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中的概念及关系界定

课题研究主题主要涉及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中的适度人口、城市适度人口动态测度、城市适度人口路径实现等主要核心概念。城市化进程主要是揭示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适度人口主要是作为揭示和解决上述问题的载体,其中:基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适度人口动态测度体系并进行测度,通过构建城市适度人口路径实现机制进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如图1-1所示。在此,有必要对这些概念及内在关系进行阐释和明确。

图1-1 研究思路中的概念逻辑

一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主要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但我们知道,城市化(Urbanization),一般被译为“都市化”或“城镇化”,在英语中的Urban包括城市(City)和城镇(Town),所以城市化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或城镇聚集,城市和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但一般来说前者更倾向于城市,后者更倾向于城镇。 而本研究分析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具体包括地级及以上城市,因此采用城市化进程的提法。当然,目前我国国家战略主要是以偏重小城镇发展的城市化模式,即城镇化,所以本研究只有当遇及官方政策或他人研究使用城镇化外,其余都以城市化提法为主。

(一)可持续城市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无论是可持续城市化还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研究中都定位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的目标,其中可持续城市化实际上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塑造城市化概念,根据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城市化进程行为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又要考虑到未来各代人的需求,同时伴随着人口需求层次不断发展和提升,城市化进程还要与这种发展和提升相适应,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 核心是城市化行为在动态上的可持续。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概念,实际上是将“为了人”和“依靠人”统一于城镇化发展中,其中“为了人”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和责任,“依靠人”是发挥人的作用,核心是强调城镇化要围绕着人来进行推进。可持续城市化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本质都是围绕着人,前者强调人的代际可持续发展;后者强调人的自身供给和需求。这都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的目标,也都将作为构建城市化进程中适度人口理念及测度体系的宗旨。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问题

城市化是一种发展行为,这种发展行为在我国目前城乡“二元”体制下将影响着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由于本课题研究范畴主要将城市化进程中的适度人口界定为城市适度人口,因而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主要针对城市发展而言。自然就需要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阐述,本研究围绕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核心两个概念,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界定为“为了人”和“依靠人”,“为了人”是在城市发展中提供让人满意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成果,“依靠人”是人在城市发展中不断创造更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成果。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的人既包括当代人,又包括未来各代人。与之相对应的概念就是城市发展问题,这也是分析城市化进程所需要重点揭示的内容,它既作为测度城市适度人口的问题依据,又作为城市适度人口实现所解决的问题。从城市可持续发展概念可知,“为了人”和“依靠人”的重要载体是经济、社会和生态,因此分析城市发展问题也要围绕经济、社会和生态展开。本书主要从学术文献调研、宏观数据分析、微观主体调查三个渠道对城市发展问题进行揭示,揭示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运行、社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四个重要方面,当然在具体分析中有的特意突出人口就业、居民生活、公共服务、城乡统筹、生活条件等,但都能归入上述四个重要方面。

二 城市化进程中的适度人口

在城市化进程概念基础上,我们还要界定和区分适度人口、城市适度人口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适度人口等概念。需要首先明确的是,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适度人口,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城市化进程中的适度人口包括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适度人口和农村适度人口,但研究重点是解决城市化发展问题,比较偏向于城市发展,因此本书将研究对象进一步限定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适度人口,将农村人口当作外生变量。第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适度人口与城市适度人口并非同一概念,前者主要将城市适度人口置身于城市化进程,测度依据主要来源于城市化发展问题,目的是解决城市化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适度人口重点围绕处于动态变化中的城市化进程展开;而后者独立考虑的城市适度人口,当然可能会涉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但更多考虑的是城市人口生育、死亡等城市人口自然因素。第三,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适度人口基于适度人口理论的决定机制,同时兼顾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内生决定作用,共同形成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适度人口概念体系。

(一)适度人口

从一般意义上来理解,适度人口泛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人口规模最优、人口增长率最优或人口再生产类型最优 ,与之相关的另外一个概念是人口容量,也称为人口承载量,主要指一定环境下一定地区所能抚养的最多的人口数。 通过比较上述概念,适度人口侧重于特定目标下的最优;人口容量侧重于特定条件下的最大。从数量上来看,适度人口会小于人口容量。按照状态来划分,适度人口可分为静态适度人口和动态适度人口,其中静态适度人口是指在理论上假定影响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都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的人口;动态适度人口是假设生产技术、经济结构、劳动就业等因素发生变动的情况下考察的最适宜的人口。本课题的适度人口实际上就是通过静态适度人口理念找到适度的确定机制,再从动态思想上改变这些外生因素,进而实现动态适度人口测度目标。另外,按照测度目标来划分,还包括经济适度人口、实力适度人口、社会适度人口、生态适度人口等。本研究遵循马克思主义思想下的适度人口理论,结合西方动态适度人口理论及测度思想,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核心理念基础上,将适度人口定位为——在两种生产相平衡的循环体系中,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条件下“为了人”和“依靠人”相统一所对应的人口,并受制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条件下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自身生产的相关因素。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适度人口

