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冶长第五 |
![]() |
做事,当尽其在我,不必管儿孙,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有“子孙万年”的思想。
历代皇家无不希望“子嗣繁衍,瓜瓞绵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出土的青铜器上多刻有铭文,如“子子孙孙万年永宝用”、“万年眉寿”、“子子孙孙永宝”,此乃“子孙万年”的思想,为“家天下”的核心,就为成一家之私,一世、二世,自家子孙万年,永享福泽。
有时间,应做人应该做的事,不必有太多的贪图,要开拓自己的心胸。
孔子以后,孔家又出了几个学人?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毁了孔学。
“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书》《礼》《易》《春秋》。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故称“五经”。
唐太宗时,孔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等诸儒受诏撰定“五经”义训,凡一百八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五经正义》是唐代颁布的一部官书,流传全国,在各级学校和民间发挥作用,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不仅对唐代文化、思想、哲学、教育、伦理、社会舆论等的发展变化起过一定的作用,也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
《五经正义》摒弃其余杂说,对前代繁杂的经学解释进行一番统一整理,为经学义疏的结集,是一部典型的“以疏解经”的著作。但在被定为官方统一教材后,变成“经院式教条”,很快失去其价值和生命力。
大家争着上北京,但历代皇帝又有几个是北京人?
一个人的成就,不在地和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有成就,但绝不可以耍术。
1.子谓 (评论) 公冶长 (孔子弟子,字子长) :“可妻 (音 qì ,当动词,以女嫁之) 也。虽在缧绁( léi xiè ,监狱) 之中,非其罪也。”以 (主婚) 其子 (女儿) 妻 (作为其妻) 之。
“观过,斯知仁矣”,“馋当厨子,懒出家”。
公冶长虽然坐牢,但“非其罪也”,并不是他本身的问题。他是有志节之士,“利见大人” (《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有厚望焉。
昔日男女皆称“子”,后来女儿加“女”,称女儿。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以,孔子将自己女儿嫁给公冶长。冤狱自古有之,孔子不怕女儿守寡。
选女婿,一、选有长才;二、选有革命精神。应选有志节之士。
2.子谓南容 (南宫括,字子容。孔子弟子) :“邦 (诸侯国) 有道不废 (见用,必请他做官) ,邦无道免于刑戮 (可见为人谨慎) 。”以其兄之子妻之。
孔子为其庶兄孟皮之女选女婿,不同于自己选女婿,次一等的,土博士,太平宰相。
《论语》中谈及孔子家世极少,公冶长与南容这两段必有深意在。但古时留下就不清楚。
此二人以后都没大出息,不过是圣人之徒耳!
孔门两千多年,也没有出一学人,被历代当政者当宠物养,废了,做官失败!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老子是谁,与你无关。
3.子谓子贱 (宓不齐,字子贱。小孔子三十岁) :“君子哉,若 (此) 人!鲁无君子者,斯 (指子贱) 焉 (安) 取 (取样,见贤思齐) 斯 (指君子之德) ?”
《新序·杂事》记子贱治单父,单父大治。《韩诗外传》亦记子贱治单父而民附。
子贱,孔子的弟子。“君子哉,若人”,是君子的典型。
发蒙,要“利用刑人,用脱桎梏” (《易·蒙》) 。人容易蒙,故“利用刑人,以正法” (《易·蒙》“初六”《小象》) ,利用典型教育小孩,使他能“见贤思齐”。
“蒙以养正,圣功也” (《易·蒙》) ,不是普通的成就,而是养正,成圣功。
鲁国若是没有君子,那子贱何所取以成其君子之德?
孔子的“斯焉取斯”,二“斯”字通神,吹牛!
看两千多年前,文笔之美、思想之致密!
4.子贡问曰:“赐 (子贡之名) 也何如?”子曰:“女 (汝) 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器,有定型定用。孔子称子贡“器”也。
瑚琏,是庙堂重器。
但最高是“君子不器”,瑚琏并非至高之境。
夫子术之高,于此可见!
5.或 (设词,有人) 曰:“雍 (冉仲弓) 也,仁而不佞 (无口才) 。”子曰:“焉 (安,何必) 用佞?御人 (对付人) 以口给 (言辞敏捷,舌辩) ,屡 (多) 憎于人 (被人讨厌) 。不知其 (仲弓) 仁 (仁或是不仁) ,焉用佞?”
