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愿逐月华流照君

我特别希望大家能够把三十六句诗分成九个不同的结构,体会其中的呼应关系。前面十六句,是在描述人跟大自然的对话关系,后面的部分与情感有关,它的重要主题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从女性角度来看,在这一刻,努力地踮起脚尖去看,也是望不见的,所以她说“此时相望不相闻”。人在现实的绝望当中,会产生一些愿望,这才产生了“愿逐月华流照君”这样的句子。但愿化成一片小小的月光,流照到你的身上。相隔千里万里,中间唯一可以连贯的东西就是月光,张若虚用到了月亮的主题。现在的年轻人互相送照片时,还可以写这个句子。诗人抓到了宇宙当中非常本质的某些东西,他想替人做生命的定位,又不能是庸俗性的定位,所以就要找到一个很深情的东西。我觉得他的定位不是在伦理范畴里,而是说在茫茫的宇宙当中,有什么东西是你真牵挂的,让你放不下的。这与伦理无关,只是你生命的一个真实状态。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开始把现实当中的绝望,转成巨大的愿望。在《春江花月夜》中,现实有阻隔人的力量,只有大自然会将其连接在一起;月光原本是无情的,可是在这一刻,刚好变成将两个隔绝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力量。

下面这两句不容易懂,不同的注解版本,给出的解释也完全不同。我们在文学史上,一直强调一个好的文学作品,不能有固定答案。作品里有很多象征,甚至阅读者自己的生命经验也会跟文本产生对话关系,我希望自己所做的诠释可以为诗句多保留一点弹性。

一个非常深情的句子之后,张若虚会带我们回到现实。“鸿雁长飞光不度”,鸿雁是一种候鸟,在秋天的时候会往南飞,寻找比较温暖的地方;春天来临的时候,再往北飞。大概张若虚当时在长江边,看到有大雁飞过。这刚好与前面的“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形成相对的呼应关系。

鸿雁已经飞过去了,可是它的光影留在河流当中没有走。很难懂,对不对?徐志摩的诗作《偶然》当中有一句:“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讲的也是这种意境,就是有一种东西经过了,好像不存在,可是其实又存在。鸿雁飞走了,不记得自己留下了什么,可是河流记住了,记住了光,记住了影。我觉得张若虚非常巧妙地做了结构的安排,前面是存在的东西好像没有让人感觉到,也就相当于不存在;而不存在的东西,如果你对它有感觉、有深情,就跟存在一样。

河流是无情的,可是当鸿雁飞过,影子会被记下来。有时我们在公共汽车上偶然碰到一个人,那个人下车走了,却可能在你的生命里变成一首诗,可是那个人不会知道。不存在,却变成了永恒的存在,这其实是哲学上的对仗关系。我希望大家注意“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与“鸿雁长飞光不度”的不同意蕴。

宇宙之间存在的东西常常因为我们看不见,变成不存在;可是看似不存在的东西,如果你在意,也会变成存在。“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文”就是纹章。张若虚在河边,看到河水上有很多波浪,有很多水纹,是因为底下有鱼和龙在翻跃,所以他看到了纹,可是鱼跟龙并不知道这个纹的存在。

胡适之写过一个故事,是说有一个人在土墙背后弹着三弦。一个诗人走过,听到那个三弦,感觉到了弹奏者情绪上的哀伤,就写了一首很有名的诗,可是这个诗人并没有看到弹三弦的人,弹弦的人也不知道他影响了一个诗人。宇宙之间有很多因果,我们常常觉得某个东西微不足道,可其实它力量很大。我们每一个存在的个体,对别的生命都是有影响的;我们自己的生命状态,都会让别的生命发生改变。张若虚从“扁舟子”开始,带出一个虚拟的相思明月楼,然后是一个虚拟的女性,虚拟的“愿逐月华流照君”。现在他说,如果你对生命有深情,一切看起来不存在的东西,都会变成你在意和珍惜的部分。这时候“愿逐月华流照君”就有了一个比较具体、实在的意义。这两句诗不容易懂,是因为涉及哲学层面的思辩。

在这个世界上,当你对许多事物怀抱着很大的深情,一切看起来无情的东西,都会变得有情。在自然当中,一切事物都是无情的状态,人的生死,或者花的开放,都是无情的。可是就情感部分而言,人们会觉得,一朵花落了,虽然是一种凋零,可“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又变成对无情事物的有情解释。

鸿雁长飞,可是光影会被记忆、被留住。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对于其他的生命可能不重要,可是对这天晚上的张若虚而言,所有的事物都有意义,他看到了鸿雁,看到了鱼在翻腾,水面上出现了花纹,然后他留下了一首诗。一千多年以后,我们在一个好像跟诗人毫无关系的环境里面,读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张若虚当时感觉到的生命状况。

这首长诗非常像交响曲,让春天、江水、月亮、夜晚去对话,组成好几个乐章。 hEtEGKDD9OD7ZXjXWl+mTRfdLOK2X02sI5lG4DdCuUkA/CpRtZFj3+bkdH3wM+R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