如前所述,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适度人口不同于城市适度人口,其基本内涵确定为以人为核心的物质生产和消费满意度之间的平衡。“依靠人”体现在物质生产方面;“为了人”体现在居民消费满意度方面;保持平衡状态的适度必须依赖政府的调控和再分配行为,这种调控和再分配行为空间主要表现为农村或其他城市的人口流入或者流出。同时,要保持与城市化进程的适应,一方面要在生产和消费模式上与城市化进程中的生产及消费模式相适应;另一方面城市适度人口确定要依赖于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城市适度人口的实现要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城市化进程升级。在此基础上,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适度人口确定主要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发展和环境发展为载体,在适度人口数量确定上定位为基于载体所对应的城市人口边际社会收益和城市人口边际社会成本相等条件下的城市人口数量,其中城市人口边际社会收益主要对应“为了人”的居民消费满意度环节,具体指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为载体的居民消费满意度上城市人口单位增加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城市人口边际社会成本主要对应“依靠人”的物质资料生产环节,具体指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为载体的物质资料生产上城市人口单位增加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城市适度人口的实现机制,是要提升城市适度人口容量,关键任务是如何提升城市人口边际社会收益和降低城市人口边际社会成本,因此需要找到影响城市人口边际社会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外生因素,政府行为的重点就是改变和优化这些外生因素,在引导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始终保持城市人口的适度。

三 城市适度人口动态测度

理论上,城市适度人口测度就是得出在既定条件下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人口最适数量,即理论上假设的城市人口边际社会收益与边际社会成本相等时所确定的城市人口数量。城市适度人口动态测度就是假设城市人口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在受到外生因素的影响时可变,并以更低的边际社会成本和更高的边际社会收益构成适度人口。前者对应不变条件下的城市适度人口,后者对应可变条件下的城市适度人口。实际测度中,围绕城市人口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找到相关影响因素,按照权重贡献计算城市人口标准承载能力,其中将样本城市人口承载能力的平均水平作为计算适度人口静态基准规模的依据,城市人口承载能力较高的3/4分位水平作为计算适度人口动态上限规模的依据,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同一类样本中每一个城市都可以达到样本中更高水平的承载能力,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城市人口承载能力。实际上,城市适度人口动态测度得到的就是城市适度人口动态区间,区间的最低值是城市适度人口静态基准规模,最高值是城市适度人口动态上限规模。计算过程中涉及的城市人口承载能力,就是指影响城市人口边际社会成本或边际社会收益的各因素在单位水平下承载多少人口,其中城市人口实际承载能力就是各因素单位水平下实际承载的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标准承载能力就是各因素单位水平下应该承载的城市人口。本研究主要以同类样本平均承载能力水平和较高的3/4分位承载能力水平作为测度城市适度人口静态基准和动态上限的标准承载能力。将测度得到的城市适度人口动态区间与城市实际人口相比较计算,进一步形成城市适度人口压力系数,以便反映城市实际人口相对于适度人口的压力状态。其计算公式为城市实际人口与城市适度人口静态基准的差,除以城市适度人口动态上限与静态基准的差。该值如果小于等于0,表示城市人口适度偏低,即城市实际人口小于城市适度人口静态基准;该值介于0~1,表示城市人口相对适度,即城市实际人口介于城市适度人口静态基准和动态上限之间;该值大于1,表示城市人口超越适度,即城市实际人口大于城市适度人口动态上限。无论是城市适度人口静态基准还是动态上限,在计算过程中都包含了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资源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应的城市适度人口,但选择了较低适度人口,这一较低适度人口对应的因素就称为城市适度人口短板因素,城市适度人口短板因素也是提升城市人口承载能力的重要依据和突破口。

四 城市适度人口路径实现

城市适度人口路径实现的核心就是降低城市适度人口压力系数,除了适度偏低型可以增加城市人口和超越适度型可以分流城市人口外,核心还是提升城市人口承载能力,关键是弥补短板,但如何弥补短板就需要找到相关因素。因此,实现城市适度人口的基础是进行城市适度人口偏差诊断,即在按照不同短板分类的样本中找到影响城市适度人口压力系数的主要因素,这些具有重要差异的相关因素就是构建城市适度人口路径的核心依据。在实现路径设计中,目标是实现城市人口自然适度,这意味着通过一揽子机制设计保证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处于适度的常态,这些机制包括解决人口数量失控问题的数量监控机制、解决人口无序进出问题的人口流动机制、解决城市承载不足问题的承载能力机制、解决政府行为失效问题的政府激励机制,并进一步将这些机制转化为对策,对策的核心就是围绕降低城市人口承载压力,实现城市化发展的可持续目标。 p+gqGEPAdov4N9yr1ilefHID/zaZCBcHqgAhTKju489fQu58GEp/UN/ddqwjAmA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