孔门四科中,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有人说仲弓仁,但没有口才。
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雍也》)
佞,巧谄捷给。佞者对付人,完全用嘴上功夫,不靠真本事。
“利口覆邦家” (《阳货》) ,孔子“恶夫佞者” (《先进》) ,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 。
“不知其仁”,孔子少以“仁”许人。
“焉用佞?”不是靠嘴片子吃饭。人多说,绝对失格。
6.子使 (令) 漆雕开仕 (做官) 。对曰:“吾斯 (此,是,指仕此事) 之未能 (不能有) 信 (信心) 。”子说 (悦) 。
漆雕开,名启,字子开,蔡国人,小孔子十一岁。为孔子一门生,以德行著称。成年之后,拜师于孔子门下,潜心钻研学问,不愿做官,很得孔子赞扬。曾受膑刑,传习《尚书》。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 (《子张》) ,故“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泰伯》) 。孔子认为,弟子必学到一个程度,才可以做官。所以,漆雕开不信自己有从政能力。
“子说”,悦弟子能够自知。人自知,最难!
7.子曰:“道不行,乘桴 (竹筏、木筏) 浮 (漂浮) 于海 (渤海,欲居九夷) 。从 (音 zòng ,跟从) 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叹“道不行”,“甚矣,吾 (道) 衰也” (《述而》)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天下本是公,但是被一群土匪霸占了,“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所以仪封人认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八佾》) 。
圣人门徒亦如此,像乡下小孩一般,听到老师赞美,就乐不可支。
子路,猛张飞般,好勇!
“无所取材”,材、裁 (裁度) ,双关语。一、不是可取之才。二、做桴之材还没有。此解太绕弯。
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 (军赋,养兵的用度) 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 (有一千人家的县) ,百乘之家 (卿大夫之家) ,可使为之宰 (邑宰,家宰) 也,不知其仁也。”“赤 (公西子华) 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 (当外交官) ,可使与宾客言 (办外交) 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是要问到底。
孔子将弟子分科。孔门四科: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孔子弟子皆各有长才、各有所能。
子路,是政事科,善治军旅,可以办军需之事。
冉求,是政事科,善治赋,为季氏“附益之”,孔子对他“鸣鼓攻过”。
孔子弟子虽仁不足,但是皆各有所能。无所能,则连养身都办不到。
“束带立于朝”,昔日做官,朝服必加带。外交官必整饬衣冠。
士绅,过去有地位者,以前有所谓门第、衣冠、势族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世家 (世代为官) 、巨室。
人贵其德,昔日德与位必须相称。
9.子谓子贡曰:“女 (汝) 与回也孰愈 (胜) ?”对曰:“赐 (师前称己名) 也,何敢望 (不敢相比) 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 (许) 女,弗如也。”
《论语说义二》:子贡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己以及人,赐之所以闻一知二也。克己复礼,忠也,敬也,仁恕也。“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者,始终本末,一以贯之。回之所以闻一知十也。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十也。
《论语述何》:世视子贡贤于仲尼,子贡自谓不如颜渊。圣人溥博如天,渊泉如渊也。若颜子自视,又将谓不如子贡矣!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圣贤所以日进不已也。
子贡是“言语科”,颜回为“德行科” (《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
子贡,言语科,辩才无碍,且有干才。曾任鲁、卫两国相,善于经商之道,曾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门弟子中首富。
数,始于一,终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士,事也。十,《说文》:“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具矣。”引申为多、完备、杂,十全十美、十八般武艺、十拿九稳。
颜回用什么功夫能“闻一以知十”?颜回“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 (《泰伯》) ,孔子“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里仁》) ,日进不已。
孔子称子贡“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 ,子贡自称“闻一以知二”。何以子贡能“闻一以知二”?“告诸往而知来者”的功夫是怎么来的?
“弗如也”,因为颜回“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泰伯》) ,日进不已。
“吾与女,弗如也”,孔子称许子贡有自知之明。如解为“孔子谓我和你都不如颜回”,依此,则孔子不是过谦,就是欺人!
