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应招从军,满腔忠愤建言朝廷

01 投军请缨

宣和七年 (1125年) 十二月,金国军队兵分两路大举入侵宋国,东路主攻燕山府 (今北京市昌平一带) ,西路围攻太原府。

而正值金兵入侵、国家危在旦夕之际,宋徽宗却依旧沉迷于吃喝玩乐,不顾江山社稷和百姓死活。为了修一座宫殿,他抓了很多壮丁做劳役,还把他们用绳子拴起来,以防他们逃跑。

岳飞在家里听到逃难的老百姓说了这些事后,心里非常着急。他觉得,自己作为一名身怀武艺的人,不能就这样等闲视之,要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去救国救民,实现“尽忠报国”的远大理想。于是,下决心去投军请缨,抗击金国的入侵。

很快,由完颜翰鲁补率领的金国东路军渡过了黄河,直奔北宋都城东京。宋徽宗见势不妙,忙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赵桓,自称太上皇,带着两万亲兵逃往南方避难。

靖康元年 (1126年) 年初,在诚惶诚恐中登上皇位的宋钦宗赵桓,面对金兵的进逼,整日如坐针毡一般。他召集朝廷大臣商议如何对付来犯之敌。商议的结果,决定命康王赵构和资政殿大学士王云出使金营议和。

赵构、王云等一行人马,在前往金营路过磁州 (今河北省磁县) 时,磁州知州宗泽竭力劝阻赵构不要去议和。他说:“金人性情狡诈,不可相信。如今,他们大举入侵我大宋江山,而且气焰汹汹,野心昭著,怎肯轻易和谈?此前,肃王赵枢前往金营和谈,已被金军扣留。现在,他们又让王爷前往金营议和,显然是故技重施,设下陷阱,从而达到扣留王爷的目的,王爷千万不能去!”

此时,磁州的老百姓也得到了赵构和王云前去金营议和的消息,就集结在一起,拦住了康王赵构的马,不让他们前往金营。百姓们还认为前去议和的王云是宋奸,心里非常痛恨,遂一起动手,将其活活打死了。

就这样,本就惧怕前往议和会被金兵扣留的赵构,借故打了退堂鼓,悄悄地留在了磁州,去金营议和之事只好不了了之。不久,康王赵构又被相州知州汪伯彦接到了相州。

由于宋朝的腐败无能,金兵抓住战机,乘虚而入。他们一面虚张声势与宋廷议和,一面集中兵力迅速向开封进发,北宋首都开封城很快就被金兵包围了。

宋钦宗心急如焚,顿觉形势非常严峻,即刻命令秦仔等四名敢死之士秘密冲出包围,火速到相州给康王赵构送蜡书密谕,希望赵构募集宋军打退金兵,以解开封被围之急。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赵构接到了秦仔等四人辗转送来的蜡书。宋钦宗在蜡书密谕中命令,让康王赵构担任河北兵马大元帅,汪伯彦、宗泽担任副元帅,立即征调河北的全部军队,火速到开封勤王。

于是,赵构遵照宋钦宗蜡书密谕,于靖康元年十二月初一,在相州开设大元帅府,并宣布出任河北兵马大元帅,调集、征募河北军队,准备救援国都开封城。赵构还命令武翼大夫刘浩负责在相州州治安阳城里招募义士。

此时,岳飞正在自己的家乡相州等待时机入伍,当得知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士的消息后,他觉得为国尽忠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趁天还没亮,他就来到了赵构军营的帷帐下。岳飞见到武冀大夫刘浩后,迫不及待地自荐道:“我是汤阴的岳飞,曾经在真定府军中担任过小队长一职,亲自讨平过相州的陶俊和贾进两个剧寇。后来,又在平定军中担任偏校一职,斩杀了很多的金兵将领,并有幸升任进义副尉。再后来,平定军被数万优势金兵攻陷,我拼死血战,带领部下冲出重围。现在,我听说刘大人招兵抗敌,特意前来,愿为前驱,不杀退金贼,誓不罢休!”

