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尊重和孝思想

我们的祖先在生活中牢记着《孝经》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内容。“身体保存”和“健康”是孝的开始。在《论语·为政》篇里,孟武伯问到孝的时候,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就是讲健康也是一种孝,把“健康”作为孝的一个概念来对待,指出保护身体也是一种孝。所以对待身体不能随意,即便是身体产生的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也不能随便处置。

小时候,我的祖母每天早上都用梳子把头发梳得漂亮整齐,对于梳子缝隙里缠着的头发丝,总是非常珍惜地保存起来。笔者当时想,那些头发丝都舍不得丢弃,到底留作何用。那时候的我还理解不了祖母牢记在心的受之父母的头发一根都不能随意处置的生活哲学。

松动的乳牙,拔下来后都要扔到屋顶上去。在家中,即使不清扫也最干净的地方便是屋顶了。把拔掉的牙扔到下雨时便可自然清洗的屋顶上,和随意扔掉相比,可以说是放到最干净的地方进行保管。无论是很小的东西还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只要是身体的一部分,就不能随意对待,这是对《孝经》精神的实践。在前韩末期,很多人冒死反抗日本颁布的断发令,也反映了珍惜父母给予的身体的孝精神。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将父母给予的身体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无论拿什么都不能交换。

不仅如此,对待自然就像对待我们的身体一样,也是我们需要实践的部分。弯弯曲曲的道路也体现了韩国人的生活哲学。我们祖先对路边的树木和石头都不会随意处置,不会因为它们是障碍物就去除掉或者破坏它们,反而会非常小心地绕过去。虽然神灵信仰也会演变成一种对自然神的崇拜思想,但是这种行为最初也有自然像人的身体一样不能随意处置的单纯动机。

在不能随意对待自然上,“天人合一”的思想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和把自然理解为客观存在的“天人之分”世界观不同,这是把自然和人类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和把人类和自然机械地一分为二的观点正好相反——人类和自然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人类是一种从自然里来,最终还要回归自然的存在。将死亡说成“走了,回去了”,暗含了生命的终结就是回归自然。《说文解字》里说“鬼,归也”,即“死亡即回归”的意思。

在东方山水画中,和自然相比,人物都画得很小,这种特点也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山水画和风景画中的人物,即使高官贵爵也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大小不能超过自然的规模。画家在勾画与自然和谐相处、合二为一的人类的形象时,都要做到不能侵犯自然。

在我们生活的家园中,一切都和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衣食住都取于自然。麻布、棉布等都是自然的产物。各个地域都以自己地区生产的食物作为主食的文化,也是以自然为基础的。冬天温暖的火炕屋、遮雨的草制屋顶、挡风的泥砖墙等居住文化,都来源于自然。自然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在最根本的孝文化里,这种精神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了。 GDXZ63efHu8miVfWZ0pWOJU/puyZGPOvYqGvC1eZXFiDCZktd8ua2FyoJ/+cA+D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