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4日,美国喜剧频道(Comedy Central)著名节目主持人乔恩·斯图尔特(Jon Steward)把CNBC对市场的一系列错误预言骂得狗血淋头。乔恩·斯图尔特可不是平常人,他是美国喜剧频道的毒舌脱口秀节目《每日秀》(The Daily Show)的著名主持人。激起乔恩·斯图尔特怒火的导火线是“里克·圣泰利 咆哮”,即CNBC节目主持人里克·圣泰利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报道的时候怒吼道:“(政府)应该停止对那些窝囊废进行房贷补助!”这个魔性的咆哮视频在播出后瞬间传遍四面八方,并且引起了所谓的“茶党运动” 。乔恩·斯图尔特指出,里克·圣泰利和CNBC有什么资格指责不负责任的房主们无视一系列的市场信号?
乔恩·斯图尔特随即播出了一系列的CNBC视频剪辑,里面的每一段都是让当事人脸红的对市场的错误预测。乔恩·斯图尔特还在每一段视频后面加了黑底白字以强调错误所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视频有哪些:
·《私房钱》(Mad Money)节目主持人吉姆·克莱默(Jim Cramer)在回答观众问题的时候重点强调说:“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公司没问题!你的钱放那儿就行了!”黑底白字显示:“贝尔斯登6天后就倒闭了。”
·在《午餐会》(Power Lunch)节目里,一个股评家大赞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说:“雷曼兄弟可不是贝尔斯登!”黑底白字显示:“雷曼兄弟3个月之后就倒闭了。”
·吉姆·克莱默在2007年10月4日志得意满地推荐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股票时说:“不用想也知道美国银行股价肯定能到60美元!”黑底白字显示:“美国银行今天的股价不到4美元。”
·查理·加斯帕里诺 说,美国保险集团(AIG)作为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是绝对不可能破产的。黑底白字则列出了AIG受到美国政府巨额救助的详细数目和时间。
·吉姆·克莱默在2007年下半年牛气满满地说:“你现在应该做的就是买入,就算是高估的股票也应该买入。我知道这听上去很不靠谱,但是你只有这样才能赚钱!”黑底白字显示:“2007年10月31日道琼斯工业指数:13930。”
·拉里·库德洛 号称:“次贷危机最糟的时候已经过去了!”黑底白字显示:“2008年4月16日道琼斯工业指数:12619。”
·吉姆·克莱默在2008年年中宣称,“现在是时候买买买了!”黑底白字显示:“2008年6月13日道琼斯工业指数:12307。”
·最后一段视频是当《快钱》(Fast Money)节目谈到“民众已经开始恢复对市场的信心”的时候,黑底白字随即显示:“2008年11月4日道琼斯工业指数:9625。”
乔恩·斯图尔特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听CNBC的话,我现在早就是百万富翁了!”他又补了一句:“当然,我得先有亿万家财作为起点!”