武冀大夫刘浩见岳飞说话慷慨激昂,谈吐不凡,而且胸怀国家,又曾在军中多次立过战功,对其非常看重,满心欢喜地对岳飞说:“我看你英姿勃勃,一定有超人的胆识。这样吧,相州自今年正月被金兵攻破之后,各地饥民纷纷揭竿而起,投入到抗击金兵的队伍中,反抗金兵的势力逐渐强大。安阳一带有一股义军,首领名叫吉倩。这支队伍有三四百人,经常打劫州县,若不及早收服,将来后患无穷。因此,我命你带领一百名骑兵前去招抚吉倩,使其成为抗金的力量。若能成功,定当重用。”

就这样,靖康元年 (1126年) 腊月,岳飞应武冀大夫刘浩的招募,在相州参加了大元帅府的部队,从此走上了从军卫国的道路。

02 收服吉倩

岳飞加入康王大帅府的军队后,在武冀大夫刘浩的引进下,得到了赵构的赏识。随后,赵构就拨给岳飞百名骑兵,让他去收服在当地聚众起义的吉倩等人。

当时,大宋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不正常状态。加之金兵入侵,到处烧杀抢掠,除各地集结起来的义军势力不断扩大外,社会上的一些贼寇也乘虚而入,各自为战,袭扰百姓。特别是安阳一带,一股以吉倩为首聚集起来的义军,队伍有三四百人之众。这支义军在吉倩的带领下,一边英勇地抗击着金兵的入侵;一边对州县进行打劫,掠夺财物。

时任武冀大夫的刘浩认为,如果对吉倩这股势力放任自流,不及早收服,将来一定会后患无穷。

岳飞在应征入伍之后,虽然归属于赵构所领导的大帅府,实际上是刘浩的直接部下。俗话说: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岳飞觉得,身为一名武士,一定不能辜负武冀大夫刘大人的厚望,不收服吉倩及其所部誓不罢休。

就这样,岳飞精心挑选了一百名骑兵,悄悄地向吉倩驻扎的大本营进发。

一路上,岳飞对手下的将士要求十分严格。他提出,将士们在行军的路上,要小心谨慎,不准糟蹋百姓的一草一木。到傍晚太阳下山时,岳飞的人马才抵达吉倩所驻扎的营寨附近。为了不打草惊蛇,队伍找了一个宽敞而且相对僻静的地方搭起了帐篷,安营扎寨,生火做饭。

队伍吃过晚饭后,岳飞又召集所有将士,宣布了队伍的纪律:不准擅自离开营地,必须听从指挥,在休息和待命中做好战斗准备。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岳飞带着四名精锐的骑兵,直奔吉倩所驻的营寨。

只一会儿工夫,岳飞等人就来到了吉倩的营帐前。当吉倩手下的大小将领听说岳飞只带了四名骑兵前来,都感到他有着非同一般的胆量,心里既怕又敬。

在此之前,吉倩就多次听到过岳飞的名字,知道他不仅足智多谋,而且武艺精湛,骁勇善战,曾经仅仅率领二百兵马,就一举剿灭了安阳悍匪陶俊、贾进等数百人。这次看到岳飞仅带领四名骑兵前来,更让他对岳飞由衷地叹服。

吉倩看到岳飞并无交战之意,便断定其另有目的。于是,吉倩就吩咐手下的大小头领,对岳飞等一行五人要以礼相待。

岳飞来到营帐之内,神情自若地扫视了一下营内义军的大小将领,以一种语重心长的口气对他们说:“现在金兵正在进犯我大宋国土,黎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祖国的大好河山一点一点地在沦陷,国家危在旦夕。而你们,却不以大局为重,去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报效朝廷,反而落草为寇,打劫州县,还有没有一点儿感恩之心和报国之道?难道你们都是一些狼心狗肺的人不成?今天,我受河北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之命,招纳你们收编入伍,然后一起去抗击金兵,保家卫国。我想,这正是你们转祸为福、立功赎罪的大好时机。”

吉倩等人听了岳飞的肺腑之言,都被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他们又知道岳飞的名声威震四海,纷纷表示愿归附朝廷,并设酒宴款待岳飞,以表谢意。

