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14.6.26
麦稻,该说声再见了

“照张像吧?”我对麦稻说。今天,我的外孙麦稻幼儿园毕业。

从不到三岁入托班,已经四年过去了。那床幼儿园专用被和褥的角上,依旧各缀着一块标记有“托一班 麦稻”一尺见方的橘红色的布,上面有我画的一只卡通猪,麦稻属猪。麦稻的名字和那只卡通猪,被麦稻的姥姥用黑和红的丝线厚厚地绣出凸凹感来,很童话。今天,我和麦稻的姥姥抱回了麦稻的被褥,虽然旧了些,被角的图案依然鲜活地童话着,我看着它,心情如同四年前的那天……柔软,现在,这只是留给我关于麦稻童年的一个记忆。

麦稻,于自己的幼儿园有留恋吗?将来,会记住今天,会记住过往的那些年月吗?上月,潘老师还在说麦稻玩心大,吃饭也玩,上课也玩……我笑着说“无心是道。”

惯例,幼儿园近一周安排得很紧张,毕业班书画展,跳蚤市场,汇报演出……我问麦稻你们班排的是什么节目啊?皇宫卫队?麦稻说:“不是皇宫卫队,是皇家护卫队!一米长的抢呢。”……舞蹈?麦稻扭着腰走给我看。

本周,幼儿园已不再留家庭作业了。记得,放学,麦稻总会忘记告诉妈妈“今天的作业”。第二天,麦稻妈妈总会尴尬地听着老师的絮叨……我想起了一个母亲,龙应台。母亲看到公交车来了,挡住了儿子的身影。车子开走了,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龙应台自问过,“我可爱的安安哪里去了?那个让我拥抱、让我亲吻、让我牵手、让我牵肠挂肚、头发有点儿汗味的小男孩,哪里去了?”

总会有这么一天的。今天,趁麦稻还顽皮,熊孩子,让我记录下他的六岁吧。

在教室里,我拿起相机调试着光圈,麦稻招呼同学合影……

麦稻喜欢班上的一个女生,她叫李思彤。前年的暑假去大连,住了一周后麦稻很抑郁,他说想回家。姥姥问他“麦稻,你是不是想妈妈了?”麦稻说不是,却说“我想李思彤了。”这话,让大家惊讶,然后爆笑。一个暑假未见,开学的第一天,那小姑娘兴奋地扑过来抱住麦稻就往脸上狂吻,麦稻忙乱着去擦脸上的口水。李思彤的妈妈看过我写的《麦稻的故事》,前日里,她见到我还问麦稻小学在哪个学校上?

明年,麦稻还能记得那个叫李思彤的可爱的小姑娘吗?

今天的留影,或能挽住童年的故事。

我努力去想我六岁前的事,脑子里却依然是一片空白……如洗过般干净。我最早的记忆,是五十五年前我七岁时妈妈拿着书包领我去学校报到的片段,用杂色布块拼凑的菱形图案的书包……剥落着粉墙的教室,很多的孩子,跑来跑去……女老师……整齐的课桌……这些浮动在脑海里,影像很破碎,也很模糊。母亲在世时常说我小时候如何如何,如何羸弱如何的聪明如何的爱惜自己……似乎,我生命的开始,我的童年,永远只能是一个很遥远的留在妈妈嘴里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有时,我都怀疑,那是我吗?生命在轮回,今天,我从麦稻身上解读着遥远的那个我。

四年,生命的二十几分之一,给了你老师,给了你朋友,给你游戏,给你爱……然后,时间老人去轻轻地抹掉它,但我相信,有一个词叫习惯,会沉淀下来会留下来,伴着麦稻一生。

相机前,麦稻举起了剪刀手,和以往一样。

心理学家说,人生有两个叛逆期,一个在3至6岁,一个就是十二三岁后的青春期,一个是“我要做!”一个是“我要做主!”前者是行为的自立,后者是精神的自立。最近,我发现麦稻开始反抗了:“姥爷,你怎么总是逼我喝水?!”我说:“因为你小。”麦稻说:“我不小了,我长大了!我六岁半了!”