《论衡·问孔》:使子贡实愈颜渊,孔子问之,犹曰不如;使实不及,亦曰不如。非失之欺师,礼让之言,宜谦卑也。今孔子出言,欲何趣哉?
人都一样,不要自以为高人一等。一般人总怕别人不了解自己。知人太难了,知人才能善任。
你们遇事要深入,不可以轻忽。遇事,不可以说风凉话,应设身处地想,“率性之谓道”,顺着人性做就是道。
10.宰予 (宰我,字子我。利口辩辞) 画寝。子曰:“朽 (腐) 木不可雕也,粪土 (秽土) 之墙不可杇 (音乌,镘,粉饰) 也。于予 (宰予) 与 (一、欤;二、犹) ,何诛 (责备) ?”
“画寝”,一、绘画寝室。春秋时代士大夫的风尚,俗尚奢华,宰我也从俗。二、睡午觉。
许多人皆打肿脸充胖子,没有看看自己的本钱如何。
孔子以为皆一丘之貉,又何必独责备宰我?
经义所在,发人深省。
容其貌、容其身,皆失其原貌,文饰必要适中,“自然之谓美”,“天工与清新”。
中流砥柱,是一个标杆,绝不可以偶俗,为俗所流转。
子曰:“始 (昔日) 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音 xìng );今 (今后) 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改掉上面的观念)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
说了,不做。不懂,就不能改自己的行为。
孔子以前是“听其言而信其行”,从宰我一事以后,乃改掉上面的观念,说今后要“听其言而观其行”。
但是这话说了,不够至圣!
《论衡·问孔》:论人之法,取其行则弃其言,取其言则弃其行。今宰予虽无力行,有言语。用言,令行缺,有一概矣。今孔子起宰予昼寝,听其言,观其行,言行相应,则谓之贤,是孔子备取人也。“毋求备于一人”之义何所施?
听其言即信其行,是冒险的,许多事审察为要。如同下棋,一子下错,满盘皆输。
时代不好,不必伤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没有不能生存的环境。
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 (申党)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无欲乃刚。人都有欲,为欲所役,则永远刚不起来。有人因为好名,而倾家荡产。迷信,就因为有欲而愚。
社会上用人,都有个标准;达不到此标准,人亦不用之。
昔日世家小孩必严格训练,不可轻易对人说出自己的嗜好,因此关系自身前途甚大,唯恐有人投你之所好,以达毁你的目的。
好装腔作势,人就投你所好。《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改造时代,从自己开始,必要了解时代病源之所在。
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 (施) 诸 (之于) 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出于自然,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境界高,此杨朱所谓“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其实是“人人为我”,谁也不必帮谁,是大同世的境界,即《易·乾》“见群龙无首,吉”。
“赐也,非尔所及也”,泥菩萨过江,不是你之所能及。
孔子此话极为不客气,如此揭人之短,多酸!
可能是子贡束脩交得太慢。人就是人,有情!
13.子贡曰:“夫子 (子贡称孔子) 之文章,可得而 (能) 闻 (知) 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 (听不懂) 也。”
《论语述何》:文章,谓诗书执礼;性与天道,微言也,《易》《春秋》备焉,难与中人以下言也。
《论语说义三》:《易》明天道,以通人事,故本隐以之显。《春秋》纪人事,以成天道,故推见至隐。天人之际,通之以性,故曰“性与天道”。
“文章”,纹章。有了结构,就成章。有了纹理,一看就明白。
礼法制度,是文章,但非最高境界。“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为中国文化之“集大成”者,义理之学、知行合一之学。
子贡反应多快,马上拍老师,说听不懂“性与天道”。
圣贤与常人一样,此为人事。
自此,亦显见孔子固尝言“性与天道”,即《大易》与《春秋》。
性,指《易》;天道,指《春秋》,奉元。中国人之行为,处处有一准则,中国所守为“中道”。中,礼义,“《春秋》者,礼义之大宗” (《史记·太史公自序》) ,一切决之于礼义。“用中于民”,“君子而时中” (《中庸》) ,实际去做,必恰到好处。《易·说卦传》称“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义者,宜也,为一切治事的原则。
《论语》何以无提《春秋》?证明《论语》并不全。可见古书丢太多。《孟子》中提孔子作《春秋》。
