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未来始终是光明的,关键是你还在不在。

股市中若干问题及其解答(二)

2007年11月20日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的这首《燕歌行》不仅是对此时北方深秋景色的描绘,也是近来1个月全球股市肃杀的写照。

11月的第1周,沪综指创下9年来最大单周跌幅,香港恒生指数创下10年来最大单周跌幅,其他市场亦遭遇了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的最糟市况。

每当大起大落时,询问的人也特别的多起来,近来不断地遇到一些提问,现汇总部分如下:

Q:都说买好公司的股票没问题,为什么我买的好公司股票也在下跌?

A:投资的最终胜利需满足两个前提条件:好企业,好价格。所谓“好价格”对于投资人而言是同等标的情况下,价格越低越好。在付出高昂的价格后,买好公司并不代表赚钱。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终于引发台湾地区蓬勃多时的股市崩盘,股指由12682点狂泻到2485点,大盘在8个月内跌去10000余点,跌得只剩下“零头”,跌幅高达80%,著名的蓝筹股国泰人寿从最高1975元台币跌到最低时三十几元。

Q:每次加息股市都上涨,下次加息会不会也是这样?

A: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上调了5次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了9次,达历史新高,频率极为罕见。理论上,利率上调会导致证券市场下跌,尤其是债券市场,但股票市场影响因素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可是不能小看货币财经政策的威力,倒退12年至1995年,当年物价飞涨,数次加息后,银行1年定期存款利率为10.98%,3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和国债,除了享有高息之外还加上与通货膨胀挂钩的保值贴补率,到期的实际收益接近30%/年,3年定期存款收益几乎翻番,很多人乐得合不拢嘴,至今无法忘怀。相对而言,股市、房市则一沉不起。存银行都有近30%的回报,傻子才去炒股、炒房呢。

Q:最近有本《牛市一万点》的书,股市现在怎么从6000点跌到5000多点,还能上10000点吗?

A: 未来始终是光明的,关键是你还在不在。 沪指上万点是迟早的事情,但在短时间内透支未来却不是什么好事情。记得2001年美国股市沸腾时,有本名声大噪的书《道琼40000点》,6年过去了,现在道琼斯指数还是13000点。过去100年,道琼斯指数从100点到10000点,年复利回报为4.71%。有人预测21世纪末道琼斯会达到100万点,这完全可能实现。

Q:在全球十大市值公司中,中国有5家,难道这不令人高兴吗?

A:祖国强大了当然令人扬眉吐气。作为投资人,需要考虑投资是否物有所值。中石油A股上市的第一天市值超过俄罗斯全国的GDP总值,在全球十大市值公司中有中国5家,令人想起1993年全球金融业排名,前十大银行中有9家是日本银行,只有1家是美国的,还排在第9名,大家都知道接下来发生的故事。

Q:炒股软件有用吗?

A: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成功的投资家承认是靠软件成功的。

Q:基金为何也亏钱呢?

A:就像医术有高低,医生也有治不好的病,但这并不否定社会专业分工的正确性。

Q:你见过真的有人可以预测出股市趋势吗?

A:彼得·林奇说:“尚未发现成功预测过两次的人。”如果你有时间可以翻翻1994年前后的证券类报刊(那时互联网尚不发达),有位波浪理论大师准确地“预测”了1994年股市大底,名声无双,我亦曾派同事听过他的波浪螺旋理论,他彼时预言上证综合指数会上15000点。可惜的是3年前他在香港已经宣布破产,更遗憾的是在此10年间,指数几乎原地踏步。

Q:很多基金还跑不赢指数,买指数是投资好方法吗?

A:对于大众或许如此,但不表示指数基金没有风险,从理论上而言,1993年在中国买了指数基金,需要等待13年才能赚钱。而2001年在美国买了纳斯达克指数基金的人,6年之后的今天仍然亏损50%。

模拟实盘投资组合展示(2007年11月20日)

本期卖出中国香港市场中国人寿4000股,卖出美国市场空中网820股,得到现金190383.55元。买入中国香港市场国航10000股,耗资80941.60元,卖空美国市场诺亚舟1600股。期末资产总值为1346621.06元。

备忘

2007/11/20中国银行外汇牌价中间价:美元742.55,港元95.45,加元754.61。

专栏自2007年4月开启至今,

上证综指自3525点到5248点,+48.88%;

香港恒指自20520点到27127点,+32.20%;

道琼斯自12923点到12989点,+0.51%;

专栏投资组合自100万元到134.66万元,+34.66%。

补注:

现金=卖出中国人寿和空中网得到现金190383.55元+上期现金余额286.42元+本期卖空诺亚舟得款103719.38元-买入国航80941.60=213447.75元

本期诺亚舟为卖空,所以股数和市值均为负数,需要加上“-”。

《钱经》杂志编者按:

有人会为了看一篇800字的专栏文章而每周订阅一本杂志吗?除非那个专栏作家能写出六合彩前五位号码。但东尼做到了。这位被中国香港人尊为“亚洲股神”的前财经记者在杂志《壹周刊》上开设了一个投资专栏,并在1999年时创立了100万港元投资组合,与他同时创立组合的两位投资人士现在已不知所踪,而东尼的投资组合至今升值了近三倍。不少读者追看东尼的专栏只为了解他的思考方式和选股思路,而对《壹周刊》其他的内容毫不感冒——大部分是八卦趣闻。

《钱经》在今年4月开设的“国际投资组合”专栏也正在激起类似的效应。回忆起年初4月,乍暖还寒,金石致远资产公司的杨天南与小编一拍即合:在杂志上开设一个投资于四地市场的投资组合怎样?这个点子令人兴奋,反正杨天南的投资事业也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地区、美国、加拿大之间自由切换达10多年之久,他的观点是:“衡量投资这行里谁比较厉害,就看他能否长久地活着。”但因为受限于杂志的表达方式,我们设定了以每月20日的数据为准来衡量组合业绩。一寸短、一分险,比起真正的组合操作,这个模拟实盘组合的限制条件也使得难度提升,这并没有妨碍杨天南笃信的价值投资理念施展拳脚。事实上,在经历了沪综指九年来最大单周跌幅、香港恒生指数创下十年来最大单周跌幅以及其他市场遭遇的“9·11”恐怖袭击之后的最糟市况,这个1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组合依然取得了传统方式十年才能取得的成果。

但比起我们愿意传达给读者的讯息,这个组合所代表的数字就显得无足轻重。在组合推出的前几个月,一些读者来信或指责,或赞扬,大多是关于对组合中某只股票的建议——胶着在“空中网”是不是垃圾该不该买的问题上,但这些回馈意见在后来开始调转方向,大家慢慢觉得杨天南的文字很有意思,甚至比看他的组合更好玩。在过去七个月的尝试中,杨天南试图展现给大家:投资不是一个神话和演义的江湖,不需要内幕和消息,也不同于麻将和赌博,是一个可以通过正常途径实现财务健康的工具。也许,这就够了。 yld9B/EH3JgUGuSNX5xWBMi68EoEaExkut7XbTeebqX8Grx1o0qNYrxovp38cGg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