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地狱与天堂

地狱是让人生畏的地方。根据基督教、佛教等宗教的说法,生前造孽的人死后,灵魂就要堕入黑暗的地狱受罚。

不过,活着的人谁也没有亲眼见过地狱,也不想有朝一日生活在地狱,除非人间变成了地狱。而在14世纪中后期,元亡明兴的时候,人间确实变成了地狱,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尽折磨。

蒙古贵族统治者建立的元朝,由于长期实行错误的政策,积累的矛盾日益激化,火山必将爆发,灾难已经来临。

那时候的人,一出世便需要面对不平等的社会,其中大部分人都注定要毕生挣扎在社会的底层,毫无出头之日。统治者们将各族人民分为蒙古、色目(包括钦察、唐兀、畏吾儿等欧亚民族)、汉人与南人四种,分别享受不同的政治待遇与社会地位。日子过得最滋润的是人口比较少的蒙古人,中央政府的三个最重要的部门,即是负责政府日常行政事务的中书省,掌握军权的枢密院与掌控监察的御史台,这些要害部门最大的官都由蒙古人来做。至于府、州、路等地方政府,拥有实权的达鲁花赤一职也主要由蒙古人与色目人担任,人口最多的汉人与南人难以染指。

皇帝经常赏赐大量的钱财与土地给宗室贵族以及拥戴自己的权臣。统治阶级过着挥霍无度的生活,逐渐使财政入不敷出,其结果必然导致赋役的增加。各级官吏放胆在民间搜刮,不少人趁机中饱私囊,致使吏治败坏。为官者在任上公开以各种名义问人讨钱而不以为耻。私下里发生的贿赂事件更是不计其数,例如官员初上任,便要收下属的“拜见钱”;到了逢年时要收“追年钱”;受人委托办理公务时要收“常例钱”与“公事钱”;下级调任跑关系时需要向上级送“好地分钱”与“好窠窟钱”,才能得到美差。整个官场人欲横流,一片乌烟瘴气。

国家经济不景气,农业生产日渐衰敝。那时,权豪世家大肆进行土地兼并,那些佃种富户土地的老百姓,则负担着沉重的租额,特别是在江南,有不少平民为此而破产。元初设置的劝农机构以及水利设施在官吏日益腐败的情况下已经形同虚设。更有甚者,元政府为了满足军事上的需要多次在民间任意搜刮马匹,致使农民缺乏耕马。官僚们害怕农民造反,有时实行荒谬的政策,《农田余话》记载元顺帝在位之初,丞相伯颜下达了禁止江南汉人拥有铁禾叉,就是一例。这类倒行逆施的政策无疑使经济雪上加霜。

元代骑马之俑

朝廷丝毫没有恤老怜贫的意思,反而滥印纸币企图将财政困难转嫁给民间。这种纸币称为“中统交钞”,官方硬性规定一贯纸币可换一千文铜钱,当政府将印刷的不可胜计的钱币投放入市场时,实际上无异于从老百姓的口袋里掏钱,并引起灾难性的后果。物价四处上涨,已经到了难以抑制的地步。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令工商业萎缩,也极大地损害了农业,而广大人民的财产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到后来,老百姓都不愿意使用钱币了,把它如同废纸一样扔在路上也没有人拾取。

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状态,朝廷对此束手无策。就这样,此起彼伏的天灾人祸相继把各阶层人民逼上了绝境。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难民,在山东山西、大江南北,到处都是一股接一股的人背井离乡,四处流浪,挣扎于死亡线上。老百姓在贪官污吏与水旱蝗虫灾害的交相煎熬之下,无疑生活于水深火热的人间地狱之中,大伙都盼望能过上丰衣足食、无愁无虑的日子,向往着这种如同神话一般的天堂生活。

然而,尘世间不可能在旦夕之间出现天堂,人们只能在精神上憧憬它,希望能暂时麻醉自己,忘记现实世界的痛苦,因而那些宣扬天堂生活的宗教便派上了用场。其中,佛教的一些派别的理论就与天堂有关。这种理论教导信徒通过何种修行方式才能过上天堂般的幸福生活。

天堂,出现在佛教“净土宗” 的经典书籍里,吸引了那些厌世的人的注意力。佛教的不同流派有不同的净土信仰,就净土宗而言,它最著名的天堂有两个,分别挂着“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两块不同的招牌。

首先说说“弥陀净土”,这个天堂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作“西方极乐世界”。在古代,“西方极乐世界”却是很多佛教徒死后向往的地方,是家喻户晓的天堂。