我领着麦稻离开了校园,“麦稻,照张像吧……”我说。背景是幼儿园的红黄绿三色桃叶状门柱和大楼上的“省政府机关幼儿园”的金色铭牌......

这里,四年,阴晴署寒,冬去春来,每天早上麦稻的爸爸妈妈开车送麦稻,每天的晚上由我来接麦稻。每天的早上,麦稻会问候一声“老师好。”然后,走进教室,洗手,走到小饭桌前,拉开小椅子,坐下,吃早餐……晚上,接麦稻乘公交回家,麦稻熟悉102路车的每一个站名。终于,有这么一天,麦稻对我说:“姥爷,我已经一米二了,老师说,我坐车也要刷卡了!”

老师抱起麦稻出现在镜头里,两个笑脸贴在一起……我按下了快门。

麦稻长高了。他很少再要我抱他。除了过马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麦稻已不再让我牵他的手了,他说:“姥爷,你烦人不烦人……你把我的手弄痛了!”他挣脱我的手,他前面跑,我追不上。

总有一天,你想再抱抱他,孩子会觉得这很丢脸。比如,那个看着孩子背影的母亲龙应台……当门被打开,龙应台看到了自己的大儿子安德烈站在面前,他已经是一个184厘米高的18岁青年了。龙应台放下行李想去抱儿子,却吃惊地发现儿子后退了几步,躲开了她的拥抱。“妈,我已经18岁了,你还抱我的话很奇怪的。”挨了当头一棒的龙应台在迷糊中被孩子接进了房间。这一天,总会到来。

四年前,我是抱着麦稻入园的。那时,出门,他会伸开双臂对着你习惯地说:姥爷,抱抱。

记忆里,麦稻入院第一天的情景似乎就在昨天,爸爸妈妈奶奶姥姥,我,全家人来送麦稻,把小麦稻交到老师手里……“你叫什么啊?小朋友。”老师俯下身问。麦稻抬着头怯怯地望着老师,怯怯地回答:“我叫崔益辉。”懵懵懂懂的麦稻被老师领进了宽敞的教室,里面已经有了不少孩子。我们隔着窗子玻璃看他哭不哭……窗前,家长拥挤着,教室里,孩子们哭成一片,老师走出来劝家长们说:“你们回吧。”

后来,听老师说,那天,麦稻没有哭。

四年了……

“麦稻,看着我。”咔嚓——咔嚓——,我一张紧接一张抢拍着……

现在的麦稻不再懒床,会自己洗漱,会在院子里和一群小孩子战斗陀螺,会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小弟弟小妹妹们玩,还是疯跑,沿台阶转盲道遛斜坡踩水坑地不走正道,摔破了不哭,除非你嘲笑他……麦稻学会下围棋,会唱几段英语歌,会画出彩虹下的房子和乌云上的飞机,画沙滩大海星,还画僵尸……有一段时间麦稻爱唱黄龄的《嗨歌》,“moutain top,就跟着一起来,没有什么阻挡着未来。day and night ,就你和我的爱,没有什么阻挡着未来。yi yi yi——你不在 我不在,yi yi yi—— 谁还会在……”,最近又改唱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虽然,他翻来复去只会开头的那一句“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额——”

对着相机,麦稻扎着式,摆酷……

四年,麦稻的童年世界充满着好奇,月亮为啥会圆会缺,鱼儿为啥离不开水,飞机为啥会飞,姥爷头发为啥会白……今天还问我:“藏獒能打过豹子吗?”四年的路上,麦稻总爱问一句“为啥?”比如我无意地说声“又堵车了。”麦稻会紧接着问“为啥?”我烦:“不为啥!”麦稻仍会问我:“不为啥为啥?”在麦稻眼里一切东西都应该是有原因的。