《孟子·滕文公下》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又谓:“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又说:“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14.子路有闻 (知) ,未之能行,唯恐有 (又) 闻。
子路知而必行,是实践者,为“知行合一”的祖师爷。
后来,被王阳明捡去,倡“知行合一”之学。
15.子贡问曰:“孔文子 (卫国大夫,名圉) 何以谓之文 (谥号) 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谥法》称:“勤学好问曰文。”孔文子为人踏实。
“敏”,虑深通敏,深深地考虑,审慎。“好学”,勤学。
“不耻下问”,人必有所不知,孔子“吾不如老农” (《子路》) ,不以下问为耻。俞樾《群经平议》云:“非仅以贵下贱之谓,凡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皆是。”
“舜好问,好察迩言。舜无一不取于人” (《中庸》) ,一般人则自以为官大学问大。
16.子谓 (评论) 子产 (郑大夫子产,公孙侨)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 (行事恭己) ,其事上也敬 (敬其事) ,其养民也惠 (以惠为之) ,其使民也义 (合宜) 。”
此孔子对郑子产的评论。
“行己也恭”,恭己非恭人,是不懈于位,不是见人即打躬作揖。恭而好礼,“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卫灵公》) 。
“事上也敬”,在上的对你必有所任事,应敬其事,“敬事而信”。“敬事而爱人,使民以时” (《学而》) ,敬业乐群,使民不违农时。
“养民也惠”,“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清雍正帝在养心殿所写的对联) 。“小人怀惠”、“小人怀土”,政治要实际,以惠为之。
孔子称子产“惠人也” (《宪问》) ;子产死,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 。
“使民也义”,合宜,不以私见使民。
17.子曰:“晏平仲 (齐大夫,晏婴,字仲,谥平) 善 (最会) 与人交 (懂交友之道) ,久而 (能) 敬之。”
孔子评晏子,说晏平仲最懂得交友之道,与人交久,犹能尊敬对方。
《晏子春秋·外篇上》孔子称晏子曰:“灵公污,晏子事之以整齐;庄公壮,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俭:君子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细人也。”《内篇·杂篇·杂上》称:“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
《史记·管晏列传》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要懂得如何交友。交友之道,贵乎能相敬如宾;如交久而轻佻,最后无所守,然后谁也不往来了。许多人相处几年,一句话就绝交,乃缺乏彼此尊敬的功夫。
就是夫妇之间,也应相敬如宾,保持彼此的尊严,如吵开就坏。人皆咎由自取。
《论语》每章皆能行,必行;否则无修为,难以成大事。
18.子曰:“臧文仲 (鲁大夫,臧孙辰) 居 (养) 蔡 (大龟) ,山节 (架梁节上刻山) 藻 (水草) 棁 (梁上短柱) ,何如其知 (智) 也?”
臧文仲建造自己的宗庙,房顶呈拱形,柱子上画着水草图案,庙内还养着大龟,就像天子的宗庙一样。
“居蔡”,养大乌龟。龟为灵物,所以卜吉凶。昔日帝王才用龟卜。“山节藻棁”,是天子的庙饰。藏龟必于庙。
臧文仲宝藏大龟,作龟室以居之,是王八才懂得王八的心理。养王八的屋子,都如此花费!失所守,失常。
他那浪费公帑的行为,我们比不上!圣人骂人,连个样子都不露。看多活泼!
臧文仲有僭越行为,孔子骂之。但是孔子很会吃豆腐,吃得很文雅。《春秋》笔法,骂人不露。
19.子张问曰:“令尹 (楚国执政之官) 子文 (姓鬬,名谷,字于菟) 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 (止,罢官) 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 (安) 得仁?”
《论语述何》:忠,未有不仁者。子文之忠,忠于其职耳。
办移交时,有器度,心里没有不愉快。
尽己之谓忠,忠于其职。
“忠矣。”“仁矣乎?”“未知,焉得仁?”说话多么传神!
“崔子 (崔杼,齐大夫) 弑齐君,陈文子 (齐大夫,名须无) 有马十乘,弃而违 (离去) 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 (往) 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有马十乘”,下大夫之禄。陈文子力不能讨,故往他邦,以为君讨贼。
但无一应之者,皆如鲁三家。
此章给人许多暗示:此时到哪儿都一样,天下乌鸦一般黑,又何必跑?
