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八节
计算与九章

计数和计算的需要,使数学成为古代学校教育的必修功课。《周礼·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数,就是数学。而具体执行者是“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九数”,一般认为就是《九章算术》中的那些内容。

现存的《九章算术》一书,多数学者认为成书于汉代。汉初著名的宰相张苍,中后期的大司农耿寿昌,都精通数学,曾经对该书进行过删补:

自时厥后,汉北平侯张苍,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皆以善算命世。苍等因旧文之遗残,各称删补。故校其目,则与古或异,而所论者,多近语也。(刘徽《九章算术序》)

张苍在秦朝都已经是成年人。因此,《九章算术》的基本内容,先秦应当都已经具备。西汉末年的郑众解释说,九数就是“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这应是符合事实的。

所谓方田,就是土地面积计算。当时用的长度单位,是步。一步五尺,长乘宽,二百四十步(平方步)为一亩,相当于六十平方丈。历代尺度大小有许多变化,但五尺一步,二百四十步一亩的数据,一直应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方田》一章所计算的土地,方形之外,还有“圭田”(三角形)、“斜田”和“箕田”(梯形)、弧田(弓形)等面积的计算。从给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当时使用的圆周率为周三径一。

在田地面积的计算中,涉及分数问题。这一章不仅有分数的四则运算,还有“课分”(比较分数大小)、平分(平均分数的大小)。比如比较8/9和6/7谁大谁小,问1/2、1/3、3/4的平均值是多少,都属于当时土地分配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二章《粟米》,主要是不同质量与种类的成品粮之间的贸易与交换问题。第三章《衰分》,是按不同等级分发粮食与征收赋税的比例分配问题。第六章《均输》,是按比例分摊赋税和劳役问题,和第二章同类,但计算更为复杂。比如第三章:“今有女子善织,日自倍。五日织五尺。问日织几何?”第六章的比例问题,就更加复杂一些。

与比例相关,对有些问题的解决,在今天看来,应当说是比较巧妙:

今有凫起南海,七日至北海。雁起北海,九日至南海。今凫雁俱起,问何日相逢。答曰:三日十六分日之十五。术曰:并日数为法,日数相乘为实。实如法得一。

笔者曾让一个还不会熟练设未知数的小学生演算。他的方法是:1/7+1/9=16/63;63÷16=31516。问他的理由,回答是:它俩一天飞63分之16。相除,就是需要多少天。也就是“并日数为法,日数相乘为实,实如法得一”。

第四章《少广》,是已知面积或体积求边长或球体直径的题目,要用到开平方和开立方的方法。第五章《商功》,是各种工程问题的体积计算,涉及各种锥体、棱体、楔形体等复杂计算。其中提到实土、夯土和虚土的比例:

今有穿地积一万尺,问为坚壤各几何。答曰:为坚七千五百尺,为壤一万二千五百尺。术地。穿地四,为壤五,为坚三,为墟四。

所谓“穿地”“为墟”,就是挖出的土坑。假如体积为四,则挖出的墟土(壤)体积就是五。如把这些土夯实,则体积缩小为三。这样的比率,在当时的工程中,应当是非常有用的。

第七章《盈不足》,是解决经济生活中多出或者不足的种种计算问题。比如:

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

今有黄金九枚,白银一十一枚,称之重适等。交易其一,金轻十三两。问金银一枚各重几何?

其计算方法,不出四则、分数、小数等,但要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则和凫雁题一样,需要聪明和智慧。

第八章是《方程》,是解决多元一次方程题。算式列出后呈方形,所以称为“方程”。其算法和现在一样,也是先进行消元,然后得出结果,区别仅在于不设未知数而已。

第九章《勾股》,即郑众说的“旁要”。勾股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成就,主要是解决各种测量问题。

《周礼》中规定大司徒用土圭测量国土大小,也用土圭测量日影和“土深”。据《周礼·玉人》,土圭是个长一尺五寸的玉圭,然而起初应当就是用土做的。但在国家诞生以后,逐渐能够使用更加优良的材料,如在周代,就用玉来做。在夏至时,八尺高的表,影长和一尺五寸的土圭长度相等。因此,土圭之法,也就是立表测影的方法。而立表测影中的计算问题,就是勾股法。把测影的方法颠倒过来,就是测量和计算“土深”的方法。《周髀算经》说“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和《周礼》中的记载,是一致的。因为“矩”这种测量工具,所用的方法就是勾股法。

使用勾股法进行测量的工具之一,是标,就是表。表是一根立柱,是古代常用的标志物。比如打猎要用表:

虞人莱所田之野为表。百步则一,为三表。又五十步为一表。田之日,司马建旗于后表之中……(《周礼·大司马》)

军事上要用表:

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吕氏春秋·察今》)

据说武王伐纣,胜利后做的几件大事之一,就是“表商容之闾”(《史记·周本纪》)。这个表,当不只是一根立柱,但也是在立柱基础上的发展。

而据《吕氏春秋·慎小篇》所载,吴起治理西河地区,“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下令如有推倒这个表的,可以做长大夫。

可以想见,表,作为一种标志物,在古代曾有广泛的应用。宫殿门口的“华表”,不过是表的发展。牌楼,当是表的更进一步的发展。如此广泛应用的标志物,促进了人们通过它去了解高低、远近、大小、深浅的愿望,从而发展出中国数学的勾股术。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测,古代天文学上广泛应用的“千里一寸”数据,也当是实测的结果。我们可以指责这个数据误差巨大,但如果认为这个数据仅仅是想象的产物,则未免武断。正是立表测量和勾股术的发展,使古代的数学家们企图测量天地的大小。

在中国古代的数学发展中,《周髀算经》的贡献主要有两条:第一是提供了广泛适用的立表测量方法,第二是提供了立表测量的数据计算方法,即勾股术。立表测量应该是很早就有的方法,但《周髀算经》给予了总结和规范化,使之适用广泛。其表高八尺,则应是经过长期实践,发现勾股之间的整数比例的结果。因此,勾股术中的勾三股四弦五是书中所出具的一道例题,而其背后所代表的数量关系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描述,而非仅一种单一的特例。从该书关于“句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的论述中,从该书关于天高、极远的计算中,可以看出,这仅仅是用数字表示的勾2+股2=弦2的关系,具有和所谓勾股定理同等的普遍适用的价值。

1983年底到1984年初,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竹简中有一本《算数书》。该书被认为抄写于西汉初年,其成书时间应该更早。《算数书》共有90多个题目,内容略同于《九章算术》前面的七章,而没有“方程”和“勾股”。在其他地方出土的可能是先秦或接近于先秦的文献中,也有类似的数学内容。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九章算术》的内容先秦基本上已经存在,所以我们把它放在先秦部分加以介绍。

图3.2 土圭测日图(杨甲《六经图》卷七 4wnMy1iMMTgF4y9ga7kMIBd+kIckrU9T8xlBx8Gye01ePwZFt6RTRKoFN77T8xe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