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金瓶梅》的“奇”在于“不奇”

明朝末年的李渔,大概是第一个把《金瓶梅》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列为“四大奇书”的人。李渔的《闲情偶寄》大家都很熟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也颇有名气。此外,他非常喜欢三寸金莲(说到三寸金莲,这也是《金瓶梅》中绝对不能忽略的一个元素。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是文化的一部分)。而将《金瓶梅》尊为“第一奇书”的,是明末清初时人张竹坡。

很多朋友可能会感到奇怪,我们刚刚称《金瓶梅》为世情书,书里所写明明就是你我的日常生活,为什么又称它为奇书,而且是“第一奇书”呢?我们看到“奇”这个字,就会产生奇怪、奇情、奇险这一类联想,好像就是很特别、另类。其实,《金瓶梅》的奇,首先就在于它不奇。

故事的主人公是山东清河的一个暴发户,名叫西门庆。他本身是个官僚,也是个富商,还是个豪绅,在地方上有头有脸。全书围绕这个普通的暴发户,对16世纪下半叶的明朝城市中的大千世界进行全方位的描绘。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明朝中后期(大概是嘉靖到万历年间)城市中的社会风气、经济状况,以及时代风貌。

这部书被认为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唯一一部可以把一个时代的经济写得如此翔实的长篇小说。比如,买房子要花多少钱,开一个绸缎庄要多少钱,开一个当铺要多少钱;又如,买卖一个奴仆,有的六两银子,有的八两,有的几十两,而一钱银子就可以凑份子吃顿酒席。如果要研究明代中晚期的经济,一定要看这部小说,它是第一手的资料。

除了经济状况,这部书中还大量描写当时的社会风气——要吃好的、喝好的,讲究玩乐。那么,时代的风气从哪里来?比如,女人的流行服饰要跟妓女学。妓女穿了什么衣服,很快,城市里面高贵的仕女们纷纷效仿。小说中,潘金莲发现妓院里面的李桂姐穿了一条裙子,就跟西门庆讲那件裙子要多少钱,她也要一条。妓女的穿着在那个时代意味着时尚,引领当时的风潮。那时候,妓女随时可以到人家里去,豪门大户人家的女子一般也并不排斥她们。你看,妓女来了,月娘有没有吩咐下人拿扫把将她们赶出去?没有,反而是好好款待人家。而且,那时候的女人晚上没什么消遣,就找一个尼姑来诵经,诵完之后,再由妓女接着唱一段小曲。这就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你会觉得非常的奇。

从书中还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心理。那时候的人在想什么?如果你去问月娘:你在想什么?月娘大概会回答:我为什么要想什么?我过日子啊。你问潘金莲:你为什么要这样子呢?她或许会说:我为什么不该这样子呢?这些人每天吃饭睡觉,过得很轻松。他们没有背负伟大的使命,天塌下来有高个子扛着,自己不用担心。这样的时代心理颇有“黑暗”的意味。但换个角度来看,我反而觉得现代人好可怜。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写作文,题目竟然是“我的志愿”,一个小孩子七八岁,能够知道他的志愿是什么吗?这些“伟大的志愿”把人压得都喘不过气来了。

我在前面讲过,这部“奇书”之奇,就在于它的“不奇”。它写的就是16世纪下半叶一个明朝城市最普通的生活形态。说它奇,就在于它是以市民的观点和角度来书写。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经常出现的角度,一是知识分子式的俯瞰,一是渗透着命运无常的仰视;而《金瓶梅》完全不是这样,它是用市民的眼光、角度去写。作者站在哪里?他就站在西门庆的旁边,他的高度和西门庆齐平。作者好像拿着一个笔记本,时时刻刻跟着西门庆,写他的“起居注”,记他玩女人,记他换衣服,记他吃饭,连吃什么都巨细靡遗,一条一条写下去。

以市民的角度来展开故事,我觉得这是《金瓶梅》最重要的特色。这样的写法没有高,也没有低。也就是说,你读这部书,就不要去分好人、坏人。一个老百姓,你要他每天都捧着一杆是非善恶的标尺,怎么过日子呢?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角度、高度,构成这样一部长篇小说,是这部书的奇。

称《金瓶梅》为“奇书”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它居然可以将世俗生活写得这么有趣,令人称奇。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1944年,二十四岁的张爱玲出版了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传奇》。在这部书的序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而实际上,早于张爱玲三百多年的《金瓶梅》正是这样一部“在传奇里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的奇书。张爱玲的《金锁记》写一个出身于小商户家庭的女子为了贪图一点金钱,葬送一生,可以写得这样好。而在《倾城之恋》中,城市陷落,成千上万的人死去,可就是这样混乱的社会里,仍有一个角落,可以容许一对男女悄悄地谈着恋爱。这是张爱玲的化腐朽为神奇。《金瓶梅》也是这样,故事的主要人物是一般人常常会嗤之以鼻的“大恶霸”“淫妇”等,但让人不得不佩服的是,写得竟然如此出色,可以把人性、时代性跟超越性处理得这样好。除了化腐朽为神奇,还能化丑为美。故事中显现的明明是人性的丑——偷情、谋害亲夫、为了钱烧杀掳掠等,但是在艺术的美感上,它是美的。这也是《金瓶梅》厉害的地方,我们后面再详述。

这部书的对白也堪称一奇。你看,潘金莲骂人的词句一串又一串,文字是平面的,可是如果有人念出来就是立体的,生猛鲜活。可以说,《金瓶梅》的文字“皆从时人唇舌中取来”(鲁迅曾说过“将活人的唇舌做为源泉”)。那时的人平常讲什么,作者就把它写下来了。如果我们写自己的时代,也一定会用我们自己的话。比如,小姐长得怎么样?小姐长得很安全。赵传长得怎么样?很温柔。这就是时人的唇舌。《金瓶梅》记录了16世纪下半叶中国山东清河到江苏苏州这个区域活生生的语言生态,很有意思。

《金瓶梅》还有一“奇”。也就是这部书的争议性实在太大,几百年来背负着“淫书”的声名,一直在被禁,却流传得非常的久远。其实这也比较好理解,一本书被禁之后,大家往往会好奇,会想去看。康熙帝曾特别吩咐臣子将《金瓶梅》译成满文,而且印刻出来,只在内务府流通,外面则照禁不误。从这里你就可以知道,其实大家都爱看,于是你背着我看,我背着你看,结果是大家都看过了。作家孟瑶讲过一句话,大意是很多人明明知道《金瓶梅》是一部好书,可是因为它“淫秽”的名声,而不好意思提起它、研究它。这也可以算是它的一奇了。 hztS2HJoO+xI7SC8sE/xFadDQSDueEeiO7WAHq6BsCigKLRmQU6LvgD9Qe+cP6Y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