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燃烧的汉室

一位仆役将竹炉里残留的灰烬捅了捅,几点有气无力的火星闪了闪,随即熄灭。他无奈地把目光投向荀彧,荀彧看了眼快被冻住的砚台墨池,叹了口气,挥动手掌。

1.

从昨天开始,荀彧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尚书台。曹公的大军如今驻屯在官渡,安抚许都乃至整个大后方的工作就落在他的肩上。各地的文书如雪片般飞入这小小的尚书台,几乎每一份都加盖着“急报”的符印,都要他代替曹公来做出决断——这是信任,也是沉重的责任。

何况皇上又在重病之中,早已传诏不见外臣,许多朝请奏议也得由他批转。“天下方乱,国事未靖……”荀彧揉了揉有些酸疼的眼睛,将油灯剔亮一些,把裹在身上的大裘又紧了紧。连续数天的熬夜,让这位面如温玉的谦谦君子也显得憔悴起来,细微的皱纹在眼角额间悄然滋生,那一缕黑亮的长髯垂在颌下,已略有卷曲。

荀彧不仅是曹操在政治上的左膀右臂,而且是朝廷的尚书令。这双重身份让他变得极为忙碌,既要为曹操分忧,也要保证朝廷的尊严。

一位仆役将竹炉里残留的灰烬捅了捅,几点有气无力的火星闪了闪,随即熄灭。他无奈地把目光投向荀彧,荀彧看了眼快被冻住的砚台墨池,叹了口气,挥动手掌。仆役连忙取来几截炭棍丢入炉中,趴在地上拼命吹气。

荀彧一直不肯使用雒阳山中产的精炭,那种炭火力很足,产量却很低,有限的几百斤都被荀彧转送去了皇宫和司空府。普通的柴炭容易生烟,影响批阅公文,所以荀彧只在屋里实在太冷的时候才添上几根。他觉得既然自己是尚书令,就该为百官做出表率。火苗腾地从炉中又冒了出来,屋子里的温度略微上升了一些。荀彧搓搓手,伸手又取来一卷文书,熟练地扯开外束的丝绳。就在这时,从窗外隐隐地传来一阵呼喊声。荀彧微微皱了皱眉毛,侧耳去听,他是个谨慎的人,这是在皇宫之内,如此大声喧哗可不怎么成体统。

“走水了!”

更清晰的呼喊声从外面传来,荀彧手中的毛笔一颤,险些把墨汁滴到铺好的竹简之上。冬季风干物燥,皇宫内又多是木质建筑,最怕火灾。如果烧起来,那可是会连绵一片,无休无止。

荀彧迅速站起身来,推开门快步走出去。大门一开,门外的寒风趁机呼地吹进来,他惊愕地看到,禁中寝殿方向在北风呼啸之下燃起冲天大火,火光照亮了半个天幕。

皇宫里已经乱成一团,宿卫的戍卒、卫官们跑来跑去,吵吵嚷嚷,到处都是叫喊声,有朝宫外跑的,有朝宫内跑的,像一群没头苍蝇。他们多是来服徭役的乡兵和村民,根本没受过任何训练,碰到这种事完全不知所措。

只有一个小黄门站在高处,大喊大叫,试图控制这种混乱局面,可惜根本没人听他的。小黄门跳下高台,朝外面狂奔,与匆匆赶来的荀彧几乎迎头撞上。

“皇上呢?”荀彧抓住那个黄门,大声问道。小黄门连忙回答:“陛下仍在寝殿,张老公公不肯开门,小的正打算去调宿卫救驾。”

这让荀彧心里“突”地跳了一下。荀彧环顾四周,高声喝道:“今日是谁当值?”“种校尉。”“他在哪里?”

黄门还未回答,一位身披甲胄的将军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荀彧认出他就是长水校尉种辑,冷冷地问道:“你的人呢?”种辑刚从睡梦中被人叫醒,脑子还有些糊涂,听荀彧这么一问,这才攥着头盔的冠缨喘息道:“他们都在宫外,宫门司马无诏不敢擅开。”

“荒唐!主官直宿宫内,部属怎么都驻在宫外!”荀彧大怒,“传我的命令,大开中门,让他们立刻进来护驾!”

长水校尉本属北军,执掌京城治安,早已是个不领兵的荣衔。种辑手下的士兵,都是天子从雒阳逃难后一路上收拢来的。所以朝廷因陋就简,便把原来卫尉和光禄勋的职责分出来一部分给他,让他负责宿卫。相比起那些闲散的卫官,种辑麾下的军人还算比较精锐,是朝廷在许都唯一一支可以信赖的力量。

种辑连忙领命而去,荀彧又抓到了几个郎官,让他们赶紧去收拢自己的部属,到禁中省门前集合。有了尚书令做主事之人,那些慌乱的人逐渐恢复了秩序。

从尚书台到省门非常近,荀彧三步并作两步赶过去,看到两扇黄框大门仍旧紧紧闭着。此时火势越发大了起来,他甚至在禁中之外都能感受到那股热浪。

荀彧心急如焚,仰头喊道:“我是尚书令荀彧,门上是谁?”半扇门缓缓打开,露出一张惊慌的老脸,他是中黄门张宇。

“是荀令君?”“快开门!你想让整个禁中烧成白地吗?”荀彧瞪着眼睛大喝道。“是您就好,是您就好……”张宇如释重负,连忙吩咐人把门打开,嘴里还絮叨着,“我是怕有人趁乱对皇上不利,许都这鬼地方,可不是所有人都和您一样。”荀彧知道这个老头子一向牢骚满腹,此时也不便深究,一脚踏进门去,问道:“陛下此时在何处?”“陛下和皇后都及时逃了出来,此时正在旁边的庐徼里安歇。”

荀彧心中稍安,朝里面望去。果然起火的是寝殿,整栋建筑已经完全被火龙笼罩,烟火缭绕,不时发出哔哔剥剥的声音。一群宦官惊慌地拿着扫帚与湿麻被拼命扑打。

荀彧扫视一圈,忽然问道:“缸中为何无水?”他手指的方向是一排大缸,那里本该盛满了水,以备火警之需。张宇道:“宫中浆洗沐浴,都出自缸中。如今天寒地冻,又乏人补水……”

这时候那个小黄门插嘴道:“宫中各处,多有积雪,可让人煮雪化水,应一时之需。”荀彧赞赏地看了他一眼,吩咐就按这个法子办。

这时候种辑率着一队士兵急急忙忙赶过来,荀彧看到他们腰间还悬着钢刀,气得够呛:“你也是老臣子了,这点规矩也不懂?是想刺杀陛下吗?”种辑红着脸,命令士兵们把武器都解下来丢在地上,一时间青石地面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

