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劳工研究

近年来,一系列在劳工社会学(Sociology of Labor)脉络下开展的劳工研究(以学术讨论为主)逐渐兴起。在这种情况下,“将工人阶级带回社会学研究的中心” 和“将阶级分析带回劳工研究的中心” 成为一种鲜明的学术趋势。孙立平指出,转型社会学必须眼光向下,关注底层的日常生活及实践逻辑 。因为世界上最庞大的产业工人群体正在中国形成,所以,“从工厂透视社会” 成为研究的一种可能。社会转型对工人阶级的交往产生怎样的影响?工人阶级及其再形成过程对社会转型(特别是社会结构变迁)将有何作用?这是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转型视野下劳工研究的问题意识要求我们既要从经验层面上对中国工人阶级的日常生活、生产政治和集体抗争行动等给予细致的研究,同时也要从理论层面上与劳工社会学领域最重要的两个理论传统,即劳动过程理论和阶级形成理论展开对话

随着中国越来越深刻地被卷入全球化过程和社会转型过程,劳工也日益表现出新的行动特点,引起劳工研究者的关注。以往研究将年龄、社会性别 、关系 视角带入到劳动过程研究之中,所以,如何更好地开辟出新的研究领域,锻造出新的研究议题是摆在学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书试图发掘两个新视角:第一,将民族(族群)视角带入到劳工研究中 ;第二,将劳动过程 转变为交往过程,使研究场景得到丰富。

新疆的劳工研究尚未真正起步,目前还缺乏主题鲜明的工厂民族志。一些研究者关注新疆的工业变迁 ,其研究视角以纵向历史叙述为主,缺少了工人的身影和生活轨迹;一些研究人员关注流动人口 ,其研究视角则与民族关系绑定,缺乏对劳动过程的观察和分析。虽然新疆有工厂,也有企业职工,但是工业和工人阶级因被大历史、流动人口等视角裹挟而没有形成应有的学术声音,不能不说是研究路径方面的缺憾。 bVxv+14qIh3I2KMqupTJh/kcAbBqIoVIpZ15PGc/8DcYYs0GDb+j2jQUd1lEhYJ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