水清无大鱼,“圣之清者”,不发挥作用。环境清不清,不怕;自己得清。
20.季文子 (鲁大夫季孙行父。文,谥) 三 (多也) 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 (语词) 可矣。”
多思,则生疑,人皆如此。许多事,皆因生疑而坏,最后不可收拾。
21.子曰:“宁武子 (卫大夫宁俞。武,谥) ,邦有道,则知 (显其智) ;邦无道,则愚 (装傻) 。其知 (智) 可及 (赶得上) 也,其愚不可及 (赶不上) 也。”
“邦有道,则知”,得视环境,显己之智慧、大能。
“邦无道,则愚”,佯愚!
人存身最难!商君可以强秦,但不能自保,终落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写实,大智若愚!孔子因不及,才周游列国。
明哲保身、大智若愚,太难了!
人皆想显己是智者,但要视环境显智、显愚。“尺蠖之屈,以求信 (伸) 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易·系辞下传》) 。
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 (故乡) 之小子 (弟子) 狂简,斐然 (有文采貌) 成章,不知所以裁 (裁成) 之。”
孔子在陈国,见道不行,而思归鲁。
孔子年五十七,适陈。《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贡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至后周游天下,辗转列国,见道义不行,退而居鲁国,设教于杏坛。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路》)
狂者进取,志大而略于事,经验尚少。进取心甚,应谨慎行事,不应大而化之。要历事锻智。
狷者有所不为,“简”,马虎,有所不为。
“斐然成章”,有文章,“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 。裁成,智者之事,“裁成天地之道,辅相万物之宜” 〔《易·泰》“《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
“不知所以裁之”,因为没有标准,不知“准是”。
回去教弟子,以其“所以”裁度其道。
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 (识录) 旧恶 (故憾) ,怨是用希 (少) 。”
伯夷、叔齐,殷末孤竹君之二子,父殁,让国于中子,闻文王善养老,而往归焉。武王伐纣,二人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卒饿死。
求全之毁,最使人受不了!要“以人治人,改而止” (《中庸》) ,“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
因“念旧恶”,算旧账,才怨。净用怨,就气绝。“怨是用希”,很少用“怨”字。
能豁达忘怀,故与人怨少。仁者不忧己私。
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 (持疑) ?或 (有人) 乞醯 (音 xī ,醋) 焉,乞诸 (之于) 其邻而与之。”
此章讲做人之道,失分寸就违法,有时不以为非的行为,但失去了做人之道。
微生高,素有直名,孔子却不以为然。以乞醯为例,说没有就没有,转手为善则掠人之美。
《庄子》《汉书·古今人表》,“微”皆作“尾”。高,有直名,与女子约会于桥下,女子未至。大雨,水至,高守其信,抱桥柱不去,溺死。时人以为信。
应守住分寸,失分寸就违法。“人之生也直”,直人就是真人。拿野猪还愿 (用别人的东西许给人家,自己不掏腰包) ,不正直。
25.子曰:“巧言、令色、足 (音 jù )恭 (恭得过火) ,左丘明耻之,丘 (孔子自言) 亦耻之。匿 (隐藏) 怨而友 (动词) 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巧言、令色”,无实无质;“足恭”,恭敬得过火,不合理。
“匿怨而友其人”,不能表里如一,多卑鄙,不道德。
左丘明,与孔子同时代之人。与《左传》之左丘明,应不是同一人。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因这句话,《左传》借以立。
但自《左传》文字来看,绝非孔子时代的文字。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笔。
26.颜渊、季路 (子路) 侍。子曰:“盍 (何不) 各言尔 (你们) 志?”子路曰:“愿车马衣 (音 yì ,动词,穿) 轻 (阮元以‘轻’为衍字) 裘,与朋友共,敝 (坏) 之而无憾 (恨) 。”颜渊曰:“愿无伐 (夸) 善 (有德) ,无施 (张大) 劳 (功劳) 。”子路曰:“愿闻子 (师尊) 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 (养教) 之。”
子路是莽夫,总怕赔本,凡事抢在前头。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车同坐、衣共穿,流氓的行为!
