可以通过回忆美好的时光和高兴的往事建立兴奋灶,有利于抑制晕动病的症状。

⑤注意饮食。乘坐前饮食不宜过饱,也不宜饥饿。以清淡少食为好。

(2)冻伤的防治

野外生存活动发生在寒冷的天气里,身体的组织末端如手、脚、耳、鼻等处,由于散热较快而血液循环又不畅,容易发生冻伤。

冻伤发生可能伴随着失温现象,急救时应先处理后者。单纯的冻伤可按下述方法救治。

首先慢慢地温暖患处,防止深层组织继续遭到破坏。可用体温温暖,但对Ⅲ度以上(重度冻伤)的冻伤者,施温者要注意时间不能长。一般以30~40℃的温水浸泡患处或以温毛巾热敷,水温不能高,也不可用火烤使患处温暖,伤处受热过快会产生剧痛。当患处恢复血色和知觉后停止施温,在伤处涂上冻伤药膏,然后用纱布或质地柔软的衣物轻裹患处。特别注意不可摩擦或按揉患处,也不要挑破水泡。

争取冻伤部位能在5~6分钟内复温,最迟不应超过20分钟。

有很多人以为用雪擦拭患处可以快速升温,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冻伤部位用雪擦后可散发更多的体热,从而使冻伤加重。冻伤部位处理后不宜再暴露于寒冷中,要注意保暖,更不要用复温不久的脚走路。

为防止冻伤,在野游途中要经常按摩揉搓易冻伤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氧气稀薄,组织缺氧和血液循环不畅而更易导致冻伤,此时能吸氧补充则为佳。冬季切勿穿过紧的鞋袜,鞋带也不能系得过紧,如果血液循环不通畅,双脚就会发冷,易冻伤。

(3)毒虫叮咬的防治

在野外活动,尤其是夏秋之时,易被毒蚊毒虫等叮咬。遇到这种情况,可用下述方法急救( 图1-65 )。

被毒蚊毒虫叮咬,将随身携带的清凉油、风油精或红花油反复涂搽患处。如有三棱针,亦可先点刺放血,挤出黄水毒汁后再涂以上药品,效果更佳。如被蝎子、马蜂、蜜蜂等蜇伤,一定要先用锋利的针将伤处刺透,挤压肿块,将毒汁与毒水尽量挤干净,然后用碱水洗伤口,或涂上肥皂水、小苏打水或氨水。无针之时,也可用煤油将碱面调成糊状涂患处,有解毒、止痒、消肿、止痛的作用。亦可将阿司匹林两片研成粉末,用凉水调成糊状涂患处同样有效。

民间验方中有用葱叶、葱头或大蒜( 图1-66 )捣成泥状,涂患处,或用新鲜乳汁反复滴涂于蜇伤部位,或用新鲜仙人掌洗净去刺,捣成泥涂于伤处(每日换2~3次),均有杀菌止痒、解毒止痛、消肿的作用。如果平时捉到蝎子或马蜂,用白酒浸泡备用,凡有人被蜇伤,将泡好的酒涂于伤口部位即可。

若不慎被蜘蛛、蜈蚣( 图1-67 )、蚰蜒、蜂、蝎( 图1-68 )等“五毒”虫咬后肿痛难忍,肤色碧绿,甚至溃烂,在交通不便不能送往医院的情况下,急取大雄鸡鸡冠之血滴涂于咬伤部位,每隔30分钟到1小时涂搽一次,可起到拔毒止痛的作用。如无鸡冠血,可取蜗牛数只,火烧研磨后涂患处。也可取自己手足指甲放入容器内,以唾液浸泡指甲,再以指甲磨唾液,待指甲磨薄磨小后,用此唾液涂于咬伤部位,大效。如系蜈蚣咬伤,可捉活蜘蛛一只,捣烂涂患处,数分钟即可止痛,一日痊愈。如有条件,可将白矾、半夏二味各等分,研成粉末用醋调后涂患处,即可止痛。

另外,当被蝎子蜇伤后,应立即用绳子在伤口的上方3~5厘米处扎紧,以防被蝎毒污染的血液流入心脏,并用双手在伤口的周围用力挤压伤口,直到挤出血水,而后应涂些浓肥皂水或碱水。用苏打水洗涤,再用5%浓度的高锰酸钾泡,也有一定的效果。

(4)呃逆、呕吐、头痛、胃病、心绞痛、晕厥及便秘的防治

①指压少商穴治呃逆。呃逆发作时,指压少商穴即可自止。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30~40毫米处。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穴,至有酸痛感为度,持续0.5~1分钟,呃逆可止。

②指压内关穴止呕吐。因小恙引起呕吐,可用中指压内关穴止呕。内关穴在掌后(掌面方向)2寸处尺桡骨之间,压至有酸胀感即说明已中穴位,约1分钟即止呕吐。

③指压太阳穴止头痛。一般头痛,患者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1寸凹陷处),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④按揉足三里穴止胃痛。胃痛时,用双手拇指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至消失。

⑤掐中指甲根缓解心绞痛。当心绞痛发作,一时无法找到硝酸甘油片时,旁人可用拇指甲掐患者中指甲根部,让其有明显痛感,亦可一压一放,坚持3~5分钟症状便可缓解。

⑥捏压虎口治晕厥。晕厥即面色苍白,恶心欲呕,出冷汗甚至不省人事。此时,他人可用拇指食指捏压患者手之虎口(即合谷穴),捏压十余下时,患者一般可以苏醒。

⑦点压天枢穴治便秘。便秘者在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旁3厘米下方1厘米处),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有便意,然后屏气,增加腹压,即可排便。

(5)流鼻血的自治

①出鼻血时不要惊慌,头不要往后仰,也不要低头,而应让血液顺利地从鼻腔流出。用冰袋敷鼻梁及前额,这样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而止血。

②把双侧鼻翼捏向鼻中隔( 图1-69 ),一般压迫3~5分钟,出血就会停止。

③用细绳扎住无名指根部,左鼻孔出血扎右手,右鼻孔出血扎左手。如无细绳,用手捏住也可以。

④将蘸有3-4滴0.1%肾上腺素的棉团塞入鼻腔,可迅速止血。

④用拇指和食指捏患者脚后跟(踝关节与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孔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孔出血捏左脚跟,当即可止血。

图1-69

流鼻血的压迫法

⑥左鼻孔出血上举右臂,右鼻孔出血上举左臂,两鼻孔出血上举双臂,对止血有奇效。要求举臂时身体立直,举起的臂与地面垂直,与身体平行。

(6)水泡的防治

野外活动时,脚很容易被磨破,长出水泡,每走一步都疼痛难耐,为此要做好防治工作( 图1-70 )。

预防:可在容易磨出水泡的地方事先贴一张“创可贴”。睡前用热水烫脚,再对足掌部位轻轻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治疗:一旦发生脚泡,主要治疗方法就是将泡穿刺,排出液体。

