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流行病学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是我国的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主要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临床表现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黄疸发热为主,可慢性化,甚至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1亿人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其中880万人急性发病 。约有20亿人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 ,每年约有68.6万人死于HBV感染及其相关疾病 。全球已有超过1.42亿人慢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每年约有540万人HCV新发感染 ,约有70万人死于HCV感染及其相关疾病 。全球约有2 000万人感染丁型肝炎病毒(HDV) 。每年约有1 950万人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其中150万人急性发病 ,4.97万人死于戊型肝炎感染相关疾病 。全球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的地区分布情况见下图。

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的地区分布情况

(来源:WHO. Global Health Sector Strategy on viral hepatitis, 2016–2021. 2016)

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经消化道途径传播,冬春季为发病高峰,潜伏期为15~60天,病程大多自限,均可通过疫苗预防。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多为轻症或无症状的亚临床型,成人罹患则多为临床型。1988年,上海市发生食用毛蚶引起的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病例数超过30万人 。甲型肝炎无慢性化,感染后即可获得终身免疫,极少数患者可进展为急性重型肝炎。戊型肝炎为人畜共患疾病。1986~1988年,我国新疆南部地区发生了迄今为止我国最大规模的戊型肝炎暴发流行。近年,我国戊型肝炎散发病例呈现缓慢但持续的上升趋势,上海市人群抗-HEV-IgG抗体阳性率大于20% 。戊型肝炎患者无法获得终身免疫,如存在免疫缺陷可出现慢性化,妊娠期妇女感染HEV易导致流产、早产和死胎,病死率高达20%~25%;慢性肝病患者伴发戊型肝炎也易导致重症肝炎乃至死亡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经血液、母婴及性接触途径传播,发病无季节性,潜伏期为30~180天。儿童感染HBV极易慢性化,成人感染95%以上可自然痊愈。随着母婴阻断和乙型肝炎疫苗的普及,我国急性HBV感染明显减少。2014年全国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4岁、5~14岁和15~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分别为0.3%、0.9%和4.4% 。我国是HCV低流行区,2006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抗-HCV流行率为0.43%,北方高于南方,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男女间无明显差异 。由于HCV感染具有隐匿性,多数感染者并不清楚实际的感染状况。近年,我国有偿献血者、透析患者、静脉吸毒和男-男同性恋人群感染率上升趋势显著 。HDV为缺陷病毒,与HBV重叠感染后,可促使肝损害加重,并易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我国人群HDV感染率不详。

Q1 病毒性肝炎仍然是我国的常见疾病吗?

我国将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上述两种型别的肝炎病毒新发感染者和急性患者显著减少,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2014年全国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4岁、5~14岁和15~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分别降低为0.3%、0.9%和4.4%。但是我国既往感染的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基数较大,合计超过1亿。上述感染者均有可能进展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如未坚持规范化治疗,还有可能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另外,我国戊型肝炎散发病例呈现缓慢但持续的上升趋势,如感染者存在免疫缺陷可出现慢性化,妊娠期妇女感染HEV易导致流产、早产和死胎,病死率高达20%~25%,慢性肝病患者伴发戊型肝炎也易导致重症肝炎乃至死亡。

所以病毒性肝炎仍然是我国的常见疾病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Q2 哪几类人群更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

没有接种疫苗或被动免疫制剂(比如: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既往未发生过感染或体内没有足够保护性抗体的人群对肝炎病毒普遍易感。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经消化道途径传播,所以卫生条件落后、不注重个人卫生、食用不洁食物或者疫区旅行者等感染风险较高。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经血液、母婴及性接触途径传播,所以医务人员、病毒感染者或者患者的配偶(性伴侣)和子女及密切接触者、经常输血或血制品者、接受血液透析和器官移植者、静脉注射毒品者和其他重点人群(如: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和警察)等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目前,甲型、乙型和戊型肝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获取保护性抗体,丙型肝炎尚缺乏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

