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又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蕙香道:‘第四。’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他骂的不是蕙香,是袭人,因为袭人姓“花”,袭人在外面也听到了。可见,人要做到《论语》里面说的“不迁怒”其实非常难,一旦你的心里不爽,你的情绪就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宝玉“一面说,一面命他倒了茶来吃。袭人和麝月在外间听了,抿嘴而笑”。她们在笑宝玉的孩子气。
接下来几天,宝玉闷闷的,不太跟这些姐妹、丫头们厮闹,也不怎么出去了。心情不好,就拿本书来解闷,或者写写字,弄弄笔墨,也不使唤众人,只叫四儿答应。四儿这个丫头非常聪明,知道这是好机会,所以,“宝玉用他,他变尽方法笼络宝玉”。《红楼梦》里面很多小细节都在讲人性,连四儿这么不重要的一个角色,都有她存在的理由。《红楼梦》看多了以后,会觉得每一个人的生存态度都很难论好坏,渐渐就对人生出悲悯和同情。
“至晚饭后,宝玉因吃了两杯酒,面赤耳热之际”,就是喝了酒以后的那个感觉,以前喝了酒就和袭人等人大家嬉笑,可如今冷冷清清的一个人对着灯好没趣,想要把她们找回来,又怕她们得了意。小孩子在斗气的时候,就是看谁能持久。他怕自己如果先赔不是,她们得了意以后越发来劝他。若要拿出做上的规矩来吓唬她们,似乎又无情太甚。这就是宝玉,从来都是这样提不起放不下,一点儿不像个主子,一直把丫头们当亲姐姐亲妹妹们一样待。但这正是宝玉可爱的地方,他不喜欢世间所有关于人的等级、规矩,他觉得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东西就是真心与本性,其实这是《红楼梦》最不容易读懂的部分,人的本性在长大的过程中会慢慢被磨损。现实生活中我们跟人的交往都带有某种功利性,把“这是我的总经理,还是我的下属”分得很清楚,知道和他们的关系应该怎么维持,当然,从管理学上说这没什么错。可是宝玉一直觉得痛苦的是,这些会让人忘掉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东西,他要超越这些外在的限制,找回人对人的真心,宝玉就是因此而犹豫、彷徨。他觉得要骂一骂袭人跟麝月,又觉得无情太甚,“说不得横心只当他们死了。横竖自然也要过的,便权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
《庄子》是在人落寞失意的时候最容易读懂的书,因为现实世界里一切都是排行榜,总要分好坏、善恶、是非、真假,可是庄子却认为完全可以平等对待这一切。庄子曾走过一个古代的战场,看到一个骷髅头,就拿它去当枕头睡了一觉,那个骷髅头就告诉他自己当年是做什么的,如今变成这个骷髅。这实际上就是在告诉世人,人最后不过就是一个骷髅,有什么好计较的?这就是《庄子》,当你在人世间还有很多野心、企图的时候,你肯定读不进去;可是当你在受伤失意的时候,一下子就读进去了。
宝玉最先读到了《胠箧篇》的一段,这一段讲的是高明的机巧工匠,实不如大巧若拙。以宝玉此时的心态去读《庄子》,肯定觉得《庄子》是本好书。庄子的意思是:人用这么多的心机去做这些机巧的东西,到最后还是会失掉你的珍宝。正如“胠箧”二字,最终还是被盗贼撬开箱子,盗走财物。
有个有趣的故事很能体现庄子的智慧:有个人的东西丢了,很难过,朋友问他:谁偷了你的东西?他说:我哥哥。朋友说:你就想这个东西是你家里的,那是你的或你哥哥的不是一样吗?后来这个人又哭了,因为又有东西丢了,朋友问:谁偷了?他说:邻居。朋友说:你就想这个东西是你们社区的,在你这儿和邻居那儿不一样吗?那后来这个人东西又掉了,是别国的人偷了。朋友说:如果你觉得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天下的,那么这个东西在天下的任何地方,你都不会失去这个东西。这就是以天下为私,是以不失天下。
刚开始听这个故事,你会觉得这个人在胡说,怎么可能我的东西一会儿是你的,一会儿又是别国的,可是等你发现“以天下为私,是以不失天下”,就会忽然觉得美得不得了。它是在告诉你,你的胸怀如果像天下那么大,天下就是你的。我觉得《庄子》中有一部分就是这类的美学,读《庄子》总感觉它能给我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能让你在失意、受伤的时候豁然开朗。所以《庄子》不是一般的应用哲学,而是一种美学的心境,这种心境最容易让人产生超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