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孝家的于是进入厨房,“莲花儿带着,取出露瓶。恐还有偷的别物,又细细搜了一遍,又得了一包茯苓霜,一并拿了,带了五儿,来会李纨与探春”。她不敢做决定,因为她只是管家,她必须要报告主人,她第一个想报告的就是李纨与探春,“那时李纨正因兰哥病了,不理事件,只命去见探春”。结果探春底下的丫头说,探春已经吃完饭、梳洗过,不见人,不处理了。所以这个事情她没有处理。我觉得如果是探春处理会好一点,因为她头脑清楚,对事情不情绪化,她常常可以把事情弄得非常好。可是等一下你会发现,为什么不是探春。
因为探春不处理,所以最后她们就去报告王熙凤。王熙凤一面卸妆,一面弄面膜,然后回头说:“将他娘打四十板子,撵出去,永不许进二门。把五儿打四十板子,立刻给庄子上,或卖了或配人。”这个事情没有任何审讯过程,只是听了林之孝家的报告,这样就处理了。
看到这一段,真的心惊肉跳。一个执法的人,权力在手的时候,事情是可以这样处理的。对她来说,她也觉得没有错,管家的报告说她私自违规进大观园;家里又发现了玫瑰露瓶子,王夫人刚好掉了玫瑰露,人赃俱获。没有调查,没有审讯。一个社会如果所有的司法是这样处理的时候,真是惊人。也许我们不知道,人类的上千年间,可能有时候很多的司法是这样处理的。
五儿的命运就被决定了。一个女孩子被打四十板子,下场是如何?平常恨她的人,打她板子的重量是怎么样?这样一个身体不好的女孩子,真的可以被活活打死。如果没有打死,就卖掉了。卖到哪里去,也可以想象。或者说配给一个人,年纪多大,长得什么样子,什么样的个性,完全不知道。五儿对她自己生命的希望,十六岁的希望,到宝玉房里做丫头的一切的希望,都在刹那之间完结了。
我其实看《红楼梦》,越看到后面越会注意到这种语言,就是一个人的命运可能在一件小事里就被决定了。可五儿是被冤枉的,所以作者大概会有很多的忏悔。这个家族如果有一天败落,是因为它不知道的一些因结成的一些果。所以,在每一天当中,都要尽量使自己的善意越来越多地去构成那个善因,才会结出善果。大概作者在这里是让你有一个真正的领悟。如果以佛家的因果来讲,《红楼梦》整个在讲大因果,都是我们不容易发现的。因此你读这个小说,越读到后面越会检查自己生命里面的因果,生活里对人的善意或者恶意,会转成什么不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