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机遇,使我们有了实践净水渔业理念和净水渔业技术的机会。
在实施了污染控制和生态重建技术后水中氮、磷仍居高不下的无锡蠡湖,我们用净水渔业理念进行生物修复,其方法是运用净水渔业技术。
净水渔业理念,即依据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鲢、鳙)和底栖动物(螺、贝等)对水体中浮游生物有控制效应,可抑制蓝藻的生长,并让水中的氮、磷通过营养级的转化,最终以渔产量的形式得到固定,当捕捞出水体时就移出了氮和磷。
净水渔业技术与一般湖泊水库的放养鲢、鳙不同,它要求放大规格鱼种(2龄)、回捕高规格成鱼(4龄以上),要求禁捕时间长(确保鲢、鳙生长安全)和水域中有一定的鲢、鳙群体。鲢、鳙对藻类水华的控制作用虽已众所周知,但成效不显著,尤其在太湖、巢湖等大型湖泊,关键就在鲢、鳙的放、管和捕。
本书详述了净水渔业研究与示范的过程、取得的第一手监测数据、对照和参考其他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的思考和问题,供大家参考。为此,对蠡湖水生态修复的前期试验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试图提供众多治理方法中运用生物学或生态学方法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示范典例;验证放养滤食性鱼类对湖泊水生态有减缓富营养化进程、净化水质的作用,通过长达数年的原位试验研究表明,鲢、鳙确有净水作用,但与环境条件、运作方法密切相关。本书可为其他浅水湖泊的生态修复实践提供思路。
在净水渔业研究与示范中,特别感谢:
无锡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张宪中研究员及其团队,在放流、管理与回捕净水的鲢、鳙中所作的贡献。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环境保护研究室和水生生物资源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对实施净水渔业技术前后的蠡湖环境生态变迁、蠡湖鱼类资源变动提供了数以千计的实测数据;胡庚东研究员等在蠡湖敞水区的水生植物调研和杨健研究员及其团队的以移养背角无齿蚌测评湖泊的重金属污染动态变化等为本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著作者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