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5章

股票投资的误区

危险的错误投资观点之一:你总能知道股市明天是涨还是跌

在股票市场里,大多数人喜欢听“股神”创造巨额财富的神话,都想知道他们究竟买了些什么证券投资产品而身家暴增,然而似乎很少有人关注有多少人失败,或者说在股市中遭到了严重亏损。当然,这种现象完全符合我们人类的正常心理状态,我们向来喜欢积极的、正面的、好的事情,而不是那些悲观的、负面的、坏的事情。诚然,研究别人的投资如何成功没有什么不好,不过,在投资行业中,我认为,我们更多的应该考虑如何避免别人曾经犯下的错误,从别人的投资失败中吸取教训,做巴菲特先生认为的“聪明人”。

如果我们回头看看,会发现茅台、招商银行、苏宁电器等这些优秀企业的股票从上市到现在至少有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涨幅,如果一直持有这些股票怎么可能亏损呢?经研究和调查发现,很多股民亏损是因为犯下了频繁买卖交易、高价买入低价卖出、买入自己不熟悉的股票等错误。他们踏入股海多年,至今也没“真正”搞明白股票为什么能赚钱、为什么会亏钱,把一些股票投资中的错误当成“真理”去信奉,哪有不亏之理呢?我们有必要找出大部分投资者的主要错误观点的问题所在。下面我们先看一看其中的一种观点:你总能知道股市明天是涨还是跌。

有太多的投资者并不认为“股市短期是不可预测的”,因为他们在股市中随着“经验”的累积,发现很多事情的发生有规律可循,特别是对于股价的波动会随着一些事件的发生而变化。比如,如果前夜美国的黄金期货大涨,那么会认为A股的黄金类股票次日可能也会大涨;如果证监会发布提高印花税的公告,那么随后的交易日股市十有八九会大跌等。没错,任何一个在股市中摸爬滚打的投资者多年下来,一定会摸索到很多自认为“必然”的股价波动的关联性事件或技术指标等,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的确是有规律可循。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所谓的“规律”并不能每次都奏效。如果我们长期跟踪某一事件并做一个数学统计,就会发现,可能十次有三次甚至五次与“规律”不一致,那么违背“规律”的时候,便意味着将会发生严重的亏损。

回顾2007年的大牛市,我相信没有几个人可以预测上证指数冲刺6124点后,接下来的会是幅度70%多的快速下跌。同样,2009年7月底,在接近3500点时,也极少有人可以预知下跌即将来临。世界著名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在美国历史上几次最严重的股市大跌期间(如1973年、1981年、1987年),只能坐在股票行情机面前呆呆地看着,他坦言无法做到事先预测股市大跌。

我们知道,股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交易系统,短期内的涨与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经济、政府政策、自然灾害、企业经营、各种危机、战争等。当然,各种影响的结果都归结为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不排除极个别情况下用大资金拉升股价的做法),所以如果你真能做到在超大资金进入一只股票前建仓,而在它撤出前卖出,那么你赚钱的可能性很大,不过这种行为是特例。在大部分情况下,你不确定一只股票明天或者下一周准确的资金供求情况,所以你不能确定它会涨还是跌。很多人通过付费或者所谓的内部熟人关系,拿到了一些大机构资金买卖的信息,臆想又找到了个“庄股”,觉得赚大钱的机会来了。这里很多人忽略了一点,这样的大机构、大资金在中国内地已经有很多,比如公募基金、保险公司、私募基金等,有些在买一只股票,有些同时又在卖,你根本无法预测下一个交易日或下一周资金供求关系是什么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股票市场就像一锅汤,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不断添加调料,你永远也无法知道它的下一勺是什么味。因为市场的主体就像往汤里加调料的人一样,即使你知道有人拿大碗往里加白糖,你也不能判断汤就是甜的,因为很可能接下来有人拿更大的容器往里加醋,也可能有更多的人往里加辣椒。