岳飞为了表示招抚的诚意,进一步打消他们的顾虑,就坐下来和他们一起开怀畅饮。推杯换盏之中,吉倩还是对归顺一事有所顾虑,就不无试探地对岳飞说:“我们曾打劫过州县,如今归顺朝廷,恐怕对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还是要定罪吧?甚至还免不了一死。”岳飞见吉倩还有顾虑,就再三开导他们,让他们放心,并表示一定既往不咎。听了岳飞的话,吉倩及其所部才放心地表示愿意听命招安。

说话间,营寨之中有一头领突然站起,想趁岳飞不备,进行偷袭。不承想,岳飞眼疾手快,身子急速一侧,避开了头领的攻击。随后又挥起一掌,向那个头领打去,正好击中了那个头领的面颊。

那人被岳飞一掌击中后,应声倒地。而后,觉得自己的咽喉冰凉,用手一摸,才知道岳飞的剑已抵住了他的咽喉。惊吓之中,连连向岳飞求饶。

吉倩等众多头领见状纷纷惊慌失措地跪倒在岳飞面前,请求饶恕那名头领的性命,并一齐放下武器表示愿意归降。

就这样,岳飞没动一兵一卒就一举收服了吉倩义军将士三百八十多人。岳飞得胜回营后,刘浩立即向兵马大元帅赵构禀报并请功,因此被提升为借补承信郎。

03 两次晋升

宋钦宗赵桓即位后,面对着金兵的汹涌入侵,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康王赵构的身上,这是因为赵构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宋钦宗的心中,赵构无论是从宋朝的江山社稷考虑,还是从父子兄弟亲情考虑,都应该真心实意地帮助他,抗击金军入侵。

表面上看,赵构遵照皇兄宋钦宗的蜡书密谕,在相州声势浩大地开设了大元帅府,并亲自统领军队。但是,金军入侵后,赵构早被吓得不知所措,几乎到了魂飞魄散的程度。此时,赵构只想着如何保护自身的安全,根本没打算遵照皇兄赵桓蜡书密谕前往开封救援。他所做的,就是派兵分头去侦察金军敌情,以备自己伺机向安全地带转移,从而确保自己的安全。

赵构象征性地成立了大元帅府后,刘浩出任大元帅府的前军统制。由于岳飞采取智斗的方式收复了义军头目吉倩,一举收编了吉倩所部的人马后,使自己队伍的实力得到了明显的壮大。刘浩对岳飞的英勇大加褒奖,将岳飞晋升为借补承信郎,然后把岳飞的队伍,编入了他所领导的大元帅府前军之中。

虽然赵构畏敌如虎,但岳飞却是精神抖擞,求战的欲望非常强烈。他急切地盼望着能够奔赴前线。

有一天,岳飞奉刘浩之命,带领三百名骑兵,前往北京大名府魏县李固渡侦察。队伍前往目的地时,在侍御林一带,突然遭遇了一支金军。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岳飞正愁找不到敌人,这便碰巧遇上了。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岳飞大喝一声:“将士们,报效国家的时机到了,操起刀枪,给我杀!”

骑兵们心领神会,一起高喊:“杀!”然后就冲向金军阵营。

看到岳飞的队伍杀过来,金军一下子被镇住了。以前,金军所看到的宋军总是非降即逃,从没遇到过像样的抵抗。而今天,这支区区几百人的骑兵队伍,却在强大的金军面前表现得毫无惧色,不但杀声震天,而且直面出击,这样的气势,顿时让金军乱了阵脚。

就在金军感到惊诧之际,岳飞所率领的骑兵队伍迅速杀入敌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得金军丢盔弃甲,溃败而逃。

在这次战斗中,岳飞仅仅带领三百名骑兵,就一举大破金兵,并在战斗中斩首了金军的一位枭将。这次胜利,是宋军抗击金军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不仅极大地打击了金军的气焰,更是极大地鼓舞了宋军的士气。