首先用热水烫脚5~10分钟,然后用碘酒或酒精对脚泡局部消毒,再用消毒过的针(针可用煮沸的水或酒精浸泡,或用火烧一下)刺破脚泡,使泡内液体流出。

注意:切勿剪去泡皮,以防感染。

(7)“上火”的防治

有些人在旅途和野外,容易出现心跳加快,颜面潮红,全身燥热,心绪不宁,食欲下降,小便发黄,大便秘结等症状;还有些人的嘴唇、口角,甚至脸上起疮疹。这就是俗称的“上火”,会给游玩带来烦恼。“上火”是人体各器官不协调造成的,医学上称之为应激性疾病。因为旅游途中,由于频繁地更换地点和改变生活环境,加上跋山涉水,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体力,全身各系统常常处在紧张和变化之中,即处于“应激状态”。机体一旦进入应激状态,就会破坏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导致疾病发生。

因此,野外生存活动要做好充分准备。对外出路线,乘车坐船的时间,携带的衣物等要事先知道做足准备。日程安排最好按事前准备好的作息制度进行,不要随便打乱行程计划。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时间,以免过度疲劳,抵抗力下降而致病。

多吃清火食物,如新鲜的绿叶疏菜、水果和绿茶等( 图1-71 )。每天吃些清凉解毒中药,如杞菊地黄丸、夏桑菊冲剂、金菊冲剂等。

(8)腿脚肿的防治

野外活动,坐、站或行走时间一长,腿脚便会肿起来。

为了防止野外活动时腿脚肿,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妥善安排旅游的时间和路线,不要赶得太紧,游完一个景点后要休息一会,注意劳逸结合。

②途中要注意体位的变化,站立和行走一段时间后,要坐一会或平躺一会,并把两腿翘起来( 图1-72 )。长时间坐车船时,要把两腿抬高,便于腿脚的静脉血液回流。

③需要长时间行走或登山时,最好打上松紧合适的绑腿,或用宽布带在小腿上缠几圈,再固定住。

④每天游玩结束以后,用热水烫脚,使脚部的血管扩张,便于血液回流。

⑤万一发生了腿脚肿,要平卧休息一两天,抬高腿脚,使其高于心脏的位置,便于血液回流,一两天即可好转。若腿脚肿仍不减轻,就要请医生进一步治疗。

(9)腹泻的防治

腹泻可以说是野外生存中最常见的疾病,尤其在夏秋季节,极易发生。野外生存急性腹泻的致病病原体主要是通过对食物和水源造成污染后才得以传播并感染的。要预防腹泻,首先要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严防病从口入。其次,在野外生存,如果进食后感到胃肠不适,可以适量服用黄连素等药物预防腹泻的发生。

如果染上急性腹泻,又未能及时治疗,则极易转化成慢性肠炎。因此及时采取措施、急症急治是十分必要的。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可以口服黄连素( 图1-73 )、痢特灵等药物。急性腹泻使人全身乏力虚弱,除治疗外,尚需卧床休息,多喝糖水,还可以进食少量流质食物并避免吃不易消化的东西。

图1-73

黄连素片是预防腹泻的良药;酸是治疗腹泻的特效效药。

如无随身携带的药物,可按摩治疗,效果亦十分理想。方法是:病人俯卧,两肘撑在床上,两掌托腮,用枕头或其他软物(约20厘米厚)垫在靠膝盖的大腿下使腰部弯曲;施治者用两大拇指按在病人第2腰椎棘突(棘突即脊梁骨上突起的、能用手触到或可看到的隆起骨)的两侧,以强力朝脚方向按压2分钟。如此重复一次即可止泻。

(10)花粉过敏的防治

在自然界,花粉是一种主要的致敏源。每当春暖花开之际最容易引起花粉过敏的多为种子树,如枸树、蓖麻、地肤、法国梧桐等。这些植物花粉量大、体积小,在空气中含量高,在风起的日子更容易传播,所以春天郊游时出现花粉过敏者更多。

花粉中含有的油质和多糖物质被人吸入后,可被鼻腔黏膜的分泌物消化,随后释放出十多种抗体,如果这些抗体和入侵的花粉相遇,并大量积蓄,就会引起过敏。

据专家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入了大量的鸡蛋、肉制品等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结果导致体内产生抗体的能力亢进,因而遇到花粉等抗原时,就更容易发生变态反应。另一方面是因为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及食品添加剂的大量应用,导致人体接触更多的抗原物质,促使发生变态反应性疾病。

图1-74

息斯每等脱敏药物可以治疗花粉过敏

如何预防花粉过敏呢?尽量少吃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并少食用精加工食物。有过敏史的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要随便去闻花草。野外生存活动带上脱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息斯敏等( 图1-74 )。若遇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气急时,应迅速离开此地,如症状较轻,可自行口服息斯敏或扑尔敏。一旦出现哮喘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11)热昏厥的防治

野外生存,若活动剧烈,体力消耗较大,尤其是未能及时补充体内损失的水分或盐分,容易发生热昏厥。热昏厥的主要症状为:感觉筋疲力尽,烦躁不安,头痛、晕眩或恶心。脸色苍白,皮肤感觉湿冷。呼吸快而浅,脉搏快而弱。可能伴有下肢和腹部的肌肉抽搐。体温正常或下降。

为避免发生热昏厥,一些体质较弱的人在野游中,尤其是在登山活动中应特别注意避免体力消耗过大,注意休息节奏,保持体力。应多喝一些含有盐分的水或饮料,及时对体内的电解质损失给予补充。

一旦发生热昏厥,应尽快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躺下。若患者意识清醒,应让其慢慢喝一些凉开水。若患者大量出汗,或抽筋、腹泻、呕吐,应在水中加盐给其饮用。若患者已失去意识,应让其平躺,充分休息直至症状减缓,再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12)中暑的防治

中暑的主要症状为:头痛、晕眩、烦躁不安、脉搏强而有力、呼吸有杂音,体温可能上升至40℃以上,皮肤干燥泛红。中暑的人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可能很快会失去意识,如程度很深,有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中暑是夏季野外生存活动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在出游前一定要准备好预防和治疗中暑的药物,如十滴水、清凉油、仁丹等( 图1-75 )。

图1-75

薄荷片、风油精、仁丹和藿香正气水等可以治疗中暑。

一旦有人中暑,应尽快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将其衣服用冷水浸湿,裹住身体,并保持潮湿。或不停扇风散热,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直到其体温降到38℃以下。

中暑者若意识清醒,应让其保持坐姿休息,头与肩部给予支撑。若中暑者已失去意识,则应让其平躺( 图1-76 )。

通过以上救治措施,中暑者的体温如已下降,则改以干衣物覆盖,并充分休息。否则重复以上措施,并尽快送医院救治。

中暑重在预防,长时间在阳光照射的热天野外生活要安排充分的休息时间,并且要在阴凉处,同时应当注意行进中的遮阳及降温,可以用一块湿手巾顶在头上,适当多喝些水,适度敞开衣服并穿短衣、短裤。

(13)对可怕动物的防范

防范:

