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帮宝玉梳头的时候,宝玉就盯住了梳妆台上的胭脂,这是他从小养成的大家公认的“坏毛病”。如今又忍不住拈了胭脂,想往口边送,又怕被史湘云看到,正在犹豫,史湘云“啪”地打了一下他的手说:“你这个不长进的毛病,到现在还没有改。”其实,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些大人不知道的隐情,我们叫作“癖”,这是一个生命里别人无法了解的记忆。如果用中性的语言来讲,每一个小孩子的成长中都有别人无法加入、无法了解的部分。我有时候会跟朋友说,小时候母亲喂完奶帮你擦嘴的那块布你会留很久,因为它上面有妈妈的味道。大人肯定觉得好笑,觉得这个孩子好奇怪,你会因此不再敢抓那块布,可是你最明白抓着那块布就是睡得很安稳。现在的心理学有很清楚的解释,因为那布上面有母亲的气味,让他有安全感。
如果用心理学去分析,《红楼梦》也是一部了不起的小说,因为它涉及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拿来做心理分析,为什么宝玉要用湘云的洗脸水,要去吃那个胭脂?如果不用预设的立场去观察,很可能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人生经验,也许会成为现代心理学里非常典型的个案。我觉得弗洛伊德没有看《红楼梦》好可惜,否则他能在里面找到不知多少惊人的心理分析啊!我们不能对《红楼梦》做心理分析,是因为我们所谓的大人太多了。我的意思是说当你已经刻意地忘掉自己童年的成长记忆的时候,你会觉得那个心理是不存在的,会理所当然地指责那是怪癖。《红楼梦》二十一回、二十二回、二十三回都在讲宝玉的怪癖,二十三回还讲到他偷看禁书。
我们都以为自己的孩子是不看禁书的,但我敢肯定所有孩子都在看。我跟很多父母说过,最好不要问你的孩子在网络上看什么,你想,一个孩子发育之后他怎么可能对性不好奇?我在大学教书的时候,会指责一个孩子看A片,可我忘了自己在那个年龄也曾经跑到书店去偷看过《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看得脸红心跳。我想《红楼梦》的了不起在于它的真实,作者认定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必须被找到。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是一本叛逆、颠覆当时的主流文化的书。现代小说里对青春期的描绘,包括前面讲的学堂里小孩子们的性游戏都没有这么真实,它所提供的人生经验让人感动。在那样一个封建保守的时代,作者竟然这么大胆地去呈现人生的真实面貌,这是所有经过伪装的东西都无法抵达的真正救赎。我们常常感叹当今的教育没有力量,因为现代教育中太多伪装的东西。想办法使自己重新回到那个年龄段来跟孩子们对话,才是现代教育的起点。我一直希望《红楼梦》能够变成我们现代教育的救赎,因为我们从中看到孩子们最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