岳飞凯旋后,大元帅府锣鼓喧天,喜气洋洋,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庆功大会。赵构当即宣布,对得胜而归的将士们论功行赏,升岳飞为正九品的成忠郎。当时,由于岳飞的曾祖父名叫岳成,为了回避祖上名讳,赵构特将授职改为“寄理保义郎”。

从此,岳飞的名字不仅在大元帅府一下子传开了,更在金军之中也传开了。

不久,岳飞又奉赵构的命令,跟随前军统制刘浩,前往滑州 (今河南省滑县) 南部一带抵御进犯的金军。为了更好地抵御抗击入侵的金兵,刘浩把自己心爱的战马借给了岳飞,让他率领一百名骑兵在坚固的河冰上面操练。

当时,天气非常严寒,整条河流都覆盖在了坚冰之下。某次操练之时,对岸一支数百人的金军突然踏冰而来,与岳飞所训练的骑兵遭遇。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岳飞镇定自若地指挥着自己的骑兵队伍出击迎敌。在金军面前,他大声喊道:“将士们,敌军虽多,却不知道我军虚实,趁敌军还没有决定战斗或撤离之际,迎头痛击,必定可以击溃敌人!”随即,一马当先,向着金军冲去。这时,只见一名金军枭将舞刀而来,迎面劈向了岳飞。岳飞以刀相迎,只听“当”的一声响,他的刀将金军枭将的刀砍入了一寸多深。金军枭将大惊。趁着敌人惊愕的一瞬间,岳飞拔刀再击,刀光闪处,只听“扑通”一声,金军枭将已人头落地。将领一死,金军立溃,岳飞拍马率领骑兵乘势追击,杀得金军大败而去。

这次战斗,不仅歼敌众多,而且还缴获了许多的战马。岳飞凯旋后,又被赵构晋升为从八品的秉义郎。

04 首隶宗泽

在宋金交战时期,两军之中扛旗的将士,通常被称为旗头。“旗头本执持大旗,麾众当先者。”也就是说,旗头是一支队伍中最骁勇善战的人。在双方交战时,旗头起着号召和引领本方将士冲锋陷阵的作用。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旗头,就是行军队伍的头。“旗进则众进,旗退则众退”,在厮杀激烈的战场上,处于众目睽睽之下的旗头,很容易成为对方军队重点攻击的对象,因此,担当旗头,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虽说充当旗头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岳飞不但毫不惧怕,反而以此为荣。在抗击金兵的战斗中,他多次主动请缨,在宋军中担任旗头这一重任。

战斗之中,身为八品秉义郎的岳飞每每身先士卒,带领手下将士冲锋陷阵,多次在战场上攻坚克难,打败不可一世的金国军队,从而赢得战斗的最终胜利。后来,纵然身居更高级别的职务时,岳飞依旧是带头冲锋在前,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拼杀。为了救国救民,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在一次战斗中,岳飞的参谋黄纵目睹了岳飞作为旗头,带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激烈场面。作为与他并肩战斗的战友和部下,黄纵非常担心岳飞的安危。为此,他竭力劝阻岳飞不要再担任旗头:“秉义郎大人,金国的军队十分狡诈,您若亲自担当旗头指挥作战,一旦被敌人认出,势必被全力针对,若万箭齐发,恐遭不测。”

岳飞知道黄纵的良苦用心,但他并没有按照黄纵的劝阻去做。他以为,自己从小习武,练就了一身本事,为的就是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报效祖国,此时不用,更待何时?何况,自己亲身经历过数十次大大小小的征战,深知作为军中头目,在指挥作战、破阵杀敌上担负着的重大责任。因此,在后来的征战中,岳飞依旧以八品秉义郎的身份主动充当旗手,冲杀在前,以此来鼓舞全军将士的斗志,激发将士奋勇杀敌之心。

与此同时,作为河北兵马大元帅的康王赵构则是另一种状态,他对金军可谓是畏之如虎。因此,虽然身负救援开封的重任,却生怕河北兵马大元帅的名声过大,招来金兵的攻击,从而危及自己的安全。于是,他绞尽脑汁,谋求与金军讲和途径。而他所信任的副元帅汪伯彦也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只知一味地溜须拍马,围着赵构转,缺乏军事上的雄才大略。汪伯彦早已摸透了赵构的心脉,便竭力劝说赵构,及早离开战事频繁的相州,迁移到更为安全的地方去。在选择逃避的问题上,汪伯彦与赵构心有灵犀。于是,两人经过一番精心的谋划,将转移的目的地确定为北京大名府 (今河北省大名县)