“先救驾,再救火。”荀彧沉着脸发出指示。于是士兵分成三队,一队去支援那些宦官,尽力不让火头蔓延到周边的宫舍,一队去救皇子、嫔妃,还有一队紧跟着荀彧与种辑直扑庐徼。

庐徼是执卫歇息之地,靠近宫墙,与宫舍之间隔着一条掖道与濯池,一时半会儿还波及不到。张宇在火起之后第一时间把皇上转移到这里,到底是灵帝时就执宿禁省的老宦官,经验毕竟老到。

荀彧看到皇上裹着一匹锦被,坐在庐外的石阶上,直愣愣地望着寝殿的火光发呆。旁边伏后与唐姬分侍两侧,两个人都是云鬓散乱,衣襟不整,一望便知跑得极其仓促。

他顾不得礼数,走上前单腿跪地:“微臣护驾来迟,罪该万死。”荀彧抬起头,看到天子面色苍白,脸上还有几道灰痕,狼狈不堪,心中微微一酸。回想起当初天子来到许都之时,也是这么一番落难的神情,荀彧自责之心大起。

这时伏后道:“荀令君,这四周可还安全?”

见伏后不急于撤离,先问四周安宁,正是持重之举。荀彧颇为赞许,垂首答道:“长水校尉种辑也在这里,有他们护卫,可资万全。还请陛下移驾尚书台,以防不测。”

荀彧没有注意到,他身后的种辑与伏后以极快的速度交换了一下眼色。

“准奏。”刘协咳嗽了几声,声音细弱不可闻。荀彧觉得这声音有些陌生,不免多看了一眼,伏后道:“陛下圣体未安,又受了惊扰,须妥善安置。”荀彧知道天子染病已久,此时也并非追究之时,便让张宇前头带路,种辑率部护住左右,一行人匆匆撤出了禁中。

一出去,荀彧发现禁中外围早被一支部队围得水泄不通。那些士兵对大火无动于衷,只是把手中长枪横置,把所有试图逃出皇城的人都挡了回去。

“荀大人,末将救驾来迟。”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在如此嘈杂的环境里仍旧听得一清二楚。荀彧知道,这是扬武中郎将曹仁,曹操的族弟。他本来驻扎在许县南部,后来曹军主力北上,就把他调回来卫戍许都,是曹司空留在许都最强大的一支武力。荀彧计算了一下,从火起到曹仁的部队赶到,前后不到三炷香的时间。

荀彧回身向天子略作解释,然后走过去,对曹仁道:“将军来得好快。”曹仁咧开嘴笑了笑:“天子有事,岂敢不快。”他说这话的时候,还瞟了一眼荀彧身后的皇帝,那眼神绝算不上是忠勤或者友善。

荀彧似乎没注意到曹仁的眼神变化,他指了指卫戍部队:“天子受惊,不利刀兵,劳烦将军了。”

曹仁点点头,挥了挥手里的马鞭:“收鞘。”千余名身穿黑甲的士兵同时“唰”地把佩刀收入鞘中,动作整齐划一,干净利落。

军阵无声地裂成两半,让出了一条狭窄的通道。这种场面,让种辑的脸色不算太好看。他让部下围住天子,在两侧曹军的注目下徐徐前行。一直到皇帝顺利进入尚书台,种辑这才长长松了一口气。荀彧看到他谨小慎微的样子,觉得实在有些滑稽。

曹仁并没有待太久,这么多兵甲环伺在天子四周,难免会有谋逆之嫌。等到种辑的宿卫陆陆续续都到齐了,曹仁便告辞荀彧,率军回营。黑甲如潮,很快便退得干干净净。

在尚书台内,等到皇帝被安顿好了以后,荀彧向伏后问起究竟。伏后说,今夜唐姬带了夜息草进献陛下,不慎打翻香炉,引燃帷帐。唐姬的随侍小黄门拼了性命护送三人出寝殿,自己却被烧死在里面。

荀彧对这个说法没表现出任何疑问,他请天子与皇后在尚书台暂且安歇,然后匆匆离开,指挥宫人继续灭火。唐姬碍于身份,也先行告退,只留下天子与皇后。没人接近这对尊贵的夫妇,只有中黄门张宇守在尚书台门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发着牢骚。

大火烧了足足一宿才被扑灭,寝殿和周围的一座偏殿几乎被烧成了白地。在寝殿的废墟里,人们找到一具烧焦的尸体,想必就是那位舍生取义的小黄门。

等到天明之后,刘协在伏后的搀扶下走出尚书台,朝着已化为废墟的寝殿方向望去,默不作声。

伏后的这一条计策可谓决绝之至:为了彻底掩盖,她索性一把火点燃了寝殿,焚毁了身穿宦服的刘协尸身——她为防止别人看出破绽,甚至亲自挥刀为刘协的尸体去势。刘平有些瞠目结舌,他可没想到她竟然做到了这种地步。

于是,这一位九五之尊,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大火之中。汉室二十余帝,从未有人像他这般死得如此凄凉,如此不为人知。在刘协短短的十八年人生里,他从一个诸侯手里流转到另外一个诸侯手里,忧愁凄苦,从未有一刻体验过威加海内的威仪,从未有一刻快乐过。他唯一能做的,只是目送着大汉王朝逐渐步向衰亡。在刘协身后,休说配享太庙,就连谥号也没资格得到,因为他还“活着”,死去的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宦官。

刘平望着废墟上袅袅升起的余烟,不知那算不算是兄弟不愿离去的魂魄。他默默地念诵着安魂的经文,这是温县的和尚教给他的,据说可以让死者安息。这些自称佛门的信徒,他们的经文拗口古怪,却包含着使人心境平和的力量。

“哥哥,你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他想着,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和茫然。

伏后握住他的手,低声道:“陛下,外面风寒,快快进屋。今日要觐见的臣子,可不少呢。”她语气温婉,却暗藏着许多意义。

念罢一段经文,刘平抬起头,略微抬高声音:“扶朕回屋。”从这一刻,“杨平”与“刘平”也随着刘协死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刘协”。

与此同时,荀彧正站在寝殿废墟之上,指挥着一群人搬开瓦砾,搜寻遗物。按说这不该是尚书令要做的事,但荀彧认为禁中起火,干系重大,必须要亲临才能放心。种辑则拿着一本簿子,清点着宫人的人数。那个小黄门的遗骸就摆在旁边,被一块白布覆盖着。

这时,一个人踏着瓦砾走了过来,他的脚步很稳很轻,如同一条草蛇游过残垣断壁,窸窸窣窣。当他快接近的时候,种辑才骤然发觉,面色忍不住抽搐了一下,低声骂了一句,然后抬起脸,笑意盈盈。

“满大人,怎么您也来了?”