Q3 甲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流行和发病情况如何?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临床表现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黄疸、发热为主。HAV主要经消化道途径传播,冬春季为发病高峰,潜伏期为15~60天不等,病程大多自限,可通过接种甲型肝炎疫苗预防。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多为轻症或无症状的亚临床型,成人罹患则多为临床型。1988年,上海市发生食用毛蚶引起的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病例数超过30万人。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1亿人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其中880万人急性发病。甲型肝炎无慢性化,感染即可获得终身免疫,极少数患者可进展为急性重型肝炎。

Q4 乙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流行和发病情况如何?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临床表现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黄疸、发热为主,可慢性化,甚至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HBV主要经血液、母婴及性接触途径传播,发病无季节性,潜伏期为30~180天不等。儿童感染HBV极易慢性化,成人感染90%以上可自然痊愈。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8.6万人死于HBV感染及其相关疾病。随着乙型肝炎疫苗的普及和母婴阻断率的不断提高,我国急性HBV感染明显减少。2014年全国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4岁、5~14岁和15~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分别为0.3%、0.9%和4.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接受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等)。

Q5 丙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流行和发病情况如何?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临床表现、传播途径、潜伏期和疾病转归与乙型肝炎相似。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42亿人慢性感染HCV,每年约有540万人HCV新发感染,约有70万人死于HCV感染及其相关疾病。我国是HCV低流行区,2006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抗-HCV流行率为0.43%,北方高于南方,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男女间无明显差异 。由于HCV感染具有隐匿性,多数感染者并不清楚实际感染状况。近年,我国有偿献血者、透析患者、静脉注射毒品者和男-男同性恋人群感染率上升趋势显著。得益于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发明和应用,目前丙型肝炎已经进入可以治愈的时代。

Q6 丁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流行和发病情况如何?

丁型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HDV为缺陷病毒,与HBV重叠感染后,可促使肝损害加重,并易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硬化。丁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潜伏期和疾病转归与乙型肝炎相似。全球约有2 000万人感染HDV,我国人群HDV感染率不详。

Q7 戊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流行和发病情况如何?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临床表现、传播途径、发病高峰和潜伏期与甲型肝炎相似,病程大多自限。可通过接种戊型肝炎疫苗预防。戊型肝炎为人畜共患疾病。1986~1988年,我国新疆南部地区发生了迄今为止我国最大规模的戊型肝炎暴发流行。近年,我国戊型肝炎散发病例呈现缓慢但持续的上升趋势,上海市人群HEV-IgG抗体阳性率大于20%。戊型肝炎患者无法获得终身免疫,如存在免疫缺陷可出现慢性化,妊娠期妇女感染HEV易导致流产、早产和死胎,病死率高达20%~25%,慢性肝病患者伴发戊型肝炎也易导致重症肝炎乃至死亡。

Q8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吗?什么是未分型肝炎?

法定报告传染病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当特定传染病发生时,医师或医疗机构需向卫生主管机关报告,并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治疗和隔离等措施。目前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病毒性肝炎属于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未分型肝炎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病毒性肝炎的特定报告分类。指临床已经诊断和报告为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但是实际无法检出特定的肝炎病毒病原学分型(比如:甲、乙、丙、丁、戊等)的情况。大多数未分型肝炎患者实际并不是真正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只有极少数可能感染罕见或未知型别肝炎病毒。

Q9 努力了这么久,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真的下降了吗?

目前,全球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一半的肝癌患者来自中国,难道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了很多?其实恰恰相反。①随着我国乙型肝炎疫苗的普及和母婴阻断率的不断提高,我国急性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明显降低。②由于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环境致肝癌因素(如:黄曲霉毒素摄入和水污染等)明显减少。③规范化治疗使慢性肝炎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控制。④丙型肝炎也已经进入可以治愈的时代。⑤早发现、早诊断以及治疗技术的革新使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

根据2015年发表的中国癌症统计年鉴(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信息,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正式步入下降通道。但是,全人群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进入下降通道,并不代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感染者中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处于下降趋势。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感染者的基数依然庞大,如不能有效提高规范化抗病毒治疗率,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感染者依然会是肝癌的重灾区。目前,肝癌仍然是我国发病率第四位、致死率第三位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60岁以下男性最常见且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任 宏) RtqmzkUb8PKeocj0ji7QgOHGXRJOgYpzWhFUMvIRDShlF8O4aCV+5nlCmGekvjb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