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西欧合作社思想的传入

合作社起源于西方,它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相伴随,体现了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抵制以及对处于弱势的工人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合作社思想源于基督教的团结友爱互助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催生了西欧的合作经济思想,比如以约翰·俾勒斯、弗朗西克斯·约瑟夫·朗吉为代表,他们分别提出的建立互助合作的“理想村”以及由消费者与生产者自愿结合起来的“法朗斯台”等合作思想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王景新,2005:1)。

后来的欧文、傅立叶及威廉·金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将他们的合作社思想进一步阐释与发展,形成了流传于后世的合作社思想,同时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合作社实验。可以说,合作社思想的诞生距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它的产生是与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相伴随的。合作社成立的目标就是“反对人剥削人、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制度,试图通过合法手段构建理想的平等、民主和公平的社会组织形式的理论与实践”(李长健、冯果,2005:67)。换句话说,此时期西方先发国家的合作社理论及实践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弱势群体抵抗资本主义剥削的社会共同体运动。西方国家合作经济组织的起源如表2-1所示。

表2-1 西方国家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的起源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广派官员与留学生到欧洲学习考察,他们在欧洲游历期间对于西欧发达的合作社组织颇有感触,回国后就主张建立日本的合作社,诸如马场武义、品川弥二郎、平田东助、渡边朔、柳田国男等。另外,一些日本学者也开始积极翻译介绍西欧的合作社思想。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农村租佃争议以及农民的贫困化成为合作社思想引入的时代背景。明治政府试图以合作社的形式来防止农民的破产以及调和地主与佃农之间的矛盾,进而推动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于明治政府将德国作为学习对象,因此德国的赖夫艾森系信用合作社思想对日本的影响比较大;同时作为世界上最早合作社的罗虚代尔消费合作社,其创立的罗虚代尔原则对早期日本的合作社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二战后日本在GHQ的主导下按照罗虚代尔原则组建了新型农协。下面就分别对这两种合作社思想进行简单介绍。

(一)德国的信用合作社思想

信用合作社发轫于德国。德国的信用合作社具有两个源流:一个就是以舒尔茨为代表的工商业者组成的城市信用合作社;另一个就是以赖夫艾森为代表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前者与消费合作社关系紧密,引入日本后演变成为市区信用合作社,即现在的信用金库;后者引入日本后则成为农协的前身——产业组合。两种信用合作社的主要区别可以见表2-2。

表2-2 舒尔茨系与赖夫艾森系信用合作社的比较

日本明治初期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合作社。明治政府制定《产业组合法案》的初衷也不是保护和促进这些合作社的发展,而是要根据该法创设一种新的合作社,将其变为政治权力、经济政策的执行机构(奥谷松治,1937:247)。《产业组合法案》制定过程中的关键人物是平田东助。明治维新后,他留学德国并将该国的合作社思想引入日本。当时的德国正处于普法战争后以普鲁士为中心的国家形成期,金融制度的整顿、交通网的整顿、电气事业的急速发展等推动了工业化的激进推进。另外,由于产业结构的迅速变化,手工业者和中小业者陷入了经济贫困,贫富差距的拉大酿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因此,一些合作社先行者为了保护中小业者而成立了“信用合作社”。如前所述,德国的信用合作社形成了两种类型,即舒尔茨系信用合作社与赖夫艾森系信用合作社。这与当时的日本十分相似,平田因而对此颇为关注。

明治政府将德国作为学习的榜样,因而日本国内关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合作社讨论产生了两派:一派支持舒尔茨系信用合作社,主要有平田东助、杉山孝平;另一派则支持赖夫艾森系信用合作社,主要是和田维四郎、酒匈常明等农商省的官僚(並松信久,2015:56)。平田在德国留学期间,对于德国舒尔茨系信用合作社赞赏有加,并立志将其移植到日本。平田在日本介绍德国的信用合作社主要是出于提出社会问题对策的意识,与日本农业问题及地方自治的强化并无直接关联。然而,以平田为首草拟的信用组合法案,由于针对中央集权体制强调了地方自治的必要性,因此受到了正在考虑建构国家中央集权的有识者的反对。同时,反对信用组合法案的有识者立场就说明了相比舒尔茨系,赖夫艾森系信用合作社更加适合日本。