很显然,乔恩·斯图尔特针对的目标是CNBC,他讽刺它打着“知识就是力量”的旗号宣称自己在市场方面的专家水平,却又对这场世纪最大危机所发出的前兆信号一无所知。乔恩·斯图尔特的挑衅本与吉姆·克莱默个人无关,但以狂野演讲风格傲视其他深夜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吉姆·克莱默却加入了对战。在接下来的几天,吉姆·克莱默和乔恩·斯图尔特在自己或他人的节目中以主持人或嘉宾身份,与对方激烈隔空对骂。这场唇枪舌剑的结局是3月12日吉姆·克莱默登上乔恩·斯图尔特的《每日秀》的舞台,成为被采访嘉宾。乔恩·斯图尔特整场节目都在发难批评CNBC亵渎了新闻记者的职责,不进行采访调查而仅仅听信公司发言人的一面之词就进行报道。吉姆·克莱默并未辩解,仅说是由于企业的高管们对其当面撒谎,并同时表达了自己未能免俗的遗憾之情。
这段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媒体界雪崩式的讨论,但多数写手和评论员的注意力都放在到底是谁赢了这场辩论上(多数人认为是乔恩·斯图尔特赢了)。而我们感兴趣的并不是这场所谓辩论的实质或者是结果。我们感兴趣的是乔恩·斯图尔特所诟病的CNBC麾下包括吉姆·克莱默在内的财经名嘴为大众提供的低劣的专家建议。我们的问题是:乔恩·斯图尔特的指责可靠吗?尽管他在3月4日节目中播出的一系列视频剪辑看似有理,但是吉姆·克莱默在《私房钱》里为观众提供的建议成千上万,并非只有乔恩·斯图尔特剪辑的这么几条。再说,无论是高手还是庸才,只要从他给出的建议里拣选一下,总能选到几条最差的建议或者预测。所以,要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必须研究吉姆·克莱默所给出的全部预测和建议,而不是像乔恩·斯图尔特那样只挑选其中几条。
有三位研究人员恰恰做了这件事。在约瑟夫·恩格伯格(Joseph Engelberg)、卡罗琳·萨瑟韦尔(Caroline Sasseville)和杰瑞德·威廉姆斯(Jared Williams)三人(下称ESW)的大作 中,他们研究和分析了吉姆·克莱默在《私房钱》里提供的1149条首次出现的“买入”建议 。这些建议的提出都是在2005年7月28日(即《私房钱》节目开播后约4个月)至2009年2月9日(即《每日秀》嘲笑CNBC的节目播出之前3星期)之间。
ESW首先按照《私房钱》的选股建议建了一个投资组合,并假设每一只股票都是在建议买入该股票的《私房钱》播出的前一天收市之前买入。选这个时间点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个时间点买入的股价是市场定价而且没有受到《私房钱》节目影响的。同时,假设每一只股票上投入的钱都是一样多。然后,他们用了50~250个交易日不等的几个不同持股时间来计算这个“荐股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他们发现,这个荐股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与整个大市的收益率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
接下来ESW研究了吉姆·克莱默荐股的隔夜股价效应(即从节目播出前一天收市到第二天开始之间的股价变化百分比)。他们发现,吉姆·克莱默的荐股投资组合竟然有巨额的2.4%的超额投资回报。就是说吉姆·克莱默推荐的每一只股票在隔夜的涨幅减去其他市场上所有股票涨幅的平均数得到的超额收益率平均起来有2.4%之多。联想到吉姆·克莱默节目播出前他推荐的股票平平无奇的表现和播出后当天隔夜大涨的表现,大家不难想象假如在节目播出当天收市后才买入这些吉姆·克莱默荐股,荐股组合说不定会跑输大市。ESW的研究表明事实果然如此:不论持股时间的长短,在节目播出一天后买入的吉姆·克莱默荐股投资组合都跑输大市。按照持股时间的长短,吉姆·克莱默荐股投资组合的年化收益率比市场年化收益率低3%~10%。表现最差的投资组合是持有时间最短(即50个交易日)的荐股组合投资。这就说明“吉姆·克莱默光环”只需很短的一段时间便褪去光华。退一万步说,即便买市场指数也比买《私房钱》的荐股收益率更高。当然,买指数没有买股票那么有意思就是了。