赵构随即大张旗鼓地对外声称,要派刘浩率军做先锋部队,领兵南下溶州 (今河南省浚县) 和滑州,去解开封之围。但实际上,这只是为了迷惑金军,赵构真正的目的,是以此来掩护他们向大名府方向逃离转移。

靖康元年 (1126年) 十二月十四,宋军的大部队在刘浩的率领下从相州出发,声称去救援被围困的开封。部队出发时,赵构和汪伯彦仍然对已经出师的军队隐瞒真情,谎称南下汤阴。但是,部队很快调整了行军路线,转而向临漳县方向进发。行军方向所出现的巨大偏差,让宋军将士无不感到莫名其妙。就这样,赵构和汪伯彦避开了李固渡的金军大营,转移躲避进了大名府。

赵构到达大名府后,立即下令河北各路兵马到此集结。河北兵马副元帅宗泽,首先率领自己所部两千兵马赶来。

出生于1060年的宗泽,当时已经66岁高龄了,乃是宋朝的一员功勋老将。其字汝霖,汉族,婺州义乌 (今浙江省义乌市) 人,是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

宗泽一见到赵构,就竭力劝说他派兵去解救被困已久的京城开封,但赵构对他的劝说根本不屑一顾。不久,信德府知府梁扬祖率领张俊、苗傅、杨沂中及三千人马也赶到了大名府,河北路的其他几支宋军也都来会合,刘浩所部也在其中。由于宗泽的直言相劝惹恼了赵构,导致赵构非常讨厌宗泽,于是借故不让他参与大臣议事,并假意派他去攻打解救开封,以远离自己的身边。

宗泽满怀一腔热血,毅然承担起了救援开封的重任。他以武显大夫陈淬为都统制,将所部一万兵马分为前、后、中、左、右五军。由于刘浩担任宗泽大军的前军统制,岳飞也自然而然地列入了前军编制。从此,岳飞成为宗泽的一员部将。

05 体悟兵法

靖康二年 (1127年) 正月,宗泽率部进军开德府 (今河南省濮阳市) ,并派遣前军统制刘浩,率领岳飞等骁将去袭击一支金军。

刘浩领命率军逼近金军阵营,让岳飞所部率先出击。岳飞一马当先,面对金军连发两箭,箭无虚发,金军的两名旗头中箭身亡。岳飞随即乘势率军突击,一举击溃了金军,并缴获了一批军械物资。此战大获全胜,岳飞被升为正八品的修武郎。

靖康二年二月,宗泽命刘浩引领前军奔赴曹州 (今山东省菏泽市) ,再次与金兵交战。于是,作为刘浩前军首领的岳飞,与金兵在曹州展开了一场非常激烈的战斗。战斗中,岳飞一马当先,奋勇杀敌。宋军将士被岳飞的英雄气概所带动,士气大振。顷刻之间,岳飞所部就突入金军阵中,一举大破金军。而后,又率部乘胜追击,一直追杀出了数十里,然后凯旋。曹州之战,岳飞再立新功,被晋升为七品武翼郎。

岳飞跟随宗泽参加救援开封的战斗,每一次出战都是身先士卒,骁勇异常。他的勇猛,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士气,一举扭转了宋军在金军面前屡战屡败的颓势。

看到岳飞的勇猛表现,宗泽喜出望外,开始对他另眼相看。他觉得,自己已经66岁了,培养接班人成为当务之急。岳飞的出现,让他眼前一亮,认为找到了培养的目标。

但是,经过几次战斗,宗泽发现了一个问题:岳飞虽然勇猛无比,屡立战功,但每一次出战,在组织上都显得比较仓促,看不出兵法方面的素养。据此,宗泽认为岳飞在军事谋略上还有很大的欠缺,必须加强军事谋略方面的学习,只有这样,他才有希望担当大任。于是,宗泽决定对岳飞加以重点培养,全面提高岳飞的军事才能。

