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天台智者大师(538~597),佛法雄杰,时匠所宗,训兼道俗,化通万里,道传三观,德化两朝,被誉为“陈隋国师”“东土释迦”。早在陈朝,陈宣帝(530~582;569~582年在位)欲御笔亲撰碑文以赞大师放生功德,会其驾崩不克,转而陈后主(553~604;582~589年在位)敕令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徐孝克(527~599)撰《天台山修禅寺智 禅师放生碑文》。到了隋代,身为智者大师的菩萨戒弟子——晋王杨广(569~618),登基后(史称隋炀帝;605~618在位)曾敕命百司共观《智者大师行状》、敕诸州考使令各誊写一通还所部流布;同时敕令兼秘书监、直内史省、开府仪同三司柳顾言(541~610)撰《天台国清寺智者禅师碑文》;末岁巡幸江都时,梦感智者大师,又亲自为大师制碑,文极宏丽,但未及镌勒,值乱便失。此外,尚有渚宫法论、会稽智果、国清灌顶(561~632)、龙田法琳四位弟子为大师作传,备载大师生平事迹、化道因缘、景行盛德,可惜其他三本传记在流传的过程中早已亡佚,后世唯有现存的灌顶所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一卷广行于世。

其后,智者大师作为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中、韩、日三国佛教天台宗共同尊奉的祖师,世界级的文化巨子、思想巨擘,万人敬仰,诸宗师范,享誉海内外。故为大师立传作注、树碑造像、追思斋忌、著书撰文者,代不乏人。虽有不断散佚,其数量亦相当可观。

为更好地保存天台智者大师的传记资料,以裨益天台后裔学子,知大师化迹之始终、盛德之所在,以及为有意研读修学者提供方便,遂发心辑录智者大师的传记资料。辑录的过程中,除现存的智者大师各种传记资料及注释书之外,与大师生平事迹、历史掌故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像赞偈颂、斋礼忌文、功德行迹、诗词章句、碑文碣石亦辑录在册。最初范围仅锁定于传记及其相关资料,但考虑到《国清百录》乃是研究智者大师的重要文献,且史料价值极高,诚如宋代遵式(964~1032)所说:《国清百录》与《别传》同为大师始终之化迹, 故亦收录其中,进而名之曰《天台智者大师行迹资料集》。

本书收录的各资料内容,除《大藏经》及《续藏经》中收载的有关天台智者大师的历代文献之外,尚有下述大量资料来源:

(唐)颜真卿(708~784)撰《天台山国清寺智者大师传》,(唐)道澄述《智者大师述赞并序》,(唐)昙羿撰《国清寺智者大师影堂记》,及(入唐求法僧)最澄(767~822)撰《天台大师二十四德》等,辑录自日本天台宗宗典刊行会编《传教大师全集》。

最澄撰《智者大师赞记》,(入唐翻译僧)义真(781~833)撰《天台大师像赞》,(入唐求法僧)圆仁(794~864)撰《祭智者大师文及次第式》,源信(942~1017)撰《智者大师画赞注》和《天台大师和赞》,证真撰《〈天台止观私记〉之智者大师注》,住信(1210~?)集《〈私聚百因缘集〉之天台智者大师事》,玄栋撰《〈三国传记〉之天台大师事》,盛胤(1651~1680)撰《祭天台大师文》和《书天台大师画赞后》,尊敬撰《天台智者大师赞》,光谦(1652~1739)撰《天台大师真赞》,性庆(1667~1737)撰《智者大师真赞》和《智者大师开光》等,辑录或翻译自高楠顺次郎、望月信亨等编《大日本佛教全书》。

日诏(1569~1617)撰《天台智者一代训导记》二卷,尧恕(1640~1695)撰《智者大师别传新解》二卷,如海(?~1711)编、运智(1674~1747)校《天台智者大师纪年录》一卷和《天台智者大师纪年录详解》二卷,可透(1682~1734)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句读》二卷,忍铠(1675~1747)撰《天台智者大师别传考证》一卷(上、中、下合册),敬雄(1712~1782)撰《天台智者大师别传翼注》二卷和《天台智者大师传论翼注》一卷,及慈本(1795~1869)撰《天台大师略传》四卷和《天台智者大师年谱》一卷等,则辑录或翻译自日本天台宗典编纂所编《续天台宗全书·史传1·天台大师传注释类(资料)》。