①当发现有狼跟随时,尽快回到安全地点。

②狼怕火,可以燃火让其退缩( 图1-77 )。

注意:千万不要以为消灭掉那只跟随的狼即可脱险。相反,这样只会引发狼群的仇恨,当狼群想复仇或想救援被捕捉的狼时,会召集其他狼群一起进攻,这时,火也无法让其退缩。

防范:①打草惊蛇。一些潮湿的草丛、林间及灌木丛,都是蛇出没的地方大雨前后是蛇喜欢出没的时间。不论是否有蛇,都应拿一根棍子,边走边打草,使蛇惊吓而逃( 图1-78 )。

图1-78

毒蛇对野外旅游者的危害很大

②在营地扎营时,如果有防蛇的必要,应当带上一些雄黄粉之类的驱蛇之物,将其撒在帐篷或者营地四周,可以避蛇。

③如果蛇已被惊动并且立起前身准备攻击时,不要惊慌,要原地不动,慢慢地拿出手巾之类的东西,抛向别处将蛇的注意点引开,随后,要么灭之,要么避开。

防范:当行进到可能有熊出没的地方时,最好吹口哨或用铃铛发出声音,熊听到后,知道是人来了,会主动躲开的( 图1-79 )。

防范:如果真有狗冲过来,可以“蹲下”作捡石头的样子,绝大多数狗都会吓得后退。

蚂蟥

防范:

①在蚂蟥多的地方游玩或行走,要不时察看手、腿是否被蚂蟥叮上。也可在手、腿上涂适量风油精等刺激性药物。

②一旦皮肤上有蚂蟥叮上,要大胆地将其扯下来,再将它弄死。

(14)对高原反应的预防

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其特点为气压低,空气中氧的浓度也低,易导致人体缺氧,引起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短时间内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均可产生头痛、头昏、心悸、气短等反应。重者还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和胸闷。检查有口唇轻度发绀及面部浮肿等,称为急性高原反应( 图1-80 )。

对急性高原病应以预防为主:

①需到高原地区野游的人员,应通过仔细的体检,排除不适宜到高原旅游的疾病( 图1-81 )。

②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地区可实行阶梯上升,逐步适应。

图1-81

经医生检查,有心脏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不适宜高原旅游

③必须快速到达3000米以上地区时应携带氧气及预防药物。如利尿剂、镇静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等。

④到达高原地区后,体力活动要循序渐进,尽量减少寒冷刺激及上呼吸道感染。

(15)雪盲的防治

因雪地上反射的强烈的光长时间刺激眼睛而造成的损伤叫做雪盲。无论是否有阳光照射,雪地的反光都非常强烈,若在阳光灿烂的时候在雪地中活动,将双眼直接暴露,数小时内即可造成严重的雪盲。

雪盲的症状为眼睛非常疼痛,感觉眼中似有沙子,眼睛发红,流眼泪,对光线十分敏感,甚至很难睁开眼睛等。

到雪地活动前,应做好预防措施。

①戴防雪盲护目镜。比较理想的护目镜必须能同时阻挡紫外线和红外线。中性灰色涂镍的眼镜也不错( 图1-82 )。

②自制应急“护目镜”。如果没有护目镜,在应急的情况下,可用一块黑布遮住眼睛。也可利用硬纸板、木片、皮革等,在其上挖两条狭长的细缝,再将其罩在眼上即可防护。将眼睛以下鼻部等涂黑防雪盲也有一定的效果。

发生雪盲时,因眼睛剧烈疼痛,怕光,流泪,直接影响到在野外的生存,应尽快施行以下急救措施:

①以冷开水或眼药水清洗眼睛( 图1-83 )。

②到黑暗处或用眼罩(或干净手帕、纱布等)蒙住眼睛,并用冷毛巾冷敷。

③尽量休息,减少用眼。良好的环境能及时缓解雪盲的症状,但完全恢复通常需5~7天。

注意:发生雪盲时,千万不要热敷,因高温会加剧疼痛。

(16)误食野菜中毒的防治

民间传统采食的野菜,一般无毒或毒性很小。一旦误食了有毒植物,吃后会有头晕、头痛、恶心、腹痛和腹泻等中毒症状。这时应立即停止食用,进行急救治疗。急救的原则和目的是为排除毒物和解毒。

①催吐。可用手指或其他代用品触及咽喉部,直至中毒者吐出清水为止( 图1-84 )。

②导泻。常用的导泻剂有硫酸镁和硫酸钠,用量15~30克,加水200毫升,口服。

③洗胃。最方便的可用肥皂水或浓茶水洗胃,也可用2%碳酸氢钠洗,此法亦能同时除去已到肠内的毒物,起到洗肠的作用。

④解毒。在进行上述急救处理后,还应当对症治疗,服用解毒剂。最简便的可吃生鸡蛋清、生牛奶或用大蒜捣汁冲服。有条件的可服用通用解毒剂(活性炭4份,氧化镁2份,鞣酸2份和水100份),其主要作用是吸附或中和生物碱、甙类、重金属和酸类等毒物。

(17)挑肉中刺

①植物软刺。平时不小心扎进仙人掌刺之类的植物软刺,只要用一块伤湿止痛膏贴在有刺部位,然后在电灯泡上加热,再快速将“伤膏”揭去,刺即被拔出。

②骨刺。如被鱼骨扎进,可用棉絮蘸醋,放在有刺部位,然后用橡皮膏包住。如醋干了,揭开橡皮膏再滴上一滴后重新包好,这样反复2~3次,刺会自然软化而消失。

③木刺、竹刺。如扎进木刺、竹刺,可先在有刺部位滴上一滴风油精,然后用针轻轻将刺挑出,既不痛,又不会出血,而且由于风油精有消炎作用,还不会发炎化脓。

(18)小虫入耳怎么办

野外,若有小虫钻入耳内,不要惊恐和焦急,更不能乱抠乱掏,可采用下列方法除之。

①窒息法。动物不论大小,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氧气。小虫一旦入耳,立即用食指或小拇指紧紧堵塞着外耳的道口,断绝其赖以生存的氧气。这样即使小虫子不被闷死也难有余力挣扎而增加您的疼痛了。

②诱出法。小虫入耳后,赶快跑到无光处,用手电筒照射其中,在黑暗死胡同中找不到出路的小虫,一旦见到光亮,就会顺着光亮爬出( 图1-85 )。

③淹溺法。若身旁有食用油,将有小虫子钻入的耳朵侧头朝上,滴入3~5滴食用油,几分钟后便可把小虫子淹溺,这时再将耳道口朝下,小虫子就会随油液流出。

④醉杀法。野游者若带有白酒、酒精,可以在钻入小虫子的耳道中滴入白酒或酒精,使小虫子麻醉瘫痪后,再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将小虫子冲洗出来。

2.野外创伤及其处理

野外常见的创伤虽不能殃及生命,但若不予处理便会给伤员增添痛苦并影响其行动,严重者也可造成伤员的残疾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是由于外界的各种暴力作用于人体,使皮肤、黏膜等软组织裂开,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而形成的。一旦遭受此损伤,伤员创腔内常有异物存留,易造成感染。

