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好的小说家是佛菩萨

下面我们读一下原作,希望大家注意作者文字的精准,尤其是动词的使用。现代小说讲究意识流,往往心理描述一大堆,可《红楼梦》一直在描述外部事件,所以很容易读。但这种容易读会让人忽略它的心理描述,很多人说《红楼梦》没有描写心理空间,其实那要看你自己的内心够不够敏感,如果有足够的敏感一定能体味到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描写。

第二十回的结尾,写到史湘云跟林黛玉在打打闹闹。《红楼梦》的句子都很短,有点像今天的新闻体,短的句子很容易被记住。可《红楼梦》本身又充满了文学性,我自己也写小说,最佩服的是《红楼梦》既能把句子写得这么精简,又能把人物的心理变化全部照顾到。现代小说的句子长得不得了,有时候两三行都不断句,读起来很困难。可你看《红楼梦》,它只写事件,它的节奏都是短句:“史湘云跑了出来,怕林黛玉赶上,宝玉在后忙说:‘仔细绊跌了。’”宝玉的心思全在黛玉身上,他觉得林黛玉弱不禁风,怎么能追上短跑健将史湘云,“林黛玉赶到门前,被宝玉叉手在门框上拦住”,宝玉把两人隔开了。这里面有动作、有画面、有三个人的空间关系。这么复杂的场景,作者用几个句子就完全交代明白了。很明显,宝玉扮演了一个“楚河汉界”的角色。然后劝黛玉说:“饶他这一遭罢。”

林黛玉就扳着手,这个动作我们太熟悉了,小时候打架的时候常扳对方的手。“我要饶过云儿,再不活着!”《红楼梦》读多了大家就知道,你把一个句子、一段对话抽出来,也能知道这话是谁讲的。林黛玉身上带有毁灭性的因子,她的话都是绝对的,她最常讲的话就是“我不活了”、“死了”之类的。这种话宝钗很少讲,她崇尚理性,觉得任何事都没有那么严重;史湘云也不会讲,她是个大气、豪爽的女孩儿。一个好的小说家其实就是佛菩萨,他能化身为千百种人。你根本不知道曹雪芹本人究竟是什么个性,他写到谁就能变成谁。我后来才体会到,最好的教育家也需要有佛菩萨心肠,任何一个人站在你的面前,你都能用你的心去量他的心,最好的教育才能达成。

“湘云见宝玉拦住门,料黛玉不能出来,就立住脚笑道:‘好姐姐,饶我这一遭罢。’恰值宝钗来在湘云后面,也笑着说:‘我劝你两个看宝兄弟分上,都丢开手罢。’”宝钗圆融得不得了,永远不表明自己的立场,你再看黛玉的反应:“我不依,你们是一气的,都戏弄我不成!”黛玉身上有一部分是绝对孤独的,她身上的那种孤儿的潜意识好像总是在提醒自己随时会被遗弃。宝玉就劝道:“谁敢戏弄你!你不打趣他,他焉敢说你?”正在四人难解难分的时候,有人来传饭,他们就一起到贾母那边,这件事情就过去了。 dut0J/SG85NHMiOsO5KJVc/EarGdVUL3Ez9E2IUEWMT3npUwlGfyy0iFp1nD8fL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