在股市中你永远无法知道别人明天是怎么想的,甚至连知道自己明天是怎么想的都很困难,因为想法本身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另外,在全流通时代,大部分股票要想做庄目前已经很难,抛开做庄本身就是违法行为的法律风险外,很多股票流通市值动辄几十亿、上百亿,想拉动一只股价,可能需要至少数亿的资金,很少有机构愿意冒这样的风险,且最终往往得不偿失。

危险的错误投资观点之二:股价只1元,我能亏多少呢

如此之多的股民喜欢低价股,惧怕高价股,其中最重要的潜意识是:“低价股的上升空间大,而高价股上涨很困难,特别是超过100元的那些股票;而且,在股票市场下跌的时候,低价股跌得会很少,因为它只有一元钱或几元钱,还能跌到哪里去呢?”

其实,无论一只股票股价是100元还是1元,当这只股票价格下跌到零时,对于你来说都是血本无归,亏损都是100%。股价绝对值的高低和上涨下跌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不是低价股就跌不动或者跌得少,1元钱的股票当然可以跌到1分钱,甚至是0。

实际上,一个企业股票价格的高与低与它发行的股本数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样一个100亿元市值、5亿元净利润的公司,如果A公司总股本有1亿股,那么它的每股价格就是100元,每股盈利5元;如果B公司的总股本是100亿股,那么它的每股价格是1元,每股盈利5分。但是这两个公司的总市值和利润是一样的,从此角度说,股价没有高低之分。

当然,很多人直观上觉得A公司100元的价格太高很容易下跌,而B公司才1元钱很难下跌,但是大部分人没有想到的是1元钱也可以跌到1分钱,99%的跌幅。如果你原有的投资是100万元,那么现在只剩1万元。我们看看中国香港和美国很多股票的价格只有几角钱甚至几分钱,其中很多股票就是从1元钱、几元钱甚至几十元钱跌到这个价位的。几十年以前,美国股民也一样热衷于炒作低价股,但是经过了市场的无数惨痛教训后,他们逐渐变得“聪明”,炒作低价股的人越来越少。

笔者以为,长期来看,股价涨跌背后的根源在于企业业绩的变化,并不是说低价股就一定跌得少,高价股就涨不动。从本质上讲,衡量股价的高低与股价的绝对数值没有任何关系,而是要与每股盈利、每股净资产做对比。比如一只100元的股票,每股盈利有10元,而一只1元钱的股票,每股盈利只有1分钱,显然真正贵的是1元钱的股票。因为如果两个企业未来盈利不变,投资每股100元的股票,可以通过10年的经营赚回来,而投资每股1元的股票,要100年才能赚回来。对于那些连年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公司,即使股价跌到1分钱可能也是贵的!而像贵州茅台等这样的高价股,只要未来企业盈利不断成长,每股盈利如达到十几元,那么未来股价达到300元甚至500元也是可以看得到的。

总而言之,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高价股还是低价股,高价股如果经过拆股,股价一样可以从100元变为1元,而企业本身并没有任何实质价值的变化,只不过增加了些流通性。而低价股如果没有任何拆股行为,随着业绩的持续上涨一样可以在某一天成为高价股。比如,美国股神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公司从1965年的每股不到20美元上涨到2007年的15万美元,堪称“世界第一高价股”。

由于A股市场尚不成熟,且企业上市较难,壳资源有一定价值,加之投资者的低价股心理,历史上跌到1元以下的股票并不多,但我们可以看到A股市场中每股盈利只有几分钱甚至几厘钱的股票有很多,就是连年亏损的公司也有不少。如果未来它们业绩没有起色,也许中国香港、美国等成熟市场中大量没人碰的仙股同样会在我们A股出现。历史不断重演,但绝对没有一次是简单的重复,中国股市逐步走向成熟是必然的,垃圾股越来越便宜,绩优股越来越贵也是必然的,只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

危险的错误投资观点之三:股价波动大,所以风险大

“如果你想从一个亿万富翁变成百万富翁,那么你就投资股票吧”“开着奔驰进股市,骑着自行车出来了”,这些股市里广为流传的经典语言,无不体现了股市中的“风险”。所以,很多投资人,特别是那些经历过熊市的投资者,都认为股票投资的风险很大,因为股价巨大的波动让他们确确实实看到了自己账面资产严重缩水甚至血本无归。所以,“股价波动大,风险就大”似乎已经成为股市中的“常识”。那么,这个“常识”是正确的吗?

