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6 转型: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机会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孙子兵法》阐述了顺势而为的重要性。雷军的“风口”理论则讲述了互联网时代企业顺势而为的新篇章。传统企业面对汹涌而来的互联网“大势”,无论是主动和被动,都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压力。这种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还会遇到很多误区和暗礁,但是,互联网之于传统企业,不是障碍,而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4年年底的数据提升了0.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网民规模的88.9%,较2014年年底的数据增加了3.1%。这表示全国有一半的人口成为互联网网民,而且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朗化。如此巨大的互联网普及率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全方位的。

2013年被称为“电商年”,也被称为“关店年”,因为在无数电商企业蓬勃兴起的同时,很多传统企业在电商冲击之下纷纷关门。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销售渠道变成了电商平台,生产方式变成个性化定制,各种资源可以通过众筹方式获得,用户可以通过社交方式找到,人力资源可以通过众包方式实现……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企业都已经意识到向互联网化转型的必然性,然而转型之路并非畅通无阻,传统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经常面临一些问题。

1. 关于“用户思维”认识的误区

周鸿祎在《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一书中谈到:“没有用户,就没有客户。”他建议传统企业转型,不要一开始就抱着怎样去赚钱的想法,而是要树立起用户思维。360是最早免费提供杀毒软件的企业,通过免费圈来用户,并且长期维护自己的用户群,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的增值业务,这就是互联网企业的免费打法。

互联网的核心就是“连接”,“连接”意味着公开透明,越连接,企业的诚信度越高,用户对企业就越信赖,越容易产生价值。

一般的传统企业不具有互联网公司的“用户思维”,例如购物中心举办一些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但是用户吸引进来,不管消费与否都意味着营销活动的结束,购物中心对他的引流用户并没有很强的连接能力,没有进行后续的维护、交流。还有的企业在获取用户信息之后,不停地推送产品信息,直接招致用户的反感。这些都不是合理的用户思维,而仍然是“销售商品”的思维模式。

2. 体制束缚了传统企业的转型

体制是束缚传统企业转型的另一个难点。传统企业一般都经营多年,有着自己固有的工作流程和管理体制,与轻装上阵的互联网公司相比,组织更加复杂,效率低下,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过慢。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互联网企业,比如国外的Facebook、国内的小米,都采取了扁平式管理结构,每个人都可以直接面对用户,员工与企业领导之间的沟通也非常快速,因此,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非常高。而在传统企业里,各个部室层级林立,每个层级的权限不同,互为掣肘。例如用户遇到售后问题时,销售人员不能做主,还要请示部门主管,部门主管又要请示区域主管,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早就流失了。

有的企业认为自己缺乏互联网型的人才。实际上在今天这个知识、技术快速更替的时代,大家面对的都是一样未知的世界,无论是外聘人才,还是内部培养挖潜,关键要看人才是否具有进取意识,大企业里往往因为分配机制、人才机制的不平衡,容易产生“混日子”的人,久而久之,企业就失去了创新能力。

3. 执行能力差

互联网企业的开发模式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不怕前段试错,关键是及时调整、改正失误。一些传统的大型企业都有着严格的绩效管理体系,有着不允许犯错的企业文化,不允许犯错意味着每件事情都得成功。而互联网本就属于新生事物,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新兴企业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过于严苛的考核体系会让员工失去尝试和创新的勇气,形成按部就班的工作节奏。

谷歌的Google X实验室,每天都会诞生新的创意,喷气式飞行背包、热气球WiFi、太空电梯……这些天马行空的项目大部分的命运都是失败,但是其中有一项是成功的,那就是安卓系统,占据着全球手机市场的70%以上的装机量。因此,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丧失创新的勇气。

既然传统企业转型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传统企业应该如何避免这些困境而顺利进军互联网呢?

1. 突破原有壁垒,谋求创新机制

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认为:“在大组织中发展新事物很难,而单打独斗更是难上加难。如果舍弃团体,一个孤独的天才可能会创造出伟大的艺术作品,但是不能创造整个产业。”一个庞大的传统企业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失去创新和进取精神。传统企业拥有优秀的执行力、严格的管理体系、严谨的企业文化,但往往缺乏互联网化所需要的创新意识。互联网化意味着已经成熟的管理体系、市场体系、文化体系统统改变,那么,需要做的改变与现有的商业模式、文化背景发生冲突怎么办?与现有的渠道发生摩擦怎么办?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大公司通过内部创业活动,能够克服大企业病的不良症状,取得和小企业一样卓越的市场绩效。”内部创业已经成为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的一种重要方法。

为了恢复企业初创时的创业精神,开拓创新,很多传统企业都采取了激活企业创造力的举措:华为公司通过内部创业的方式激活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海尔集团在内部建立创客平台,鼓励员工的发明创新;携程旅行设立了“创新推进委员会”,对员工的有效建议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恒生电子控股成立恒生网络、恒生云融等与传统业务剥离的子公司……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互联网使得市场的力量、用户的力量都成为影响产品的因素,因此,传统企业就要建立起快速反应市场的机制,要让自己的创新速度适应市场的变化速度。这就需要充分激活员工的创造力,让每一个员工都有充分发挥自己能量的空间,让资源与创造力实现充分对接。

