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秋,我7岁(实足年龄6岁),母亲送我上小学。那时是私立小学,要交的学费,也是父母预先从日常生活费用中节省出来,准备好的。学校名叫务定小学,就在我们家后面的街道上。这条街道也是这个地区的菜市场。早上去上学时,一路上是熙熙攘攘的买菜人群。
那时我的脑子尚未开窍,懵懵懂懂就去上学了。我与邻居家的一个孩子同岁,一起上这个小学,而且同坐一个课桌。第一学期结束,我和邻居家孩子一起拿着成绩单回家。成绩单上写有名次,现在我记不清楚确切的数字,可能是他36,我37。我当时不明白哪个名次更好些,还以为我比他高一分。回到家里,母亲看了我俩的成绩单,笑了起来,说我俩都是落后生,我还排在邻居家孩子之后。我这才明白排名次序的道理。母亲只是一笑了之,并没有训斥我,对我施加压力,但我知道了自己学习不好,内心羞愧。
后来,我识字渐渐多了,开始喜爱读书。每到新学期开始,领了课本回来,我就会迫不及待翻阅语文课本,认真读了起来。我在小学期间,还喜欢看小人书(即连环画)。当时,上海街头有小人书摊,我常会向母亲要几分钱,租借小人书看。父亲有时也会从书店买一两册连环画给我,我总是读得津津有味。我对《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的故事知识,最初就是从这些连环画得来的。
在小学高年级时,我开始喜欢读课外读物。我家不是书香门第,家里没有藏书。而有一次,我在抽屉里发现一本书,是母亲用来夹放各种丝线的。我就向母亲要这本书。母亲就把里面的丝线都取出,把书给了我。我仔细一读,才知道这是一本为少年儿童编写的外国小说,即《格列佛游记》,讲述格列佛船长在小人国的游记,读着觉得有趣极了。父亲见我喜爱读书,遇到暑假,也会从书店买一本少儿读物给我。这样,由于我喜爱读书,我的脑子也就渐渐开窍,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在小学毕业时,我还获得品学兼优的奖状。
我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度过了童年。人们常形容说金色的童年,就我的感觉而言,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