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导言 |

古典名著如何关涉当代中国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名著之所以为名著,固然是因为其自身的文学价值难以被超越,具有典范和经典的地位;更主要的原因是其在流传和发展的进程中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一些人物成了人们心中某一类型人格的代名词,某些片断成为描述人类社会现象的代称,某些概念从故事中走出,进入千家万户生活的各方各面、各时各处。例如,当我们说起孙悟空,每个人都知道他代表着“无父无母”的人,人们会对那些心无父母的人说:“你以为你是孙悟空啊?”同时,他还是机智勇敢、能力超群、追求自由的代表。所以,在少年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期待像孙悟空一样勇往直前、法力无边。但是,孙悟空再厉害,还是斗不过如来佛。所以,人们会说,“A逃不出B的手心”,就是援引孙悟空在如来佛面前显示法术,却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的故事。再例如,当我们说起诸葛亮,总会引起足智多谋的联想,所以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俗语。提起曹操,我们总能想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奸臣形象,而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往往需要专业人士才能说清楚。我们说起李逵,就会映出一个满脸大胡子、手持两把板斧的形象,鲁莽勇猛的同时又非常孝顺。类似的,当我们说起鲁智深,同样会显现一个满面胡须、勇敢仗义、刚猛有力的人物形象;而当我们说起贾宝玉,则很难产生同样的联想,他必然是一个俊美秀朗的翩翩少年,颇具文采修养,痴恋着林黛玉,却有着青春期的叛逆和骄纵。同样的,我们会用“阿Q”来形容因不敢面对现实世界的悲凉而不愿努力、不断进行自我安慰的人,会用“祥林嫂”来形容总是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而无法自拔的人,用“岳不群”来代指表面善良、实质卑鄙的伪君子。

从情境上看,我们会用林黛玉进贾府来描述初到一处的小心谨慎,会用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形容看到诸多新奇、目不暇接,以及表现粗鄙、不懂规矩的状况。我们会用来自《窦娥冤》的六月飞雪来形容冤情。清朝统治者曾命人将“四书”和《三国演义》译成满文,并将关羽视为忠义的化身,使得关帝庙、关公塑像遍布华人文化圈。如果我们联想一下,古往今来的重要历史人物,如汉武帝、唐太宗、明代文武双全的王阳明都没有那么多的神像,就能理解《三国演义》这一名著的影响有多大。进入20世纪,毛泽东在文稿中经常使用“法宝”一词,大家一听就懂,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没见过法宝。它显然来自《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中国古典名著,现在,这个词已经演化成人们都能心领神会的概念的一部分。

古典名著中的很多描述和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比如,汉末名人庞统,在《三国演义》里最初向周瑜提出了重要的计谋,可是周瑜死后他却没有被孙权重用。其原因有二:第一,庞统是一个长得很丑的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第二,庞统比较自负和傲慢。当孙权问他“平生所学,以何为主”之时,他说“不必拘执,随机应变”。当孙权让他与周瑜的学问做个对比之时,他说,“与公瑾大不相同”。这就使他失去了在孙权的幕僚中获得一个位置的机会。而到了刘备那里,他最初也因为面貌丑陋而为刘备所不喜,不过后来还是面貌也不漂亮的张飞发现了他的才能,在他又展示了鲁肃和诸葛亮的荐书之后得以重用。这个事情对于我们理解当今社会、筹划自身发展也很有意义。首先,以貌取人是肤浅的,不过此是人之常情,这样很多美容机构很有市场和前景就容易理解了。其次,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能看不起别人,要充分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否则可能会失去自己的发展机会。再次,想成就一番事业,不可能不需要人举荐和帮助,单打独斗的方式很难获得成功。最后,世界上的很多矛盾和冲突都起源于傲慢与偏见,然而我们却很难克服这点。

也许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最能展现古典名著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清代后期,浙江余杭葛品连与妻毕秀姑(小白菜)租住在乡绅杨乃武的房子里。同治十二年十月,葛品连突然得病,吃了几服药都不见效,下午申时,全身青黑而亡。家人与街坊均不知何故,见平日里杨乃武与小白菜过从甚密,于是迅速地联想到《水浒传》里西门庆与潘金莲合伙算计武大郎的故事,从而怀疑葛品连是被杨乃武与小白菜串通投毒而死,由此酿成了一件牵连很多人的大案。余杭知县刘锡彤刑讯逼供,得到供词,但此案后来终于被翻案。这样的联想与类比在古往今来的民间不知道有多少。所以,名著其实一直留存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之中,成为民族心理、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看,名著的成功不仅仅是其自身的成功,更有后人的反复认同,使之成为交流的语言基础和文化背景,由此培养和改变着人们的认知、理解和生活方式。所以,古典名著的影响已渗入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与观念被名著所塑造,我们也不断塑造着名著。 KDLP57suebE9RKGxnnaqcAqh3OqvkFJ65UIIEIXKAuFQZZGmIQ6Qjk3mt/WRw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