1)临床表现( 图1-86

①擦伤。该伤因皮肤受到粗糙面物体(如砂轮、砖)的摩擦而引起,表现为表浅伤。其症状通常为:伤口平,创缘多不规则,创面有点状出血,出血不多( 图1-86 a)。

②刺伤。由细长、尖锐的物体(锥子、钉子、木刺、刺刀、针等)刺入软组织所致。其症状为:出血不多,伤口不大,但比较深;创道狭长,有时深达骨部或内脏;易发生深部组织感染或内脏损伤( 图1-86 b)。

③切伤。由锐利的刃器(刀、斧、金属片、玻璃片等)切割造成。其症状为:伤口窄长,创缘整齐多呈直线状,出血较多,伤口周围的损伤较轻。常伴有深部肌肉、神经、血管的损伤( 图1-86 c)。

④撕裂伤。由于受到转动的机器、皮带等外力的撕扯或钝性打击,致使皮肤或皮下组织裂开。其症状为:伤缘不规则,组织破坏较严重,范围较大,组织容易发生坏死和感染( 图1-86 d)。

⑤火器伤。枪弹或弹片等火器所造成的损伤。一般伤势较重,常有深部组织(如骨骼、内脏)的损伤( 图1-86 c)。

2)处理措施

①表浅伤(擦伤)的处理。表浅伤出血不多,一般伤口可以涂3%红药水。如无感染,几天后即可愈合。伤在关节处,应嘱病人减少活动或暂时固定,否则结痂下的新生肉芽容易被破坏造成感染。对较大而不清洁的伤口,先做清洁处理:用1%盐水棉球,或0.1%新洁尔灭棉球擦拭伤口,除去伤口上的异物。用3%碘酒棉球擦伤口周围,待干后用70%酒精棉球擦去碘质。再用0.1%新洁尔灭棉球擦拭伤口。然后敷以凡士林油纱条,外盖消毒敷料后包扎。局部清洁处理后,若伤口不大、不深,亦可用创可贴贴住伤口,经数日后即可愈合( 图1-87 )。

②小裂伤的处理。先做清洁处理。如果伤口的边缘整齐,伤口不在关节处,可用蝶形胶布将伤口拉拢固定,再用敷料包扎。

蝶形胶布制作法:在胶布的中1/3处,两侧各剪两条裂口,然后向中部折叠即成。同时,将折叠处在火焰上消毒或用70%酒精消毒,先贴伤口一侧,将创缘对拢,再粘贴另一侧即可。

③较大伤口的处理。伤口较大,出血较多,要慎重处理。伤浅者,可先做清洁处理,后外撒消炎粉,用敷料盖好,予以包扎。若伤口较大,出血不止者,首先做清洁处理,如能进行清创缝合最好。如有困难,可用消毒敷料填塞敷盖,加压包扎。如仍有出血,可使用止血带,并联系速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④切伤和刺伤的处理。在野外,从踩到竹签、铁钉的刺伤到被刀、斧等的切割伤,常有发生。如若刺伤在重要部位(心、肺、肝、脾等)或切伤面积大、深等,均需在止血等初步急救后送医院救治。而小面积切伤和浅刺伤可参照撕裂伤的初步处理方法办。

(2)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包括跌、扑、闪、扭、冲撞、碾压等原因所造成的肌肉、肌腱、筋脉、韧带和关节囊的损伤( 图1-88 )。

闭合性创伤表面没有伤口,细菌感染机会不大,但不表示不严重,由于没有伤口,所以难以评估失血的程度,其实血液可能已大量流失于腹腔,胸腔或皮下及肌肉组织中。

在野外,人体受到强的外来钝力碰撞冲击,皮肤并未见溃破、出血,但由于牵张力等间接机械力作用,而发生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常见有挫伤和扭伤。前者发生在皮下脂肪、小血管、肌肉组织上,出现局部肿胀、皮下出血、青紫瘀斑、局部疼痛等症状;后者发生在活动的关节及周围的组织,伤后关节活动受限,动时有明显的疼痛、肿胀,如韧带撕裂、关节半脱位等,甚至不能行走。

挫伤和扭伤如果发生在对疼痛敏感的部位(如睾丸),轻的损伤也会致剧烈的疼痛。发生在足踝部扭伤很易出现肿胀出血( 图1-89 ),行走时疼痛,直接影响野外活动。若发生下肢关节脱位等,病人不能直立行走。

1)临床表现

①肌肉损伤。肌肉损伤常发生在肌肤交界处,在损伤的局部多可能触到局限性的纤维隆起,条索状的变硬、萎缩、弹性变差、压痛、酸胀等体征( 图1-90 )。

②肌腱损伤。肌腱损伤常发生在腱腹相交处或附着点(起止端)上。暴力的损伤往往可以附带撕下一块骨皮质,称之为撕脱骨折。伤后局部有明显的疼痛和指压痛,常伴有肿胀、灼热,严重者可出现较重的功能障碍。

③关节韧带损伤。任何一个关节突然发生超生理范围的活动时,就可能使关节错缝儿、脱位,其周围的关节囊和韧带亦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损伤有扭伤和撕裂伤两类。

撕裂者除有疼痛、触压痛、肿胀等症状外,还可能有撕脱骨折,严重者可使所附的关节失去正常的稳固性,而产生异常活动。

2)治疗措施

软组织损伤因所伤部位及伤情不同,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①受伤后顺势置于自然体位,如未见有明显骨折体征,可先冷敷,再用绷带、三角巾等包扎固定。冷敷后稍加压包扎,非常有利于恢复( 图1-91 )。

②肢体伤者的伤肢要适当抬高、减少局部活动,达到制动、止血的要求。除较轻的上肢挫伤、扭伤经处理后可继续进行野外活动的之外,一般不宜继续活动。

③如若发现有骨折可疑,在初步顺势固定、包扎后,即送医院检查。

④凡头、胸、腹受到较明显的撞、挫伤后,尽管当时未见到皮肤破损,亦无明显不适,仍需就地休息,观察有无继发头痛、头昏、呕吐、恶心、受伤部位的剧烈疼痛等,以防并发症发生。

⑤局部按摩。除较严重的挫伤外,在24小时之内可在局部做轻度手法按摩,将错位的组织理顺。损伤48小时以后可用中度手法按摩,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完成组织的修补过程。

⑥外敷中药。局部肿痛较甚者,可将骨折挫伤散、跌打散、三七粉等常用散剂用食醋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外敷伤部,隔1~2天取下再敷。如发现皮肤发痒、潮红、起皮疹,即药物过敏,应立即停止,并要将敷药处洗净,外涂肤轻松霜,数日即愈。

⑦内服药物。大凡闭合性损伤,都可有内出血发生,可口服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如骨折挫伤散、红药、云南白药、七厘散、跌打丸等,按说明服用。

⑧冷敷与热敷。损伤的当时可在患处用毛巾蘸冷水做冷敷;3天以后可在患处做热敷。一日可做2~3次,每次30分钟。

(3)骨折

骨折就是外伤致使骨的完整性、连续性遭到的破坏。根据骨周围软组织的病理,骨折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开放性骨折又称为复杂骨折,骨折局部有伤口,有时折断的骨头露在外面。闭合性骨折又称单纯骨折,骨折处皮肤完整,没有伤口。