寿灵述《〈华严五教章指事〉之智者禅师》、光定(779~858)撰《赋陈隋帝师智者大师德》、安然(841~915?)撰《〈教时诤论〉之陈隋天台智者大师》、凝然(1240~1321)述《〈华严五教通路记〉之天台智 大师》、光宗(1276~1350)记《天台大师传四教于神僧事》、真迢(1596~1659)撰《天台大师临终闻思》、凤潭(1654~1738)撰《〈华严五教章匡真钞〉之天台智者禅师》等,皆辑录自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检索系统目前尚未录入的日本著述部分。敦煌写本(羽田亨094R)《天台智者大师智 别传》、金泽文库古写本《〈明静类聚抄〉之天台大师传注》、森观涛编《天台智者大师年谱》等,则是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论著而来。

(唐)李邕(678~747)撰《国清寺碑并序》,(宋)遵式撰《智者大师功德赞十二首》,贞舜(1334~1422)集《天台大师名目》,唐时(1521~1595)辑《〈如来香〉之天台智者大师》,印光(1861~1940)撰《重建智者大师衣钵塔记》,兴慈(1881~1950)撰《智者大师别传辑注》四卷,汤用彤(1893~1964)撰《智者事迹年表》,赵朴初(1907~2000)撰《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并序》,山田惠谛(1895~1994)撰《天台大师碑文》,南大忠(1925~1993)撰《天台智者大师彰德碑》,韩国佛教天台宗编《四祖天台智者大师》和《智者大师》,张风雷(1968~)撰《智 年谱》,潘桂明(1944~)撰《智 年谱》,及李四龙(1969~)撰《智 学术年谱》等,则分别辑录自《全唐文》《天台山方外志》《国家图书馆善本佛典》《印光大师文钞》《兴慈法师年谱》《隋唐佛教史稿》《国清寺志》《韩国天台宗圣典》《智 评传》《天台智者研究》等藏经之外、零星散落的文献资料及近现代出版的学术专著。

这些有关天台智者大师的行迹资料,大多在国内不易见到、很难获得或易被忽略、不够重视,可说是稀有难得、不容忽视。

在诸多天台智者大师行迹资料当中,虽有较为明显的类别所属:有作为别传的、有作为习禅者的、有作为天台宗开祖的、有作为法华信仰者的、有作为安乐净土愿生者的、有在编年体佛教史书中的、有在其他传记中的, 但本书不作如上的归类区分,所收的行迹资料,按照纵横取势,横向涉及中、韩、日三国天台宗文献,纵向则以年代顺序来进行编排(除“智者大师赞偈颂古”一项) [3] ,分列如下:

(隋)灌顶: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一卷);

(隋)灌顶:国清百录(四卷一百零四条;另附宋代戒应《智者大禅师年谱事迹》);

(唐)道宣:隋国师智者天台山国清寺释智 传(《续高僧传》卷十七);

(唐)道世:隋天台释智 感见三道宝阶(《法苑珠林》卷十二);

(唐)惠详:隋天台山释智 (《弘赞法华传》卷四);

(唐)李邕:国清寺碑并序(《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二);

(唐)僧祥:隋国师智者天台国清寺释智 (《法华传记》卷二);

(唐)颜真卿:天台山国清寺智者大师传(《天台灵应图本传集》卷二);

(唐)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附于《智者大师别传注》);

(唐)湛然:天台十德释签(《法华玄义释签》卷一);

(唐)湛然:智者大师(《摩诃止观辅行传弘诀》卷一之一);

(唐)梁肃:天台智者大师传论(附于《智者大师别传注》);

(唐)梁肃: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并序(《国清寺志》);

(唐)道澄:智者大师述赞并序(《天台灵应图本传集》卷二);

(唐)昙羿:国清寺智者大师影堂记(《天台灵应图本传集》卷二);