“无伐”,不伐,不夸己功。不伐善、不施劳,即“虚其心”。
颜回“有若无,实若虚”。《易·谦》称“谦谦君子,有吉”、“劳而不伐”;《易·坤》云“含章可贞”、“无成有终”、“知终终之”。
“老者安之”,少年人安老年人;“少者怀之”,教之、育之。
安老怀少,孔子是第一个谈老人及少年问题的人。
熊十力《乾坤衍·辨伪》说:“新道德之养成,莫大乎扩充事亲之孝德,以敬天下之老;扩充爱子之慈释,以抚育天下之幼。敬老、慈幼二德双修,人道终始备矣。”即《礼记·礼运大同篇》所谓“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不能光讲,贵乎能行,要能解决问题,而今天老人、少年问题尤其严重,能不正视此一问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的境界犹不足,“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大同》) 的境界高。
看街上,多少老人流离失所,能不好好加以安置?
今天的儿童,究竟应接受什么教育?《千字文》要读,其余则贵乎使其会想。不要净教授些“三家村”的东西。
今天教学童读经,读《老子》《庄子》有什么用?还要儿童穿着今天连死人都不穿的衣服,一面背诵古书,岂不落伍?
德与艺,两者缺一不可。小孩子应使其能想,使父母快乐;中学生要教学做人,大学生则教学做事。
为政者必知本,不能舍本逐末;今皆逐末,大本不立。
“朋友信之”,朋友以信,朋友之道就一个“信”字,“主忠信” (《学而》) 。人生必要有几个患难之交,可以托妻寄子的 (《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27.子曰:“已矣乎 (算了吧) !吾未见能见其 (己) 过,而内自讼者也。”
“讼”,吵架,争是非。“自讼”,告自己的状,给自己一拳。内心深处良心发现,一念头如有不正,应马上自讼。
“自讼”与“自省”,有何不同?别人不知,自己能不知自己的好坏?做亏心事,永远抹不掉;自愧多,则苦不堪言。
人皆有自讼,而在于能不能改。贵乎能改,“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
28.子曰:“十室之邑 (言其地方之小)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之士”,人彼此说真话,多美!
“知人者哲,惟帝其难之” (《尚书·皋陶谟》)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
“丘”读某,尊孔,不直称其名,称某。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人与人之间有一定的称呼,如称人父为“令尊”;对老师、师父尊称“师尊”;称人子女为“令郎、令嫒”。问人的表字:“请问尊姓、台甫?”
孔子是大智者,又如此好学,何况一般人?孔子自称“好学”,“丘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 ;又称“颜回好学”,“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为政》) 。
可贵在有好学之精神,必养成习惯。
真做了,知要有成就很难!要在生活中锻炼智慧,如做事不够水平,人家对你有印象,可以不用你。
做事犯最大的毛病,给他做事,他搞自己的事,不忠!扯闲,不忠。点名,是小事,可是我的大事。
如对老师都不忠,能对谁忠?给你一个团体,你怎么领导?同学都来了,你在台上能讲得出话来?除了自私自利、无耻以外,一点知识也无。你拉谁,我都笑一笑。
必懂得什么叫作智慧,不要净做傻事、愚人。无知,搞什么做大事业?尽扯闲,不知自己是什么玩意儿,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一动笔,我即了解这个人有无成就。是训练你们能做事,不是坐在屋中抄书。继夫子之志,知识分子是要给天下解决问题的。必把知识用到生活上,慢慢才会有成就。不能用到生活上,绝不是学问。智慧会用,很不容易。遇急事,会想到他?小事,也要用智慧,做事一定要有守。
用什么能力来领导?还争领导权?同学在台,当中学教师的至少有五千人,“部长”级的有好几个,一流教授更不知多少,还有许多名律师、名杂志发行人,要用什么领导?
