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到了上酒席的时候,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就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鲁智深大家应该很熟,《醉打山门》是《水浒传》里写得非常精彩的一段。鲁智深是一个很粗鲁的人,力大如牛,他最有名的故事是把一棵大柳树连根拔起。这个人行侠仗义,因为路见不平,打死了屠夫镇关西后被官府通缉,不得已到五台山剃度为僧。鲁智深平常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人,庙里天天吃素整得他很难过,有一天晚上他偷偷下山喝醉了酒,便大闹山门。后来他的师父就跟他讲,你破坏了佛界的清规,我这里也不能容你了。此刻,鲁智深这个热情、豪爽、粗犷的汉子,忽然表现出一种落寞和悲凉。剧中的动作和唱腔,主要表现鲁智深的这种情绪。当然,薛宝钗是因为《醉打山门》里面有好玩的动作,很热闹才点的。

这时候宝玉忍不住了,心说你这个人怎么搞的,老是点这种热闹的戏,刚才《西游记》里那个猴子跳来跳去的已经够烦的了。宝玉是典型的文艺青年,一心想看能触动心灵的戏,便说宝钗:“只好点这些戏。”宝钗当然要为自己辩驳:“你白听了这几年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告诉你,这一出热闹戏,是一套北《点绛唇》。”

《点绛唇》是词牌名,像《相见欢》、《虞美人》一样,都是词牌,所谓填词,就是按某种固定的音乐节律把文字放进去。它原是一种民间的音乐形式,后来经过文人的改造变成了一种文学形式。王国维曾说,李后主(李煜)是中国词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把“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音乐是民间的,文学是士大夫阶层的。

《点绛唇》的音韵铿锵顿挫,所以宝钗说这个曲子好听极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好,你何曾知道。”那宝玉听她如此说,就凑近来说:“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就念了歌词的内容,这是鲁智深在舞台上唱的“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擦掉眼泪,拜别山门,自己一世英雄,竟落难至此。“处士”指的是推荐他上五台山的那个员外,古代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常常被人家称为处士或者员外。“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谢谢师父慈悲帮我剃度,收留了我,让我逃过了一劫。“没缘法转眼分离乍”,可惜我们缘分这么短,我破坏清规偷吃了酒肉,“乍”是时间很快的意思,霎时间又要分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我落单在人世间,身上没有任何名利的牵挂。这支曲子,对宝玉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他由此对人生有了很深的感悟,觉得鲁智深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不是讲自己的落难,而是在说人生的本质。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蓑衣是古代用棕榈做的雨具,“笠”是斗笠,“卷单行”指离开,表示他要开始流浪了,从此混迹于江湖。“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就是剃了光头,穿着和尚的草鞋,拿着一个破碗去化缘。这是鲁智深的《醉打山门》里非常美的一段。“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小男孩一高兴起来,就是这么忘乎所以。接着“又赞宝钗无书不知”。宝钗和宝玉聊得正欢的时候,旁边的黛玉又开始吃醋了,她冷冷地说:“安静看戏罢,还无唱《山门》,你倒《妆疯》了。”《山门》就是鲁智深的《醉打山门》,《妆疯》是另外一出戏,讲的是唐朝开国大将尉迟敬德,到晚年为了不再挂帅出征,装疯卖傻的故事。黛玉用了两个戏名来讽刺宝玉,“说的湘云也笑了。于是大家看戏。” 5S1sgvxbgnfL+DUYcCvhKCDguxNFaPthM10hwiv5Jcp/+gqV6IbtW1VHNJsLVV3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