在这里,我们首先对风险做一个定义。与一般词典里的解释一样,风险指遭受损失或受伤的可能性。然而在投资学术界,也一样信奉所谓的“常识”,喜欢将投资的风险给予不同的定义,坚持把它当作是股票价格相对波动的程度,也就是个别投资相较于全体投资波动的幅度,即Beta值。他们认为那些股价历史走势平稳,没有相对波动的股票,其风险才是最低的。看来投资大众很大程度上可能受到了这些理论的诱导和影响,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真正的价值投资人喜欢市场波动都还来不及,怎么会认为这是“风险”呢?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的第八章便有所解释,他引用了市场先生理论——“市场先生每天都会出现在你面前,只要你愿意就可以从他那里买进或卖出你的股票,他越沮丧,投资人拥有的机会就越多。”这是由于只要市场波动的幅度较大,一些超低的折扣价就有机会出现在一些好公司身上。很难想象这种低价的折扣会被投资人视为对其有害,对于投资人来说,完全可以无视其存在或是好好地利用股票市场这种愚蠢的行为来致富,而不是被市场先生的愚蠢行为所愚弄,在高位买进,低位卖出。

相反,根据Beta理论,若是有一种股票的价格相对于大盘下跌的幅度更高,就像是我们在2008年年底以20多元的价格买进中国平安股票时一样,如果有人认为其风险远比原来高股价时还要高(2007年股价达到150元),那么要是哪天有人愿意以极低的价格把整家公司卖给你时,你是否也会认为这样的风险太高,而予以拒绝呢?巴菲特曾经持有的可口可乐公司的竞争力在一般的分析师眼中实力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其股票的Beta值却与一般平庸、完全没有竞争优势的公司相似,难道只因为这样,我们就该认为在衡量公司所面临的产业风险时,完全不需考虑它们所享有的竞争优势吗?或者就可以说持有一家公司部分所有权,也就是股票的风险,与公司长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认为这些说法,包含衡量投资风险的Beta公式在内,实在没什么道理。

在评估风险时,Beta理论推崇派根本就不屑于了解这家公司到底是在做什么,它的竞争对手在干嘛,或是他们到底借了多少钱来经营,他们甚至不愿意知道公司的名字叫什么,他们在乎的只是这家公司的历史股价。相对地,我们不太在乎这家公司过去股价的历史变化,只希望尽量得到有助于我们了解这家公司的信息。另外在我们买进股份之后,我们一点也不在意这家公司的股票在未来几天内是否有交易,也不会在意每日的股票行情。

相比较而言,我们更愿意投资的是在购买后虽然经过巨大波动,但最终由1变为10的股票,而不是购买后虽然四平八稳,最终却由1变为2甚至更低的股票。看看几乎每年都有1倍以上波动的万科,经过18年的市场风雨,从上市开盘价至今上涨60倍,以1991年最低价至今上涨近200倍。如果你能够把握好1991年、1993年、1995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7年、2008年几次高估、低估中的一两次,赚500倍以上也并不稀奇。但在Beta理论派的眼里,万科可能只是个垃圾股,因为它的波动常年远远超出大盘。

说实话,如果股市的波动幅度很小或者说每家企业的股价都接近于其内在价值,那么我们的可预期的投资收益率将会大大降低。因为我们所能赚到的钱只有企业正常成长和分红的利润了,而为我们过去的投资创造较大贡献的估值变化的利润可能就很难赚到了。所以从此角度来说,任何的股票投资人都应该喜欢波动,波动越大意味着投资的机会越大。市场先生愚蠢才会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们以白菜的价格买入黄金的机会。