(日僧)最澄:天台大师二十四德(《天台法华宗传法偈》);

(唐)澄观:陈隋天台智者(《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七);

(唐)神迥:天台大师(《〈天台法华疏〉序》);

(唐)文谂、少康:隋朝天台 禅师(《瑞应传》);

(日僧)寿灵:智者禅师(《华严五教章指事》上卷末);

(唐)怀信:天台山智者禅师诫知事(《释门自镜录》卷下);

(唐)神清:智 (《北山录》卷四);

(日僧)光定:赋陈隋帝师智者大师德(《传述一心戒文》卷上);

(日僧)圆仁:祭智者大师文及次第式(《天台霞标》三编卷之一)

(日僧)安然:陈隋天台智者大师(《教时诤论》);

(唐)敦煌写本:天台智者大师智 别传(《敦煌写本研究年报》第七号);

(宋)赞宁:天台山定光招手石(《宋高僧传》卷二十三);

(日僧)源信:智者大师画赞注(《大日本佛教全书》卷三十三);

(日僧)源信:天台大师和赞(《天台霞标》四编卷之三);

(宋)智圆:智者大师忌(《闲居编》卷三十五);

(宋)常谨:智 禅师所造地藏像(《地藏菩萨像灵验记》卷一);

(宋)道原:天台智 禅师(《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

(宋)遵式: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并序;

(辽)非浊:隋朝智者大师讲净名经感应(《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中);

(宋)戒珠:隋天台释智 (《净土往生传》卷中);

(宋)昙照:智者大师别传注(二卷);

(宋)从义:天台智者大师(《天台四教仪科解》卷上);

(宋)普济:天台山修禅寺智者禅师(《五灯会元》卷二);

(宋)宗晓:天台智者大师(《法华经显应录》卷上);

(宋)祖琇:天台智者大师(《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九);

(宋)士衡:四祖天台教主智者大师(《天台九祖传》);

(宋)宗鉴:天台教主智者灵慧大师(《释门正统》卷一);

(宋)志磐:四祖天台智者法空宝觉灵慧大禅师(《佛祖统纪》卷六);

(宋)本觉:天台智者大师(《历代编年释氏通鉴》卷六);

(金)王子成:天台智者三昧往生(《礼念弥陀道场忏法》卷四);

(日僧)证真:智者大师注(《天台止观私记》卷一本);

(日僧)住信:天台智者大师事(《私聚百因缘集》)卷五;

(日僧)凝然:天台智 大师(《华严五教章通路记》卷十二、十三);

(日本)金泽文库古写本:天台大师传注(《明静类聚抄》);

(元)普瑞:天台智者(《华严悬谈会玄记》卷十九);

(元)徐行善:天台智者大禅师(《法华经科注》卷七);

(元)普度:天台智者大师(《庐山莲宗宝鉴》卷四);

(元)念常:天台智者禅师(《佛祖历代通载》卷十);

(元)觉岸:天台智者大师(《释氏稽古略》卷二);

(元)熙仲:智者大师(《历朝释氏资鉴》卷五);

(元)自庆:天台大师忌(《增修教苑清规》卷上);

(日僧)光宗:天台大师传四教于神僧事(《溪岚拾叶集》卷三);

(元)昙噩:隋智 (《六学僧传》卷三);

(明)心泰:天台 禅师(《佛法金汤编》卷五、卷六);

(日僧)贞舜:天台大师名目(《天台名目类聚钞》卷一末);

(日僧)玄栋:天台大师事(《三国传记》卷二);

(明)朱棣:智 传(《神僧传》卷五);

(明)道衍:天台智者大师咏(《诸上善人咏》);

(明)传灯:四祖智者大师(《天台山方外志》卷六);

(明)传灯:智者大师降魔缘(《性善恶论》卷四);

(明)祩宏:智者大师往生赞(《往生集》卷一);

(明)唐时:天台智者大师(《如来香》卷四);

(明)瞿汝稷:天台山修禅寺智者禅师(《指月录》卷二);

(明)正寂:智者大师(《净土生无生论注》);