2. 改变思维惯性,改善基因劣势

在传统企业内部,向互联网化转型的改变,往往会存在强大的阻力。因为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在基因上存在差异。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法则一般是先赢得用户,再寻找变现渠道;而传统企业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组织结构和稳定的绩效水平,企业管理者往往会用盈利与否来判断一个项目的可行性。大家也都安于现状,创新意味着冒险,而冒险就有成败得失,既然可以安安稳稳地获得收益,又何必冒风险改变呢?

荣昌洗衣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的成功案例。荣昌洗衣在互联网环境下,将自己改造成O2O模式,推出“云洗衣”,用户可以足不出户享受洗衣服务。用户通过网上平台或者手机APP预约、下单之后,荣昌会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上门取衣,衣服清理完毕后,由专人送回给用户。这是荣昌利用信息化的工具去改造自身业务流程的示范,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服务。

2013年11月28日,这一天是感恩节,荣昌向公众开放了一种洗衣新服务“e袋洗”,每袋99元,用户用荣昌提供的袋子来装需要清洗的衣物,装多少,荣昌就洗多少。这个活动激发了很多用户的热情。活动第一日,用户通过微信端领取“e袋洗”专用洗衣袋就超过了2000只。

其实,荣昌洗衣在推出“e袋洗”产品的时候也遭到了很多反对,首先很多人认为荣昌此举一定是亏本买卖。另外,荣昌的加盟商也反对,因为这会对他们的业务造成极大冲击。但活动成功之后,一切质疑不攻自破。

如果一个企业总是守住自己的传统业务,注重眼前的利益,而不进行互联网化转型,那么迟早会被时代淘汰,当危机已见的时候,改变就晚了。

传统企业在上下游资源链上已经形成了某种固定的利益关系,改变就是打破原有的利益平衡,在新的平衡形成之前一定会经过质疑和动荡的阶段,而传统企业是否能顺利度过这一阶段,是其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3. 整合资源,强化企业优势

当代著名的思想家杰里米•里夫金曾经表示:“社会进入了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的互联网化转型也无须一定要借助自身的力量来解决,全球已经成为你的转型力量。”

当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过程中遇到人才或者资源的瓶颈时,可以尝试整合公司内部、外部的资源,来实现创新和转型。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就是开放、共享,企业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是一种互惠合作的关系,例如众包、众筹方式的出现,就是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和能力完成某一个产品或项目。

标致汽车举办标志设计大赛,发动大众去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汽车模型,结果出自一名葡萄牙学生之手的设计作品Moovie获得了标志设计大奖;宝马汽车设立了“客户创新实验室”,每一名用户都可以参与宝马汽车的设计;乐高一直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设计任务,从机器人操纵系统到积木套装产品,用户设计的很多产品都投入了实际生产;宜家举办“天才设计”大赛,让用户参加多媒体家居方案的设计……

所谓“高手在民间”,作为产品的使用者—用户最有发言权,企业从他们的建议和创意中,往往可以发现新的商机。

有人认为,传统企业面临的困境都是电商“惹的祸”;也有人认为传统企业转型就是把实体店搬到网上;这些认识都是表面的、肤浅的。互联网对传统企业造成的冲击,不仅仅体现在渠道上,还表现在产品创新、技术迭代、人才结构、资本募集、组织体系等各个环节。这场“大转型”,将传统企业推向了生死攸关的境地,同时也成了传统企业获得新生的大好机会。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童鞋生产商在看了陈可辛执导的电影《亲爱的》之后,突然脑洞大开:“我生产的鞋子能够防止儿童走失吗?”他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市场部和研发部,研发部又把问题提交给了百度公司。于是,市场部、研发部与百度便开始研制“防走失儿童运动鞋”。

他们最终设计的结果是在一双普通的运动鞋里,植入芯片,通过GPS系统和LBS技术,可以追踪儿童的轨迹。一双智能运动鞋就这样诞生了。

而在当今的中国企业界,类似的互联网产品还在不断涌现,传统的鞋服制造、家居家电等行业都因为注入了互联网基因而获得新的成长机会。

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必须觉醒,并且要积极谋求转型变革,只有这样才能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且传统企业在产业制造领域具有天然的知识、技术、经验和资源优势,这些是单纯的互联网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小米科技在运动鞋方面与李宁合作,开发豆浆机与九阳合作,因为他自身不具备生产能力和针对具体产品的研发能力。因此,传统企业移植了互联网基因的同时,一定会形成自己强大的竞争优势。 sMTBh/F3Bb3aq9MHqvCyRU76WgFGoGavylCMIWv4VADomGwACSbOXmWxCBtPUWu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