来的人瘦瘦高高,面色蜡黄,一脸的皱纹层层叠叠,几乎把五官都淹没。他叫满宠,字伯宁,现任许都令,掌管着许都城内的治安。

雒阳旧臣们并不畏惧在朝堂上与曹党抗争,却偏偏对这个男子噤若寒蝉。四年以来,他就像是盘旋在许都上空的一只夜枭,这座城市什么动静都逃不过他的双眼,让雒阳旧臣们在暗中吃尽了苦头。

满宠似乎完全没注意到种辑的表情变化,他拱了拱手,把视线投到那具小黄门的尸体上。

“他就是那个为了救陛下而死的宦官?”“是的。”种辑尽量简短地回答。

满宠饶有兴趣地蹲下身子去,掀开白布的一角,里面露出一截已经焦黑的胳膊。种辑周围的宫人纷纷把头偏过去,满宠却面不改色,用力一拽,把白布全扯下来,从尸体上刮起一片纷纷扬扬的灰黑尸粉。

整具焦炭般的尸体就这么暴露出来,安静地躺在地上,两个空洞的眼窝望着天空,紧闭的下颌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满宠伸出右手去,在死者的躯体上缓缓摩挲,还不时捏起一些粉末送到鼻下嗅嗅。种辑忍不住道:“满大人,死者为大,何况还是位危身奉主的忠臣,何必如此?”

种辑并不知道昨晚宫内的情形,但他直觉地意识到火灾背后必然隐藏着什么,不能让满宠和这具尸体接触太多。满宠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问道:“昨晚具体情形是如何的?”禁宫虽不是满宠的职责范围,但他有权过问。种辑为了把他的注意力从尸体上挪开,只得开口把起火的过程讲述了一遍。他的描述,是从伏后那里听来的,与荀彧所知并无二致。满宠对这个故事听得很仔细,还问了几个问题,甚至没有放过任何小细节。“这么说来,昨天晚上,种校尉您的部属并没有在宫中宿卫,而是在宫外驻屯,一直到火灾发生,才奉了荀令君的命令,匆忙入宫。”

“是的。”

“可您当夜不是轮值吗?主官宿卫,部属却留在宫外,这有些不合情理吧?”

满宠的疑问让种辑停顿了一下。事实上,让他把宿卫派去宫外是伏后的命令,她要求尽量拖延时间,他不知原因,但仍旧忠实地执行了这个命令。这是绝不能让满宠知道的。

“因为宫内狭窄,人多则乱。陛下最近龙体欠安,喜欢清静一些。”种辑解释道,然后在心里飞快地思考,看是否有什么漏洞。

好在满宠没有对这个细节穷追猛打,道了声“辛苦”,然后直起身子,朝着荀彧的方向走去。种辑望着他的背影,松了一口气,连忙命令手下把尸体抬走,以免又横生什么枝节。

荀彧正在废墟上走来走去,脸上沾着点点黑迹与灰絮,眼角还带着疲惫之色。不时有人呈上从瓦砾里翻出来的纸片、竹简,这些东西都已经被烧得残缺不全,但只有荀彧亲自过目确认没用后,才能扔掉。昨晚的大火,让很多朝廷文卷化成了灰烬,其中包括不少千辛万苦从旧都转运来的内档,这让荀彧很是痛心。

满宠悄无声息地走到他身旁,躬身道:“荀令君。”

“伯宁,你来了。”荀彧点点头,对于满宠这个人,他很尊重,但谈不上喜欢。两个人并肩而立,面对着废墟沉默不语。

“你怎么看这场火?”荀彧问道,随手揉了揉太阳穴。“宫里的解释,我一点也不相信。”满宠面无表情地说道。

2.

听到满宠的话,荀彧并未露出什么惊异的表情,只是默默地挥动一下袍袖,让周围的侍从都站开。满宠没有啰唆,直接切入了主题:“若这个小宦官是被活活烧死,死前必然被浓烟所迫,大口大口喘息,尸体的嘴应该是张开的。何况他四肢摊开,与被烧死的活人四肢蜷缩大不相同。这只有一种可能:死者是死后才被放置在寝殿内的。”

荀彧慢慢捋着胡须:“伯宁你倒真是观察入微。”

“我亲自试过。”满宠轻描淡写地回答道,他知道荀彧不喜欢这个话题,很快就回到正题,“我刚才还检查了死者的胯下,什么都没有摸到,切得干干净净——事实上,依宫里的规矩,宦官只需除去阳锋,却不必连两枚肾囊也切掉。”听到这里,荀彧终于有些动容。“死者绝不是唐姬的侍从,而是另外一个人,一个我们应该很熟悉的人。所以陛下才会不惜在寝殿点起一把火,毁尸灭迹——虽然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也不知道陛下大费周章把他弄进宫后弄死的用意为何。”满宠难得地沉吟了一下,才继续说道,“总之,这场火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东西。”

荀彧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满宠的话很正确,他自己也有类似的疑问,可他并不喜欢这种把天子当作敌手的感觉。作为曹公最信赖的幕僚和朝廷的尚书令,他始终被这种矛盾困扰着。

“我需要觐见陛下,为禁中失火请罪。”满宠说道。

荀彧看了他一眼,知道这家伙的目的绝非如此。他双肩微微沉了沉,喟叹一声:“好吧,你随我去,别乱说话。”

按照仪制,满宠只是个秩千石的县令,若无诏见,是不能单独觐见天子的。须有尚书令这种等级的官员带领,方才名正言顺。即便是在汉室衰微如是的许都,这些规矩还是被一丝不苟地执行着,仿佛皇家最后一块维持尊严的帷幕。

他们两个人告别了种辑,朝着尚书台走去。一路上,他们看到许多朝廷官员远远地被宿卫军挡在外围,却不敢离开,一个个肃立在原地,交头接耳。禁中起火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全城,这些官员都惶恐地赶到宫城前,来表达自己或真或假的忠诚。

唯一穿过禁军警戒线的,是一位身穿葛袍的中年人和一个挺着肚子的女子。中年人搀扶着女子,正焦虑而缓慢地走过殿前广场。

“董将军。”

荀彧快走几步,追上前去。来的是车骑将军董承,杨彪之后,他俨然已成为雒阳旧臣一系的领袖,起码在名义上已与曹操不分轩轾。他的女儿董贵人数月前怀上了龙种,可皇城委实过于狭窄,所以就被接回家中待产。他们一直到早上才听说皇宫起火的消息,顾不得董妃有身孕,立刻赶了过来。

听到荀彧的呼唤,董承转过头来,很有分寸地露出一丝微笑,既表达了善意,又不会冲淡对天子安危的关心。荀彧看到一手捂住肚子,一手被父亲搀着的董妃,皱了皱眉头:“董妃身怀六甲,何必如此劳顿?”