对一人必深刻了解,然后才能用他,因为将来是要成事。要有所用,必有所试。成事不易,必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聪明,但没一样能表现出,台湾的奇迹!始终不知自己缺什么。太落伍了,白混!这么多年,没接到一封明白的信。
同学包罗万象,要用什么智慧领导?聪明、智慧、修养。一动以为智,一动以为不智,一举一动都可以影响你一生。聪明,大智若愚,不抢、不夺、不露。不抢,非常态、非常人,“民无德而称”。常人,都要抢第一。
“屡以天下让”,则何处不能让?读书明白了,有大智,才“三以天下让” (《泰伯》) 。不抢旗、不夺号,每天干自己的事。
许多人就是横行!不强求,人比人得死。都抢,东西必摔坏了。
“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第六十七章) ,就能为天下长。争,就能得到手?最后送给不抢的人保存。必要有真智慧、真修养。等得越久,得的越完整。听明白了?用上了?
一个人的本质很重要,不是教来的。成大事的不搞鬼,东扯西扯还能成大事?千言万语,你们必要懂得怎么做人。
我不动心,因你非大才,不与你起舞。做事,所学智慧完全用不上。
读书,在改变器质,巧言令色谁不会?好话说绝,坏事也做绝。净拉帮,多可耻!一点亏也不吃。有这个念,绝不能成事。
有成就,必自根上改变。都说梦话,必知得失才能改变。小人之行,无往而不利于君子。
你要是清,水清无大鱼,在社会上半点作用也不能发挥。想为人类谋福利,得在浑水中蹚。不怕环境清不清,自己得清。有守,超过自己范围的绝不做,不多言。
行政官不是讲哲学,有学问未必懂得行政,万般不与政事同。如撑不住,不能搞政治。
“戒急用忍,决定不移”,实是搞政治的不二法门。
“戒急用忍”是康熙给雍正的座右铭。雍正即位后,便敬书于居室之所,制作铜胎吊牌与木作吊屏,悬挂在生活起居厅殿中,日日观瞻自警,具有耳提面命之功效。
我在有条件下讲书,但将来你们绝对不可能。
台人完全没有智,日本怎么会对台湾好?不可以数典忘祖。
人贵乎有志,死生有命,不能逆料。
我健康,就因为不胡思乱想,绝不想办不到的事。人生最苦的,即求不得之苦。不苦,要无求,人到无求品自高。
读书,要培养志趣。
饰,有一定的限制。我到气温十三度时穿皮袍,是江南织造署的。
明清时期,江南成为最为重要的丝织业中心。清代在江宁(南京)、苏州和杭州设立三个织造衙门,各从内务府司员中简派监督一员,简称“织造”,合称江南三织造。
狐貉虽讲究,但不暖和。狗皮才暖。
殷尚白、食狗肉,朝鲜亦然。吃驴肉,必配荞面。
我是正红旗,老舍有《正红旗下》一书。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正红旗人,本姓舒穆禄,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正红旗下》是一部老舍先生倾注了极大心血却没有完成的作品。这是一部以清末北京社会为背景的家传性质的历史小说。
我晚上下课后,至少做四小时工作。混,莫不如自杀,人必得有志,知道为什么活。什么都要打算,活着要有意义。
人生特别苦,就是苦。人有思想,就是当皇帝也苦,不及僧家半日闲。
清顺治帝《慈善寺题壁诗》云:“朕为山河大地主,忧国忧民事转繁。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来时胡涂去时迷,来去昏迷总不知。不如不来亦不去,亦无欢喜亦无悲。”
活,要活得有滋味,人生的确不容易。孔子把人生当成无穷的希望,每天要蒸蒸日上。
“新京” (长春) ,平地起,比东京美,离长白山天池近。清分三段祭祖,北京、东陵、西陵。
行有余力,再去做别的。一个人要是一个不真,一生就不真。自小,不要塑造成与人不同,净说假话。
人必得真,不要自欺。会做人,就会做事。
真实行中国思想,则不知有多少人才。愚民政策限制愈严,知识分子愈少。
历史皆钦定,必得另注。我自“元”开始,一切都否定。要“诊钦定,另辟天地”。
看完许多书,知道什么意思?读完《孙子》了,有无好好构想?台人非利不动。“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罕》) 好好修能,让人觉得非你不可。自己要有做人的立场。
做人,绝不能失本,有修养可以合作。
你们必须练习写读书心得。《四书》真想明白,一遍没有办法,日久就完全明白。《论语》每章都是活学问,在生活都能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