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陪读攻略1
——让一部分事情先做起来,战胜拖延症

很多人读了《指数基金投资指南》这本书之后,心里仍然存疑,或者说有一些不确定的感觉,迟迟不能迈出投资的第一步,或者总在迟疑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好,很有可能在犹豫中又错过了行情,心里又会懊悔,本篇内容就是为这样的读者准备的。

银行螺丝钉这几天看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季羡林日记》。

季羡林先生大家都知道,他是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是一位大师,著作无数。但是我在《季羡林日记》里,出乎意料地看到了大师可爱的另一面。

据出版社说,大师同意将日记一字不改地出版,这也是大师可爱的一面。至少让我明白了一件事,二十多岁的男生脑袋里想的都差不多:打游戏、睡懒觉、对考试致以亲切的问候……

不过,我今天要讲的不是大师的生平往事,而是从大师的日记出发,去探讨另一个主题,如何克服拖延症。

人人都有“拖延症”?

拖延症,是大多数人的常见症状。这种症状不需要去医院,也没有具体药物可以医治。

具体表现为:“明知道有一件事要去做,但就是找各种借口去往后拖”。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都认为自己有的时候会拖延。

我相信大家也都遇到过拖延症发作的时候。明知道有个工作要做,结果就是拖到了最后才做;明知道要写作业,结果玩玩玩直到快开学了才开始写;明知道想要学一个东西,结果就是拖了很长时间;明明知道要学理财,但就是迟迟不愿意开个基金账户……类似的事情不计其数。

大家都知道拖延不好,有事情最好是及时处理完,但是就是出于种种原因,最后还是拖下去了。

大多数人为什么会拖延呢?

其实,通常有意思的事情,大家是不会拖延的。

比如,打游戏,大多数男生都是很高兴就开始了,玩起来还停不下来;比如说逛街,很多女生也会很主动去商场,一逛能走上一天也不觉得累。但是说到那些让你觉得痛苦的事情,大家就开始找理由,往后拖。

还有一种拖延症,是完美主义者的拖延症。通常是构思一件大事情,但是准备做这件大事情的时候,又觉得准备得不充分,于是就往后拖,结果导致这个事情一直没开始做。这也是拖延症的一种。

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克服拖延症呢?

说到这里,我想举一个季羡林的例子。

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哈:季羡林是一开始就成为著名文学大师的吗?

大家都知道,当然不是的。30年代的季羡林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脑袋里想的是打牌、游戏、偷懒、谈感情,跟日后的大师半点不沾边。没有人一开始就是大师的。

但是季羡林先生始终坚持在做他喜欢的事情: 坚持写日记,坚持看历史方面、文学方面的书籍。

这是他的一个兴趣爱好,也是他打算做的主业。不管生活遇到什么困难,他始终在做。

做着做着,在这个领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季羡林先生才逐渐有了名气,逐渐有了自己的著作和观点。

一开始,大师写的东西大家也都看到了,完全谈不上名著;但是到最后,大师写出了著作。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换句话说,可能一件事一开始不完美,我们做得不够好,但是只要开始去做了,一点点投入精力在里面,这个事情就有可能会做得越来越好。

就好比写文章,一开始可能写得乱七八糟,但是后面不断地投入精力,去不断地努力,才有可能改善。如果一开始不去做这件事情,根本无法去改善它的。

换句话说,克服拖延症,必须要采取的一步,就是“ 开始去做 ”。

让一部分事情先做起来

万丈高楼平地起。但是首先要从第一块砖开始垒起。第一块砖都不开始,剩下的事情又怎么会做起来呢?

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想要克服拖延症,就得走出第一步。

换句话说,克服拖延症的最好方法,就是“ 让一部分事情先做起来 ”。这是从《刻意学习》这本书里看来的,还是挺有道理的。

别管一开始做得有多差,一开始写的内容多么不堪,但是只要第一步开始了,后面才有改善的可能,才有完成这件事情的可能。

第一步都迈不出去,那后面的也不用说了。

该如何去迈出第一步呢?

从最简单的一步开始入手,把门槛降下来,让自己先开始第一步。

比如说,放假了想玩,作业还没写,现在也不想写。不要紧,先告诉自己,就写10分钟作业。把作业本准备好,把书本准备好,就先写10分钟。

比如说,领导让联系客户,但是还没有开始做。不要紧,先告诉自己,先把第一个电话打出去,把第一步开始做了。

比如说,想开始学习投资,但是还没有头绪。不要紧,先把账户开了,先把第一份哪怕是十几元投出去。就十几元,亏了也没啥问题,但是起码第一步走出去了,步骤学会了,剩下的都好办。

所以克服拖延症,最好 把第一步的门槛降到最低,先走出去再说。

对于投资理财来说,也就是马上去开一个基金账户,用100元开启投资之旅。

第一步走出去了,尽量养成习惯

等第一步走出去了,尽量让它养成习惯,保持下来。

比如说,想坚持做一件事情,但是迟迟没有开始。先降低门槛把第一步走出去,之后想办法把它养成习惯,坚持下来。

哪怕每天只做一点点,也不要让它中断。

通常养成一个习惯,需要两个月以上的坚持。所以尽量坚持做下来。

比如说螺丝钉最初做公众号,写文章。作为一个物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从来没想过以后会靠写文章生活。有的时候也很痛苦,不知道要写什么,要发什么内容,憋半天才憋出几个字。

后来我给自己做了一个规定: 不管写多写少,坚持每天写 ,哪怕每天可以写一点点新的内容,也是好的;可以是自己的心得,也可以是觉得能用到的好内容。再后来,慢慢地就发现自己每天都可以产出很多内容,最后,一天写好几篇高质量的文章都不费力了。

降低门槛,用最省力的方式,把第一步走出去;然后尽量养成习惯,坚持下来。

这样一来,自然就克服了拖延症。

总结

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篇文言文《为学一首示子侄》,现在看,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下面是百度百科的翻译。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

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万事开头难,但一旦开始了,坚持下来总会有收获。

所以战胜拖延症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一部分事情先做起来,然后养成习惯,尽量坚持下来。

定投也是如此,开始了第一笔投资,耐心坚持下来,养成了习惯,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比如以下这些读者:

还有这位读者@小吴快跑,他按照书里的做法把自己的30年基金定投计划落在了纸面上,并结合自己的情况做了改良,每个月将月收入的10%用于定投指数基金。

银行螺丝钉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即使计划是正确的,我们也很难保证自己能长期不受市场情绪的干扰。这时候一份能落在纸面上的计划就能帮助我们规范自己的投资行为,大家可以尝试着为自己的投资制订这么一份能落在纸面上的计划,可以发在雪球上,也可以打印出来,贴在自己看得见的地方,即使遇到市场大涨或大跌我们也毫不畏惧。 qzF2GqPGBd/hHVIQl7zsrN6lvCl5Za2Al0e8CnVHhAyZOQpBhmKmqhJU+ZiGSRm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