董承扶住女儿的右臂,淡淡道:“皮之不存,毛将附焉。陛下的安危,可远比小女更重要。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可不能顾小而失大。”董承说话一向皮里阳秋,荀彧也不跟他计较,笑道:“陛下昨晚并无大碍,如今暂时在尚书台休息。董将军不妨与我们同去。我叫他们拿个便轿来给董妃,免得动了胎气。”

“种校尉呢?他在哪里?”董妃的声音很尖利,怀孕让她的脸有些浮肿,凸显出几分刻薄,“无缘无故的,为何寝殿会起火?是不是有奸人要害陛下?”

皇城之内岂能如此口无顾忌,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荀彧心想,口中却劝道:“董妃过虑了,伏后说只是药炉引火不慎,并无其他缘故。”董妃一听到伏后的名字,冷哼了一声:“回头叫种辑他们好好查一查,看到底是不是真的。堂堂天子的寝殿居然被烧成白地,这传出去,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你家主公?”

她句句都扣着曹操,颐指气使。董承大概是觉得女儿说得有点过火了,捏了捏她的胳膊,董妃愤愤不平地闭上嘴。

董承的视线越过荀彧的肩膀,看到站在身后的满宠,眼皮不由得跳了跳:“满伯宁,原来你也来了?”面对董承的无礼,满宠只是谦恭地鞠了一躬,保持着沉默,他可没兴趣跟这对父女逞无谓的口舌之快。

其实董承也颇为忌惮满宠在许都暗处的力量,可车骑将军与许都令的品秩之差又让他拥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这让他每次看到满宠,都有一种十分矛盾的感觉,就像是看到一块路边的石头,可以轻易踩在脚下,但总不免把脚硌得生疼。

两个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眼,不再说什么。很快有两位黄门抬着一顶便轿赶来,把董妃扶上轿子。荀彧与董承随轿一路来到尚书台,满宠沉默地跟在后面。

尚书台内,上好的精炭在炉子里熊熊地燃烧着,屋里一片融融暖意。天子刘协躺在榻上,身上盖着厚厚的锦被,伏后守在一旁,眼角显出细微的疲惫。

董妃一进门,便提起裙角,加快了脚步走到床边,口中泣道:“陛下!您,您……”可说到一半,她的脚步却突然停住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床上的天子,浮现出几丝疑惑的神情。

刘协心中一阵慌乱,董妃是与真刘协肌肤相亲过的同枕之人,想瞒过她并不容易。伏寿昨天晚上就跟他说过,董妃将是他最麻烦的一个考验。她若是发觉天子已经易人,众目睽睽之下嚷出来,将是汉室的一场灭顶之灾。

董妃的蛾眉微微蹙了起来,头略微偏了偏,也陷入了迷惑。眼前这个男子,毫无疑问是自己的丈夫、汉家的天子,可总有些地方不对劲。她抚摸着滚圆的肚子,仿佛想凭借肚中的血脉看出一些端倪。

也许她只消再踏前一步,就能够彻底毁掉整个汉室。

突然,毫无征兆地,刘协剧烈地咳嗽起来,把屋子里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旁边的伏寿赶紧递来一杯热茶,让他啜了一口。刘协润了润喉咙,用十分沙哑的声音笑道:“少君,你来了。”董妃听到天子称呼自己闺中私名,露出几分喜欢,疑惑之心小了几分。她趋前一步,试图看得再仔细些:“陛下,您的脸色为何……”

刘协刚要开口作答,又突然暴发出一阵咳嗽。这一次比之前更加剧烈,直咳到面色惨白,他不得不用锦帕掩住口鼻。董妃停住了脚步,伏后按住刘协的胸口,一边抚弄一边冲董妃嗔怪道:“陛下昨夜受了风寒,您可别说太多话。”

董妃听了这话,蛾眉一竖,大声道:“你照顾陛下不周,可不要栽到我头上!”她双手一叉腰,显得格外张扬。伏后微微笑道:“妹妹你误会了,我只是顾虑陛下龙体,可没有想过旁的事。”

这一句话绵里藏针,董妃不禁大怒:“什么顾虑陛下!连寝殿都被烧成了白地,顾虑得真好啊。我看你是跟那曹操一样,嫌陛下活得太长!”

董妃这一句话说出来,尚书台内的众人都面面相觑,苦笑不已。她是董承在雒阳时进献给天子的,为人素来口无遮拦,若非汉室这几年颠沛流离,无暇他顾,这等女子恐怕早就在宫斗之中被淘汰了。

刘协心中暗暗佩服,伏寿轻飘飘两句话,就成功地把董妃和其他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开来,不再来纠缠他的身份之事。他松了一口气,未待将额头冷汗擦去,忽然感觉到屋内还有一道视线在注视着自己。这道视线阴冷锐利,让人悚然。

那是跟在荀彧身后的一个人,他虽然恭敬地垂着头,可刘协知道,刚才他一定悄悄抬起头来看了一眼自己。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瞥,就已经让刘协背心发凉。

这时伏后站起身来,冷冷地对董承道:“董将军,你就是这么教女儿朝仪之道的?如今龙胎未诞,就如此跋扈,以后怎么得了?”

董承面色铁青地冲女儿喝骂了一句,董妃委屈地扁起嘴来,竟也不问刘协,拧身径直出了尚书台。董承顾不上去追她,转身叩拜道:“臣管教无方,请陛下责罚。”刘协道:“算了,少君有了身孕,难免心气浮躁了些。找几个侍婢跟着她,别出什么问题。”交代完这些,他停顿了片刻,对其他人笑道:“倒是几位卿家,这么早便来觐见,足见忠勤。”

荀彧、满宠连忙叩拜于地,和董承一起道:“圣驾受惊,实乃臣等之过,特来请罪。”刘协大度地摆了摆手:“寝殿之失,无关人事,也许是天有所警,故有此兆。也许朕需要下罪己诏了。”下面的臣子都松了一口气,皇帝把这件事归结为意外,那么许多事情都好做了。刘协说得很慢,努力地揣摩着真正的刘协会如何说话。他刚才装作咳嗽,把嗓音掩盖了过去,加上大病未愈,一字一句慢慢说出来,倒没人会怀疑。这些话都是与伏后商量好的,一时间也听不出破绽。

这时候董承道:“陛下,禁中乃是天子平居燕处之所,不可不慎。臣以为应当彻查此事,方为惩前毖后之道。”跪在他旁边的荀彧瞟了他一眼,心中忽生警兆。天子已经为此事定了性,这位国丈却横生枝节,不知道是什么用意。

听到董承的话,刘协心中也是一突,寝殿大火后的秘密,岂能经得起彻查。他看了一眼伏后,伏后不动声色,只是用右手在他肩上微微点了一下。刘协心中稍定,便道:“董卿家何出此言?”

