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社会环境及家世影响

《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31] 艰苦而残酷的战争生活,培养了周人的尚武精神,这在《诗经》中多有体现。而尚武的传统也得到了传承。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诸侯争霸,群雄逐鹿,战事频仍。在这种背景下,尚武精神更是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推崇。在这种时势下,守礼之邦,文弱之民,根本没有立足之地。不要说贵族士人强悍好战,就连普通民众也常保有尚武的习性。班固《汉书》记载:“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 [32] 大一统时的秦朝如此,割据混战的春秋时期更是如此。社会环境的恶劣促使人人都学习“射”“御”之艺。梁启超说:“早在春秋时期,孔子授徒时,所开课程中就有‘射’‘御’等尚武的内容,可惜为后继者所抛弃,造成民族体质的下降。”所以,社会环境决定了孔子不仅自己习武,还教弟子们习武。

古人非常重视家世的传承。孔子“克己复礼”,致力于维护周朝宗法制度,对此更为看重。从出身看,孔子出身军人世家。孔子的六世祖为孔父嘉,在宋国官至大司马,是最高军事长官;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身高十尺,力气很大。《左传·襄公十年》载:“晋人围逼阳。逼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 [33] 意思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战斗的危急时刻,力举城门,使被困在城里的士兵安全撤出。由此可见叔梁纥的勇敢和力量。

在《论语·学而》篇中,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4] 在《论语·子张》篇中,曾子说:“……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35] 因此,出身军人世家的孔子不可能不受到父辈“尚武”观念的影响。

孔子在当时也可以说是“纵横家”,他周游列国,游说诸侯,虽然有子路这样的勇士跟随,但他自己若没有武技防身,恐也难以自保。在周游列国时,孔子师徒曾多次遇险,如“子畏于匡”“蒲人止孔子”“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厄于陈蔡之间”等。如果孔子及其门人没有武技防身,单凭文弱之躯,焉能抵挡得了各种攻击。有人认为,孔子及其弟子已经形成了如墨家一般的孔门武装集团,不然楚国子西等人不会对他如此忌惮。此说也可从另一方面佐证本文观点。

最后,后人所作《孔子圣迹图》也可佐证。自孔子去世后,后人便图绘其形象,以寄思崇。据孔子第四十七代孙孔传所著的《东家杂记》记载:“今家庙所藏画像,衣燕居服、颜子从行者,世谓之小影,于圣像为最真。”(此画传为晋顾恺之所绘)顾恺之所绘《孔子小影图》,当为今曲阜孔庙中所保存的《孔子圣迹图》第一幅《先圣小像》,亦称《圣行颜随》。该图中,孔子腰间佩剑,作拱手状。随身佩剑是贵族出使时的礼节。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并曾“摄相事”。由此也可看出古人对孔子身份的定位,应认为他身负“武技”。 D4KcAP7zASOGTWDCSZqBiqwlcTzN6KSDEjPYe8VbphaTjfsMtGfD7BFgmxOpYYR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