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创建发展期(1958~1976年)

1959年年初,喀纺党政领导班子和职能机构成立,同年10月,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干部、工人、技术人员满怀支援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在这块当时贫瘠而又荒凉的土地上,挥镐破土,揭开了喀什棉纺织厂轰轰烈烈的创业史。按照“边基建,边安装,边培训,边生产”的“四边”建厂方针,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肩扛手拉的办法搬运钢铁机器,到1960年年底完成了全部土建施工工程。1960年7月1日,一片马达的轰鸣声,震醒了沉睡的喀什噶尔大地。从此,喀什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座大工厂,机织细布替代了手工粗布。1961年纺纱、织布正式投入生产,企业组织机构逐渐健全,各项工作步入正轨。三年自然灾害过后,社会安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喀什棉纺织厂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先后开展了三面红旗社会主义教育,学习毛主席著作,学大庆、学雷锋,抓阶级斗争教育,使职工的生产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比学赶帮超”的群众运动开展得热火朝天。职工业余时间自觉参加政治学习,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从干部到工人都在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到1965年8月,国家已收回全部投资。到1966年年底,喀什棉纺织厂累计上缴利税3852.09万元,各项技术指标稳定上升,棉纱入库一等品率达到99.80%,棉布入库一等品率达到96.99%,印染入库一等品率达到91.19%

图2-1 1961年

资料来源:《中国最西部的古城喀什新姿》,《建筑学报》1974年第6期。

“文化大革命”运动在1967年波及喀什棉纺织厂。受其影响,喀什棉纺织厂的各项工作开始出现混乱,各级管理机构处于瘫痪状态,各项规章制度荡然无存,生产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且每况愈下。国家财产受到巨大损失,职工人身安全受到威胁。1969年生产的棉纱只有1966年产量的22.10%,棉布只有22.39%,印染布只有30.94%,亏损168.27万元。企业从1968年到1976年连续9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达1438.27万元。“文革”十年使刚刚起步的喀什棉纺织厂遭受了重大的创伤,元气大损。

作为对于这一历史的事件记叙和社会记忆,《喀什年鉴》的“大事记”1977年12月9日的一条信息写道:“喀什地委在喀什棉纺织厂召开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经验介绍现场会,要求各级党委总结经验,加强领导,打好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第三个战役。” 此外,瑞典学者贡纳尔·雅林1978年重返喀什噶尔时,这样记述道:“无论在什么地方,我在中国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要给我们讲一讲‘四人帮’和他们的破坏活动。在喀什噶尔,棉纺厂的工人们给我讲‘四人帮’的罪行;在北京,图书管理员和民族研究所的学者们给我们讲‘四人帮’的罪恶。几乎没有什么地方幸免于难。” JWMXZSoPo15iIRmWZVvoIZIOXAuYSq4T42DkZxdLt9g0HdOzFiyVT7a/3M5L93w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