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她就开始举例了:“昨儿我从李子树下一走,偏有一个蜜蜂儿往脸上一过,我一招手儿,偏你郝舅母就看见了。”这个小警卫有一个舅妈姓郝,她就是管那个果子树的。有没有发现,如果在法律上,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一个场景。就是说,这个柳家的经过李子树,把手抬起来了。这个“手抬起来”到底是要偷李子,还是要赶蜜蜂,其实我们不知道。她跟别人说,我要赶蜜蜂;可是另外一个人看到了,认为她是要偷果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学,了不起的文学就是说,其实你对那个事件的真相永远不知道。我也可以猜疑说,这个柳家的是不是真的想过,如果管果子的人看不清楚,我就摘两个李子。可是她跟别人讲的时候说,我不是要摘李子,我只是要赶蜜蜂。因为我们自己身上有可能也有这种东西,有时候跟别人转述事件的时候,会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比较正面、比较中立的人物。
这里面的逻辑就生出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最有名的一部小说——《罗生门》。你会发现有一个事件发生,然后四个人都在叙述这个事件,可四个人叙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人都表示,我没有偷那把刀。所以我们今天把“罗生门”变成了一个典故,如果说这是一个罗生门的故事,就意味着每个人都隐藏了一部分没有讲,所以你搞不清楚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柳家的打蜜蜂这个事情其实也很有趣,它可能是一个罗生门。
我们现在有一个成语叫“瓜田李下”。所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就是经过西瓜田的时候不要提鞋,鞋带松了也不要去绑,因为蹲下去绑鞋带,别人就觉得你在偷西瓜;在李子树下,不要去整理你的帽子,因为一整理帽子,别人就觉得你在偷李子。意思都是要避嫌疑。我记得我们小时候经过番薯田的时候,那个老妈妈就眼睛盯着看,有时候我们故意蹲下来去逗她,她就拿一根竹竿飞奔出来。
这一段其实写得非常幽默,它会让你感觉出这个柳家的潜台词:我们哪里敢去碰那个水果,走过李子树底下两个手根本动都不敢动。因为只要动一下,赶一赶蜜蜂,已经被怀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