董承道:“寝殿被焚,非同小可,当择朝廷重臣二三,督察宫禁,整顿宿卫,方杜后患。”

荀彧心想,董承这是要借大火之事,对整个皇城的禁卫系统开刀了。可禁卫一向是把持在雒阳旧臣手中,他这么做,岂非自伤肱股?想到这里,荀彧不免多看了一眼董承,这位当朝外戚一脸忠直,看不出有什么异色。

“不知董将军可有成议?”荀彧不急于表明态度,而是以退为进,想看看董承到底揣的什么心思。

董承略作思忖,答道:“太常徐璆、御史中丞董芬、光禄勋桓典三人,皆系上上之选。”听到这三个名字,荀彧与伏寿不约而同地动了动嘴角。太常掌宗庙朝仪,御史中丞主查纠百官疏漏,光禄勋掌宫城宿卫,选择这三名官员整顿皇城,无可指摘。可在熟知内情的人眼中,这其中大有深意可挖:董芬与桓典都是雒阳系老人,自不待言;那个太常徐璆,原是灵帝朝的名臣,后来被袁术半请半架弄去了寿春。袁术败亡之后,这位老臣甘冒奇险,居然将传国玉玺弄到了手,千里送归许都——自玉玺在雒阳被孙坚带走后,相隔数年,终于回到汉室手中,算是当年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无论曹操还是刘协,面上都大有光彩。

是以徐璆在曹氏与汉室之间左右逢源,关系都处得不错。有他在,能淡化雒阳一系的色彩,让曹氏无可指摘,同时又可以充分确保汉室的影响力。

不得不说,请出徐璆这一步棋,下得颇妙。荀彧忍不住想,这位国丈一定是在出发前,就拟好了腹稿。昨夜火起,今晨他就抛出这么一份名单来,反应之快,实在耐人寻味。

这其中的曲折,刘协茫然不知,伏后又无法当面提示,他只得装作沉思状,生怕说错一句。这时董承回过头去看了看满宠,笑道:“古人有言:宫城郭野,外不靖则内不宁。我看,索性请伯宁也参与进来,把许都内外都梳理一遍,如此才是万全之策啊。”

荀彧闻言一叹,绕了一圈,现在终于图穷匕见了,他的用心,到底还是在这里。

满宠与前面三位大臣相比,品秩所差太远,四人同议,他必居下位。如此一来,除了宫城禁卫,就连许都警备都要纳入整顿之列,雒阳一系便可把手伸进许都卫,借此作些文章出来。

面对董承的“好意”邀请,满宠面不改色,从从容容道:“听凭陛下圣意。”把球从容踢给刘协,刘协有些为难,便问道:“荀令君,你对此有何看法?”

荀彧道:“董将军所言,并无不妥。只是兹事体大,还须慎重才是,不如等曹司空回来,再行定夺。”

他心想,这话已经挑得够明显了,你们适可而止吧。

自汉帝驻跸许都以来,权柄政令全出曹公幕府,朝廷几被架空。雒阳一系的旧臣无可奈何,便喜欢把朝职视作手中唯一的筹码,热衷于锱铢必争。可许都是曹氏的中枢,从上到下铁板一块,难道他们真以为几个朝廷虚衔就能与曹公分庭抗礼?荀彧一直在试图阻止这些“聪明”的忠臣们不要做傻事,可他们总是不明白。面对两位大臣的争执,刘协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妥当,只得悄悄看了眼伏后。伏后摇摇头,刘协不知道她的意思是不要答应,还是不要拒绝,不由得面露迟疑之色。董承又道:“曹司空远在官渡,军务缠身。朝廷之事,不是悉数委任荀大人了嘛,又怎么会有后顾之忧呢?”

这话中带着几分讥诮,荀彧听了,眉宇间透出几丝怜悯般的苦笑。董承的提议虽然荒谬,却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一时间倒不易驳回。

刘协心想,既然董承是雒阳旧臣,又是自己丈人,自然得帮自己人,便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么就依董将军的意思办吧。荀令君,你辛苦点。”

董承大喜,连忙跪下谢恩。荀彧被皇帝点了名,只得也跪倒遵旨。刘协还想勉励荀彧身后的满宠几句,但一看到他那张阴冷的脸,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目的达到以后,董承颇有些得意,他转动几下脖子,仿佛刚刚打了一个胜仗。伏后轻轻弹了一下刘协的椅背,刘协猛然想起她之前的叮嘱,咳了几声:“董将军,可不要辜负了朕对你的嘱托。”

这句平常的话,在董承身上却发生了奇妙的反应。他大声答道:“臣自当粉身碎骨以报陛下圣恩。”整个人双手撑地,有如一头卧虎,浑身洋溢着热烈的气息。

刘协心想这位董将军用词是否有些过重了,要么就是他们说的根本不是一件事。满宠饶有兴趣地从背后望着董承的背影,心里闪过和刘协相同的念头。

君臣之间又寒暄了几句,会面便结束了。等到这些臣子离开尚书台后,伏后放下珠帘,对刘协道:“陛下你犯了一个错误,你刚才不该那么快就表达出对董将军的支持。”

刘协有些不解:“董承是忠臣,荀彧和满宠是奸臣。我应该帮好人,不帮坏人,不是吗?”伏后摇摇头:“朝廷之事,可远不能用忠奸来区分。天子的态度,不可轻易流露出来。否则在有心人眼中,会判断出许多东西。”

“难道说,我对董将军说的那句话,还隐藏着什么内情?”刘协问道。“你会知道的。”伏后回答,然后看看左右,“不过……现在可不是谈论这个的时候。”刘协有些不悦:“既然我是天子,难道还有什么事该被隐瞒吗?”伏后殷勤地弯下腰去,为这位皇帝掖好被子,然后拍了拍他的脸颊,像是应付一个耍赖顽童的母亲,柔声道:“那是一句咒语啊,一句可以让整个许都陷入混乱的咒语。”董承离开尚书台之后,董妃已经在门口等着他了。他们两个拜别了荀彧与满宠,登上马车。董承临上车前,对跟随马车的心腹吩咐道:“去请种校尉和王将军,我今天过生日,请他们过府一叙。”

