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给我,好吗?我来拉你。”麦稻攀上一座板“崖”,俯下身子,伸手向一个正在艰难攀“崖”的小姑娘说,他说得很诚恳。
“不要紧吧?”看到一个小男孩头撞在“桥”下的木桩上痛苦地坐下哭丧着脸揉着头,麦稻跑了下去,蹲在那男孩身边关切地去问候。
其实,麦稻并不认识那个女孩和这个男孩。
我感动,不其然间看到麦稻自然流露出的善意。人性的萌芽,如同入春的草坪,一场雨过后,就泛起了绿色。
麦稻,我的外孙,五岁的孩子,上周日,在南湖公园儿童游乐场,和一群孩子在嬉戏。
过去,在麦稻的身上我见到过“人之初性本恶”的影子,人性中与生俱来的趋利避害的天性,比如自私、贪婪、懒惰、嫉妒、任性、虚荣……如今,我每天能看到善的一面在麦稻身上萌发着成长着:同情、怜悯、感恩、关怀、责任、诚实……
人是群居动物,互相需要支撑。人是群居动物,相互离不开关怀。“把手给我,好吗?我来拉你。”“不要紧吧?”我们生活中多么期待着这么一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很简单的做人的道理,是孔老夫子两千五百年前提出的君子们在社会上处事的原则,可以说这是一部《论语》的生命底色。这么一句,两千年了,读得熟了,却做起来很难很难。“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做人的道理,知易行难哦。如何做个好人?从古人摇头到今人叹息。当一个人或一群人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哪怕身后洪水滔天。用污水灌溉麦田打出的粮食自己不会去吃,给猪加食“砷”(砒霜)让它们皮红毛亮能卖个好价钱,围观去看别人跳楼却起哄“跳啊!快跳啊!咋还不跳啊!”为了满足这些围观者的猎奇,他、她终于纵身一跳……(近来,报端上的一些社会见闻,早已见怪不怪了。)
可堪问,我们谁不是这食物“毒”链中的一环?岂不知,“围观者”必将“被围观”,每天的事,迟早的事。这道理谁人不懂。
“把手给我,好吗?我来拉你。”“不要紧吧?”今天,并不是刻意作秀或谁在导演教唆,五岁的麦稻却把关爱自觉地送给别人,并没人教他。“你很重要别人也很重要”,身同感受的道理他未必懂,他却伸出了援手,一瞬间,他纠正了我的固识,似乎做个好人却是“知难行易”的。
是鲜活总会发芽。萌芽非常稚嫩,这先天的善能否经得起后天的风雨?当下,老人跌倒在路上我们扶还是不扶都成了问题,我们教育孩子去关爱别人的同时,又不得不再告诫他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很纠结。我只能心软软地感动着去看麦稻“稚子无邪”的天真可爱了。
我在想,我们不一定高尚的看见别人幸福就高兴,但我们要学会看见别人不幸会落泪。有一句话说得好:善需基础,恶无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