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更大意义上的归宿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从这一段开始,整首诗在收尾。刚开始的时候,春天来临,花在开放,现在已经是“春半”了。全诗九个段落三十六句,做了循环性的描述。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生命在结尾时,有一个往下沉的力量。“昨夜闲潭梦落花”,昨天晚上梦到了很安静的潭水,潭边所有的花都在飘落,完全是一个画面。这大概是诗人对家乡的记忆,所以“可怜春半不还家”。这个时候我们明白了诗人的愁,是因为春天快过完了,他还在回乡的路上,也引发了他对“相思明月楼”中“楼上人”的思念。

“江水流春去欲尽”,在这里,诗人把江水跟春天联系在了一起。我们说水是时间的象征,花谢了,江水流尽了,时间也已经到了尽头,一切都终结了。终结必定会引发感伤,所以“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江边的潭水上有一个月亮,这个月亮不是诗人现在看到的月亮,而是他梦里家乡安静的潭水上的那个月亮,它一点一点从西边斜下去,黎明就要到来了。

这首诗开始的时候是黄昏,月亮在升起,现在写到了黎明之前,月亮快要下去,太阳要起来了。其实这是从夜晚,到入夜,再到黎明的一个过程。“江潭落月复西斜”中的“斜”在古代是开口韵,这里押的是“发花”韵,如果按我们现在的读音,“斜”就不合韵了。

如果说“江潭落月”是讲梦里面家乡的那个月亮,“斜月沉沉藏海雾”就是诗人当前看到的月亮,这是两个不同的月亮。听起来好像很矛盾,因为月亮只有一个,我们记忆里的月亮、眼前的月亮,与远方的人看到的月亮都是一个。诗人其实是将生命现象放到宇宙的共同意识当中,也让我们领会到,只有春、江、花、月、夜是人类共同的、永远的经验。不管距离如何遥远,不管彼此间是否有所关联,我们所拥有的都是同一个宇宙。

“碣石潇湘无限路”,“碣石”是一个山的名字,“潇”跟“湘”是水的名字,潇水与湘水都是湖南这一带的河流。诗人说,在山中、在水上,有多少人正在行路回家,可是句子里还没有人出现,只是“无限路”。什么叫做“路”?鲁迅曾对“路”下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定义,他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就是人行走的踪迹。而“碣石潇湘无限路”中的“路”有点象征意义,是人在寻找生命归宿的痕迹。

“不知乘月几人归”,不知道有多少人利用最后一点点月光,还在努力寻找回家的路。这个“归”是双关语,因为前面是“可怜春半不还家”,所以“归”有回家的意思;同时又有归宿的意思,是讲生命的终极目的。到这里,可以看出诗人高度统合了现象与象征两个层面的意义。人寻找归宿,并不一定是为了回家,而是追问生命到哪里去,人生的意义在哪里,生命到底价值何在。所以“不知乘月几人归”,也可以解读成,还有多少人在寻找生命的归宿跟真理。这里就存在着两个张若虚:一个是回家的张若虚,还有一个是在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前思考生命归宿的张若虚。 AJBLevEKI0TCqqWmSWRheDa9z9alGL/jPZOx31Xqt37UUHH4Ld5kaV7BpHJq2FE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