1)临床表现

图1-92

发现骨折局部出血,要及时处理

①剧烈疼痛。骨折处的尖端将其周围组织的血管、神经刺伤,致使人在活动时疼痛加剧。在检查时,骨折处的压痛最明显,而且多呈环状压痛区。

②肿胀波动。骨折后,骨与周围软组织的血管破裂,局部出血。在初期以手指触按有波动感,后期由于影响到局部循环代谢而肿胀明显( 图1-92 )。

③活动障碍。骨折后人的活动功能明显受到障碍,如下肢骨折,立即不能行走,上肢骨折不能举臂。

④畸形与异常活动。骨折后,其附近的肌肉附着点以及着力点都明显移位,可以造成不同的畸形,并有正常的肢体不应该有的活动,称作异常活动或假关节活动。

⑤纵向扣打痛。受伤肢体伸直平放,扣打肢体的一端,在伤处有疼痛,多认为有骨折。如下肢扣打足跟部,即可有下肢骨折部位的疼痛。

⑥骨擦音。活动受伤的肢体,可闻骨折断端相互摩擦而产生的声音。在急救过程中,不要特意去活动受伤的肢体进行检查,以免加重损伤。

2)急救治疗

骨折可合并邻近软组织、器官的损伤,亦可因创伤而引起的疼痛和出血可以发生休克,危及伤员的生命。急救的目的在于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伤肢,使伤员安全而迅速地转送医院妥善治疗。因此及时而正确的急救,是治疗骨折的良好开端。经过急救后应及时将伤员转送医院治疗。通常情况下紧急抢救的方法包括:

①清创包扎。针对开放性骨折进行。在开放性骨折的伤口处,要先用0.1%新洁尔灭冲洗,用消毒纱布或者干净的布盖好后,再用夹板固定。

②限制活动,就是合理地将伤肢固定。通常是用木条、竹片及硬纸壳做夹板来固定。如现场缺少做夹板的材料,可以将伤肢用布带直接绑在身上(如上肢骨折),同样能起固定作用。

(4)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是关节错位和关节脱臼的总称( 图1-93 )。按脱位的程度可分为完全脱位及不完全脱位两种,前者是关节不完全分离,后者是完全分离。

1)诊断要点

①疼痛。由于骨端的错位,周围软组织受到牵拉,所以疼痛剧烈(尤其是外伤性脱位),脱位复原后疼痛可以立即减轻或消除。

②关节运动丧失。当发生关节脱位后,原有的关节运动就丧失了。如肩关节脱位,肱骨头原来在关节腔内,脱位后到了关节腔外,而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亦随之受到了不应有的牵拉,因此关节运动就丧失了。

③关节出现畸形。一般在局部可以触摸到脱位的骨端,因为脱位后骨端离开了关节腔,所以关节下陷,肢体的相对长度发生了改变。

④出现弹性固定关节。由于构成关节的骨端关系的改变,又受到关节韧带不正常的牵拉,可见脱位的关节被固定在一定的位置,如将其拉到另一位置,稍一松手,即可弹回原来的位置,这种现象称弹性固定。

2)急救治疗

关节脱位,最有效的抢救办法是及时而准确地将其复位。如延误过久,可造成复位困难或失败,由此易引起关节僵硬、功能丧失等不良后果。

如是一般的脱位且救护人员能够复位,可在现场进行。复位原则是放松局部肌肉,按受伤时作用力的相反方向缓缓牵引,等到关节松动,再旋转、推送,注意用力不要过猛。如复位失败,可略改变一下用力的方向,或仔细地回顾一下,找出影响复位的因素再行复位。常见的复位方法如下:

①下颌关节脱位的症状:伤员上下牙齿对合不齐,嚼肌紧张,下颌前移( 图1-94 )。

复位方法:伤员正坐,头略低。救护人员先将双手拇指缠绕纱布数层,放在伤员的两侧下臼齿上,拇指下压两侧臼齿,其余四指握下颌弓,当感觉关节松动时,即将下巴向后上方推送。待听到滑动声响,表示已经复位,这时将拇指抽出(见 图1-95 )。

复位后,伤员上下牙齿能对齐,可以自由张嘴,但需注意,在一个月内不要张大嘴。

②肩关节脱位的症状:扁平方肩,肩峰下有一凹陷,且可摸到锁骨下的陇骨头(前脱位)。患侧肘部不能贴胸去摸另一侧肩,常见有下脱位和前脱位两种类型( 图1-96 1-97 )。

复位方法:伤员仰卧床上,术者立于伤侧,两手握住患肢腕部,并以足(右侧脱位用右足,左侧脱位用左足)伸入腋窝内,在肩外旋、稍外展位置,沿伤臂纵轴方向缓缓而有力地牵引,继而徐徐内收、内旋,利用足跟为支点的杠杆作用,将肱骨头挤入关节盂内,当有回纳的感觉时,即告复位成功。用足蹬时不可用暴力,以免引起腋窝的血管神经损伤( 图1-98 )。

复位后疼痛立即减轻,伤员方肩变圆肩,患侧肘可以贴近胸壁,手可以摸到健侧肩头。复位后,要作短时间固定,限制活动一个月。

③肘关节脱位的症状:肘关节肿胀,前臂呈150°屈曲位。肘后可以摸到尺骨鹰嘴( 图1-99 图1-100 )。

复位方法:救护人员可用一只手握住伤员的前臂,使其手心向上慢慢牵引,在保持牵引的情况下,另一手下压肘部并屈曲肘关节,当听到滑动的复位音时表示已经复位( 图1-101 )。

复位后,疼痛立即减轻,肘部畸形消失。在救护者保护下患肘可以勉强屈伸活动。可用三角巾将患肘屈肘95°~100°悬吊胸前,限制活动2周。局部可以外敷跌打伤药,或外涂红花油配合治疗。

3)注意事项

①关节复位后要检查畸形是否消失,功能是否恢复,弹性固定现象是否还存在,如果这三项体征仍然存在,就说明复位失败,应另行复位。

②在复位时,要“求顺莫逆”,即用力要轻巧适当。复位失败时,要考虑调换一下用力的方向和牵引的角度,重新试行复位,直至成功。

③复位后要限制活动2~4周,然后适当进行功能锻炼。经常在关节周围按摩,防止关节僵缩。

(5)重要部位受伤后的处置

1)腹部受伤

腹腔内有肝、脾、胃、肾、肠等重要脏器,它们不像肺、心脏等胸腔内脏器有胸廓的保护,稍有外力作用,易受到直接的损伤。尤以肝、脾、肾等为“实质”性脏器,组织结构较“脆”,抗撞击力很弱,易引起破裂出血。旅游中不慎跌伤、在乘车中紧急刹车时的撞击以及各种意外事件中,腹部直接与硬性物体接触后均有可能导致腹部及腹腔内脏器受伤。有时甚至被他人在肝、脾区域击一拳,亦有可能引起破裂出血。