(明)受教:智者大师(《净土生无生论亲闻记》卷上);

(明)朱时恩:智 大师(《佛祖纲目》卷二十八);

(明)郭凝之:天台智者禅师(《教外别传》卷十六);

(明)智旭:天台教主智者大师像赞(《灵峰宗论》卷九之一);

(明)元贤:天台智者(《禅林疏语考证》卷四);

(清)徐昌治:智 传(《高僧摘要》卷二);

(清)道霈:陈隋国师天台智者大师传(《法华经文句纂要》卷一);

(清)周克复:智者大师往生传(《净土晨钟》卷十);

(清)周克复:隋智者大师传(《法华经持验记》卷上);

(日僧)日诏:天台智者一代训导记(二卷);

(日僧)真迢:天台大师临终闻思(《真迢上人法语》卷一);

(清)济能:天台修禅智者大师(《角虎集》卷上);

(清)俞行敏:智者大师往生事(《净土全书》卷下);

(日僧)盛胤:祭天台大师文(《天台霞标》五编卷之三);

(日僧)盛胤:书天台大师画赞后(《天台霞标》四编卷之三);

(日僧)尧恕:智者大师别传新解(二卷);

(日僧)如海:天台智者大师纪年录(一卷);

(日僧)如海:天台智者大师纪年录详解(二卷);

(清)纪荫:智 行迹(《宗统编年》卷九);

(日僧)凤潭:天台智者禅师(《华严五教章匡真钞》卷三);

(清)周梦颜:智者大师往生事(《西归直指》卷四);

(日僧)可透: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句读(二卷);

(日僧)忍铠:天台智者大师别传考证(一卷);

(日僧)敬雄:天台智者大师别传翼注(二卷;另附《天台智者大师传论翼注》);

(清)彭希涑:智 传(《净土圣贤录》卷二);

(清)瑞璋:天台智 (《西舫汇征》卷上);

(清)仪润:智者大师忌(《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四);

(清)达默:天台智者(《净土生无生论会集》、《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卷上);

(日僧)慈本:天台大师略传(四卷;另附《天台智者大师年谱》);

(清)智铨:智者大师别传(《法华经玄签证释》卷一);

(民国)印光:重建智者大师衣钵塔记(《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下);

(民国)兴慈:天台智者大师别传辑注(四卷;《兴慈法师年谱》附录二);

(日僧)森观涛:天台智者大师年谱(《睿山学报》第十四辑);

(现代)汤用彤:智者事迹年表(《隋唐佛教史稿》);

(现代)赵朴初: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并序(《国清寺志》);

(日僧)山田惠谛:天台大师碑文(《国清寺志》);

(韩僧)南大忠:天台智者大师彰德碑(《国清寺志》);

(现代)佚名:智者大师的两则传说(《国清寺志》);

(韩国)天台宗总务院:四祖天台智者大师(《天台宗历代祖师殿奉安祖师行状图录》)

(韩国)天台宗总务院:智者大师(《韩国天台宗圣典》)

(现代)张风雷:智 年谱(《智 评传》附录一);

(现代)潘桂明:智 年谱(《智 评传》附录);

(现代)李四龙:智 学术年谱简编(《天台智者研究》附录二)。

历代资料虽多,但文献史料价值最高者,无出《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国清百录》和《续高僧传·智 传》三者,故本人对此三种文献重点进行校勘,搜集不同版本,综合相关资料,别其同异,定其正误,三者均采用有异必校的原则,不以某一版本为固定底本,而采取各版本间凡有不同的地方便作校注,尽量做到能忠实地反映出各版本的本来面目,以期规避偏颇失误,错作定论,进而有利于其他研究者参考深究。