那么,西方极乐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美轮美奂的地方呢?在《无量寿经》与《阿弥陀佛经》等佛教的经典记载中,这个国家的国王便是人间妇孺皆知的“阿弥陀佛”(天堂叫作“弥陀净土”,就是以国王的名字来命名的)。这个国家的男男女女均诞生于一种叫作“莲华”的美丽花朵之中,与人世间从母胎之中出生的婴儿有别。这个国家的国民居住在由金、银等各种宝物自然形成的宫殿里面。宫殿的环境异常优美,既有琼林池沼,又有神风甘露,各种各样的景色让人目不暇接,处处响彻着心旷神怡的天籁之音。居住在这个无比玄妙的境界之中,人人可以大彻大悟而长生不老。

尘世中的人要想往生佛国,生活在天堂里,就必须信仰佛教。信徒要做到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言、不喝酒这些导人向善的戒律,生前多做善事,有错即改,死后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佛家的天堂除了“弥陀净土”这个“西方极乐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叫“弥勒净土”的好地方。弥勒净土虽然与弥陀净土仅仅只是一字之差,但繁华的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时天上的神仙享受的全是农业社会里早已存在的东西,例如漂亮的房子、悦耳的音乐与美女等,只是数量大得惊人,质量也更加上乘。

《弥勒上生经》这部佛经记载,挂着“弥勒净土”这一块招牌的天堂,本来是属于一个名叫“弥勒”的修行者的地盘。它范围辽阔,有五百亿座宝宫。每一座装修豪华的宝宫都有七重墙壁,每一重墙壁都由金、银等七种不同的珍宝筑成,每一种珍宝发出五百亿种光彩,每一种光彩中有五百亿朵莲花,每一朵莲花化作五百亿棵四面围绕着瑰宝的宝树,每一棵宝树的树叶有五百亿种颜色,每一种颜色有五百亿金光。另外还有五百亿个龙王围绕着宝宫的墙壁,每一个龙王都唤来雨水灌溉着数以百亿的宝树。在庄严的墙壁之上,产生自然的风,吹动着宝树,无数的宝树在风中互相接触,散发出的声音也仿佛在演说着佛法。这样金碧辉煌的宫殿,当然少不了美女。宫殿中散发的每一道金光都化作五百亿个全身披戴着珍宝的女子;每个女子都站在树下,手持璎珞宝物,在美妙的音乐之中念经修法。这时宝树结出玻璃色的果实,所有的颜色都映射入这种玻璃色中。这些奇珍异彩随着演说着大慈大悲佛法的声音而不停地左旋右转。

在人间,生活最豪华奢侈的通常是皇帝,但皇帝的居住环境比起天堂差得远,就以皇宫为例,它的面积比起弥勒的宝宫逊色得多,天堂里每一座宝宫中的每一重墙壁,其高度与厚度都达到千百里,比起人间的整座宫殿不知要大多少倍。难怪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了皇帝想成仙”,为了过上天堂生活,人间信佛的皇帝不在少数,更不用说老百姓了。据说,世人只要诚心信奉弥勒,遵守戒律,过着虔诚的生活,死后便能升上天堂,与弥勒在一起。

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这两个天堂,都是虔诚的信徒死后才能前往的地方。那么,到底有没有办法能够让信徒在生前就享受天堂般的待遇?当然有,这就是人间天堂!

最初,信仰“弥勒”比信仰“阿弥陀佛”多了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让信徒在生前就有机会活在天堂,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传说居住于“弥勒净土”这个天堂中的弥勒,他的身份只是菩萨(菩萨的地位比佛还要低一级),而为了成佛,他还要在五十六亿年之后从天上下凡到人间,广度世人,才能如愿以偿。弥勒成佛的同时,人间也变得焕然一新,成为天堂。根据佛经中绘声绘色的描述,弥勒下凡的时候,世界上人人都变得充满智慧,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从此过着快乐而安稳的好日子,再也没有疾病与烦恼,也不用担心饥荒与灾祸。战争远离人间,大地上到处和平宁静,没有作奸犯科的盗贼与土匪。在城镇的居民聚居点中,可以夜不闭户而高枕无忧。而且,人类的寿命更高达八万四千岁。女人要到五百岁才出嫁。出生的婴儿永远不会夭折,直到长大成人。每个人都身高十六丈。稻米在没有杂草的田园中成熟,味道极为香甜。每一种子能够收获七次,人们只需付出很少的劳动,便能得到极大的丰收。这个人间天堂比起天上的“弥勒净土”,当然差得远,但对于古代过着粗茶淡饭,甚至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的普罗大众来说,肯定是梦寐以求的了。

