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淘,天生的。
毕竟,他还是个不满七岁的孩子。
毕竟,麦稻刚离开幼儿园,刚进入小学校,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
作家冰心曾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
我给麦稻的妈妈说:麦稻雨天兴奋地踩水玩,就让他踩吧,过了这个年龄你让他踩他都不会踩了,他会觉得那样很傻。麦稻今天上了光荣榜,见了孩子你要做骄傲状,虽然很傻,但必须的。
淘,不可怕。不要动辄训斥,要告诉孩子,淘,要有个度,比如,不要伤害到自己,不要影响和伤害到别人,不要耽误了学习。课堂纪律要遵守,这是制度。专心做完作业再去玩,这是规定。犯了错误要惩罚,这是必须的。让孩子意识到应当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比如,今天的电影不看了,取消答应过的带他去公园的许诺,不给他买他想要的玩具,两天内不让他下楼玩……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引导他进步。哪怕是在他犯错误的背后也有闪光的东西,比如麦稻被老师告家长了麦稻偷改了《联系簿》,错上加错,甚至后一个错误才是“严重错误”,伪饰和欺骗,必须防微杜渐,必须严肃惩戒。但是,你想到没有,麦稻为何这样做?一是他怕妈妈生气,他有所敬畏;二是他觉得没脸,他有荣辱感。要引导孩子去找到闪光点,告诉麦稻怎么做才能让妈妈高兴。怎么做才能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荣誉。告诉麦稻,其实很简单,只要他愿意。
拥抱着孩子给孩子不懈的爱。始终用爱来教育孩子,让他逐步认识到大人都是为他好。面对麦稻的淘,不可大轰大嗡,要循序渐进,要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批评和表扬要简单明了即时见效。要让麦稻能听懂能理解能做到。
麦稻只是淘,他不是坏孩子。贪玩好动不知轻重,这,都不是“不良行为”。
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曾经有个淘气的孩子。课上,当老师背过身在黑板上写字,他手里举着自制的小旗,朝左一挥,教室左边的同学就“啊”地叫一声。老师转过身,他已经端端正正地做好。老师又回身写字,他把旗朝右一挥,教室右边的同学又“啊”地叫一声。最后,老师打了个时间差,抓了孩子个现行。这样的事例发生了几次,孩子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越来越坏,孩子的妈妈被叫到了学校。老师说:你家孩子没办法管教,下学期让他换个学校吧。妈妈知道,这是变相的劝退。孩子成了老师眼里的坏孩子,在同学中也受到了孤立,因为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告诉大家不要和坏孩子在一起。他很孤独,开始逃学,有时在街上游荡,有时去电影院看电影,当时正演《流浪者》,孩子的心里空空荡荡,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流浪者。眼看就到期末了,他觉得自己精神上快扛不住了……一天晚上,他睡不着,突发奇想,于是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并且附上了自己和妹妹的一张照片,还有自己画的两张水彩画,一张是小兔子吃萝卜,一张是解放军叔叔保卫祖国。他在信封上写了“北京毛主席收”,然后把信投进了邮筒。
十几天后,老师找到了他,原来是北京来了一封信,是写给他的。信是中共中央办公厅来的,要他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还同时寄来了一张毛主席的相片。于是,全班震动了,学校震动了,校长让他在学校广播室念了这封信,那是他第一次播音。
自从收到那封信,老师和同学看那个孩子的眼光变了。奇怪的是,那个孩子也真的慢慢在改变,成了班里的三好学生,长大后还当了播音员,成了艺术家。
现在,那个孩子的名字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他就是我们都喜欢的王刚。
这个故事源于潇竹写的《带孩子就像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