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回的结尾处,医生为秦可卿开了药方,读者都很想知道她的病到底会怎么样,可是《红楼梦》的写作结构非常特别,你最想知道的内容,它偏偏一下子略过不谈。所以第十一回并没有谈秦可卿的病,而是改谈别的方面。
在第十回里提到过一个旁枝末节:贾珍的父亲贾敬要过生日了。古代大户人家的长辈过生日是一件大事,做晚辈的在这之前很久就要开始张罗。这跟我们今天的礼数不太一样。我们去买个蛋糕准备唱个生日歌就算了,可是那个年代长辈的生日寿辰是家族里面非常重大的事件。
晚年的贾敬一直在修行,一直在道观里跟道士住在一起,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修行之人。从佛、道的观点来讲,人世间的悲喜对修行之人没有意义,因为不管是成佛还是成仙,都表示人世间的爱、恨、喜、悲只不过是一个假象而已。
父亲不回家过寿,可这个家族照样以父亲生日的名义请很多人来吃饭,请戏班子来演戏,就像一个大派对,热热闹闹地弄了一整天。
第十一回一开始就描绘了贾敬生日这一天发生的事情,描写一个宴会的景象和整个过程,第一批到了哪些客人,第二批到了哪些客人,第三批到了哪些客人。这跟第十回中秦可卿生病的这条主线好像无关了,可是后来又回到主线——第二批的客人中有王熙凤,王熙凤很关心秦可卿,就询问蓉哥儿媳妇身体怎么样,又带出了秦可卿的病,这就有点交织相错的感觉了。任何一个文学或者戏剧,一定是很丰富的,不会仅用一条主线单一地写下去,因为如果只有一条线索的话就不能编织,要有好几条线同时进行,编织才会成功。可是这种编织很困难,在文学、戏剧的创作中,最难拿捏的是在什么时候让这一条线索再适当地出现,或者在什么时候再让这一条线索又适当地隐藏。如果你多读几遍,就会感受到《红楼梦》最精彩的是它的结构,即线索的交错。它在十一回和十二回中基本上略写秦可卿的病,秦可卿的病只变成一个背景,而以贾敬的生日和贾瑞调戏王熙凤这两段故事作为主线,然后到第十三回的时候才跳回来,写秦可卿死了。这就好像我们家里有一个大事要发生,可是在大事发生的同时,其他事情也在发生,这么大一个家族,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在发生着。
这一回我希望大家在阅读时能感觉到它的线索是特别精彩的,这很像现代的电影,比如侯孝贤导演的电影常常有这种场景。人听到门铃响了,这个人就离开了画面去开门,画面没有动,可是你听到他开门了,然后说谁谁谁来了。这就叫画外音。意思是说,除了我们在视觉上看到电影里面这个画面以外,在外边还发生了其他的事情。这个其实就是层次,在文学或者戏剧里面,有了这些丰富的层次,便不显得那么单调。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我们如果翻一下自己小学、中学写的作文,就会发现旅行就是旅行,不会有旁枝或其他的东西。
可是其实在旅行当中,可能你在路边碰到一个什么人,或者你想到什么事情,是可以有旁枝出去的。《红楼梦》的层次很丰富,它就像一棵树,有主干,也有旁枝。它的旁枝非常多,构成了这一棵大树的枝繁叶茂,非常丰富。