心腹领命而去。同车的董妃奇道:“父亲您的寿辰不是八月吗?”董承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儿,微微一笑,却不置可否。董妃忽然想起来什么:“对了,今天陛下给人的感觉非常奇怪。”

“哦?是因为有恙在身吧?”董承漫不经心地说道。董妃皱着眉头想了想,还是找不出合适的词来描述:“不,就像是……换了另外一个人。”

“一定是你被伏寿那丫头气晕了头,以后可别那么大醋劲。”董承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董妃撇撇嘴,倔强地把脸转到一边去。董承的笑容很快收敛起来,他轻轻摩挲着自己腰带的铜环,眼神变得坚毅起来。

目送着董承的马车离开皇城,荀彧收回视线:“伯宁,你觉得如何?”满宠微微偏了下头,像是一条冬眠刚醒的蛇:“新的收获没有,只是意外地证实了一个猜想。”

荀彧没有问他这个猜想是什么,只是背着手,平视前方,忧心忡忡地叮嘱道:“这件事要尽快解决,曹司空在前线形势紧张,后方不能乱。”听到荀彧的嘱托,满宠恭敬地鞠了一躬,回答道:“祭酒临行前已经有了指示,无须大人费心。”

荀彧皱了皱眉头。这个名字,让他既觉得放心,又有些不安。尽管那个人如今不在许都,可那种强大的影响力却依然存在。

“他说了什么?”荀彧问。

“许都需要一场大乱。”

3.

董承的府邸位于许都的东南方,原本是一处河内富商的宅子,两进四通,十分豪阔。此时在正厅之内,仆役们正忙着打扫杯盘狼藉的宴会,几张小桌上还剩着许多吃食,看起来客人们漫不经心,并没太大食欲。

正厅后转过一条走廊和一处小花园,几名黑衣仆从在庭院里或隐或现,再往里便是当朝车骑将军的内宅。内宅之中,除了董承之外,还有三个人。他们并没有像平时议事一样跪在茵毯上,而是不约而同地围在董承身旁,表情颇为凝重。

董承的手里,还捏着一条款式华美的玉带,玉带似是被利物割开,边缘露出白花花的衬里。其他三个人看玉带的眼神里,都带着一丝敬畏。

“……就是说,昨晚禁中大火之前,伏寿让你的部属都撤出了城外?”董承微皱眉头。

种辑点点头。他是从清理禁宫的现场赶过来的,身上还带着烟熏火燎的味道。按道理禁中失火,他的罪责不小。可奇妙的是,无论是皇帝还是尚书,似乎都不急于追究责任,暂时也就没人拘押他。

他把昨晚的大火详细地讲了一遍,大家都陷入了沉默。听起来这明显是一起预谋的事件,但皇帝为何要这么做?他们自命都是忠臣,可对主君的想法有时还是摸不着头脑。

“陛下做事,从来都有他的道理……”董承沉思片刻,忽然哈哈大笑起来,“这一场火,烧得好啊!”其他三个人惊异地望着他,不明白他的意思。

董承将手里的衣带抖了抖,说道:“昨夜的大火,是陛下给咱们送的助力,就像这衣带诏一样,是陛下的一道密旨,一个契机。”

“将军您的意思是?”种辑瞪大了眼睛,他隐隐猜到了什么。董承竖起了一根指头,说道:“曹贼在许都经营了这么多年,实力根深蒂固,不是等闲可以撼动。这一场火,在这铁桶上劈开了一道缝隙,让我等有腾挪辗转之机。”

他看几个人面露未解之色,又解释道:“今天陛下已经应允,以徐璆为首,董芬、桓典为副,三位大臣合议整顿皇城宿卫与许都卫。我们的机会,已经来了。”

“可满宠会甘心接受吗?”种辑担心地问道,满宠和他手底下的许都卫是什么样,他可再清楚不过了。明争暗斗了四年,雒阳一系很少处于上风。

董承眯起眼睛:“他答不答应,都不打紧,乱起来才好。曹贼如今北忌袁绍,南防刘表,许都是他的根本,绝不容乱。所以一定要把许都搅得天翻地覆,咱们才有机可乘。禁中大火,就是陛下要撬动这局势的第一招手段,咱们现在就要下出第二招。”

他转向另外一位客人,这人身材魁梧,虽然穿着布袍,却遮掩不住他锐利的气息:“王服将军,军中动静如何?”王服正在沉思,听到董承发问,连忙将身体挺直:“昨日许都附近出现盗匪,还劫杀了一位路过的官员。现在城中驻屯的部队,一半都被邓展撒出去围捕了,还有一半如今散在城里各处戒严。曹仁将军的部队,驻在南边未动。”

种辑插嘴道:“倘若许都有变,曹仁的军队三炷柱香内就可以赶到城内。”那天晚上卫戍部队带来的沉重压力,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董承“嗯”了一声,淡淡道:“曹仁不是问题。”他又向王服问道:“如果需要的话,咱们一夜时间能集结多少人?”王服道:“三百之数。”董承闭起眼睛,略算了算:“还是有点少……”王服有些尴尬,辩解道:“这三百都是我的亲兵与弟子,再多别人就会起疑心。”“倘若许都真乱起来,这三百人撒出去,只怕连个响动都听不到。你得再想想办法,无论如何在城中保证有五百人掌握在手里。此事关系到汉家江山,王将军你得再用心些。”董承说得轻描淡写,王服有些紧张地擦了擦额头的汗,点头应诺。教训完王服,董承倏然把眼睛睁开,转向第三人:“吴硕,刘玄德现在到哪里了?”

