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她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她随便列举一下家里藏书的书目,都会让你瞠目结舌。于是我们以此判断她应该学富五车,博览群书,也由衷地佩服她。
有一次我到她家玩儿,刚进门就看见整个客厅的橱柜里全是书,书房更不用说了。
我特别兴奋地随手翻了翻她的书,可翻开一看,怎么都是新的,丝毫没有翻阅的痕迹?于是我又看了其他书,大多数根本连包装都没拆开。
当我问她时,她自豪地说,这些书买回来,以后有了时间迟早会看的。似乎她买了多少本书,就代表她就已经看了多少本。
你买一本书,尽管还没看,但你觉得已经拥有了其中的知识。
中午看见同事刘哥在网上帮他女朋友买瑜伽垫,于是我说:“你女朋友真有毅力,这短短一个月就买了三个垫子了。”刘哥回道,他女朋友根本就没有用过那两个垫子。于是我很好奇,没用过,那为什么还要重复买啊?
刘哥说,他女朋友听瑜伽老师说,要利用一切零碎时间练习,于是就准备在家里、办公室各放一个垫子,方便随时都能使用。
可结果是,刘哥买了那么多垫子,她女朋友一个也没用。它们唯一的作用就是,让女朋友心安。因为她觉得,一件事情,一旦做好了准备,就代表她已经开始做这件事情,她不会有负罪感,至少准备也代表了行动啊。
你会不会曾经制定一个计划,但你一直没有实施,只是享受那几天准备过程中的快乐?
很多人其实都有这样自欺欺人的思维:
比如有人总会在床头放着那么一两本书,即使不看,也会觉得放在那儿好过家里没一本书。
比如你在图书馆玩手机,你只要在桌上放上复习题,即便一直没看,也总会安慰自己,我其实还是挺认真的。
比如你给自己买一台电子秤,即便根本就不用,也总感觉自己每天都在称重,已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了。
我们总是想在开始做一件事之前有万全准备,有时候你会发现,你准备的过程远比你开始那一刻更难,但你很享受准备的过程。因为这至少说明你为这个事情的开始而努力,所以你就误把准备当成了开始,却放任自己一直在准备的状态里永远不出发。
公司的培训老师专门给我们上了一堂女性礼仪课。对我们有几点要求:第一,每天画淡妆出门,既美化自己,也是对别人的尊重。第二,夏季上班不宜穿露脚趾的鞋子。第三,每天中午养成刷牙的习惯。
下课后,大家就开始兴高采烈地讨论要买什么品牌和什么类别的化妆品。可任姐中午吃了饭,就立即去卫生间刷了牙,午休后立即借用了我的口红和睫毛膏,将嘴唇涂上淡淡的红色,把睫毛涂得又密又长,又把上午穿得高跟凉鞋换下,穿上行李箱里唯一不露脚趾的鞋。
当你正有兴趣去干某件事的时候,如果你都没有因为当时的激情而立即行动,只是停留在准备的过程中,那这件事情多半是干不成的。比如这次课程,即便培训老师讲得再好,但培训结束后,也未必会有什么效果。
更多的人也只是把一些好的习惯抄写在笔记本上而不会真正纠正自己曾经的坏习惯,他们大不了去买一些开始某项计划所需要的东西,但并不会真的去实施计划。
心理专家曾经统计过,一个人谈到第三次恋爱最容易结婚,谈到五次以上,结婚的概率会降低。
如果两个人,在准备结婚的过程中消耗了太多的时间,准备买房买车,升职加薪,即便最后你获得了这些物质上的满足,获得了你所谓的结婚必需的现实条件,到时候,你反而失去了结婚的兴致,甚至因为其他原因,而最终分手。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当一个人要做某件事的时候,他总是对这件事的前置条件特别在意。
比如,年轻时总想着等自己有了经验和能力再跳槽,可你在一个自己不喜欢也没有前途的工作岗位上,一准备就是好几年,甚至十几年,到了最后根本就没有了跳槽的勇气。
比如,你想着等自己有了钱,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可即便你一直在做准备,你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有钱。也许等到父母长别于世的时候,你才发现,原来他们在乎的不是你的钱,而是你的用心和体贴。
比如,你总想着等你有了假期,就开车出去旅行,可每次你早早地准备好了度假用的帐篷、沙滩裙和防晒衣,但最后依然没有行动。
我们一直在准备的过程中,从未想过真正的开始,而且准备的时间久了以后,就误以为自己其实已经开始了。于是很多想要做的事,还没有开始,从头至尾就一直在准备的阶段。
没有谁知道真正的开始需要多么精细和万全的准备,但最好的准备就是从此刻开始。
也许你会因为前期的准备时间不充分,觉得达不到目标。但误把自己的准备当成开始的人,一辈子也不会成功,因为即便准备得再完美,没有开始,一切也皆为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