危险的错误投资观点之四:分散投资比集中投资更安全

在投资中,常识很重要,甚至很多优质的投资标的和绝佳的投资时机都是依靠简单的常识就可以发现的。但在股市中,也有一些看似绝对正确、不需任何怀疑的投资常识,事实上却并不那么可信,甚至是很危险的。比如,分散投资是否比集中投资风险更低。

“买很多股票,分散持有,这样可以降低风险。”这似乎是被很多投资者公认的真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分散真能降低投资风险吗?是如何降低的呢?实际的市场中,分散投资的投资者是否真的比集中投资的亏得少、赚得多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看一下股票之外的实业投资。如果你有一笔资金准备投资做实业项目,你是集中投资去做一个到几个你熟悉和看好的项目,还是将资金分成上百份分别去做100个不同的项目。恐怕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并且也不会觉得同时操作100个项目的风险就会更低,反而会觉得风险更高。道理显而易见,没有精力同时做那么多事。可是,为什么回到股票投资上面的时候,大家就会认为分散持有几十只甚至上百只比集中持有几只的风险低呢?上面实业投资分散可能面临的问题,在股票投资中就不存在了吗?就本质而言,还是投资者没有把买股票同投资企业联系起来,把投资风险仅仅是看作股价的短期波动。

其实,股票投资真正的风险并非来自集中还是分散,而是来自你投资的对象本身。垃圾企业,并不会由于你多投几个,整体投资风险就降低;优秀企业也并不会因为投得少,风险就提高。投资风险和你投的股票多少,没有绝对关系。然而,对于大多数普通股民而言,将资金分散到很多根本不了解的股票上,风险反而更高。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我见过的很多股民都同时投着几十个倒背如流的股票代码,但你问他了解这些公司吗,很多人回答是一无所知。如果这样分散投资也能降低投资风险,我宁愿相信人人都能超越巴菲特,成为“股神”。可以负责任地讲,投资几个你熟悉的优秀企业,远比投资几十个你不了解的企业风险要低得多。而你投资的对象越多,你不熟悉它们的概率就越大,就像投资大师费雪所说:“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过于分散化迫使投资人买入很多并没有充分了解的公司股票,可能比投资过于集中还要危险。”事实上,很多股民确实如费雪所说,为了分散而分散,买入很多,但根本不了解买入的是什么,风险可想而知。

另外,从企业股权投资的角度来衡量分散投资和集中投资的风险,我们可能以更高远的视野和角度来看问题,即使是投资熟悉的、能力圈之内的分散投资也未必就比集中投资更安全。回到证券投资市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分散投资最终比集中投资降低了风险,分散投资的优势只是平滑了整体的波动而已,反而是很多长期坚持集中投资优秀企业的投资者战胜了市场,如最具代表性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可口可乐、吉列、华盛顿邮报,这些连中国投资者都非常熟悉、众所周知的好公司,你能说集中投资它们不安全吗?事实上,正是坚持集中投资这些具备深度“护城河”的优秀企业才使巴菲特数倍地超越指数和同行而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就像国内A股众多的白酒上市公司,你能说分散投资于它们比集中投资于五粮液和茅台两家风险更低?恐怕回报更低是确定的。

最后,由于能够真正不断创造超值回报的卓越企业犹如钻石般稀少,基业长青的杰出企业更是寥若晨星,所以要想长期做到低风险、高回报,集中投资是必需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4年给他的合伙人的一封信中写道:“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确信,正确的投资方法是将大笔的钱投入到有所了解的企业以及完全信任的管理人员中。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将资金分散在大量他一无所知或毫无信心的企业中就可以限制风险,完全是错误的……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绝对是有限的,因此在特定的时间里,很少有超过2个或3个企业我认为值得完全信任。”而我们一贯的投资准则是:应该把“鸡蛋”放到少数你信任的“篮子”中,而不是放到更多你根本不知道它们会不会漏的“篮子”中。

危险的错误投资观点之五:短线赚钱更快更容易

随着最近股市赚钱效应的传播,很多投资人每天都会收到可能几个甚至不下十个的“荐股”电话,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很“专业”的投资公司,凭借每天都能抓住涨停股的本领而吸引股民。好奇的人们不禁会问,这样的电话有人会相信吗?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公司或机构从事此类营销活动呢?