我并没有给吉姆·克莱默背黑锅的意思,也无意把吉姆·克莱默写成一个不懂投资的偶像派艺人。实际上,2005年10月的《商业周刊》(Bussiness Week)刊登了一篇文章,披露了吉姆·克莱默作为一个基金经理在整个14年的职业生涯中投资回报复利值达到24%这样一个可观数字的事实。然而,即便吉姆·克莱默有这种强大的投资能力和对市场的充分理解,按照他的投资建议进行投资也无法得到超额回报。按照他的荐股组合,投资者得到的回报也许还不如随机拣选股票得到的回报高。
上文提到的对《私房钱》进行研究的文章仅仅是对一个市场专家在4年时间里给出的投资意见进行研究。接下来,我们看一个由10个市场专家在12年期间所给出的建议而构成的指数又会如何。
美国一个最著名、最长青,而且最多人收看的聚焦股票市场的节目是路易斯·卢凯瑟(Louis Rukeyser)所主持的《华尔街一周》(Wall Street Week),而这个节目的亮点就是“精灵指数”。精灵指数于1989年创建,其构建基于10位由路易斯·卢凯瑟所挑选的专业金融市场分析师的专家意见。这10位专家的意见可以用分数表示:+1表示看好(即牛市),0表示中立,-1表示看淡(即熊市)。这个指数的理论值区间从-10(即所有专家都看淡)到+10(即所有专家都看好)。多数专家都看好(以+5为正式的临界值)为买入信号,而多数专家都看淡(以-5为正式的临界值)为卖出信号。可惜的是,这个看似完美的构建与实际产生了天大的分歧。
1990年10月,精灵指数达到了其创建以来当时的最低值,-4。这个值略低于理论卖出临界值-5,可以视为卖出信号。可惜,专家们预测的这个熊市共识恰恰是当时市场的底部以及一波牛市的起点。在1994年4月和11月,精灵指数分别达到-6和-5,二者分别又恰好是1994年市场的两个底部。在1996年5月,精灵指数专家共识是牛市,与当时一个相对市场高点恰好吻合。在1998年7月,专家们的共识是牛市,精灵指数达到了+6,而标普500指数在精灵指数发布几天后随即跳水达19%之多。1999年年底2000年年初,精灵指数读出了该指数自建立以来的一系列最高点,并在1999年12月达到当时的历史高位即+8。这个高位一直维持到2000年第一季度大市股指跳水。甚至在熊市的初期,精灵指数都达到过+9这样的历史高位。路易斯·卢凯瑟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终于停止发布精灵指数。可以假设当时如果精灵指数毫发无损仍然在用,应该是强烈指向卖出 。
路易斯·卢凯瑟停止使用精灵指数无疑是一件大窘事。虽然他并没有过多解释停用指数的时机选择,但可以想象,他应该是再也无法忍受精灵指数发出的卖出信号仅仅是市场当时相对低点而已。虽然精灵指数的历史表现很差,甚至可以说是对少错多,但其停用让许多市场观察人士大为叹惜,因为该指数差到让很多人都把它作为投资操作的反向指标。换句话说,听专家的话是有用的,只要你肯反着听。
在最后这一节,我们来分析一个更大的市场专家群体。要说哪些专家意见应该能跑赢大市的话,那自然是那些以卖股评为生的专家了,即财经通讯(financial newsletter)作者。因为如果一个财经通讯的投资建议不产生任何超额收益,按理说它将很难吸引并留住付费订阅这些通讯的读者。
那么问题来了,财经通讯推荐的股票收益真的能够跑赢指数吗?为此我找到了由《赫伯特金融摘要》(Hulbert Financial Digest)杂志整理的数据。这本杂志以超过30年的时间来实时关注财经通讯投资建议。1979年,该杂志的编辑马克·赫伯特(Mark Hulbert)参加了一个财经会议。在会议上他听了多场报告人宣称自己的投资建议获得了100%或者更高的年化收益的演讲。赫伯特对此深表怀疑,于是决定实时追踪这些财经顾问的投资建议。然而他发现现实与这些天花乱坠的吹嘘相去甚远。这一发现最终导致了以关注财经通讯的投资建议并计算其投资收益为使命的《赫伯特金融摘要》的诞生。从1981年创刊开始,《赫伯特金融摘要》共关注了400多个财经通讯。
赫伯特对他关注的财经通讯所推荐的股票逐一计算了平均年化收益。表1-1比较了赫伯特所关注的财经通讯荐股的平均年化收益和标普500指数的表现,比较的是从1986~2010年的每个10年以及总体30年的时间段二者的表现。(表中财经通讯任何一年的平均年化收益都是对赫伯特所关注的所有通讯在那一年表现求平均数)总体而言,财经通讯的表现在1981~1990年和1991~2000年两个10年明显跑输标普500,只在2001~2010年这个阶段才略有小胜。从整个30年看,财经通讯每年跑输标普500达3.7%之多。
表1-1 标普500指数与财经通讯平均年回报对比
资料来源:Raw data on investment newsletter performance from the Hulbert Financial Digest.