一天,宗泽趁战事稍缓之际,把岳飞叫到自己的大帐之中。

这是岳飞第一次单独来到兵马副元帅的大帐之中,内心不免有些忐忑,不知道宗泽叫他来干什么。

一个简短的见面礼仪之后,宗泽把自己多年收集保存下来的兵家阵图交给岳飞,语重心长地说:“这些兵家阵图,非常值得学习和研究。就目前来看,你的智慧和武艺,都是军中的佼佼者,几乎无人能比。有些方面,即使与古之名将相比也不遑多让。但是,你一向喜欢野战,虽然锐不可当,但所用的作战方法,明显不如古之名将的作战方法。那些名将,既果敢骁勇,又善于谋略,智勇兼备,所向披靡。现在,你只喜欢野战强攻,缺乏以智取胜的战术。这样作为裨将 (按:也称偏裨、副将) 还可以,但有朝一日你若做了大将,恐怕就难以为继了。所以,你应该尽快加强学习,取长补短。”

听了宗泽的话,岳飞很受感动,深知这位老将军的用心良苦。辞别宗泽后,岳飞就开始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认真钻研那些兵法阵图。也正如此,让他学到了很多作战的方法和技巧,内心感到豁然开朗。由此,他对宗泽老将军充满了感激和感恩之情。

过了几日,宗泽再次在自己的帐中单独召见了岳飞。当宗泽问他对那些兵法阵图研究到什么程度、有哪些收获时,岳飞回答说:“古代的兵法阵图确实有许多妙处,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可我经过认真的思考,觉得那些兵法阵图有些拘泥于一些固有定式,缺乏创新变化。目前,如果我在带兵打仗时,每次都按一定的阵势排开,就等于变相向敌人暴露了我方的虚实。因此,我认为,临战不必苛求必须遵循一定的阵法兵图。兵家制胜克敌的根本,在于出奇制胜。按照古代的阵法排兵布阵,然后作战,那是兵法的常规。而兵法的巧妙运用,在于将领的临阵发挥,相机变化,也就是兵法阵图所说的‘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宗泽听了岳飞的回答后,觉得很有道理,连连点头称是,内心倍感欣慰。

不久,刘浩带领岳飞进驻广济军定陶县后,便接到了康王赵构的命令,让他所率领的人马听从黄潜善指挥,不再由老将军宗泽指挥。于是,岳飞也自然不归宗泽的调遣了。

黄潜善原本是河间府 (今河北省河间市) 知府,他率兵数千赶到东平府 (今山东省东平县) 来追随康王赵构,立即得到了赵构的宠信,很快被任命为宋军兵马副元帅。黄潜善这个人私心很重,一味按兵不动,保存自己的实力。就这样,失去刘浩和岳飞的宗泽,马上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境地。

06 建言受挫

其实,康王赵构的心里,一直不是真心实意地解救开封。在他身边的文武大臣,也都看出他的心思。赵构想的是,一旦开封被解救,大宋朝还是他的哥哥宋钦宗说了算,他依旧是个王爷而已。宋钦宗即位以来,赵构不止一次地埋怨父皇宋徽宗偏心,把皇位传给了哥哥赵桓,而没传给他。

赵构受宋钦宗之命去解救开封,无非就是走走形式,摆摆样子。当老将宗泽带领岳飞连战连捷时,赵构马上任命黄潜善为大元帅府兵马副元帅,位置排到了宗泽之前,让宗泽没有了冲锋杀敌的机会。

由于赵构救援开封不利,直接导致了宋军的溃败。

靖康二年 (1127年) 四月初,金军攻陷开封,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新老皇帝,加上后妃、公主、宗室,部分文武官僚共计三千多人被掳走,又将京城开封的各种文物、图书、档案、天文仪器、金银珠宝等所有财物一起“打包”,押往金国国都会宁府 (今黑龙江省阿城南部)

