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上人间两渺茫

我相信对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宝钗本身是一个生命,就像在座的每一位朋友也有自己的生命状态一样。我们在解读他人的生命的时候,常常会把自己的意见带进去。可是生命最大的开悟在于,有一天你会发现每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祸福吉凶,我们能做的,大概只有祝福,任何先入为主的介入都有可能是偏见。

我想,《红楼梦》的作者用这样的方法写这些刚刚进入生命状态的孩子,让我们产生很多悲悯、牵挂和担心,可是最终能做的只有理解跟祝福。所以这个松果对宝钗来讲,到底是褒扬还是嘲讽其实并不清楚。我自己最不喜欢看到的红学考证,是说这一段是讽刺宝钗如何如何。在我看来,《红楼梦》本质上不是一本讽刺的书,它的所有隐喻都带有悲悯的成分,它悲悯每一个人面对着生命遭际时的无奈。宝钗的生命有她形成的客观条件,最后她的谜底可能是松果,可这个松果要怎么去解读,我相信作者并不希望读者下太多的结论。

再看,宝玉也写了一首诗,第一句是“天上人间两渺茫”,如果只看到这一句,你并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因为这是一个谜语,所以你会急着想知道谜底。可是我却希望你能多停留在“天上人间两渺茫”上。《红楼梦》从第一回开始,就已经在讲关于宝玉的神话了。他跟黛玉的爱情,是上一世造就的因果,这一世是要来还的。所以“天上人间两渺茫”是说本来就没有结局。这个女孩子就是要把所有你曾给过她的甘露,用眼泪来还掉。如果我们认为他们应该变成夫妻,就违反了“天上人间两渺茫”的境界,本来他们的因果就不在于结成夫妻。所以第一句就讲出了宝玉心灵里的东西。他第一次看到黛玉,就说:“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我想在座的各位的生命里也一定有一个人,是前世见过的,也许是父亲,也许是母亲,也许是妻子,也许是丈夫,也许是陌路人。

我相信“天上人间两渺茫”是在讲一种非常奇特的生命经验,而这样的生命经验不是今天的科学逻辑能够论证的。而《红楼梦》的精彩也恰好在此,任何希望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去找《红楼梦》这一句讲什么,那一句讲什么,最后都会误入歧途,只能把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带入庸俗的价值标准里。“天上人间两渺茫”,它本来就是宝玉的文本。这个句子宝钗写不出,这跟诗的好坏无关,宝钗有很多现世里的执着,宝玉没有,他跟所有人见面都是“天上人间两渺茫”,有一天他要走掉的时候,是什么东西都不会带走的。这个“渺茫”,意思很动人,大家读下去,最后会发现“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宝玉最后真的走到渺茫的世界去了,他只为了因果而来。

第二句:“琅玕节过谨提防。”“琅玕”是讲竹子,这个竹子让我联想到林黛玉住的潇湘馆和她那种孤芳自赏的生命状态,宝玉对这样的生命有很多的牵挂。同时,我们也知道这是跟竹子有关的谜语,它的谜底是风筝,因为风筝是用竹子做的,风筝放到天上去最后是一定要切断线的。中国古代有一个迷信,春天的时候放风筝,只有让风筝飞走,才能把灾难跟邪祟以及病痛带走,所以风筝的线到最后是一定要断掉的,这里真正讲的是宝玉。他觉得生命里遇到的所有人,这一世再多的牵挂,其实也不过是“天上人间两渺茫”。

“鸾音鹤信须凝睇”,过去的风筝跟现在的不太一样,在空中能发出声音。风筝的“筝”字本来就是指乐器,风筝也是空中的乐器,放风筝的时候人不仅在看,也在听。“鸾音鹤信”,是说它能发出非常美的声音;“凝睇”是忍着眼泪、含着眼泪听着这样的声音在空中飞的时候,表示风筝要走了,当它飞到最高处,借风发出很美的声音的时候,就意味着它要像鹤一样地飞走了。这其中有宝玉的悲哀,因为知道生命的本质,就像我写过的一首诗里的句子:“人与人之间,除了生离与死别,并无第三种结局。”

这个时候宝玉的“凝睇”只是对生命本质的悲悯,他是跟宝钗在一起,跟湘云在一起,还是跟黛玉在一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道结局是什么。“好把唏嘘答上苍”,生命到最后其实就是“唏嘘”二字,也许每个人对这两个字有不同的解释:叹息、落泪,无奈的、无声的哀伤。我有了这一世,而这一世最后还是要还到天地之间的,有点儿像沈葆桢的“缺憾还诸天地”。这个谜语的谜底是风筝,真正的谜底其实是宝玉,风筝只是一个物象而已。

当然,我不希望大家只往悲哀方面去想,因为我刚才提到过,当你写到生命本质的时候,很多人会说你最近为什么写的那篇散文这么悲哀?其实细想想,好像并不是悲哀,只是平静而已,平静到能很冷静地看生命的本质。其实能直面人生本质的人更积极,他能更本质地看到短暂的欢乐跟繁华背后的结局。从哲学的意义上来讲,这首诗里有宝玉的生命态度。 R8STLgQdkjx9iKKqLq4DjLRqDuqjYy66TMknDK1QbxoVGDvVSTlVmtiJOK2Nit7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