如果我们只关注表现最好的财经通讯,结果会不会不同?为了研究这个可能性,我们把样本改成前3年平均收益率在前10%的财经通讯来研究。也就是说,假设我们要研究1994年位居前10%的财经通讯,我们把所有的财经通讯按其在1994年前3年(即1991~1993年)的平均收益率进行排序并且只取前10%,定义为最优组。表1-2比较了最优通讯组和标普500的业绩表现,同时也列举了最差通讯组(即最底层的10%)作为比较。我们发现这个样本选择和之前的结果并无巨大区别:最优通讯组仍然跑输标普500指数。不过,虽然选择最优通讯组貌似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但是显然我们应该避免选到最差通讯组。因为从整个时间段来看,最差通讯组和所有的财经通讯相比,收益率都差得一塌糊涂。
表1-2 标普500指数与过去三年业绩最高和最低十分之一组财经通讯平均年回报对比
资料来源:Raw data on investment newsletter performance from the Hulbert Financial Digest.
那么,会不会是计算最优或者最差通讯组所采用的3年这个时间跨度不够长,所以财经通讯发挥不出他们的过人优势?为了探讨这个可能性,我们重复了表1-2里所做的分析,但是把划分最优(即前10%)通讯和最差(即后10%)通讯的收益率标准的计算从过去3年平均收益延长至过去5年平均,然后再比较最优、最差组与标普500指数的收益率。表1-3显示了结果:用过去5年和过去3年收益率排序得出的最优最差组与标普500指数相比较并无太大变化。在整个样本时间段,用5年收益率排序而得的最优组仍然跑输标普500指数2.6%(而用3年收益率排序而得的最优组跑输标普500指数2.4%);用5年收益率排序而得的最差组跑输标普500指数9.5%(而前述用3年收益率排序而得的最差组跑输标普500指数8.7%)。我们的结论还是那个:虽然选最优组财经通讯没什么过人优势,但千万别选最差组。
表1-3 标普500指数与过去五年业绩最高和最低十分之一组财经通讯平均年回报对比
不可否认,赫尔伯特所关注的部分财经通讯确实是有价值的,因为从长远来看这些通讯确实推荐了跑赢大市的股票。然而,在一开始就能准确锁定这些通讯却并非易事;原因在于过去表现优异的通讯有一部分在未来会继续傲视群雄,但是另一部分却未必如此。所以按照过去业绩来挑选财经通讯无法保证你所挑选的通讯能在未来跑赢大市。
投资错觉1: 一般的投资者听专家意见可以获利。
真相: 不可思议的是,专家荐股的收益率并不比随机抛硬币决定购买的股票收益率高。事实上,我这么说已经是很给面子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专家荐股收益比随机买股更差。没错,这就是说,哪怕随便找只大猩猩往股票报价板上扔飞镖来决定投资的股票都不会比专家荐股的收益率差,往往还会更好呢。
很多投资者都从各种广播和印刷媒体中听取金融专家的建议以资指引。但这些专家建议真的有用吗?在本章,我们讨论了3种情况,从大众金融节目主持人,到以10个专家意见所构建的方向性指数,乃至整个财经通讯行业。虽然这些样本都有局限性,但是得出来的结论和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所得出的结论一致。大结论就是,虽然金融专家有可能在短期内因其荐股而触发市场反应,可惜这种股价波动难以捉摸,而且从长期看听从专家意见无法获利。
我对于股票投资者的建议是,要么就直接买入指数,但不是在一波大牛市之后(见第3章)。如果你有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就把精力和时间投在构建一套自己的投资方法上。无论哪种方法都行,唯独不要听取专家的建议。风靡一时的交易员迈克尔·马库斯 的投资箴言就是:“你必须随心而行……只要坚持自己的风格,你就能体会到自己方法的优劣之处。试图模仿别人的风格最终会两头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