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金瓶梅》中的饮食文化和民俗节庆

现在我们来看看《金瓶梅》中展现出的饮食文化和民俗节庆。看看四百多年前明朝的生活起居的第一手资料,看看当时人吃什么、喝什么、住什么,是很有趣的事情。

《金瓶梅》中出现了两次结婚的场面,第一次在第七回,第二次在第九十一回,主人公刚好都是孟玉楼。孟玉楼的第一个丈夫是开染坊的;第二个丈夫是西门庆;第三个丈夫是李知县的公子李衙内,长得好看,而且是两情相悦。她可以说是越嫁越好,正应了“威媚兼全财命有,终主刑夫两有馀”。

图1(a)-李桂姐趋炎认女

图1(b)-潘金莲怀嫉惊儿

丧事写了三次——官哥儿、李瓶儿和西门庆,当然整个故事中不止死了三个人。其中,李瓶儿之死是着墨最多的,从临死那天写到七七,一共四十九天。李瓶儿丧礼的场面堪称盛大,与后来西门庆死时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这正应了民俗专家郭立诚引用过的那句老话:“太太死,满街白;老爷死,没人抬。”——太太死的时候,如果老爷还在,丧礼通常会非常隆重;而老爷死的时候,树倒猢狲散,连抬棺材的人可能都凑不齐了。

清明节也写了三次。第二十五回,主要写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第四十八回,正是西门庆风头最盛之时,所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于是他大修祖坟,并郑重祭扫。西门庆要带上官哥儿,月娘反对:“孩子且不消教他往坟上去罢。一来还不曾过一周;二者,刘婆子说这孩子卤门还未长满,胆儿小。这一到坟上,路远,只怕唬着他。依着我,不教他去。留下奶子和老冯在家,和他做伴儿。只教他娘母子一个去罢。”西门庆回道:“比来为何?他娘儿两个不到坟前与祖宗磕个头儿去!”——扫墓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告诉列祖列宗,自己有儿子了,怎么可以不让他去?结果,祭扫时,官哥儿又被吓到了。第八十九回的清明节是和第四十八回相呼应的。西门庆死在第七十九回,第八十九回中,新寡的吴月娘去给他上坟。这一年清明节的冷清,反映了西门府的起落。

此外,端午节写了一次,在第六回,不过重点在记事。潘金莲当时还住在旧家,西门庆溜去与她相会。中秋节正好是吴月娘的生日,故事中描写的通常是月娘过生日的情景,写了三次。

元宵节是写得最多的,一共四次。从李瓶儿入门之前,到金、瓶、梅聚齐,到家势最盛,再到盛极后的迅速衰败,每一年的元宵节都各有重点所在。

《金瓶梅》中的家常食物,是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

第二十二回中,应伯爵与西门庆约好去帮人送殡,让西门庆在家等他一起吃早饭。

两个小厮放桌儿,拿粥来吃。就是四个咸食,十样小菜儿,四碗顿烂:一碗蹄子,一碗鸽子雏儿,一碗春不老蒸乳饼,一碗馄饨鸡儿。银厢瓯儿,粳米投着各样榛松栗子果仁梅桂白糖粥儿。西门庆陪应伯爵、陈经济吃了,就拿小银钟筛金华酒,每人吃了三杯。壶里还剩下上半壶酒,分付小厮画童儿,连桌儿抬下去,厢房内与李铭吃。

当天是腊月初八,放了各色果仁的稀饭分明就是腊八粥。四样炖烂,都是要花时间烹饪的。现在满街都是快炒,花个十几元就能来一份;我们五点半下班到家,六点就可以开出四菜一汤,随便炒炒就好。但在《金瓶梅》成书的年代,快炒是社会底层的人吃的东西,富贵人家要吃炖烂。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请客,或者过五月十三城隍爷生日大祭拜,一定会有一道工序繁复的排骨。先腌排骨,再炸,炸好后在排骨上面垫实萝卜或者芋头,上锅蒸。要蒸一两个小时,蒸到骨酥肉烂,倒扣出来,淋上芡汁。还有一道香酥鸭,也要先腌,再上蒸笼去蒸,蒸到烂熟,下油锅炸,炸好马上趁热出菜。鸭皮香、酥、脆,但是用筷子划开,里面的肉丰腴软烂。这两道菜和西门家餐桌上的炖烂一样,都是“工夫菜”,要花费大量时间。西门庆家早饭就有炖烂吃,表示他家厨房二十四小时有人在,可以供应这种耗时耗力的食物。

李瓶儿进西门府后的第一餐,桌子上也有炖烂。

两个睡到次日饭时,李瓶儿恰待起来临镜梳头,只见迎春后边拿将来四小碟甜酱瓜茄,细巧菜蔬,一瓯顿烂鸽子雏儿,一瓯黄韭乳饼,并醋烧白菜,一碟火薰肉,一碟红糟鲥鱼,两银厢瓯儿白生生软香稻粳米饭儿,两双牙箸。妇人先漱了口,陪西门庆吃了上半盏儿。(第二十回)

书中特意将李瓶儿和西门庆新婚次日第一餐的菜式记一笔,或许也是在呼应潘金莲进门后为了一顿早饭激西门庆打孙雪娥的情节。潘金莲娶进来,早饭都不得安生;李瓶儿娶进来,早饭和平落幕。李瓶儿和西门庆吃饭时,潘金莲就守在外面,准备向大官人讨要银首饰。《金瓶梅》读得越多,越觉得它结构紧凑、叙事技巧高超,仅仅因为几个画面就让它背上“淫书”“禁书”的名声,实在冤枉。 5lgjezFwB8ViHrojIlgZ/E6ZB4RwnJNcemGh9ZLHmNXT2kRjYDwFMQQ91N3rWo3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