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盖购物中心,觉得光靠卖东西是不行的,于是搞起了电影院。想获得超额利润,想赢得比别人更快的发展步伐,一定要敢于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所有人都认为,能赚大钱的行业你一定不能进,只有少数人认为能做、多数人认为不能做的事情,你才能获得超额利润,所以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进入一个行业就一个目标,要么做中国第一,要么就做世界第一。企业如果没有雄心壮志,没有在某一个关键时刻跳出原有产业的束缚不断地去升级,就不可能有发展。
——王健林
熟悉王健林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不循常规创新路的人。
1986年,王健林刚刚担任大连陆军学院管理处副处长不久,就响应“百万大裁军”的号召,转业到地方,担任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当时,他年仅32岁。而正当他在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位置上干得顺风顺水的时候,34岁的王健林却做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去接手濒临破产的西岗住宅开发公司,做一些房地产的开发项目。
王健林的决定做出之后,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需要筹集100万元的注册资金。万般无奈之下,王健林最终采取了一个非常手段,向一家国企借了高利贷,年利高达25%,而且必须在5年内还清。
当时,王健林身边的许多朋友都认为搞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太高、投资太大,看不到什么前景。王健林却说:“没有风险,哪来的成功?”
后来,王健林说:“一件事如果周围的人都同意你去做,那你千万别做;如果只有少数人认为可以做,这少数认可的人中,还有一部分人没有胆量去做,那你就可以去尝试。”
1988年,搞房地产开发项目,还需要到政府去拿指标。由于王健林刚刚涉足房地产业,与圈子里的人不熟悉,自然拿不到房地产的开发项目。这时,大连市西岗区的一个旧城改造项目无人愿意接手,让王健林看到了希望。当时旧城的改造成本为每平方米1200元,而同期大连房价最高为每平方米1100元。但王健林仍毛遂自荐,揽下了旧城改造项目,因为他有自己的打算。
在王健林的精心策划下,房子的暗厅改成明厅、每户配洗手间、装铝合金窗、安装防盗门……这些改进,在当时看来是很前卫的。后来王健林回忆说:“那个时候,只有局级干部的住房才可以配备洗手间,因为这个问题,我还差点儿被纪委调查。”
没想到,这个旧城改造项目总共开发了1000多套房子,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就以每平方米均价1580元全部售出,而大连的同期房价最高为每平方米1100元。王健林以每平方米1580元的价格售出,简直是天价。而实际上,由于王健林精打细算、节省开支,每平方米楼房的造价还不足1200元。就这样,敢于冒险的王健林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王健林深有感触地说:“如果当初听信朋友们的劝说,放弃搞房地产开发项目,也许就不会有现在的万达和王健林。”
自王健林成为万达董事长以来,似乎在不断地做“加法”。2003年开始,王健林宣布进军电影业。这一举动,引来了业界人士的广泛质疑,认为他这是贪图虚荣,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而在王健林看来,投资电影业只是在做“相关多元化”。他说:“我们盖购物中心,觉得光靠卖东西是不行的,于是搞起了电影院。想获得超额利润,想赢得比别人更快的发展步伐,一定要敢于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所有人都认为,能赚大钱的行业你一定不能进,只有少数人认为能做、多数人认为不能做的事情,你才能获得超额利润,所以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王健林坦言,一开始做文化产业是被动的,觉得购物中心光靠卖东西是不行的,于是就想搞电影院、歌厅、电子游戏。形成规模后,院线给万达带来了可观的净利润。之后就产生了文化自觉,并把它当成一个产业来做。他说:“没想到,我们进入的时点是中国文化产业的最低点,当时电影票房全国只有8亿元。如今,院线的净利润率是17%,超过地产主业,并且文化产业能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按照王健林的转型计划,到2020年万达商业地产的收入比重将降到50%以下,文化和旅游是其两大投资方向。
王健林总能做出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2009年年初,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选择了收缩,可万达却偏偏逆市扩张。当时,王健林认为:“中国没有出现全面危机,只是进出口暂时遇到困难,中国经济会很快恢复,并保持较快增长。”
由于敢于逆市拿地,且拿地后立即动工,万达出现了业绩翻番的局面。结果,仅仅在一年半之后,万达的销售额就同比增长了200%以上。其中,万达旗下的核心支柱企业和计划上市平台的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房地产合同销售面积278.8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334.4亿元。而销售额的一半以上,来自于商铺、写字楼等非住宅类物业。
王健林公开表示:“我们进入一个行业就一个目标,要么做中国第一,要么做世界第一。企业如果没有雄心壮志,没有在某一个关键时刻跳出原有产业的束缚不断地去升级,就不可能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