至此,北宋政权宣告灭亡。

就在金军撤离之前,北宋前宰相张邦昌被金军看中,让他接管北宋沦陷区疆域人口,并册立他为“大楚皇帝”,国号为楚。金军将黄河以南所攻陷的区域,全部交给张邦昌管辖,而河北、河东被金军攻陷的大片地域,则归金国占有管辖。

但是,北宋新老皇帝虽然被掳,宋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还在,一些皇家的宗室还在,各地州府官吏及军队还在,因此,在人们的心里,还没有感到大宋国的彻底灭亡。张邦昌作为傀儡皇帝,其政权很不得人心,几乎无人听令于他。迫于当时形势的重压,张邦昌不得不将北宋的传国玉玺送到了济州 (今山东省巨野县) ,迎奉康王赵构为皇帝。

其实,赵构早就等不及了。在他的眼里,这个皇帝早就应该是自己的。宋钦宗靖康二年 (1127年) 四月二十一日,赵构起身前往南京应天府 (今河南省商丘市) 即皇帝位。在出发之前,赵构将元帅府所属五军进行了重新编组,武翼郎岳飞被任命为中军的一名偏裨武将,可见,岳飞已经进入了赵构的视野之中。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庙号高宗,是为宋高宗。

赵构即位后,专门设置御营司来主管军政,并任命黄潜善兼任御营使,任命汪伯彦为副使,任命王渊为都统制,任命刘光世提举一行事物,任命韩世忠为左军统制,任命张俊为中军统制。至于不被赵构和汪伯彦欣赏的刘浩,则外任为大名府兵马钤辖,但岳飞作为刘浩的部将依然被留在御营司军中,隶属于张俊。

赵构称帝之初,迫于当时严酷的形势,不得不起用李纲担任宰相。李纲上任后,极力倡议招抚河北,收复失地。但他的抗金方略受到了执政大臣黄潜善、汪伯彦等人的多方阻挠。他们只想偏安享乐,极力主张迁都东南,放弃河北与河东,与金国划河为界,议和修好。而懦弱的赵构恰恰与黄潜善、汪伯彦的偏安思想十分一致,于是,应天府很快传出了宋高宗将前往扬州躲避的消息。

得知这一消息后,25岁的岳飞,于建炎元年 (1127年) 七月,以非凡的胆识和勇气,满怀着一腔爱国热忱,亲笔给新任皇帝宋高宗写了一封建言书,强烈建议抗金,并劝说赵构不要去往扬州。

岳飞在建言书中说,陛下即皇帝位使得天下万民有了领袖,社稷有主,这就足以打破敌人的奸谋了;如今,勤王的大军日夜不停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兵势渐渐强盛。趁着徽、钦二圣蒙尘未久,敌方尚未稳固之际,陛下亲率大军,渡过黄河,大举北伐,则天威所至,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日可复。

这是岳飞第一次正式批评朝廷的投降政策。当时,抗战派和投降派斗争的焦点,就是实行北伐策略还是实行南逃策略、是进驻开封还是退居扬州。岳飞在建言之中严厉抨击了投降派,表现出了超人的远见卓识。

岳飞作为一个低等偏将给皇帝上书,在当时无疑是凤毛麟角,甚至是绝无仅有的。宋朝的规矩向来是以文制武,他作为一个从七品的下级小武官,在一个鄙视武夫的时代里,居然敢于上书规谏皇帝,实属非同一般。

但遗憾的是,岳飞的建言书不但没有被宋高宗所接受,反而触怒了当朝大臣黄潜善和汪伯彦。黄潜善、汪伯彦看到岳飞的《南京上皇帝书》后,表现出异常的羞怒,认为他的批评之语绝对不可容忍。黄潜善和汪伯彦当即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加以论处,将岳飞革掉官职,削除军籍,赶出军营。

建炎元年十月,宋高宗和他的南宋朝廷南迁到了扬州。

岳飞曾从宗泽处获得兵书,习得兵法 wcTno2bybzVx7NOClroYsUyen5owBPX0My7TueVIu40eN7zdgkHX2iRXQ5iEs5C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