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宋代:孟子地位升格的确认

宋初,在帝王推动下,佛道势力不断增长,许多士人也深受二教影响,纷纷皈依,儒学的发展依然受到挤压。在此背景下,一些儒家希望能够振兴儒学,重树儒家权威。宋初著名的经学家和教育家,曾任教于太学的孙复、石介、胡瑗等,都推崇孟子,其后范仲淹、欧阳修、曾巩、王安石等人也都崇孟,在古文大家的推动下,孟子作为孔子道统继承人的观点逐渐被士林接受,孟子升格运动愈演愈烈,开始对政治产生影响,并出现了实质性的行动。例如,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出知兖州的孔子第三十五世孙孔道辅在邹县建成孟庙,以公孙丑、万章等配享,并专请孙复为此做记文。此外,据叶梦得《石林燕语》和周密《癸辛杂识》载,庆历二年(1042),在才识兼茂科考中,《孟子》中的“经正则庶民兴”,即已列为科考六题之一。

北宋时期,真正促进孟子地位提高并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是王安石。首先,王安石把孟子思想作为其变法的理论依据。为保证变法顺利进行,维护变法成果,他于当政之时极力提高孟子的政治地位,以增强变法理论的政治与法律效力。熙宁四年(1071)二月,他对科举考试进行了改革,规定:“定贡举新制,进士罢诗赋、帖经、墨义,各占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孟子》。” [20] 其次,他通过宋神宗给孟子授号封爵,以提高孟子的地位。熙宁七年(1074),“立孟轲、扬雄像于庙庭,仍赐爵号” [21] ,“诏封孟轲邹国公” [22] 。最后,王安石致仕后,执政者仍为新党派的要人,朝廷仍然不断提高孟子的地位。政和到宣和年间,蔡京当国,推行“新法”,于元丰六年(1083)冬十月,“封孟轲为邹国公” [23] ;七年五月“壬戌,以孟轲配食文宣王” [24] ;政和五年(1115),朝廷承认“兖州邹县孟子庙,诏以乐正子配享,公孙丑以下从祀,皆拟定其封爵” [25] ;宣和年间(1119~1125),《孟子》被刻成石经,成为“十三经”之一。

南宋时期,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不但全面系统地整理了宋代理学,而且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列为儒家的必修书目。元朝皇庆二年恢复科举,考试内容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儒家经典经义的考试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选题,答案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朱子学定为科场程式,四书学的官学地位最终实现了制度化。这一规定为明、清两代所继承。明清两朝的经义也以“四书”中的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须依朱熹的《四书集注》。

总之,宋代由于王安石及其继任者的一系列推动以及“四书”的官学化,最终使孟子得以受封袭爵,配享孔子,《孟子》一书直登官学宝座。至此,唐宋孟子升格运动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其在中国政治与思想史上的地位最终得到了重视和确认。 Z416aUmG7aqfRNZtrM6KauSkJqHu83R7MMThq9tCMZ7mMVI//VM+OZMzn1GJaH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