实际上,上述所谓的专业机构无非是抓住了广大股民“短线赚钱快”的心理,所以此方法屡试不爽。只要股市持续上涨一段时间,那么准会有很多这样的机构冒出来,如果面临大熊市,它们大部分被迫关门大吉,逃之夭夭。那么,投资大众的一般常识“短线赚钱更快更容易”正确吗?当然是大错特错!

我们的确可以看到股票市场里几乎每天都有涨停的股票,所以看起来抓住几只涨停股不是很难。我们一个月抓住3个涨停,就会有30%以上的收益,这样应该也不难吧。那么,我换一种说法:“只要10万元本金投入,5年时间让您的资产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恐怕这么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吧!那么,为什么每个月30%的收益率容易让人相信呢?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算一下,60个30%的复利倍数:689万倍,5年正好60个月,如果月收益30%,那么10万本金60个月翻689万倍就能变为6890亿元。如果不确信我的说法,可以自己算一下:10万×1.3×……×1.3(乘60个)=6890亿元。6890亿元人民币兑换为美元也有960亿,财产远远超过比尔·盖茨。看了这个数据,你还会相信月收益30%的“神话”吗?如果能每年达到30%的收益率,这样的业绩也远远超过“股神”巴菲特20%多的复合年收益率了。

实际上,那些靠看技术图形、政策利好等做短线的投资者,几年下来不仅赚不到钱,而且大部分资金浪费在交易费上。做短线最大的问题是不确定性很高,因为你要判断明天股价是否会涨跌,可能你前十次有五次做对了,但是从第六次开始你做错了,那么即使你前期赚到了些钱,以后的错误也会亏得更多。所以,短线不仅不容易赚快钱,反而让你亏得更快。就连巴菲特、索罗斯这样的世界投资大师都不能确定明日股市的涨跌,更何况普通投资者呢?

当然,很多人对此仍持有质疑,认为世界范围内还存在着短线投资大师,而且也做得比较成功。我觉得,首先这种短线的成功不具有普遍性,就如巴菲特所说,“世界上信奉格雷厄姆和多德投资哲学的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因此投资方法和实践变得比以前更加贫穷。”其次,短线投资忽略了投资股票的本质,即“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股权”,而不是不管公司质地、竞争优势和行业前景,投资买卖依赖于技术图形的投资法。中国股市这么多年走下来,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坚持价值投资的投资人身家过亿的大有人在,但是很少听到过一个做短线的赚到大钱的,连长期在股市中生存下来的都少见。

在当今中国处于转型期的社会,物欲日盛,急功近利,人们思想浮躁,心情烦躁,工作急躁,每个人对于成功的渴望更多来自于获得财富的荣耀和羡慕感,很少有人会想通过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获得一定的成功。两三年的时间人们都觉得赚钱太慢,因为他们的确看到了身边的人接二连三地成为“富人”,心里对他们嫉妒和羡慕的心情可想而知。所以,必然在股票投资这个可以“一夜暴富”的工具上诞生赚快钱的心理倾向,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不仅没有赚到快钱,反而亏损严重。等到真的明白投资和经营人生一样是长跑不是短跑的时候,可能已经两鬓斑白,留下的只有对下一代的惨痛教训而已。 2J48/r8/vIwZfZTBTESmUtlWhBkQzKaQ79WeN1oivXXeHZ+mLviOqoWw8JbG41Y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