麦稻认真,较劲,追求完美,一个字,他会写了擦,擦了写,他的东西坏损了,他会哭,很伤心。麦稻爱说“老师这么说的!”在麦稻心里老师很神圣,老师是不会错的。麦稻不吃亏,和同学打架,有时,老师向我告状,我回家后向麦稻妈妈告状,麦稻妈妈却说我“大人别参乎孩子们的事,好不好?这也是孩子学习长大的一种方式,他吃亏,有好处。他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处理。”麦稻淘气,老师有时会揪着麦稻的耳朵,让麦稻抱着自己的被褥,流放到别的班去……

今天,去接麦稻,和老师告别,妮娜老师动情地告诉麦稻的姥姥说:“麦稻中午都是和我睡。我搂着他……”我看到了老师眼中的泪,含着。

看到我在照相,小朋友们围拢了过来,镜头里,精灵般伸着胳膊探着头……做鬼脸。

麦稻在幼儿园里是很有人缘,放学了的操场上翁翁得如放了蜂,不时有孩子跑来问我“麦稻呢?”好多家长不认识我却知道麦稻:“哦,是麦稻吧?”“麦稻,韩版的小帅哥!”“麦稻,这几天咋不见你了?”麦稻爱炫耀,一件玩具,一吃食,甚至一个伤口,他都会在人前显摆:“你们看……”麦稻也很自尊,他的糗事,是说不得的:“求求你们,你们不要说了,好不好!好无聊哦……”

其实,麦稻很乖的,他痞,他和你猴,但还是能按你要求的去做。我生气了,麦稻会对我说:“姥爷,对不起,我错了,原谅我一次,好吗?”他怕他的妈妈:“姥爷,别告诉妈妈,好吗?”他怕妈妈让他自己到房子里靠墙站着反省。他黏他的姥姥,却并不怕我……玩具里,麦稻最爱小汽车:“赫!兰博基尼!贼猛呢!”随身总带一辆,红色的兰博基尼。他的理想是长大了开出租,麦稻觉得出租车司机很牛,这一美好的理想就一直没变过。他爱吃鱼,爱在沙滩上磊沙堡,他做梦都想去海边……每年的冬,我们带麦稻去海南岛度假,给他砍椰子喝。去年春节,麦稻还养了两只小鸭子,离开海南时寄养在了当地的渔民家里……

总会有一天……安德烈来信了:“我们去了地中海的马耳他岛和巴塞罗那,但我真告诉你我们干了什么吗?你身为母亲,是不是能理解、接受18岁欧洲青年的生活方式?能,我就老老实实地告诉你:没错,在黄金岁月里,我们的生活信条就是俗语所说的,性、药、摇滚乐……”“这小子!”无视其他内容的龙应台飞快地在键盘上敲着字,回了一封他们开始通信以来最短的信:“请你告诉我,你信中所说的‘性、药、摇滚乐’是现实描述还是抽象隐喻?尽速回信。”在胡思乱想的不眠之夜后,龙应台收到了儿子充满嘲讽意味的回信:“能不能拜托拜托你,不要只跟我谈知识分子的大问题?生活里还有最凡俗的快乐,性、药、摇滚乐当然是一个隐喻。我想表达的是,生活中有很多种乐趣,所谓‘药’,可以是酒精,也可以是足球或者任何让你全心投入、尽情燃烧的东西。”龙应台放心了,这只是隐喻。

我们不能拒绝麦稻长大。

“麦稻,照张像吧……”我说。相机前,麦稻习惯地伸出了剪刀手。他既不兴奋也不惆怅,更没有一点伤情离别的样子……似乎,今天,和漫长四年里的每一天的傍晚一样,他明天早上还是要来幼儿园的。却不知,麦稻正在告别,告别老师、同学,告别教室,告别操场,告别102路公交,告别他阳光的快乐的迷迷糊糊的,童年。

麦稻,该说声再见了。 NBu858JJz8zUsdO5yGlBshmo6bgapNpFzpCTndQSDijMtUxSUfNjZ/FFvidrZGr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