应该说,舒尔茨系采取时间限制并允许利润分配有利于人们之间的自助自治,这也是促进资本形成的必要条件。平田试图将舒尔茨的思想应用于地方自治,但是这些思想在当时建构中央集权体制的日本难以得到贯彻。也就是说,与当时“自治”观点相比,既拥护国家体制又能促进农业发展的方案才能得以贯彻,赖夫艾森系信用合作社思想正迎合了日本国家建设需要。传入日本之后,它成为日本产业组合运动的指导思想。在日本明治政府制定《产业组合法》的过程中,该思想中的合作社的民主主义性质也被改造,产业组合成为国家统合农业的代理工具。

(二)罗虚代尔的消费合作社思想

说到罗虚代尔消费合作社就不得不说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罗伯特·欧文。因为罗虚代尔消费合作社就是在欧文合作社思想的影响下建立的。欧文在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中是唯一一位将其合作社思想付诸实践的。可以说,欧文不仅是英国的合作社运动之父,也是世界合作社运动之父。

欧文的问题意识是:在产业革命(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期,机械化与科学改良的结果就是生产过剩常态化,然而以获得商业利润为前提的市场价格的交易正隆,贫民连生活必需品都难以得到满足,而少数富裕的人却过着充足的生活,由此导致的欲望满足的失衡,无论是在肉体层面、道德层面还是在理性层面都是有害的社会现象。由此而引发两个问题:一是消除过剩生产的经济原理是什么?二是纠正分配不平等的方法是什么?

欧文认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将机械与科学改良所提升的生产力用于劳动者阶级的住宅、食物、衣料、教育、健康等改善的社会目的,这样过剩的生产力就会得到消解。这种将进步的生产与消费制度整合在一起的新结合体就是欧文所说的“合作社会”。

欧文在“新和谐公社”进行了合作社会的实验。这种新和谐公社以500人至1500人,即300个家庭的田园都市为单位。在这个共同体内拥有共同的住房与厨房食堂,拥有与各年龄段相适应的学校、教会、礼拜场所、附属诊所、图书馆、教室及来访者宿舍、宽阔的运动场等,在其周围环绕的是菜园。这个共同体是以工业为前提的,以生产和消费的自给自足为基础,资金剩余减去设施建设费后存储起来。如果共同体的生产力提高超过了消费量而产生了剩余,就可以与其他的合作社会剩余的生活物品进行交换。这种交换不是基于货币而是基于劳动等可见物。这样就可以排除商业资本的支配,由市场经济分配财富的机制就变得无用,也就不会产生商业利润。由此可以看出,欧文的合作社思想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在英国,早期的合作社是1760年由造船工人发起的制面粉制面包合作社,之后,由纺织工人合作社等结合成食品供给合作社并开展店铺经营,这是反对商人垄断生活必需品和保卫劳动者生活的斗争。还有1777年在伯明翰地区由裁缝店成立的具有自治性质的生产合作社。然而,它们都止步于自发分散的合作事业,只不过是劳动者和匠人的合作社。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工人所受到的剥削也更加严重。在此背景下,在曼彻斯特市附近的罗虚代尔镇由纺织工人发起成立了罗虚代尔工人先锋社,这属于一种消费合作社。罗虚代尔合作社的成立受到了欧文合作社思想的影响。罗虚代尔合作社建立的八项原则(即罗虚代尔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已成为现代合作社的基本准则。它的主要内容有:①入社退社自愿;②一人一票;③现金交易;④按市价售货;⑤如实介绍商品,不缺斤少两;⑥按购买额分配盈余;⑦重视对社员的教育;⑧保持政治和宗教中立。二战后在GHQ的主导下,日本政府按照罗虚代尔原则重新组建了新型的农协,在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了农协的相对自主性。 /LuRuSC4FyyWVRO8hqM6gg+3YnV1aDNYuoccx3X1JehdFeJRV/CYoI4oj95Fby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