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余论

历史上,历代统治者对孟子的不断加封与表彰,为孟子升格以及孔孟之道的形成与稳固提供了政治支持。元丰六年(1083),孟子被封为邹国公,次年配享孔庙;淳祐元年(1241),宋理宗将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五人“列诸从祀,以示崇奖之意”时,下诏:“朕惟孔子之道,自孟轲之后不得其传,至我朝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真见实践,深探圣域,千年绝学,始有指归。”据《宋史全文》卷33记载,绍定三年(1230),宋理宗又亲撰《道统十三赞》,为道统相传的伏羲、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十三人赐赞词。至顺元年(1330),元文宗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嘉靖九年(1530),明世宗封孟子为“亚圣”;清孟广均《重纂三迁志》记载,康熙亲撰《孟子赞》:“哲人既萎,杨墨昌炽,子舆辟之,曰仁曰义,性善独阐,知言养气。道称尧舜,学屏功利,煌煌七篇,并垂六艺。孔子攸传,禹功作配。”这些褒奖措施,确认了孟子为孔子道统继承人的历史地位,推动了学界的“崇孟”运动,孟子的“亚圣”地位自然神圣不可置疑,“孔孟之道”的说法更具权威性。

孔孟之道经过千年历史的洗礼,已经成为思想史上的成说,“作为儒家话语体系中的历史范畴‘孔孟之道’的内涵与外延是不断丰富拓展的,它在狭义上特指孔、孟二人的思想,在广义上则泛指以孔孟‘仁学’为核心、强调‘亲亲尊尊’的儒家思想学说或主流意识形态。” [26] 但由于孔子与孟子生活的时代相去百余年,在孔孟之道思想体系中,二者的思想及其影响又有不可避免的差别,历史上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孔孟思想要旨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柳宗元集》卷二十记载:“君子谋道不谋富。孟子好道而无情,其功缓以疏,未若孔子之急民也。”

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不同,相关争论仍是当今学术界耀眼的风景之一。关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罗安宪先生认为:“孔子讲的是‘仁学’,孟子讲的是‘仁政’;孔子讲的是‘爱人’,孟子讲的是‘爱民’。由‘仁学’到‘仁政’、由‘爱人’到‘爱民’的转变,就是孔孟思想的历史演变。‘仁政’‘爱民’是孟子思想学说的主体,是孟子思想最基本的内容,是孟子对孔子思想的重要发展。孟子之所以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特殊的意义,儒家学说之所以被称为孔孟之道,原因就在这里。” [27]

关于孟子与孔子思想发展的不同,张世英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尽管重儒,孔孟并提,甚至称孟子为亚圣,却只提‘尊孔’,而无‘尊孟’一说,这是君主专制主义统治人民的结果,其根源在于孔子的政治思想本身是君主专制的思想基础,最有利于君主从思想上统治老百姓,而孟子则多民主思想,不为帝王所‘尊’,这就是为什么历代封建帝王,一旦取得政权,都有尊孔,而不说尊孟的根本原因。朱元璋甚至走向极端,敬孔而恶孟,把孟子的牌位撤出文庙……孔子与孟子相去百年,其政治思想之不同甚至对立,有其历史渊源;对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之尊孔,也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但处当今之世,中华文化发展之未来显然应该超越几千年来片面尊孔之旧辙,走出新路:仅从继承和弘扬儒学这个方面来说,我以为提倡尊孟,应是一条可取的途径。” [28] 孟子思想是否具有民主性?张分田先生认为,从政治命题看,“施行君主制度、等级制度是《孟子》政论的前提,王制、王道、王政是《孟子》政治思维的主旨。无论它包含着多少精彩的论点乃至普适性的政治价值,也无法归属于‘民主思想体系’,而只能归属于‘君主思想体系’。” [29] 张分田从君国一体政治思想史的角度进一步解释:“‘原典儒学’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与君主制度相匹配的精神现象,它全面论证了王制、王权、王道、王政。这是孔孟之道成为中华帝制统治思想的根本原因。” [30]

从传统儒家思想的价值看,“虽然孟子讨论仁政的政治框架早已成为历史,其仁政思想的局限性十分明显,但是孟子把仁引入政治,实现由仁心到仁政思想的转变,道德与政治有机地结合,由内圣开出外王,达到内圣与外王的统一,这既是对孔子仁政思想的发展,也为后来儒家仁政思想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经典的范式。” [31] 在传统文化需要重拾现代价值的创新时代,以孔孟之道为主体的儒家文化需要返本开新、与时偕行,以新的姿态实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为当今社会建设和理论建设增添新的生机和力量,彰显文化的担当精神。这是由儒家文化的当下使命决定的。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各国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增强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自信,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时代话题。在这一关键的时空交汇点上,中华民族书写好民族复兴的新篇章,必须树立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厚植开创美好未来的文化优势。这种自信,是我们对民族文化价值、文化活力与文化前景的自信,内含着对文化理想的坚守、对文化价值的认同、对文化创新的执着,是我们坚信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重要表现,是我们在时代风云中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前提,是在世界格局中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重要维度。 Cpl1bMa7YZ2BPKs5hye8G6XQ5FtpA4cB0gRG01Hc/4rh7utGPRyx6f4x6NAqVMg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