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16年上半年卷卷首语

2016年底,我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0卷本连同一个新译本已经全部交稿了,整套书共计约600万字。这恐怕也是我这一辈子所做的一件最大的工程了。我总觉得,人的一生,作为一种有创造力的存在,要干一点别人从来没干过的事情、今后留得下来的事情,才对得起自己。我从2010年起,开始逐字逐句地在研究生课堂上讲《精神现象学》,用4年半共9个学期才把全书讲完,全程录了像。从讲课的几乎同时,就有研究生在默默地帮忙整理录音,他们自发地组织了一个班子,有的录像,有的分段整理,有的发到网上“晓芒学园”(我没参与学园网站的事务),我自己也是边讲边根据整理出来的录音再进行加工,直到2016年下半年才全部完成,然后又将其中我所翻译的部分抽出来,做成了一个“句读本”的新译本,总共耗时7年。

有人可能会说,你做这些事有什么用?你做得再多,也是解释别人的东西,不是你自己的。说这话的人,眼光恐怕狭隘了一点。实际上,人类的思想文化整个是一个整体,后人的成就无不是在先人的基础上的更上层楼。怀特海说过,2000年的西方哲学史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但他并没有否认前辈哲学家们的成绩。就说黑格尔那么牛吧,哪个观点不是前人已经说过的?连他自己都不回避这一点,他的说法是:哲学史就是哲学。如果你连别人的东西都解释不了,怎么可能有自己的东西出来?而你作为一个现代人,能够成功地解释古人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当代解释学认为,在人类精神的发展史上,所谓创造就是视野融合,而且只有创造才能达到视野融合。比如说,什么是黑格尔哲学?黑格尔哲学是黑格尔和后人一起创造的哲学思想。当年黑格尔曾慨叹,没有一个人理解我;半个多世纪后,文德尔班说,能够理解黑格尔的那一代人已经死绝了。为什么?就因为所有解释黑格尔的人几乎都把他的思想当作“别人的东西”来解释,到了现在,他的思想更是“过时的”、“古典的”东西,不值一哂了。但我始终觉得,像哲学这种东西,能够很好地解释它,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机械重复,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甚至于对哲学文献的翻译,如果真是懂行的翻译的话,也是创造。如若不信,我们可以设一个思想擂台,不妨就摆在《德国哲学》上。

10年前我们还真的在武汉大学哲学系摆过这样一个擂台,最初叫“珞珈论剑”,就是邀请了国内做英美分析哲学的学者和做德国哲学的学者双方各五人,围绕“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展开了两天四个单元时间唇枪舌剑的连续辩论,最后将全部录音结集成一本30万字的书《英美分析哲学PK欧洲大陆哲学》,由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当时我在导语里写道:“这些辩论言辞尖锐,观点鲜明,交锋直接,问题深入,极富启发性,旁听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每场都将报告厅挤得水泄不通。会议间歇期间,与会同仁一起赴洪湖观赏荷花,浏览水乡风景,大碗喝酒,高谈阔论,各自表现个性本色,丝毫不因观点分歧而影响私人友谊,有鹅湖之遗风。”对于如何解释古人的问题作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不是哲学又是什么?

德国当代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哲学家、图宾根大学哲学系荣誉退休教授、海德堡科学院院士和前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奥特弗里德·赫费(Otfried Höffe,1943-)2016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交流和讲学,曾甩下一句让全系学生们激动不已的赞语:“德国哲学在中国!”的确,放眼全球,现在还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在年轻人中有这么多的德国哲学的爱好者甚至痴迷者?这也正是我多年来对我们这本《德国哲学》刊物具有充分信心的一个坚实的基础,它的绝大部分稿件都出自年轻人之手,并且展示了可喜的开拓精神和创见。

邓晓芒,2017年3月,于喻家山。 EMwblGTtuIvawdDxG+6IuU7t4TE3ZhsyuCKjSPI8+oqCPg8kWuTf1Svx9fPCcbe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