(隋)灌顶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一卷,根据《洪武南藏》《永乐北藏》《嘉兴藏》《黄檗藏》《乾隆藏》《缩刻藏》《卍正藏》《频伽藏》《大正藏》《中华藏》十种藏经版本,及《传教大师全集》之《天台灵应图本传集》进行校勘。其中,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国内很少见到的由日本天台宗宗典刊行会编纂发行的《传教大师全集》的第三册《天台灵应图本传集》卷一中所收载的《天台山国清寺智者大师别传》,署名为“灌顶禅师撰”,其以比睿山无动寺所藏延亨年间写本为底本,对校比睿山实藏坊本、甲斐身延山本、鱼山胜林院本、妙法院本等总计五个版本而成,可说是稀有难得的资料。此很有可能是传教大师最澄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入唐后请回日本的版本,其首题异于现行本,文句亦有若干异同,其“传集本”的形态显然较为古老,其文献价值亦可见一斑。

(隋)灌顶撰《国清百录》四卷,根据《赵城金藏》《永乐北藏》《嘉兴藏》《黄檗藏》《缩刻藏》《卍正藏》《频伽藏》《大正藏》《中华藏》九种藏经版本,及《释文纪》、《天台山方外志》、《全陈文》及《全隋文》等文献资料中所收载的《百录》内容进行校注。

(唐)道宣撰《续高僧传》卷十七《习禅篇》中所收载的《隋国师智者天台山国清寺释智 传》,则根据《赵城金藏》《碛砂藏》《高丽藏》《洪武南藏》《永乐北藏》《乾隆藏》《黄檗藏》《缩刻藏》《卍正藏》《频伽藏》《大正藏》《中华藏》等十二种藏经版本进行对校。

各藏经版本中,异体字频繁出现,文字内容亦有出入处,对此进行对勘标注,以期尽量保持其原貌,便于研究者了解各版本的同异,进而对进一步考察研究有所帮助。

此外,(唐)颜真卿撰《天台智者大师画赞》,以《大日本佛教全书》第一百二十五卷中《天台霞标》为底本,对校《卍续藏经》第七十七册中附于《智者大师别传注》末尾的版本。(唐)梁肃(753~793)撰《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并序》,以现存放于天台智者塔院的原碑文为底本,并参校《佛祖统纪》卷四十九、《释门正统》卷一、《天台山方外志》卷二十三中载录的此碑内容。

本人对所有辑录、翻译、校勘的文献资料均依据原文意做了点校,使原文更加清楚易读;并注明各文献出处,以裨益研究者进一步检索查阅原始资料。文献中涉及年号的,尽量用阿拉伯数字在圆括号内标注公元纪年,以期方便研究者阅读参考。另对各文献资料的撰述者进行注释或考察分析,明确其生卒年代,并对其籍贯、俗姓、生平事迹、主要著述等做了简短概述。

由于资料多源于古籍文献,且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其在传刻过程中难免有差异,所以为保留史料的原始价值,本书保留了原底本的字样,如“颍川”有“颕川”“颖川”等写法。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古籍资料对其描述多有出入,为便于后人研究,则保留底本内容。在中、日、韩三国文献中对天台智者大师行迹的时间描述也有出入,本书则以脚注说明。

对于智者大师的生平行迹,各文献资料的记载内容,因所据有别、各有侧重,而致互有出入,在流传的过程中亦难免有重沓错漏、演绎讹误、辑谬失考之处,梳理其源流、考辨其同异、分析其传播、总结其影响等工作,因个人目前精力、时间、能力所限,就此暂且打住,留待贤达方家研究考察。


[3] “智者大师赞偈颂古”一项,主要辑录有关智者大师的赞偈、像赞、颂古、拈古、诗句等内容,因散见于《四明尊者教行录》《乐邦文类》《宝云振祖集》《北 和尚语录》《虚堂和尚语录》《希叟绍昙禅师语录》《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师子林天如和尚语录》《月江和尚语录》《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愚庵智及禅师语录》《诸上善人咏》《云栖净土汇语》《净土资粮全集》《净土全书》《灵峰宗论》《永觉元贤禅师广录》《为霖禅师旅泊庵稿》《宗门拈古汇集》《宗鉴法林》《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国清寺志》《天台霞标》等历代文献中,且篇幅不长、文字较少,若按年代分开编排,显得稍嫌单薄,所以集中收录。 rdOJJhiBfZfF6tMdZfgED8ESR24PqklbPy7srUN6qFwx6vebMJrED7EiB6/KTpq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