一般说腹部受到锐器损伤,穿破腹部皮肤而引起内脏如肠等从伤口膨出,很易识别,现场处理时不宜将膨出物回纳到腹腔内,可找一消毒的碗、盆覆盖在膨出物上,进行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如果我们找不到适当大的碗、盆,可用消毒干净的毛巾、纱布,使其湿润,覆盖在伤口上再包扎固定,这一处理过程中不要随便牵拉或摸膨出的内脏,以免导致日后的粘连。如若遇猎枪等火器伤以及刃面较大的锐器伤害,甚至引起肝、脾等贯通伤,出血很多,病情常常危重,在现场除采取上述一些措施外,应用最便捷的交通工具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急救。对于腹部皮肤未见出血、破裂的病人,虽无上述危害现象,但亦可能有脏器挫伤或内出血,应进行检查观察,尤其是上腹受到较重的外力致伤后,更不可大意,不要继续旅行,应就地休息观察。脾有包膜,破裂后出血在包膜内不流入腹腔,故而不立刻发生腹痛,因此不能以受伤后无腹痛,就放松警惕。如若受伤后渐发生头昏、心慌、腹胀、脉搏加快、出虚汗等,表明有内出血存在(肝、脾破裂出血入腹腔后会致休克),应立即送有条件手术的医院治疗。至于腹部受伤后很快伴有腹痛,甚至出现腹部板硬等,往往提示已有腹腔脏器穿孔、出血,亦是送医院手术治疗的指征。

2)头部受伤

在野外,由于物体飞落、行走不慎等,头部受到外力或撞到硬物上所致伤较多见。由于头部血管丰富,哪怕是很小、很浅的创口,均会引起大量的出血,给人血流满面的感觉,此时患者常很害怕。救治者要迅速找到伤口进行止血,如一时找不到伤口,常常表明血已止,可拨开头发寻找。如若伤口很深,创面大,在止血包扎后需进行医护人员的专业处理。头部外伤后,如头皮未破(常是钝力作用所致),有皮下出血时可当即用冷敷,同时加压,如用布包冰在患处冷敷并加压。

受伤者如有颅骨凹陷、破裂或鼻内有淡血水流出,表明已有头颅骨折,须送医院治疗,现场可按骨折救治的原则处理;如骨折穿破头皮或有脑组织膨出,可按腹腔脏器膨出的原则处理。

头部外伤者,虽无骨折或头皮破伤的外观,若伤后昏迷或昏睡,应查看其瞳孔,如发生两侧不对称、不等圆,散大或缩小,均表明有颅内严重病变,应送医院治疗。

头部撞击伤后(包括有时看来外力并不大的外伤),除上述一些需送医院治疗者以外,当伤口小、自觉症状良好,经过止血、包扎( 图1-102 )处理后,应继续观察,看其有无继发性的头痛、恶心、视力改变、肢体活动障碍等。如果在外伤后经休息,具头胀、头痛反而加重,甚至伴恶心、呕吐等,表明病况加重,是需要紧急救治的明确指征。

图1-102

头面都包扎方法

3)睾丸受钝力伤

阴囊垂悬于男性两大腿内侧,阴囊软组织薄,睾丸在内,其抗外力作用很弱,局部痛觉十分敏感。一旦受到较重的撞、碰、挫等,会发生剧烈的疼痛,患者常立刻呈保护性姿态,弯腰、下蹲,重者还会发生休克。

睾丸在钝力作用下是一种特殊部位的扭伤、挫伤。发生后一般先让病人坐下或躺下,检查有无溃破、外出血等。若两侧睾丸对称,表明无错位,可用宽带托好,以减少晃动,减轻疼痛。现场如无宽带,可用旧衣服撕成代替,达到托起、固定就可。如若有肿胀,可用冷敷,这还有助于内出血的控制。处理时还应查看在睾丸、副睾上方的精索(呈条索样)是否增粗,如轻触之有剧痛,此时应考虑精索扭转,需请医师查治。如若在初步查看时两侧睾丸不等大或一侧高一侧低(站位时),此时亦应送医院查治。

轻度的睾丸挫伤、扭伤当时疼痛很剧烈,但稍休息后就能迅速减轻,包扎后无异常可以照常工作。

4)女阴外伤

女性外生殖器并不明显凸出于体表,外力作用的损伤特点与男性有差别。当外阴、阴道等损伤后,疼痛不如男性那样剧烈。但由于女性普遍怕羞,外阴部受伤后不轻易提出,就是在女性同伴中也羞于直言,往往延误医治。

当女性外阴部受到碰、撞、尖形物体伤后,应停下来查看。如伤为钝物所致,主要外阴皮肤是否破损,有裂口时看其深度、大小;若为尖的物体刺入所致,则视其部位有无刺入阴道等。处理原则可参见前述中有关挫、切、刺伤等要点进行。但女性外阴部血管丰富,褶皱多,局部检查要仔细。压迫止血时需注意所塞纱布等能否构成一定压力,并观察效果,太松要调整。如伤口在阴道口附近适合用冷敷,嘱病人两大腿并拢,有利于加压止血。如若外阴创伤过大,刺入较深,累及大血管出血过多等,均应在初步止血后送医院治疗。

如果发现女性旅伴在下腹部受过外力冲撞后,行走步态异常,要主动关心,劝她就地检查。

3.野外自救与互救

(1)野外急救守则

首先,应确定救援者及伤患均无进一步的危险,并尽可能在不移动伤患的情形下施以急救。镇定自己,迅速检查伤患,评估并决定急救的优先顺序。

如有大量出血,应立刻止血。若呼吸停止时,应快施行人工呼吸( 图1-103 )。若发生心跳停止的情形,应立即展开心肺复苏术。若休克,垫高下肢与保暖。最后处理其他伤害,如创伤、骨折、中毒、烧烫伤等。

其次,尽快将患者移到避风处,如帐篷或天然的避风处,以防止伤害加重。在安置伤患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 图1-104 )。

头及胸部受伤,若为横伤,可采取仰卧屈膝的姿势;若为直伤,则应采取仰卧平躺的姿势。对于意识不清,但呼吸正常者,可采取变更姿势。休克患者,应使其平躺,并垫高下肢20~30厘米。

对于意识不清、疑有内伤、头部严重受损、腹部贯穿等可能需要全身麻醉的伤者,不可给予食物或饮料,并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安全的方法送医处理。由于山区送医较困难,因此在途中应严密观察伤者的变化,随时安慰、鼓励伤者,以减轻其恐惧感及焦虑。若下山的路途较远或不方便移动伤者,可派两人先行下山求援,或用移动电话向外求救。求援时应详细说明求援的地点(最好有明显的目标),伤患的状况,及已做的急救处理,使救援工作能发挥积极的效果。