有趣的是,正如佛经提到弥勒会在末劫时期下凡拯救众生一样,西方的《圣经》也有为一位名叫“弥赛亚”的救世主会在末世来临时拯救众生,到那时,世界各地都再无饥馑,蜜、奶、酒像水一样到处流淌。当代学者季羡林先生指出,弥勒与弥赛亚读音相似。故此,弥勒与弥赛亚可能源自同一神话故事,只是传到不同的地区演变成了不同的宗教人物。顺便提及,耶稣基督就曾经被信徒视为弥赛亚降世,基督这个词正是由希腊文的弥赛亚演变而成。

宗教的神话故事总是互相影响。后来,“弥陀净土”也受到“弥勒净土”的影响,产生了阿弥陀佛出世、人间变成天堂的说法了。

人间天堂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信徒们无不希望它早日出现在地平线上,为此不惜使用暴力手段摧毁旧世界,伴随这一痛苦过程的是阵阵的血雨腥风。

众所周知,佛经中有一句偈语叫作“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提倡不杀生的佛教一贯以来给人和平的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佛教与刀光剑影无缘。如果为了达到普度众生的目的,僧人也会不惜“挺身而出,斩魔除妖”。比如,在信仰弥勒佛的狂热信徒的眼中,下凡到人间的弥勒佛就是战神。为了建立人间天堂,弥勒佛必将带领天下苍生铲除一切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把地狱般的旧世界彻底砸个稀烂。这样一来,一些具备领袖才华的革命家,在组织武装起义推翻政府时,往往宣称自己是弥勒佛的化身,以此来吸引对现实不满的信徒,使队伍更加壮大。中国历史上,起源于净土宗的白莲教就是经常不惜动用武力来达到目的的佛教流派。“白莲”之名源于东晋名僧慧远创立的“白莲社”,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信奉弥陀净土的白莲教。此教产生于南宋初年,创始人是一个俗名叫茅子元的江苏人氏。为了吸引信徒,茅子元对净土宗原来的理论、仪式进行了改革。他在组织上,重视师徒关系,并大量吸收俗家弟子,因而在江南地区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大约在宋朝灭亡前后传入了北方。

元朝统一全国,由于统治阶级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白莲教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发展得更加兴旺,信教的人越来越多。信徒们经常穿着白衣聚集于本教的宗教场所——莲堂,诵经修道,吃素拜佛,而且逐渐变得更加世俗化,不但参与进来的俗家弟子越来越多,连教中僧人也可以娶妻生子。教中人员的成分逐渐复杂起来,一些人打着白莲教的旗帜来搞巫术以图谋私利,还有人是为了躲避官府的徭役才入教的,甚至有人利用该教进行反叛活动。种种不法行为惹来了传统的佛教僧人的非议与官府的敌视,终于被朝廷所禁止。

元朝禁止白莲教的政策时严时宽,因而白莲教在民间的势力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抑制,最终在元末发起了一场颠覆朝廷统治的大起义。

起义的白莲教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反元,接纳了其他教派的宗教徒,故其教义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教派理论的渗透,成了一个大杂烩。教义中除了信奉传统的弥陀净土之外,还接受了弥勒净土。此外,来自西亚的“明教”在教中也有影响。明教,又名“摩尼教”,此教由波斯人“摩尼”于3世纪创立,其教义认为世界由光明与黑暗组成,而且将要经历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个阶段,光明最终将在未来阶段战胜黑暗,这也意味善战胜了恶。但在现阶段,光明与黑暗仍然纠缠不清、难分难解,因而需要世界的最高主神“明尊”派出使者助战。明尊的使者叫作“明使”,明使来到人世间的任务是教化众生,帮助普罗大众脱离黑暗的苦难,建立一个前景光明的美好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明教的教义,还是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的教义,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宣称世人将在神明下凡时获救。因此,无论是阿弥陀佛、弥勒佛,还是明使,都存在着被起义信徒所利用的可能。例如,白莲教徒中信奉弥陀净土的,自然少不了有人托言阿弥陀佛出世,带领众人造反;同理,信奉弥勒净土的,则托言弥勒佛出世;信奉明教的,则托言明使出世;共同与朝廷作对。到那时,阿弥陀佛、弥勒佛与明使,理所当然也就成了起义军的战神。 bC/ZOLS+W/BIGBCWeHVO/luJfUP0ZrkAKv6wCgiiufe2FAU9C3geGqT6smGYn79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