第三人一直站在屋子的阴影里,听到董承叫自己的名字,才向前一步,从怀里取出半截木片,递给董承:“玄德公已过东阿,后日当入徐州。”

一提到这个名字,屋子里的气氛就变得颇为古怪。董承翘了翘嘴角,半带嘲讽道:“他跑得倒是一如既往地快。也罢,只要他在徐州举事,把曹军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咱们在许都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种辑迟疑一下,道:“董公,刘玄德这个人,真的可以信任吗?倘若他中途变卦,转身去了襄阳,咱们可就全盘皆输了。”

董承冷笑道:“对这种人,我们不必晓以大义,只要让他知道有利可图就行了。徐州那么大块肥肉搁在那儿,我不信他会不动心。”他抚了抚那条衣带,慨然道,“天下之大,忠臣何稀。对陛下尽忠的,只要我们就够了,其他人不过是棋子而已。”

四个人一齐跪了下去,对着衣带行君臣之礼。然后董承起身把衣带小心地揣入怀中,转身从书台上取了一枚私符:“今日满伯宁已经对我起了疑心,所以这几日我不能轻举妄动。朝堂上的事情,自有我与董芬、桓典两位大人周旋;而咱们暗地里的计划,需要另外有人替我主持。”

几个人面面相觑,董承是雒阳系的领袖,他若撒手,究竟谁还有资格能统筹全局。

众人还未及发问,忽然木门“吱呀”一声被人推开,一个年轻人闯了进来。他环顾四周,轻笑道:“几位在这里推骰摇盅,密谋占曹司空一个大便宜。这等好事,怎么不叫上我呢?”

屋里的人无不大惊,这里是大将军府邸,附近明暗的高手少说十几个人,怎么这人就大刺刺地闯进来了?王服反应最快,一道寒光闪过,他已拔出了腰间的匕首,顶住了来人的咽喉。那年轻人夷然不惧,只是赞道:“京师传闻‘王快张慢,东方不凡’,王将军的快刀,果然快如闪电。”

这时候吴硕与种辑已经认出了来人的身份,一齐叫出来:“你是……德祖?”王服一愣:“杨德祖?杨彪大人的儿子杨修吗?”手中匕首不禁一松。杨修一脸满不在乎,双手一拱:“正是在下。”

董承把手中私符抛给杨修,道:“德祖你太冒失,也不通报就直闯进来。若不是王将军谨慎,你岂不枉死?”杨修接过私符,随手系在腰间:“我便赌王将军出手有度,看来赌对了。”王服盯着这胆大妄为的年轻人,一时无语,只得把匕首收起来,回归原位。

董承搀起杨修的手,一一介绍给其他人。三人一一还礼,心里却有些惴惴不安。既然是老太尉杨彪的儿子,自然信得过,只是这年轻人行事轻佻,满嘴都是赌经,让他居中主持,实在不大放心。吴硕自负是董承之下智谋第一人,看到杨修,眉头不禁皱起来。

杨修环顾四周,笑嘻嘻的,面色突然一敛:“几位公忠体国之心是有的,只是细处有失计较。”众人见他突发诘难,都有些讶异。杨修拿指头点了点桌面,正色道:“这董府周围,不知有多少许都卫的探子,你们轻身来此,若是被满伯宁查知了身份,如之奈何?”

吴硕冷哼一声:“杨公子过虑了。这里语不传六耳,外人只知道我等今日是来赴董将军寿宴的。无凭无据,他能抓到什么?”杨修微微一笑:“许都卫做事,什么时候需要凭据了?若我是满伯宁,就趁你们夜里回府路上痛下杀手,一盘大注,自然消弭于无形。”

“刺杀朝廷大臣?他也得有这胆子!”“比起许都大乱来,这点代价他们还付得起。”

杨修冷冷地点出了关键,其他三人都沉默不语。杨修把私符拿在手里轻轻把玩,修长的手指灵活地摆弄着,如同在玩着一枚骰子。

截至目前,曹氏与雒阳系官员的斗争都发生在水下。前者独揽军政大权,后者坐拥天下声望,彼此都十分忌惮,因此高层暂时相安无事,斗争都局限在朝廷之上。

但是在场的人心里都清楚,如果有切实的威胁——比如他们正在筹谋的计划——危及曹氏的根本,那么那个人不会吝惜用极端的暴力去解决问题。想到这里,三个人背心都冷汗涔涔。

“依公子的意思,如今我们该如何是好?”吴硕不动声色地问道,他注意到董承一直没有作声,知道一定有下文。

杨修笑眯眯地从怀里取出五样东西,一一摆在桌上,屋里立刻弥漫出浓重的血腥味。王服皱了皱眉头,他对这种味道很熟悉。

那是五个人的拇指,从断口处的血迹看,是刚刚被砍下来的。“这一次,我已替各位解决了,一共五个探子。董公啊,满伯宁果然很重视您的寿辰。”这个白皙到有些瘦弱的年轻人,淡淡地叙说着,似乎在说一件寻常之事。在场的人不约而同一阵悚然,那五枚拇指的主人,不知会有怎样的下场。“今晚赴董公寿宴的共有二十多人,这五个探子一直候在外面的几个出口,暗中点数,看哪几个人最后出来。”杨修似笑非笑地扫了一眼种辑、吴硕和王服,让他们几个人心里有些发毛。“幸亏他们还未回报,就被我截下,所以满宠暂时不会知道赴宴官员中是谁参与了董公的大事。”

说到这里,杨修摇了摇头,面露遗憾之色:“可惜此举是饮鸩止渴。我们今晚很安全,但最迟到天亮,满宠就会知道。五个探子的意外身亡,会让他对董府里的事情更有兴趣。如果许都卫想查的话,就一定查得出来。”

每个人都知道,杨修绝非夸大其词。

杨修手指收拢,把私符牢牢捏住,目光一凛:“所以到玄德公拿下徐州之前,请诸位大人按照我的指示来行动,不要有半点折扣。”

接下来杨修开始安排,一条一条明晰细致,有条不紊,甚至连他们一会儿离开董府如何避开耳目都考虑到了。众人无不叹服,都说杨彪的儿子是个才俊,如今亲见,果不其然。

半个时辰之后,杨修交代完了最后一点细节。此时已经是月上中天,于是其他人纷纷拜别,各自怀着心思离开了车骑将军府。等到人走光了,董承吩咐仆役端来一壶煮好的茶水和两个竹节杯,让杨修在对首坐下。

“太尉大人他还好吧?”董承拿铜勺舀了一勺,倒在杨修的杯子里。

杨修道:“父亲前两天外出散心,昨日才回来。他老人家现在散淡得很,人也看开了,每天游山玩水。”董承闻言,忍不住叹息道:“杨太尉是脱离了苦海,却把我们留在这里惨淡经营。”

“能者多劳。再说,小侄这不是也来陪您赌这一把了嘛。”杨修啜了一口热茶,觉得浑身都暖和起来,笑嘻嘻地抹了抹嘴,“倘若再有些黄酒,再加一副骰博,就再好不过了。”董承大笑道:“你这小子总不忘酒、赌二字,真不知行止端方的杨太尉,怎么生出你这么个怪胎。”