(2)心肺苏术

如患者已无脉搏,即须实施心肺复苏术,直至脉搏及心跳恢复为止。

心跳停止时,首先让患者仰卧,抬高脚部让血液流向心脏,15分钟以后用中等力气敲击心脏,看心脏有无跳动,接着进行心肺复苏术( 图1-105 )。

图1-105

进行心肺复苏的具体方法

①要使患者仰卧于平而硬的地方。施救者要面对患者脸部,跨过患者的身体,在患者之上,以屈膝半跪的姿势施行。

②施救者应伸直双肘,用全身的力量施力按压患者胸骨下部,以患者胸骨下陷3~4厘米的程度反复施行。

③施救者即使放松手的力量,也不应将手离开患者的胸部,以每分钟80~100次的方式继续施压,直至恢复脉搏。

注意:心跳停止时,也正意味着肺部活动停止,所以要兼行人工呼吸急救。

(3)人工呼吸

如果经过判断,确认患者仍有生命迹象时,除非呼吸规律正常者,否则一定要马上施行人工呼吸。

施行人工呼吸前准备事项( 图1-106 ):

如果是溺水者,首先要使其将水吐出。

①喉咙有异物时,先去除异物。

②开嘴巴让气管通畅。

③人工呼吸的方法:

将单手放在患者额头,另一只手放在下颚上使其喉咙打开,并捏住其鼻,用口对上患者的口强吹入气,吹气间隔为两秒钟。

若进气正确,即可看到患者胸部鼓起,待胸部回至正常位置,即可施行第二次灌气,并应边查验脉搏,边看呼吸是否恢复,直至救援者来到为止。

(4)野外被困后的求救

①躲进洞穴中或在凸出的岩石下暂时栖身。这些地方能遮挡风雨烈日,通常也有水,或较湿润,但须提防雷电。

②避开可能发生山崩或雪崩的险地,例如满是碎石的斜坡。

③如被困在山谷,周围高地比谷底安全。

④把多余衣服或颜色鲜艳的布块铺在地上,以显示自己的位置。

⑤点燃火堆。在夜晚连续点燃三堆旺火,中间距离最好相等;在白天可燃烟(在火上放些青草嫩枝等易产生浓烟的物品)。注意火堆尽可能大而明显。

⑥利用声音。大声呼喊或借助其他物品发出声响,吸引别人注意。在山中,声音可传得很远。按国际求救信号呼救:一分钟6次,停顿1分钟,不断重复做下去。这样比不定时呼叫更引人注意( 图1-107 )。

图1-107

旅游时带上一只哨子以防不测

⑦利用反光镜。利用回光反射信号是比较有效的方法。镜子、玻璃片、罐头皮等均可用来反光。

⑧在地面设立标志。利用身边的石块、树木甚至衣物等一切可利用的物体,在空地上摆出“SOS(求救)”字样,注意尽可能大而明显。如在雪地,则可在雪上踩出这些字样。

(5)毒蛇咬伤后的急救

在野外如果不慎被蛇咬伤,不要惊慌失措,首先要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毒蛇与无毒蛇咬伤最根本的区别是:毒蛇的牙痕为单排,无毒蛇的牙痕为双排。

若为无毒蛇咬伤,只需要对伤口清洗、止血、包扎即可。

毒蛇咬伤的应急处理:

①患者应保持镇静,切勿惊慌、奔跑,以免加速毒液吸收和扩散。

②绑扎伤肢:立即用止血带、橡胶带或随身所带绳、带等在肢体被咬伤的上方(近心端)扎紧,以缓解毒素扩散。结扎时应留一较长的活的结头,便于解开,每15~30分钟放松1~2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急救处理结束后,可以解除结扎,一般不要超过2小时。

③扩创排毒:缠扎止血带后,可用手指直接在咬伤处挤出毒液,在紧急情况时可用口吸吮(口应无破损或龋齿,以免吸吮者中毒),边吸边吐,再以清水、盐水或酒漱口( 图1-108 )。首先吸毒至少0.5~1小时,重症或肿胀未消退前,伤口作十字形切开后再吸吮,以后可将患肢浸在2%冷盐水中,自上而下用手指不断挤压20~30分钟。咬伤后超过24小时,一般不再排毒,如伤口周围肿胀明显,可在肿胀处下端每隔3~6厘米处,用消毒钝头粗针平刺直入2厘米。如手足部肿胀时,上肢者穿刺八邪穴(两手手背指缝赤白肉际处,共八穴),下肢者穿刺八风穴(两脚足趾趾缝之间),以排除毒液,加速退肿。

(6)野外受伤后的止血

人体的血液有一定的路线,要准确地止血,就必须掌握主要动脉的压迫点。常用的止血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加压包扎止血法。此法最为常用,多用于静脉、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出血,并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一般用纱布、棉花等垫放在伤口上,然后用较大的力进行包扎,以借用压力来达到止血的目的。当然加压时力量也不可过大,或扎得过紧,如发现肢体有发紫发黑现象即应适当放松,以免引起局部缺血而造成坏死情况( 图1-109 )。

②指压止血法。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血流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多用于头、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头顶部出血时,在耳前对准下颌关节上方,指压颞浅动脉。颜面部出血时,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3厘米处的面动脉。头颈部出血,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压迫同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颈总动脉,绝对禁止同时压迫两侧。肩部出血,用拇指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锁骨下动脉。前臂与上臂出血,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压迫上臂内侧沟处的肱动脉。手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横纹稍处的尺、桡动脉。下肢出血时,在大腿及其以下位置,若自救,可用双手拇指重叠用力压迫大腿上端腹沟蹭稍下方的股动脉;若互救,可用手掌压迫,另一手压在其上。足部出血时,用两手指或拇指压迫足背中部近脚腕处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图1-110 )。

图1-110

几种常见的指压止血方法

A指压颞动脉 B指压面动脉 C指压颈总动脉D指压锁骨下动脉 E手指出血的侧压止血法F指压尺、桡动脉 G指压肱动脉 H双手拇指压股动脉

③止血带止血法。用于四肢大出血,主要采用勒紧止血法。止血时,先在出血伤口近端动脉上放一块布料或纸卷做的垫子,然后用三角巾叠成带状,或用手帕等就便材料绕肢体1~2圈勒紧打成一活结,或用枪通条、笔杆、小木棒插入其中,一提二绞三固定。使用此法止血时要注意:止血带与皮肤之间要加垫;止血带每隔1小时(冬季30分钟)松开一次,时间2~3分钟,以改善血液循环( 图1-111 )。

(7)野外扭伤后的救治

扭伤是由于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或组织受到不正常外力作用而导致受伤,最易出现扭伤的部位是脚踝、手指头( 图1-112 )。扭伤通常伴随着肿胀疼痛,还是因为受伤部位组织液渗出,淤积在皮下所致。

在野外出现扭伤即要进行处理,通常是休息、冰敷、加压、抬高四步骤。

①休息。发现扭伤后就要停止进行的活动,不要再对受伤部位施压。

②冰敷。冰敷的目的是降低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速度,让受伤部位的肿胀减轻。如果平时受伤,会把受伤的部位放在流动的冷水下冲半小时,但在野外却未必刚好就有流动的水,所以较好的办法就是用水袋冰敷。冰敷的时间为15~20分钟。

