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振兴时期(1977~1988年)

粉碎“四人帮”以后,全厂职工通过开展“揭批查”活动,查清了“文革”期间的坏人坏事,认清了林彪及“四人帮”一伙祸国殃民的罪恶本质,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恢复整顿,企业生产逐渐正常。1977年生产棉纱3026吨、棉布1879万米,分别比1976年增长了59.43%和61.70%,并一举扭转了连续9年亏损的局面,盈利49.26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国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从思想作风、职工队伍、企业管理等方面加强了恢复性的整顿,恢复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重新建立了各项生产工作制度,使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83年,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在全厂开展了治理整顿工作,按整顿的标准和要求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组织力量对全厂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了清理、整顿、修订和汇编,编制了《新疆喀什棉纺织厂企业管理制度》,共六册,计51万字,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守。1984年4月,经自治区纺织工业局验收评分,喀什棉纺织厂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整顿标准和要求,验收合格。

经过整顿,企业的整体素质上升,建立了经济责任制,生产经营管理状况得到改善,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1983年棉纱产量5100吨,棉布产量3304万米,分别比前六年的平均值增长了24.28%和21.99%,实现利润187.88万元;十二项技术经济指标中,七项进一档,两项进二档,三项进三档,为历年最好水平。1984年,在厂家属队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厂劳动服务公司,增加了一条粗布生产线。1988年,原印染工场易地扩建。从1978年到1988年,累计上缴利税5972.18万元。

关于1978年喀什棉纺织厂的情形,贡纳尔·雅林在他的回忆录中有这样的描述:

“喀什噶尔棉纺织厂”——他们这样称呼那个工厂——位于城市南郊。工厂的大批建筑物散布在一个宽大的公园般的地方。里面种着杨树和其他种类的树。我们一到就被引到行政楼里。在二楼,有一个很大的接待室,墙边摆着凳子、椅子、桌子。同以前一样,桌子上摆满瓜果,地上铺着和田和喀什噶尔地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4位伟人从墙上看着我们。工厂革命委员会的副主任,一位汉族人,开始讲话,欢迎我这个来自遥远国度的稀客。他指着摆满瓜果的桌子,解释道:他们没有多少东西来款待我,但他希望我能尝一尝这里出产的瓜果。我唯一能回答的客套话是:在我们国家,这样丰富的瓜果会花掉一大笔钱。

礼节性介绍结束后,我们接着了解了有关这家纺织厂的情况。工厂于1958年开始基建,1960年开始投产,四年后建起了织染车间,并于1966年投入生产。这位副主任说:1958年我们开始建设这个工厂的时候,中国的特点是高速发展,现在又是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这位副主任告诉我们,这家工厂有1200台织布机,每年产2000万米棉布。为了生产这些布,每年他们需要3万包棉花。从规模上看,这家工厂可以称得上是现代化的。他们只生产棉布,对合成纤维没有兴趣。这里生产的布色彩鲜艳、花色繁多,在新疆南部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妇女。在农村地区,妇女仍需要大花图案的棉布,而在城市里,人们更喜欢色彩端庄、大方的棉布。我注意到给我们介绍情况的副主任主张棉布生产更适合城市需求的口味。他们有一小部分产品出口到巴基斯坦去。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巴基斯坦本身就有相当可观的纺织工业,而喀什纺织工业很难与巴基斯坦竞争。我得到的解释是,这是一种边境贸易。向巴基斯坦出口的纺织品是通过新修的喀喇昆仑公路运送到巴基斯坦最北部的边境地区,很显然是因为自喀什向那里的柯尔克孜游牧居民提供货物要比从巴基斯坦工业城市提供容易些。这样的出口在数量上没有重要意义。这位副主任又补充说,他们也生产做军装的棉布。

这座工厂所有的机器设备都是中国制造的,而且都是使用电力的。现在他们正在为改善设备的质量而工作。他们承认这些机器设备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噪音太大,工作环境还不是最好。工厂现有3030个工人,半数是妇女。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9.5岁,每月平均工资为68元,这被认为是很低的。工人的民族成分包括了新疆南部的各个民族——维吾尔、回、汉、乌孜别克、蒙古、锡伯和满。在一开始,工厂新建,工人们被派到上海和其他城市去学习专业技术,他们是新疆南部第一代纺织工人。给我们介绍情况的这位副主任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说,工人们工作非常努力,以便能取得他们希望所取得的成绩。

我们参观了全厂,从生产部门开始,这一部分位于这个地区的南边。我们的参观在工厂北边结束,这里是生活服务区和住宅区。所有地方都很整洁干净,我们参观的所有地方都是如此——干净整洁反映了把事情搞得尽可能令人愉快的愿望。但是,纺织车间的噪音却震耳欲聋,而且空气中也充满了棉花粉尘,像白雾笼罩在车间里,大部分工人戴着口罩。显然技术程度最高、最复杂的工作都是由汉族工人来做的。纺织车间的工人几乎都是姑娘,一半维吾尔族,一半汉族。我们参观了工厂的设计部门,设计人员把图案雕刻在金属板上,然后再印在布上。在那里我们遇到一位年轻的维吾尔族妇女,她是一位模范工人,也就是说,是其他工人的典范。对她的奖励是邀请她到北京参观了一次。在北京她曾与毛泽东握手。我们并排照了一张相。接着我们又参观了绘图部门。有4个汉族工作人员在那里画新的图案,其中3个是妇女。……