两人随意闲谈了几句,壶中的茶慢慢去了一半多。董承忽然问道:“德祖,你觉得这一次出手,胜算几何?”杨修想也不想,随口应道:“以如今之势,多半是飞蛾扑火。”

“哦?为何?”董承的眼皮只是略抬了抬。

“玄德公名声虽高,打仗的手段却很拙劣。靠他吸引曹军主力,恐怕大事难成……”杨修放慢了语速,修长的指头朝着南方指了一指,唇边流出一丝洞悉的笑意,“以陛下和董将军的谨慎,断不会将这注全押在刘玄德身上,想必别有成算吧。”

董承大笑,不再说什么,双手捧起杯子,热气腾腾的茶雾让他的面目有些模糊不清。

王服从董承府上离开以后,心里十分烦闷,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做事不力而被董承批评;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个计划本身就让他忐忑不安。

诛杀曹贼,这四个字实行起来,可绝非写成隶书那么简单。王服自问对汉室并没有多么强烈的忠诚,他只是个单纯的武者,在军中混一口饭吃罢了,为什么会卷进如此复杂、险恶的旋涡里来呢……他自己也难以索解,可现在已不能回头。

王服挥了挥手,试图把这些烦扰的念头都赶走。他轻轻握着缰绳,让坐骑慢慢地走过一条与董府相邻的狭窄小街。这里两边都是低矮的民房,屋檐下黑漆漆的一片,几乎可以碰到他的头。此时早已宵禁,寻常百姓都各自待在家里,周围一片寂静。这是杨修的安排,可以最大限度地掩人耳目。既然杨修说这条路很“干净”,那么应该是真的。

当这一人一马走到小街中间的时候,王服突然感觉到背后陡然升起一道凌厉的杀气,稍现即逝。王服反应极快,在回头的瞬间,手里的匕首已经化作一道流星,朝着民房的某一个角落飞去。“铛”的一声金属相撞,匕首不知被什么东西弹飞,斜斜没入一堵土墙之上。

王服心中暗暗有些吃惊。刚才他刀随意动,出手迅捷至极,可对方居然能轻松挡下来。

“来者何人?”他沉声喝道,双眼朝着墙头扫去。以他长年锻炼的如电目力,居然没觉察到任何动静。那个潜伏者在接下飞刀的一瞬间,就悄无声息地变换了位置,重新淹没在黑暗里。若不是刚才那一下杀气流露,恐怕被那人欺近到背心自己都毫无知觉。

一想到这里,王服顿觉冷汗涔涔而下,通体生凉。他深吸一口气,从坐骑侧面搭着的剑袋里拔出佩剑,紧紧捏住剑柄,摆出守御的姿势。

一个声音忽然在他耳边响起,像是许多沙粒在风中翻滚,喑哑而呆板:“王将军莫惊,我奉了杨公子之命,暗中保护你们离开。”声音飘忽不定,难以确定方位。王服环顾四周,却找不到声音的来源,丝毫不敢放松警惕,心里暗道,原来是杨修的人。那五个探子,大概就是被这个悄无声息的杀手干掉的。

见王服仍旧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那声音似乎又变换了一个方位:“在下久闻王氏快剑之名,与张公子、东方安世并称于世。看到将军,偶起了争胜之心。想不到被将军立时觉察,佩服佩服。”

王服道:“在下剑技粗劣,比吾兄王越差之远矣——朋友何不现身一叙?”沉默了一阵,声音再度响起,却答非所问:“请将军速速回府,免生枝节。”

王服还要说些什么,可声音已经消失。一阵萧索的夜风吹过耳边,只留下王服一人在这条狭窄而黑暗的小街之中。这一次他确信那鬼魅般的身影,是真的离开了。

此时此刻,王服的心情变得更加糟糕,他不相信一个顶尖杀手会这么“偶然”地暴露行踪。所以这不是一次意外邂逅,而是一种威慑、一个露骨的暗示。

王服相信,吴硕和种辑在离开时也以不同方式“发现”了那位杀手的存在。一想到那个年轻人带着微笑摆出五枚血淋淋的断指,王服就觉得背心发寒。这种人,永远不可能真正信任别人,而自己正在跟他参与同一个阴谋,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也许刚才在内宅的时候,就被他看出心中的动摇了吧,王服不无自嘲地想,发觉自己陷得比想象中更深。

十二月的许都是寒冷的,冰冷的北风像是庖丁手中紧握的屠刀,以无厚入有间,顽强而坚定地渗透进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理。王服用布袍把自己裹得紧紧的,一路信马由缰,心烦意乱地沉思着,浑然不觉脚下的路途。不知过了多久,他猛然一抬头,发觉自己竟被坐骑带到了一处僻静的小屋前。

这是一栋素雅的木屋,独门独户,门前还斜插着一枝剪下来的梅花,枝头细碎的小花在寒风里兀自绽放。此时屋子里火烛早熄,想必里面的人已经睡下了。王服朝着木屋望去,心里没来由地涌起一股温暖。这里,就是少帝刘辩的妻子唐姬的住处。皇帝把她接来许都以后,把她安顿在一处僻静之所,平时就车马罕至,现在已近二更,这里更是寂静无声。王服没有叫门,只是在外面的树下默默地望着那扇漆黑的窗子,想象着里面那位女子安详的睡容。他初识这位少女,还是在数年前的长安。当时王服还只是一个浪荡的游侠,正赶上李傕、郭汜之乱,他被困在城里。一个少女找到他,自称唐瑛。她说李傕要强娶她为妻,希望王服能够帮助她逃离长安,还拿出一枚黄金发簪与几件珠宝做报酬。

王服接受了这个委托,两个人费尽周折,总算逃出了长安——王服甚至因此而被李傕砍了一刀。在逃亡中,唐瑛那瘦小却坚毅的身影,逐渐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他终于下决心吐露自己的心意时,少女却失踪了。

失望的王服去了兖州曹家,凭借自己的武艺当上了将军。后来天子到了许都,下诏寻访少帝刘辩的遗孀,这个任务被交到了王服手中。王服怎么也没想到,那位唐姬,居然就是自己魂牵梦萦的少女唐瑛。

一位曹家的将军和一位大汉天子的遗孀,王服知道这几乎不可能有什么结果,除非出现当年长安一样的大变乱……王服把目光投向远处的皇城,自嘲地笑了笑,拨转马头,默默地离开。他想起来当初自己为何会参与到那个计划中去了。

“我会尽我所能助汉室复兴,但不是为了陛下您。”他想。 XUFYp9nVdE+wtL4hA4E8ycxhlnFULrpeWiG6Trrxl6iXZUXYMBeBLmYLzPz+uTJ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