③加压。加压是指将患部固定,而不是用力捏着受伤的地方。用绷带或头巾等将受伤的地方固定住,目的是让受伤的部位不会继续受力。

④抬高。抬高的目的是减少血液流经受伤的部位。

(8)野外骨折后的救治

骨折可分为两种类型:外骨折和内骨折。外骨折时断骨可能会刺破皮肤,出现明显的伤口,这种情况容易引起病菌感染,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在夹板固定前要把断骨复位。内骨折是指断骨没有刺穿皮肤或裸露在外,触动受伤部位时疼痛会尤为剧烈( 图1-113 )。

无论是外骨折还是内骨折,在处理初期伤患时要严格遵守下列三项原则。

第一,不可搬动伤患。因为患部一定有内出血或淋巴液的渗出现象,如果搬动的话会使患部肿起,并且延迟治愈的时间。第二,要把患部抬高。第三,进一步冷敷患部。

万一非移动不可时,也要先将患部固定,不让它摇动。这时可利用木板及绷带(具有弹性的)来包扎。从外表上可以看出变化,例如,手脚已朝着不自然的方向弯曲或出现一侧的手臂或脚过长或过短等不协凋情形,外行人绝不可以自己的意思修复,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会让病情恶化。

骨折的固定方法如下:

①上臂骨折固定法。在上臂外侧放一块木板,用两条布带分别固定骨折上下端,然后用三角巾或腰带将前臂吊于胸前。如无木板,用胶鞋代替也可。无材料时,可用背包将上臂固定于胸部( 图1-114 )。

②前臂骨折固定法。用两块木板(或木棒、竹片等)分别放于手掌、手背两侧(只有一块木板时,放于手背侧),用手帕或毛巾叠成带状绑扎固定,然后再用三角巾或腰带吊于胸前。

③大腿骨折固定法。将一块长度相当于伤员从腋下到脚跟的木板用布带分别固定于伤肢外侧。

④小腿骨折固定法。取长度超过上下两个关节的木板按大腿骨折固定法固定( 图1-115 )。

对骨折处进行固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伤口有出血时,应先止血、包扎,后固定;四肢骨折时,应由上而下固定,固定时要露出指(趾),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固定材料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应垫以棉、布等物;离体断肢应包好随伤员一起,以便再植;固定松紧要适宜。

附①:野外各种急救用品( 图1-116 )。

附②:野外急救中药草。

山野中生长着各种药草,想全部介绍是不可能的,在此只列举一些比较容易发现,而在紧急治疗上也有效的药草。

[艾]是山林中的野生物,高约一米,叶子内面有白毛,煎来喝,可治痔出血、神经痛,增强老人的体力( 图1-117 )。

[蕺草]各处都有的野生物,高约60厘米,发出恶臭,煎来喝,是利尿性的解毒剂,也可把叶片直接贴在肿疱上。

[当药]是山林中的野生物,高约20厘米,茎是暗紫色,叶片对生,长约3厘米,叶和茎都有药效,煎来喝对治胃痉挛、腹痛有效。

[牛扁]原野上的野生物,长30~80厘米,茎部有节,很多枝桠,一半爬生在地上,叶及茎上有细毛,对停止下痢、胃肠病有效。

[车前草]野生于路边或原野,夏天生长花茎,开穗状的小白花,种子对止下痢、利尿、止咳、肿疱有效( 图1-118 )。

[蘩缕]野生于路边或山野,高15~50厘米,把整株草的干燥粉末与食盐混合,能取代牙粉来使用。

[接骨木]是落叶灌木,高约6米,4月时分繁密生长,开白色小花,果实是红色。把叶磨碎成泥状,再以布敷贴可治跌打损伤。叶煎成药可治疟疾和便秘。

[牵牛花]是蔓藤性的一年草,蔓向左卷,夏天在叶的根部会开喇叭状的花,在被毒虫刺到时将花揉碎涂漆沫在伤口上有效果。

[真葛]是山地的野生物,也是常绿的蔓性灌木,叶是有光泽的深绿色,里面是淡紫色,在8月时开淡黄色的花,然后结多量的红色果实。恶心若严重,煎此果实来喝,对喘气、咳嗽有效。

[虎耳草]野生在山地,叶子有细毛,里面是红紫色。红色细长的枝蔓爬在地上,初夏时长出花轴、开小花,叶片治小孩痉挛、肿庖、冻伤、止咳等有效。

[橐吾]野生在温暖地区的海边,叶形近似矮冬,在10月时长出60厘米的花茎,茎也可食用,叶对肿疱、湿疹有效,可直接贴在患部。

[通草]是蔓枝性落叶灌木,野生在山地,4月时会开淡红色的花,椭圆形的果实甜且美味。若煎蔓枝来喝,对头痛、利尿有效,叶子切细蒸过,干燥后可当茶叶的代用品。

[蒲公英]叶片生长得接近地面,为锯子般的齿状,花为白色或黄色,能食用,对便秘及肝病有效( 图1-119 )。

[紫草]野生在向阳的草地,高约50厘米,整个覆盖有细毛,因为根是紫色的,所以才有这名称。根干燥后可治湿疹等皮肤病,对冻伤、烫伤也有效,也可当染料用。

[鸭跖草]草株柔软,有低伏于地面的倾向,高约30厘米,夏天时开蓝色的花,新叶可以食用,如果把叶和茎煎来喝,对风湿、气喘有效,也可当利尿剂。

[荠菜]在路边野生,高约30厘米,是春天七草的一种。若煎来喝,对利尿、解热有效,以叶搓揉有止血作用( 图1-120 )。

[葛]山林的野生物,蔓长有10米以上,叶子很大,根在干燥后煎来喝,可当解热剂。

[枸杞]是落叶小灌木,茎上有刺,果实是红色,叶子可食用。干燥后煎来喝,可当解热剂,枸杞酒也有强身的效果。

[香菇]干燥后切细,以热水冲灌后,熬汤喝,对感冒有效。香菇虽不是药草,但和干燥的蚯蚓5只一起煎来喝,可治感冒。

[牛蒡]虫螫疼痛时,可磨碎牛蒡的根部而拿来涂抹,可以止痛( 图1-121 )。

4.野外卫生

在野外环境里,不注意卫生常常会引发疾病。因此,在野外,应注意个人卫生、饮水卫生和食品卫生。

(1)个人卫生

保持个人卫生应做到:

①坚持每天刷牙、剃须和洗脚;

②尽可能保持衣服干净,衣物质地最好为纯毛和纯绵,以利吸汗;

③小便处应选择在吸水性较好的地方,且做好标记。

④掩埋粪便,以防细菌传播,引发疾病。

(2)饮水卫生

在野外环境里,缺少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源。因此,水在饮用前须经净化处理。方法是:煮沸、通过过滤和净水药品净化。

(3)食品卫生

食物不卫生、不新鲜或变质将导致腹泻,引发疾病。为保持食物新鲜、卫生,应注意:

①鲜肉和牛奶只能短时间储存。 PhVrDjdSaUPdExrVABHf44sSxh78epfs9WFqQV6cHhsoNYTAimgRfZ4o8jSm+4+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