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读什么?怎样读? ——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英语学习者提出的两个问题。学习英语,除阅读之外,当然还有听、说、写、译。这五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但阅读是基础。尤其在应用方面,我国极大多数涉及外语行当的工作者最需要的还是阅读。阅读,对于自学者来说,更是学好外语的重要途径。

读什么? 读现代英美人写的英语。作为精读材料,最好选择一些现代英美作家的作品;要新而不“怪”。就是说:语言既不陈旧,又没有很多奇怪的句子结构和俚语、方言之类;艺术表现手法新,又必须是现实主义的,既不是传统小说的平铺直叙,纯粹的讲故事,又不是“新”得出奇,变成了梦呓式的“天书”。总之,选择读物要着眼于最能收到学习英美语言(进而研究英美文学)的实际效果。我们选择这本《再会,契普斯先生》( Good-bye, Mr. Chips ),就是试图拿出一个比较理想的实例,来回答“读什么”的问题。

怎样读? 读有精读和泛读之分。两者也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只是要求有所不同。泛读从“量”来要求,广泛浏览,达到见多识广,可以容许“不求甚解”;精读则从“质”来要求,务必一词、一句都弄得清清楚楚:每个词的正确发音,它的词性、在文中的意义、色彩、搭配、用法以及在句子中的作用;每个短语、每个从句在文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每个句子的语法结构,有否倒装或省略等,句型有无习惯上的特殊之处,以及句子的精确含义。这一切都弄清楚了,才能弄清每一章节的意思和各章节之间的联系。这才算是语言方面真正读懂了,才能理解全文讲的是什么,是怎样讲的,才谈得上文艺欣赏、文艺评论和翻译。

这本 注解本 是为精读而编写的,也可以说是试图回答“怎样读”的问题的一个探索性的答案。

精读读懂以后,还希望能反复诵读,因为对于外语学习来说,懂和熟是两回事;懂而不熟,可以说并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读不但可以加深理解,提高阅读水平、鉴赏水平,而且直接有助于写和译,间接有助于听和说——达到全面学好英语的目的。

作者介绍 本小说作者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1900年 9月 9日生于英国兰开夏郡(Lancashire)利城(Leign)。他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就开始为报刊写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遍游欧洲,一度寄居维也纳。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凯瑟琳自己》( Catherine Herself )出版时,他才十八岁。1933年出版《失去的地平线》( Lost Horizon ),同年冬天发表《再会,契普斯先生》,轰动一时。1939年,他去美国,1941年出版《无心的收获》( Random Harvest )。这三部小说都曾拍摄成电影,颇为成功。英语词典中有“Shangri-la”([ˌʃæŋgrɪ'lɑ:]香格里拉)一词,原作“世外桃源”解,后又衍生出其他意义,并一度在俚语中被用来指“厕所”,——这个词就出于希尔顿的《失去的地平线》。契普斯(其实是小说人物契宾先生——Mr. Chipping——的绰号)也已在英语国家很大一部分人中间像亲人、老朋友一样熟悉,一样亲切。

希尔顿后来的作品有《记忆犹新》( So Well Remembered ),《奇异无比》( Nothing So Strange ),《早晨的旅程》( Morning Journey )和《再三再四》( Time and Time Again )等,他还为好莱坞写过不少剧本。1954年 12月 20日,希尔顿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滩(Long Beach)逝世。

作品介绍 《再会,契普斯先生》原先是希尔顿为英国《不列颠周刊》( British Weekly )的圣诞节增刊所写的,时在1933年。翌年重新在美国《大西洋月刊》( Atlantic Monthly )上发表,随后美国和英国相继出版单行本,英国广播公司(BBC)还曾连续广播,后来又拍摄成电影,曾在我国放映,片名《万世师表》。1938年,俞亢咏将小说开头四章详加注释,在葛传椝主编的《竞文英文杂志》上连载介绍,颇受读者欢迎。

小说用极其生动、轻快的笔调描绘契普斯一生在布鲁克菲尔德(Brookfield)公学的教书生涯和他的恋爱、婚姻和为人,情意悱恻,妙趣横生。同时,从布鲁克菲尔德这偏僻的一隅反映出英帝国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开始没落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思想的变迁。艺术风格和语言都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新而不怪”,是学习现代英语和英国文学的一本好书。

《再会,契普斯先生》在许多国家都有译本,并广泛被学校用作教材或课外读物。

关于注解 我们是从语言角度进行注解的,力求详尽。如果你觉得有些讲解是多余的,那就说明这些你已经懂了,可以跳过去。相反,如果这样详尽地讲解了,你阅读还有困难,那说明这本书也许暂时对你还太深了些,可以先读一些简易读物,作为一个阶梯。注解的详略要正好符合所有读者的要求是不可能的。我们希望读者们能够看得出,我们是认认真真地做了这本书的注解工作的,煞费苦心地总想切实有助于学习英语的读者,尤其是自学者。书末附了一张“契普斯先生年表”,也正是为了帮助读者弄清小说叙事的脉络;否则为小说人物编年表,岂不滑稽?

这样详尽地注解英语,还是一个尝试。这一做法是否能收到预期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实践证明。注解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恳切希望各界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以利于再版时改正。

葛传椝 俞亢咏
1982年12月 hT7l53qV72zMCb8gnyCwkWRp+NsmroXxe1WXPitcCUiP5ERQhKp2atSOmbNq0QB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