在北边的一个地方,我们参观了工厂的医院。有40张病床,每个病房4张床。设施很简单,但很好,很干净。我们参观了免疫科和儿科,那里刚好没有病人,病床空着。我们又到另一个房间,是工厂托儿所,那里迎接我们的是一阵震耳欲聋的歌声。……我们走过了一个长长的过道,过道两边都是教室和休息室,有些教室里正在上课,我们走着走着,离批判“四人帮”的歌声越来越远。有人问我是否想去参观一下在二楼的婴儿室,我婉言谢绝了。在返回的路上我们又去看了一下孩子们,他们已经不唱歌了,所以我用打手势的方式同他们交谈,他们更容易接受,但是我注意到他们的老师却急于让他们继续唱歌。因此我赶快离开了,走到阳光明媚的楼外。工厂的花池里鲜花怒放,我们高兴地互相道别,又乘车向喀什噶尔城驶去。路上到处是毛驴车和载物超重的骆驼拉的大车。在一处,修路工作正在进行,维吾尔女工用铁锹铲着地面的泥土,用柳条编成的抬把子把它运走。新时代给予了她们平等权,至少在劳动方面是这样。

这一阶段是喀什棉纺织厂最红火(生产大发展)的时期,在1987年的《喀什年鉴》里记录了“喀什棉纺织厂连续三年向苏联出口印花布”、“喀什棉纺织厂印染工场扩建改造工程动工”和“喀什棉纺织厂印染扩建改造工程”这样三件事。

(1)喀什棉纺织厂连续三年向苏联出口印花布。 喀什距苏联的吐尔尕特贸易口岸只有162公里,对苏出口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喀什地区1986年棉花产量达到127万担,使原料优势变为商品优势。大力发展纺织工业,增加棉布出口创汇,这是喀什地区脱贫致富的一项关键措施。

近年来,喀什棉纺织厂积极开拓出口产品。从1984年起,棉布连续3年对苏出口,另外还向巴基斯坦提供少量出口。

该厂是一个棉纺织印染联合企业,具有26年的生产历史,技术力量较强。1984年首次承担对苏出口300万米3030印花细布的生产任务时,感到压力很大,主要是因为出口产品的质量有特殊要求。但地区全力支持,厂里制定了四条具体措施:一是全面整顿机械状态,保证设备完好,适合出口产品的生产;二是组织出口生产“一条龙”,抽调技术状态最好的工人上车;三是高标准、严要求,成立出口产品质量检查组;四是成立以副厂长顾乃良和负责印染生产的副总工程师蔡志诚为首的质量攻关小组,深入车间,随时解决生产中的质量难题。这些措施的实施,保证了出口任务按质、按量和按期交货,使出口合格率从51.58%提高到67.32%。

1984~1986年3年间,共生产出口花布696万米,创汇319万美元,提高经济效益115万元。其中1984年对苏出口301.4万米,创汇138万美元,全部上交国家。1985年出口244.3万米,创汇112万美元,给企业留汇28万美元。另外,还为中巴边境贸易生产2321大花哔叽 5.46万米。1986年又对苏出口150.74万米,创汇69万美元,企业留汇17万美元。

(2)喀什棉纺织厂印染工场扩建改造工程动工。 喀什棉纺织厂印染工场扩建改造工程于1986年5月12日破土动工。这项工程总投资为3285万元,建筑面积25698平方米,是由中央纺织工业部设计院设计、南疆建筑安装公司(简称“南建司”)承建的,计划1988年建成投产。

该工程采用国内20世纪80年代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这项工程建成投产后,生产能力将由现在的2400万米增加到3400万米,年产值将由2800万元增加到5915万元,全年新增利税595万元。这项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国家和自治区对喀什地区发展经济的关怀和大力支持。

(3)喀什棉纺织厂印染扩建改造工程。 喀什棉纺织厂是由纺织、印染、针织组成的联合企业。其印染工场于1964年筹建,1966年投产。原设计规模年产印染品2400万米,多采用“54”~107型设备,少数机台为20世纪30年代英制设备,至今已20多年,没有进行系统的更新改造,以致设备陈旧,耗能多,劳动强度大,工艺落后,产品单调、质量差,经济效益低,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为了提升印染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花色品种,经自治区批准,扩建改造工程于1986年5月12日下午破土动工。自治区党政领导王恩茂、宋汉良、铁木尔·达瓦买提和地区党政领导郭刚、阿不都吾甫尔·司地克、陈德敏等同志出席了动工典礼。王恩茂同志为大会剪彩,自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作了重要讲话。

该工程总投资为3285万元,是自治区“七五”期间重点工程之一。工程由中央纺织工业部设计院设计、南疆建筑安装公司承建。占地6.18公顷,建筑面积25698平方米。这项工程包括主厂房和辅助生产配套设施,以及对原污水处理场重新设计改造。

生产设备,除部分老设备继续使用外,其余新购设备及改造更新设备多数采用国内先进产品。关键性设备如印宽幅花布的圆网印花机、高温蒸化机、照相雕刻等,分别从荷兰、日本进口,使之成为20世纪80年代先进的窄幅产品生产线和宽幅产品生产线。

生产规模,从年产2400万米提高到3400万米。产品结构:①纯棉印染产品2650万米,占总体的78%。其中宽幅产品(幅宽1.1~1.4米)750万米,窄幅1900万米,其中少数民族喜爱的条绒100万米。②涤棉印染品450万米,占总体的13%。其中,宽幅产品250万米。③窄幅人棉印染品300万米,占总体的9%。所需坯布全由该厂自己生产解决。

该工程各项设计要求实现后,喀什纺织厂的产品花色与品种将会增加。尤其宽幅装饰布,除能满足当地少数民族的需求外,还可以增加出口创汇。到年(指1986年)底,56吋宽幅布机已购进120台,新购印染设备陆续到货。 E8+kUign4qBX/Q3GluWB1jVO0pDKAkXp+CWFpBlbeeprArZx7gM/8R0D3NM1cb4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